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服务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

2015-05-08

实用临床医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外伤颅脑有效率

韩 英

(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脑外科,江苏 徐州 221011)

优质护理服务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

韩 英

(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脑外科,江苏 徐州 221011)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4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一般护理、基础护理、饮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优质护理服务(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术后指导等)。对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愈22例,好转8例,无效6例,死亡6例,总有效率为71.4%;对照组治愈15例,好转9例,无效11例,死亡7例,总有效率为57.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优质的护理服务,使得围术期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生存概率大大提升。

重型颅脑外伤; 围术期患者; 优质护理服务

颅脑外伤的特点是患者病情危重、并发症多及病死率极高。因此,在颅脑外伤患者住院维护期间,一定要有规范合理的护理服务,并与医生默契的配合才是保证患者在救治过程中生存下来的前提[1]。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属于非常严重的临床损伤,且极易发生并发症(脑水肿、脑出血),出现休克、昏迷等症状,超过70%的患者会在受伤后1 d内死亡[2]。本研究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在围术期采取一系列优质护理服务措施进行探讨,力求在良好的护理服务下能够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84例,男53例,女31例,年龄12~62岁,平均(37.1±2.5)岁。受伤原因:车祸造成42例,跌倒摔伤12例,从高空跌落16例,人为伤害10例,其他原因4例。闭合性颅脑外伤67例,开放性颅脑外伤17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开颅清血肿手术。将8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原因、病情及手术方法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手术方法

2组患者均行开颅清血肿手术,具体操作方法:1)使用CT确定手术方位,然后切马蹄形切口,咬除颅骨,切开皮层,采用颞上回或颞中回前中部入路,经岛叶进入血肿区域,清除脑室内血肿,再通过侧脑室壁的血肿穿破区域将脑内的残余血肿清除,清除过程中避免将侧室的血管损伤,手术完毕行闹事引流。2)若患者的颅内压较大,则实行去大骨瓣减压手术,沿着冠状缝划线,两侧经冀点到颧弓形切口,前端十字矢状窦切开硬膜,减压之后确定颅内压不会升高再进行缝合。3)缝合采用常规缝合方式。

1.3 护理方法

患者进入急诊室,医护人员首先对患者的伤势状况进行初步的评估。一般来说,重型颅脑外伤都会伴随其他部位的损伤,因此在评估的过程中,不仅要迅速,而且还要仔细认真、尽早地找到其他器官的损伤,然后当机立断,快速地找到处理方法进行处理;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呼吸道是否通畅,若有阻塞立即使用便携式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3]。查看患者体征表现如瞳孔变化来判断患者颅内压的大小,观察伤口情况以出血量,并询问随行人员的受伤时间等,从而帮助医生更好地进行救治。为了防止患者失血过多造成昏迷甚至死亡,必须给患者进行输血。输血过程中要保证血压稳定,以防低血压造成的二次伤害。由于重型颅脑患者会造成低血压,使体内诸多器官供血不足,因此必须建立2条静脉通道,保证通道通畅补充各器官的血容量,让其血液自行循环流动[4]。为了防止脑水肿,保护脑组织不受二次伤害,可采用20%的甘露醇250 mL静脉滴注。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1)一般护理:保证患者绝对卧床,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及生命体征的变化,要求护士必须将所有的信息认真记录下来,如瞳孔、尿量等。瞳孔很能反应患者病情的变化,如瞳孔放大,没有光反射,且患者在昏迷状态,那么此时病情非常严重,应立刻进行抢救[5]。定时检测患者的血压、心率、体温等,并观察尿量变化,若尿量减少很可能会出现肾功能衰竭,应立报告医生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理。2)基础护理:力求病房干净、整洁,采用消毒机或红外线消毒,3次·d-1,开窗通气;给患者进行按摩,2次·d-1,30 min·次-1,以防止长时间不运动肌肉萎缩;经常换洗床单,保持床位干净整洁,防止床单细菌滋生引起感染及并发症;在护理过程中动作尽量轻揉,每天换尿袋和清洁患者膀胱。3)饮食护理:患者早期需要禁食1 d,营养物质从输液中获取,2~3 d进流质食物,后改为半流质饮食,然后循序渐进,若患者清醒,则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从而保证体内营养的需求。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服务:1)心理护理: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受伤均为意外,而且病情相对来说都很重,手术费用、各种费用都相当高,这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理上都是重大打击[6]。护理人员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应该从现实角度分析,让患者和家属回归理性,不能一味地沉浸在痛苦之中,现实很残酷,但是还得要面对,将他们所关心的重点转移到患者身上,安慰时语气尽量温柔,要设身处地的为患者及家属考虑,做到尽量满足其需求,并将患者的病情详细地告知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增强他们对治疗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医生治疗;如果患者家境困难,可以发动社会爱心人士的募捐和向院方申请,减免医药费,稳定患者及家属情绪。2)健康教育:颅脑外伤患者应减少其脑力活动,尽量少思考,少看情节复杂的影视剧作品和小说,适当地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若患者出现头晕、头疼等情况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镇静药物;若患者出现头晕、失眠、烦躁等情况应给患者服用维生素B类药物,改善其植物神经功能。3)术后指导: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帮助他们进行思想放松训练,树立其康复的信心。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要从小关节到大关节、由主动到被动、从下肢到上肢这样循序渐进的进行训练;失语症患者要从简单的语言开始教习,反复训练,指导语言功能恢复。

1.4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患者恢复了以前的社会活动和职业活动,没有任何神经异常状况;好转:能独立生活并能自理,但是不能进行之前的社会活动和职业活动,或者无法独立生活;无效:患者有自主呼吸,肢体也有反射性反应,但是不能作出有意义的反应,处于持续性植物状态;死亡。总有效率=(治愈+好转)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1.4%,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57.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疗效的比较 例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高层建筑也越来越多,交通事故、意外坠楼等意外灾害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健康。高空坠落和严重车祸所造成的伤害都非常严重,轻则受皮外伤,重则付出生命,而重型颅脑外伤就是能很容易带走生命的重危病种[7],它的特点是病情复杂、失血过多、并发症不好控制、病死率高及治疗费用高等,这使得患者和家属都承受了身体和心理的巨大打击。也正因为患者花了巨额治疗费的同时希望自己能得到好的护理服务及好的治疗方法。笔者对84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治疗护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发现对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法,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效果不一样。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1.4%,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57.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笔者认为,在传统护理的方式上进行特殊护理,设身处地的去为患者着想,护理过程中的细心周到及规范的操作,大大加强了患者对医院及医护人员的认同度,从而增强了治疗疾病自信心,对于患者的治疗大有裨益,同时还能提升医院的市场竞争力,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1] 曾文君.12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21):2670-2673.

[2] 梅喜岚,周依群,傅昭华.18例重型颅脑外伤病人经皮气管切开术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31):2940-2941.

[3] 曹冬梅.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3,34(32):6824-6825.

[4] 刘惠梅.10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重症监护的护理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3(12):270-271.

[5] 何青翠,侯娟,崔望舒.重型颅脑外伤68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6):109-110.

[6] 董春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手术后的观察与护理[J].广东医学,2011,32(2):274-275.

[7] 孙动梅.循证护理在预防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20):2771-2772.

(责任编辑:周丽萍)

2014-09-10

R473.6; R651.1

A

1009-8194(2015)01-0092-02

10.13764/j.cnki.lcsy.2015.01.040

猜你喜欢

外伤颅脑有效率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很有效率
政治备考:如何背书最有效率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严重肝外伤27例诊治分析
胸壁外伤合并胸壁疝1例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