施工阶段如何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2015-05-08郭永立
郭永立
摘要: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必须做到将造价与进度挂起钩来,一味的追求进度,势必增加投资,而工期的拖延,不仅会增加投资,更会影响对房产购买者的承诺,带来延期交房的罚款。在工程招标时,要科学决策确定合理的工期。进入施工阶段,承发包双方应密切配合,尽量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工程变更,特别是承包内容、 建筑功能和材料标准的变更。本文分析了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特点,探讨了施工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施工阶段;控制;工程造价;有效措施
前 言
建设工程施工阶段是整个建设过程中时间跨度最长, 各种设备材料供应最集中 ,参建各方协作最密切, 实施过程管理最纷杂 ,技术经济要素最突出, 变更索赔最頻繁的阶段。 因此, 该阶段的造价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一、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特点
作为控制建设工程造价来说,在施工阶段,主要按照承包方实际完成的工程量,以合同价为基础,拨付工程款,同时应考虑因物价涨所引起的造价提高;考虑到设计中难以预计的而在施工阶段实际发生的工程和费用;考虑到业主提高标准,指定材料、 设备而引起的工程费用的上涨;最终合理确定结算价 对于建设工程造价的控制,主要是在建设实施(施工)阶段,从现有情况看,问题表现在只注重施工队伍的选择而忽视了过程中的队伍管理;只注重砍价和压价而忽视了科学合理的定价;只注重造价控制的形式而忽视其实质 其结果是事倍功半,造价控制效果不理想。
二、施工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措施
1.加强合同管理,控制工程造价
合同签订是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源头, 签订合理可靠的合同, 能从根本上控制造价、避免合同欺诈, 有效地防范合同方面的风险。全过程造价控制工程师要高度重视施工合同的签订及内容, 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 结合所选用的合同文本, 与业主共同商讨, 仔细分析合同条款, 明晰责任权利关系, 并合理利用合同文本条款, 在施工全过程中有效控制造价。
在合同签订前, 要仔细分析合同条款, 区分开明显的工程价款条款、可转化为经济责任的条款和隐含的经济责任条款。对于明显工程价款条款中的施工合同价款, 采取趋利避害的原则, 属于规模小、工期短的项目可采用固定价款; 对于规模大、工期长的, 采取可调合同价款, 以预防不可预计风险因素。对于可转化经济责任条款, 由于该类条款所指向的奖罚金额不构成工程技术经济分析的要素, 并且该部分价款关系承包商净利润的得失, 与承包商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 对于促使承包商兢兢业业按照投标承诺抓质量、抓进度、抓安全、抓环保等会起到相当积极的作用, 因此在确定该类条款时我们合理确定比例, 科学分配奖惩金额, 有效地达到该类条款的促进作用。对于隐含的经济责任条款, 由于其制约效应十分明显, 后果十分严重, 因此在签订该类条款时我们充分考虑风险因素, 合理规避风险, 防范不可预见的经济损失和索赔。
2.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
工程项目的实施阶段是建筑物实体形成阶段,是整个建设项目的主体部分,因而实施阶段的造价在整个项目投资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完成建筑物实体的主角就是施工企业,往往一个建设项目是由若干个具有独立使用功能的单项工程组成的,因此就可能需要若干个施工企业去完成,在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建设项目具有复杂性,以及建设周期长 影响因素多变性的特点,工程实施阶段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费用,这就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法律(法规、 政策)经济、 行政(组织机构)手段进行控制。
在从事招投标和施工管理几年工作实践中,总结了一点切身感受,目前建筑企业繁杂,资质 水平良莠不齐,工程挂靠转包现象十分严重,往往是 一流企业投标,二流企业进场,三流企业施工。 这些施工企业一味地追求自身经济利益,不去顾及社会效益。 在投标过程中千方百计的取得入围资格,然后通过低价中标,这就是胜利,想自己做的话往往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以种种手段获取变更签证,以此来弥补低价投标的损失 ,不想做的话干脆就转包给“ 合作伙伴” ,自己从中提几个点,坐收渔利 。暂且不说工程质量、 工期、 安全得不到保障,而且大提高了工程造价。 这种现象确实存在,给人的感觉是防不胜防,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 因此,在招投标工作中招标单位和招标管理机构要有决心和高度的责任心,采取有效的法律、 经济、 行政手段去控制招投标过程中的每个环节。
2.1 重视资格预审工作。在接收投标单位报名表时,要求投标施工企业必须提供营业执照及其它相关材料的原件,同时招投标管理机构要对相关施工企业的登记备案记录进行仔细核对。 进行资格预审时在保证公平 、公正 、公开的同时,对那些有怀疑串标、 抬标及有类似历史记录的施工企业实行坚决 “禁入”。 争取在资格预审阶段把那些扰乱建筑市场秩序,素质低劣的施工企业踢出去,一方面是为了建设方的利益,另一方面是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来扭转这种不正之风,阻止这种不正之风的恶性循环。
2.2 做细评标 定标工作。前提条件是要保证招标文件的质量,包括提供的工程量清单准确性、 采用的评标办法的适用性(是否结合本工程特点)等,笔者认为委托一家具有丰富经验的招标代理机构是非常必要的 。不过目前许多工程项目标点比较大,技术也比较复杂,评标专家在评标过程中不能保证足够有效的评标时间,评标质量和深度不能保障,错评、 漏评的现象也发生过,因此,要尽量保证评标工作的时间。 另外建议在确定中标侯选人之后定标之前,在招标管理机构的监督下组织具有经验的造价工程师对侯选人进行询标,我们主张合理低价中标,但要通过询标的方式让投标人对所报价的合理性、 依据 、是否能确保工程质量 、工期、 安全等进行详细说明,我们要考虑投标总价但绝不能忽视价格构成。 询标是对评标的补充,可更具体的发现那些不平衡 具有欺骗性的报价,做到择优选用。做好招投标工作本身就是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同时也是今后施工过程中控制造价的基础。
3.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策略
施工人员的最佳配备。一般说来,人工费约占工程造价的12%左右,人工费主要根据工程项目所需用工量以及人工单价而确定。 由于劳动力来源不同,技术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有必要对各个班组进行筛选,选用技术熟练的班组承包各工种的施工作業,这样能从现场施工作业这第一道环节控制施工质量、减少浪费、缩短工期、降低成本和造价。
通过图纸会审有效控制工程变更。图纸会审是指在招标完成确定总承包方后,由开发商牵头,承包商、设计、监理等单位参加的一次设计交底及图纸答疑审查会议。虽然图纸会审是在招标完成后进行的,大多数问题的解决可能增加工程造价,但是能够在正式施工前解决,就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签证,减少返工费用及承包商的施工索赔,而且可以从施工及监理的角度审核图纸,发现其中的错误和不合理因素,及早纠正图纸中不明确不完善的地方。因此,应以图纸会审为起点,在施工阶段对照施工图纸与施工实际,按图施工严格控制工程变更,从而将造价控制的主动性掌握在我们手中,保证施工图预算造价的稳定。
甲供材料的价格控制是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的重要环节。甲供材料设备的价格控制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设备材料的采购只有经过招标,通过竞争才能得到性价比较高的产品。二是应督促承包商及时反馈施工进度,及早作出设备材料的采购计划。与供货商的合同中,必须考虑与工程承包的衔接,比如卸货、接货、搬运等,供货时间必须与承包商充分协商。签定合同后又要随时掌握供应商的设备材料质量和到货情况,以减少施工阶段承包商的工期和费用索赔的机会。
三、结束语
要重视施工阶段总包范围以外的其他费用的管理。工程施工期间,我们除了要支付给各承包商的工程进度款及甲供材料供应商的设备材料款外,还要支付与项目施工紧密关联的其他费用,如:墙改基金、散装水泥费、白蚁防治费、工程监理费、工程设计费、室外管线工程费、物业管理费等等。要做好这些费用的管理,避免不必要的费用补偿或重复签证,合理地控制工程造价。
参考文献:
[1]邹湘娣.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03).
[2]吴茂珍.浅谈建设单位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J].大众科技, 2008,(09).
[3]蒋永枚.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