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椎间孔镜在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治疗效果分析

2015-05-08韩利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9期
关键词:孔镜椎间椎间盘

韩利伟

椎间孔镜在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治疗效果分析

韩利伟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在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 21例脱出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均为单发, 采用本院的椎间孔手术系统进行治疗。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法(JOA)、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和疼痛功能指数评分对患者术前和术后疼痛及恢复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 21例患者经椎间孔镜下治疗, 手术均顺利成功, 平均手术时间为60 min(最长和最短手术时间分别为75 min和45 min)。21例患者术后腰腿痛症状均得到显著减轻。本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的JOA评分、VAS评分、疼痛功能指数评分分别和术前比较评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椎间孔镜在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治疗效果显著, 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显著, 值得借鉴。

椎间盘突出症;脱出型;椎间孔镜

随着内窥镜技术发展和在临床疾病中的应用范围扩大,椎间孔镜在椎间盘切除术术中应用情况不断增多。椎间孔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面应用也不断增加, 在椎间孔镜下可对脱出的椎间盘组织进行切除, 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临床效果显著[1]。本文选择本院收治的脱出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观察椎间孔镜下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21例脱出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均为单发, 患者有剧烈的腰痛同时向一侧下肢发生发射性疼痛, 其中男11例, 女10例,年龄最小22岁, 最大74岁, <30岁患者2例, 30~60岁患者4例, >60岁患者15例。其中病变部位:腰4和腰5间隙共6例、腰5和骶1间隙共14例、腰3和腰4间隙1例。同时排除腰椎管狭窄患者、脊柱滑脱患者、脊柱合并有感染病变患者、脊柱合并有肿瘤患者、脊柱结核患者、单纯的腰椎间盘退变患者、合并严重肝肾肺心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患者、合并有严重出血或脊柱部位外伤患者。

1.2 方法 采用本院的椎间孔下手术系统, 所选患者侧卧位, 局部麻醉成功后, 在中线旁开12~14 cm, 在小关节突外沿插入定位针, 枕芯拔出后置入导向针。对椎间盘进行常规的造影, 对变性的髓核组织采用亚甲蓝进行染色, 在扩孔钻下对小关节突进行磨削, 把外套针移去, 把工作套管沿着纤维环的表明放置于椎管的前方。置入椎间孔镜, 采用专门的髓核钳把染色的髓核组织或突出到纤维环外面的以及游离到椎

管内的髓核组织进行摘除, 在椎间盘内观察纤维环发生破裂的具体情况, 对髓核进行消融处理, 对纤维环进行纤维环热成形。在镜下, 观察患者的神经根情况, 观察患者的硬膜囊情况, 显示有随着心跳而出现的搏动, 提示减压成功。再次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和清心, 把残存的髓核组织碎片等进行清理, 把工作套管退到关节突外, 应用明胶海绵。

1.3 观察指标 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法(JOA)、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和疼痛功能指数评分对本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疼痛及恢复情况进行评定, 观察本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的评分情况。其中JOA法总分为29分, VAS评分总分为10分、疼痛功能指数评分法总分为5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选的21例患者均在椎间孔镜下治疗, 手术均顺利成功, 平均手术时间为60 min(最长和最短手术时间分别为75 min和45 min)。21例患者术后腰腿痛症状均得到显著减轻。本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的JOA评分、VAS评分、疼痛功能指数评分分别和术前评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1例患者不同时间的JOA评分、VAS评分、疼痛功能指数评分比较( -x±s, 分)

3 讨论

椎间盘镜在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已经开始应用, 其中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对患者的椎间盘髓核摘除在临床应用较多, 由椎间盘外向内依次切除突出椎间盘组织的椎间孔下手术操作过程中能够进入患者的硬膜囊前方, 可在直视下对患者的脱出或游离的髓核组织进行摘除, 并可以对椎间盘内的腔隙情况进行探查, 通过纤维环裂隙能够观察到肉芽组织和髓核组织, 并结合相关的特殊器械对其进行摘除或对其进行消融处理[2,3]。在椎间盘镜下手术过程中, 给予生理盐水进行灌洗, 有助于冲出椎间盘内的代谢产物, 这些毒性代谢产物能够对周期神经产生刺激作用。本文结果显示, 采用椎间盘镜治疗后患者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的JOA评分、VAS评分、疼痛功能指数评分分别和术前评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椎间孔镜在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治疗效果显著, 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显著, 这样椎间孔镜的优势分不开的, 椎间孔镜术中创伤小, 手术时间短, 能够在直视下进出彻底清除, 术后并发症少, 术后椎管和神经的粘连发生率低, 且术后患者恢复快[4]。

[1] 罗磊, 柏光泽, 罗江洪.应用侧后路椎间孔镜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实用骨科杂志, 2013, 14(12):1057-1060.

[2] 孙根文, 塔依尔·阿不都哈德尔.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病变的研究进展.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4, 4(5):422-425.

[3] 胡德新, 郑琦, 朱博, 等.经皮椎间孔镜下选择性减压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中国骨伤, 2014, 11(3):194-198.

[4] 史凡祺, 张为, 冯硕, 等.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 8(8):621-625.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9.048

2014-11-20]

473000 河南省南阳市南阳南石医院脊柱关节科

猜你喜欢

孔镜椎间椎间盘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对单节段DLSS术后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锻炼首选蛙泳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椎板开窗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影像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