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30例临床分析

2015-05-08姜丽娜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4期
关键词:原发癌单侧原发性

姜丽娜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30例临床分析

姜丽娜

目的 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 30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 其中异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19例(观察A组), 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11例(观察B组);随机选取同期收治的57例单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发病年龄、月经初潮年龄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一原发癌确诊时的绝经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乳腺癌家族史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一原发癌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与对照组术后放疗治疗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第一原发癌与第二原发癌在同一镜影象限阳性率显著低于观察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单侧原发性乳腺癌相比,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发病年龄更低、乳腺癌家族史更明显, 雌激素与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有着某种密切的关系。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单侧原发性乳腺癌;临床特征;危险因素

乳腺癌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 与宫颈癌合称为影响女性健康的“两大杀手”。随着对乳腺癌的研究深入,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乳腺癌在临床上成为可能, 从而使得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得到显著提高, 但值得注意的是, 双侧乳腺癌的发生率却逐年上升, 这为临床诊疗乳腺癌带来了新的课题[1,2]。为积累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诊疗经验, 本研究回顾分析30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以及57例单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2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 均符合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诊断标准[3], 且均为女性, 其中异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19例,两原发癌间隔时间1~11年, 平均(3.7±1.8)年, 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11例。随机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57例单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 均为女性。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调阅选取研究对象的病历资料, 记录研究对象的年龄、月经初潮年龄、绝经与否(已绝经患者记录绝经年龄)、乳腺癌家族史、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治疗方案、乳腺癌发生象限等资料, 并对上述资料进行总结、统计。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发病年龄与月经初潮年龄的比较 观察组发病年龄、月经初潮年龄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发病年龄与月经初潮年龄的比较( x-±s, 岁)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绝经率与乳腺癌家族史阳性率的比较 观察组第一原发癌确诊时的绝经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乳腺癌家族史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绝经率与乳腺癌家族史阳性率的比较[n(%)]

2.3 观察组与对照组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率的比较 观察组第一原发癌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率43.33%(13/30), 对照组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率45.61%(26/57)。观察组第一原发癌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观察A组与对照组术后放疗治疗率的比较 观察A组第一原发癌术后有13例患者接受放疗, 放疗治疗阳性率为68.42%。对照组术后有37例患者接受放疗, 放疗治疗阳性率为64.91%。观察A组与对照组术后放疗治疗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5 观察组两个亚组第一原发癌与第二原发癌在同一镜影象限阳性率的比较 观察A组、观察B组第一原发癌与第二原发癌在同一镜影象限的阳性率分别为47.37(9/19)、72.73%(8/11)。观察A组第一原发癌与第二原发癌在同一镜影象限的阳性率显著低于观察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既往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在临床上较少见, 但是随着其发病率的逐年上升, 目前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重视。根据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发生的时间间隔, 临床上可以将其分为同时性、异时性两种类型, 前者的时间间隔≤6个月, 而后者的时间间隔>6个月[4]。有关双侧原发性乳腺癌预后的研究也逐步得到开展, 目前诸多研究均认为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预后比单侧原发性乳腺癌更差, 且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预后比异时性更差[5,6]。

本研究由于时限较短、病例数较少等问题未对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预后进行研究, 而将侧重研究点变更为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在本研究, 作者以近3年本院收治的30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为观察组, 随机选择同期本科收治的57例单侧原发性乳腺癌为对照组, 结果显示观察组发病年龄、月经初潮年龄、第一原发癌确诊时的绝经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乳腺癌家族史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这说明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比单侧原发性乳腺癌的发病年龄更低、乳腺癌家族史更明显, 月经初潮年龄、绝经率显著性差异则说明患者雌激素水平可能与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着某种密切的关系。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第一原发癌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这说明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与单侧原发性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观察A组与对照组术后放疗治疗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则说明了术后常规放疗不是诱发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原因。

[1] 董赟, 吴毓东, 熊萍, 等.双侧原发性乳腺癌267例临床分析.实用癌症杂志, 2013, 28(6):654-655, 658.

[2] Hao JY, Yang CC, Liu FF, et al.Accessory breast cancer occurring concurrently with bilateral primary invasive breast carcinomas: a report of two cases and literature review.Cancer Biol Med, 2012 , 9(3):197-201.

[3] 阙秀.乳腺癌临床病理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3:98-102.

[4] 刘志英, 冬国友, 王素云.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p53 Nm23 Ki67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原发性双侧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山西医药杂志, 2014(9):1028-1029.

[5] 谢小红, 赵虹, 顾锡冬, 等.不同分子亚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临床分析.中国现代医生, 2013, 51(19):22-24.

[6] 聂乃夫, 厉红元.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研究进展.医学信息, 2013, 26(6):520-521.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4.030

2014-09-12]

450003 郑州人民医院乳腺外科

猜你喜欢

原发癌单侧原发性
仰斜式挡墙单侧钢模板安装工艺探究
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中西医研究进展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保元排毒丸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TGF-β1、Smad3、Smad7表达的影响
多原发癌46例临床分析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
同期双髋,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严重髋部疾病的临床比较
探讨上消化道双原发癌20例的内窥镜检查及临床特点
通络止痛汤治疗原发性头痛6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