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纳米复合树脂充填后继发敏感、牙髓根尖周病的分析与探讨

2015-05-08罗爱华岳朝晖陈茜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7期
关键词:周病活髓患牙

罗爱华 岳朝晖 陈茜

纳米复合树脂充填后继发敏感、牙髓根尖周病的分析与探讨

罗爱华 岳朝晖 陈茜

目的 探究纳米复合树脂充填后继发敏感、牙髓根尖周病原因, 为预防和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238例患者共576颗患牙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牙均行复合树脂填充术, 探讨树脂修复后病例失败的原因。结果 576颗患牙统计分析显示, 术后敏感发生19颗;继发牙髓根尖周病共38颗, 其中牙髓病21颗, 根尖周炎17颗。结论 临床医生需注意树脂修复失败产生的各种可能性和产生的各个环节,患者应养成定期复诊观察习惯, 增强预防意识, 把修复失败的发生控制在最低水平。

复合树脂;术后敏感;牙髓根尖周病

20世纪90年代中期, 随着材料学的发展, 将纳米技术引入到树脂材料中, 使树脂材料取得了明显进步。复合树脂因其具有色泽美观, 能更多的保留牙体组织, 操作方便, 避免汞中毒等优点, 已经成为牙体缺损修复治疗必不可少的材料[1]。在实际工作中, 树脂修复后失败问题始终存在, 本研究通过随机选取于本科就诊的238例患者共576颗牙进行研究, 探讨树脂充填修复后继发敏感、牙髓根尖周病的原因,以期为预防此类现象的发生提供临床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3~2014年于本院收治的238例患者, 年龄16~70岁, 收集已行或将行复合树脂充填治疗的576颗患牙(均为正常牙髓), 询问并记录主诉、病史、行门诊常规检查, 记录经复合树脂充填后出现术后敏感、牙髓根尖周病的患牙, 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1.2 判断标准

1.2.1 术后敏感的评价 术后敏感发生率采用Ryge评价标准[2], 用压缩空气距患牙充填体2.0~3.0 cm吹2 s, 相邻牙齿用棉球遮挡。A级:不敏感;B级:一过性敏感, 刺激去除后敏感消失;C级:敏感, 刺激去除后敏感不消失。

1.2.2 牙髓根尖周病的判定 长期的冷热刺激痛病史和(或)自发痛史、夜间痛史, 温度测验异常表现等判定为牙髓炎;通过病史、患牙牙冠情况及拍摄X线片出现根尖区骨质破坏的影像等判定为根尖周炎[3]。

2 结果

576颗患牙统计分析显示, 术后敏感发生19颗;继发牙髓根尖周病共38颗, 其中牙髓病21颗, 根尖周炎17颗, 具体原因分析、病变类型及数量见表1, 表2, 表3。

表1 继发牙髓根尖周病的原因分析及数量(n)

表2 术后敏感的分级及数量(n)

表3 失败类型与洞型统计(n)

3 讨论

本实验资料表明由继发龋进而产生的牙髓根尖周病的情况是最多的。继发龋发生时, 一般情况下较难察觉, 往往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 患者才前来就诊。发生继发龋的原因很多, 最主要的原因是充填后微裂隙形成, 预防继发龋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 如控制微裂隙、局部使用氟化物、清洁牙齿、治疗龋病和牙周病以及定期检查等[4]。

出现牙髓根尖周病的13例II类洞型中, 有8例均出现在下颌第二磨牙的II类洞, 主要缘于该部位手术视野差, 光固化及隔湿困难。Cunha等[5]发现, 先低强度短时间照射,再高强度长时间照射能减小复合树脂聚合收缩应力。有研究表明光源与充填体表面呈90°时光照效果好于45°光照[6]。卜冬平等[7]的研究资料表明V 类洞患牙更容易在充填治疗后短期内失败, Ⅳ类洞患牙更容易因为咀嚼力导致治疗失败,在本实验中II类洞型发生失败的几率较大。在临床中这些难以接近的部位或被牙体组织遮挡的区域, 使用光导棒从不同方向照射充填物可增加复合树脂的固化深度, 控制光照强度、时间, 减少树脂收缩, 降低术后敏感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8]。

在术后敏感病例中有2例出现在右下第1恒磨牙浅龋I类洞, 行树脂修复后1 d即出现了敏感而复诊, 经去除原充填物行一薄层垫底后再予以树脂修复, 患者1周再次复诊时诉敏感症状消失。关于活髓牙修复后所出现的敏感症状, 目前认为主要与修复过程中和修复后发生的牙本质损伤有关[2]。Briso等[9]发现各类洞型术后敏感发生率分别为MOD洞(26%)>MO或DO洞(15%)>I类洞(5%), 本实验中也是II类洞型发生机率稍大。活髓牙术后敏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也不排除个体差异的存在, 在操作过程中做好术区隔离,尽量减少牙体组织的破坏, 控制酸蚀时间, 选择合适的粘结剂、树脂等都有助于避免术后敏感的发生[8]。

7例因外伤出现的牙髓根尖情况中, 有2例为前牙切角缺损至近牙本质层, 拟直接树脂修复中, 但该2例患者在修复后3 d再次就诊时即出现了牙髓坏死, 拍摄X线片无根尖暗影, 此类病例可能与树脂修复无明显关系, 可能与外伤导致牙髓急性坏死有关。

综上所述, 提高口腔医生及病患的预防意识是预防复合树脂充填修复失败的先决条件。就患者而言, 应养成定期复查的习惯, 6个月~1.0年进行1次牙齿检查;而对于因龋充填患者, 应3~6个月检查1次[4]。并且每名口腔医生在进行充填时都应该消除导致修复失败产生的各种可能性和环节,把修复失败的发生控制在最低水平。

[1] 陈治清.口腔材料学.第4 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75.

[2] 蒋俊强, 王忠朝, 蒋军, 等.3M-Z350纳米复合树脂充填材料与3M-Z100复合树脂充填材料用于活髓前牙美容修复:敏感性及疼痛程度评价.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 14(3): 469-472.

[3] 樊明文.牙体牙髓病学.第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308.

[4] 冯希平.牙体充填后继发龋的产生和预防.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4, 32(2):107-110.

[5] Cunha LG, Alonso RCB, Pfeiferb SC, et al.Contraction stress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development of a resin-based composite irradiated using modulated curing methods at two C-factor levels.Dent materi, 2008, 24(3): 392-398.

[6] 孙丽华, 袁杰, 张志慧, 等.影响复合树脂微渗漏的多因素分析.口腔医学研究, 2010, 26(1): 89-91.

[7] 卜冬平, 汪崇, 马国武.410 例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失败的临床分析.口腔医学, 2014, 34(6):479-480.

[8] 周良, 李继遥.复合树脂修复活髓牙术后敏感的临床因素及预防措施.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13, 23(4):282-285.

[9] Briso ALF, Mestrener SR, Del í cio G, et al.Clinical assessment of postoperative sensitivity in posterior composite restorations.Oper Dent, 2007, 32(5):421-42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7.077

2015-02-11]

遵义医学院硕士启动基金(项目编号:F-506)

550000 贵州省人民医院口腔科

猜你喜欢

周病活髓患牙
种植体周病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
用椅旁树脂嵌体/高嵌体在对第二磨牙远中龈下缺损进行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了解根尖周病及治疗方法
意向性牙再植治疗重度牙周炎患牙的临床研究
有症状不可复性牙髓炎活髓保存的短期疗效观察
糖尿病合并根尖周病感染控制研究进展
间接盖髓术治疗69例可复性牙髓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金属烤瓷全冠修复早期隐裂牙保存活髓的疗效观察
两种修复方法对已做根管治疗并单端游离缺失前磨牙折裂的影响
锥形束CT在根尖周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