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学科馆员专题研究高被引论文特征分析

2015-05-08庞德盛张红梅

图书馆学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馆员论文期刊

庞德盛 王 芳 张红梅

(沈阳药科大学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016)

1 数据来源和特征分析

2014年9月16日,笔者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作为数据源,以精确方式检获“篇名”中含有“学科馆员”的学术论文1969篇。由于研究学科馆员的论文未必在篇名中含有“学科馆员”字样,而篇名中有“学科馆员”字样的论文其研究内容往往都与学科馆员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笔者将检索结果作为研究学科馆员的部分论文的样本[1]。通过对这1969篇相关论文进行研究分析,试图梳理其年代分布、作者分布及高影响力论文的分布情况,从而对该领域研究的未来趋势进行预测和展望。

1.1 年代分布

经统计分析,可以清晰得出1969篇论文的年代分布规律,如图1所示。关于“学科馆员”研究的论文从1987年开始出现,此后逐渐增多,呈持续增长态势,到2005年突破100篇,2009年更是达到234篇。而2012年之后,该领域研究论文的数量急转直下,出现拐点,相关研究成果迅速减少。

图1 1969篇论文的年代分布

1.2 核心作者分布

透过该领域研究作者取得成果的数量及其分布规律,我们可以发现该领域研究的核心作者。通过对1969篇相关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发现,所有统计研究样本中发表5篇或5篇以上论文的作者共有9位,见表1。廉立军、杨玉全等9位作者我们可以确定为“学科馆员”领域研究的核心作者。

表1 发表5篇及以上学科馆员研究论文的作者

表2 学科馆员研究被引次数排名前30的论文

1.3 高被引论文

引文规律是反映与评价学术研究成果质量的重要指标,而期刊论文的被引频次更是成为评价学术成果质量的重要制度。被引频次是指某一论文在正式发表后于某一时间段内被其他研究成果相继引用的累积次数,它是衡量学术论文质量和学术期刊办刊水平的重要指标[3]。我们在此姑且引用汤森路透公司的相关标准,即高被引论文是指10年内被引用次数排在前1%的论文。笔者统计研究成果样本产生的时间跨度约为27年,筛选1969篇研究样本中被引次数排在前30位的论文,约占比达1.5%,将其确定为该主题研究的高被引论文,基本符合相关文献学研究规律和客观实际。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2 学科馆员研究高被引论文特征分析

2.1 高被引论文作者的特征

在前30位高被引的论文中,排在首位的是初景利先生于2008年发表在《图书情报工作》上的《第二代学科馆员与学科化服务》,其被引次数为321次;排在第30位的柯平先生于2011年发表在《高校图书馆工作》上的《新世纪十年我国学科馆员与学科化服务的发展(上)》,其被引55次。笔者选择第一作者为统计对象,发文数量进入前30位的高被引论文作者大多数只发表1篇论文,只有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初景利、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李春旺、清华大学图书馆的范爱红以及南开大学图书馆的柯平老师各以两篇论文进入列表。这4位作者的论文数量占了30篇高被引论文的27%,可以认为是学科馆员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核心作者。

2.2 研究机构的分布

通过对30位高被引作者的统计,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高被引论文作者所在机构的分布情况。排名前30位的高被引论文生产机构中,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清华大学图书馆以及南开大学图书馆生产的高被引论文所占比例与其排名高度一致,清华大学图书馆所生产的高被引论文数量居首位,遥遥领先于其他机构。这与清华大学图书馆在我国首先试行学科馆员制度不无关系[2]。中国科学院系统和南开大学也是开展学科馆员制度较早的机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高被引论文的机构分布特征映衬了我国学科馆员制度建立和发展的现状和规律性,是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实践不断推动着该领域理论研究的深化发展。这也基本印证了笔者研究该选题所选取数据的合理性。

图2 学科馆员研究30篇高被引论文的单位分布

2.3 论文发表期刊的分布

排名前30位的高被引论文所刊载的期刊分布广泛,分别发表在14种期刊上。这14种期刊,除了《东南大学学报》,其余均为图书情报学专业期刊,而且多为专业核心期刊,其中以《大学图书馆学报》载文最多,累计发表7篇,其次为《图书情报工作》,供发表6篇,其余期刊所发表高被引论文的情况如图3所示。

图3 学科馆员研究30篇高被引论文的刊物分布

2.4 论文的年代分布

文献的被引用情况与该文献发表时间的长短关系密切,发表时间较短的论文被引用的可能性较小,成为高被引论文的可能性更小。因为传播量小或者成果被吸收再转化为论文是需要一定时间的。相反发表时间较长的论文,也必然体现出一定的文献老化规律,陈旧过时的知识被其他作者所引用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30篇高被引论文中多发表于2002~2008年之间,这一时期是正是我国学科馆员领域研究的活跃期,很好地反映了该领域研究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发展规律。具体分布如图4所示。

图4 学科馆员研究30篇高被引论文的年代分布

2.5 关键词分析

文献所用关键词能够直观而鲜明地描述文献所要表达的主题,便于读者在阅读正文之前迅速有效地了解和把握文献所要论述的主题内容[4]。如图5所示,在30篇文献中,学科馆员(26次)排在第一位,依次为高校图书馆(14次)、学科化服务(8次)、图书馆(7次)、文献信息服务(6)、读者服务(6次)、服务模式(3次)、队伍建设(3次)。由此可见学科馆员研究主要集中于高校图书馆,与图书馆服务主题密切相关。

图5 学科馆员研究30篇高被引论文的单位关键词分布

3 研究结论

关于“学科馆员”的研究,自1987年陈京发表的第一篇论文《建立一支“学科馆员”的专业队伍》以来,相关主题的研究成果数量不断增加,呈现了日渐上升的态势。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科馆员相关领域的问题正在引起我国高校图书馆界以及相关文献服务机构的重视,各高校及信息服务机构都在致力于学科馆员及其学科化研究。但通过上述研究分析我们也不难发现,发表超过5篇该选题研究论文的作者只有9位,他们是学科馆员研究的相对高产作者,且最高发文量只有7篇,表明关于学科馆员研究还比较分散,还没有完全形成高产核心作者群。

仅以第一作者作为统计依据,30篇高被引论文的作者中,只有初景利、李春旺、范爱红、柯平各发表了两篇论文,其他多数作者仅发表了1篇。可见,初景利、李春旺、范爱红、柯平这4位作者是学科馆员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从发文量排名前三位的机构来看,我国图书情报界在读者服务过程中首先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是清华大学图书馆,除此之外,中国科学院系统和南开大学是我国国内实施学科馆员制度较早的机构。因此,透过高被引论文的机构分布特征我们可以看出,清华大学图书馆、中科院以及南开大学是我国开展学科馆员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核心机构,是国内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拓荒者。

30篇高被引的论文分别发表在14种专业期刊上,除《东南大学学报》之外,图书馆学或情报学期刊占了13种,而且多为核心期刊。其中发表高影响力论文最多的期刊是《大学图书馆学报》,共发表了7篇。学科馆员研究高被引论文主要集中于高校图书馆,与图书馆服务密切相关。足见,我国图书情报界是开展学科馆员制度研究和学科馆员实践探索的主要领域。

引文分析是学术评价的重要方法。通过对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的统计分析,便于我们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梳理和廓清相关学科领域研究脉络、研究热点以及研究趋势[5]。笔者选取了学科馆员这一专题研究历年被引频次排在前30篇的论文作为高被引论文,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统计,有利于全面了解高被引论文所具有的特征,为读者进一步了解和研究学科馆员这一专题领域的问题提供有力参考。

[1] 常青.情报学研究高被引论文的特征分析[J].情报资料工作,2014(4):100-102.

[2] 姜爱蓉.清华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J].图书馆杂志,1999(6):30-31.

[3] 李洁,等.我国20种综合性农业科学核心期刊的高被引论文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1):74-78.

[4] 王芳,李薇,杨错.我国学科馆员与学科服务发展研究论文计量分析[J].图书馆学刊,2013(1):127-130.

[5] 刘雪立.基于WebofScience和ESI数据库高被引论文的界定方法[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6):975-977.

猜你喜欢

馆员论文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期刊问答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