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外科胃部手术后并发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分析

2015-05-08曹伟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5期
关键词:非手术治疗凝血酶拮抗剂

曹伟强

普外科胃部手术后并发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分析

曹伟强

目的 探讨研究普外科胃部手术后并发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方.100例普外科胃部手术后并发出血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50例。对照组进行非手术治疗, 采用H2受体拮抗剂、凝血酶以及补充血容量等方式治疗。观察组进行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6.00%,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00%,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普外科胃部手术后并发出血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和H2受体拮抗剂、凝血酶以及补充血容量等非手术治疗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并发出血症状, 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普外科;胃部手术;并发出血;临床治疗

在临床上, 普外科胃部手术后并发出血是一种十分严重的并发症, 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和术后恢复情况[1]。为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本研究分别采用手术治疗和H2受体拮抗剂、凝血酶以及补充血容量等非手术治疗, 对普外科胃部手术后并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 观察两组疗法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100例于2002年6月~2013年6月在广州市白云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普外科胃部手术后并发出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50例。所有入选患者均在医院被确诊为普外科胃部手术后并发出血患者。观察组男27例, 女23例, 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36.93±8.12)岁。对照组男24例, 女26例, 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37.13±8.32)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H2受体拮抗剂、凝血酶以及补充血容量等对并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5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并发出血患者中.31例实施胃大部分切除术.19例实施穿孔修补术。

1.3 疗效评定标准 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综合疗效。综合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项。显效:普外科胃部手术后并发出血患者的并发出血症状有明显改善。有效:普外科胃部手术后并发出血患者的并发出血症状有较大改善。无效:普外科胃部手术后并发出血患者在治疗后的并发出血症状无改变。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 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n(%)]

3 讨论

通常来说, 患者在接受胃部手术之后24 h, 经过胃管引流的量少于300 ml, 且引流物为陈旧血或者胃液混合物属于正常现象, 但是, 一旦引流管内持续性出现大量血液甚至鲜红色新鲜血液, 且患者伴有呕血等症状, 则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2]。

据相关研究数据, 进行普外科胃大部分切除术之后, 患者发生并发出血症状的几率为1.0%~2.0%[3], 为此, 医护人员要根据胃部手术后患者并发出血的相关特点, 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相关预防和治疗, 在术前对患者做好各项检查,明确诊断, 在手术过程中本着对患者负责的原则, 谨慎、规范操作, 在术后对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 完全能够避免患者在术后出现并发出血现象。

在临床实践中, 普外科胃部手术后并发出血有多种类型,主要包括:吻合口出血、胃部残端出血、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术中遗漏病灶出血。

吻合口出血常见为吻合口小弯侧出血, 原因主要有:胃窦小弯侧黏膜下血供丰富;距胃左动脉较近, 动脉血管压力高;手术中医生缝合技术水平欠缺。医生在缝合过程中应考虑到手术中患者胃壁水肿的情况, 缝合吻合口边缘的黏膜下血管时不应过松或者过密, 而连续外翻锁扣缝合这一方式目前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并且卓有成效。胃部残端出血的原因主要是术中残闭器吻合过松, 引起黏膜坏死继而脱落, 导致出血, 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使用残闭器的过程中, 注意谨慎操作, 把握好操作力度。

在临床上, 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比较少见, 多见于处于休克状态或者急性感染的患者之中, 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患者的胃黏膜状况, 谨防胃黏膜病变而引起出血。术中遗漏病灶出血在临床上同样比较少见, 其原因主要是临床外科医生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 对胃内病变处理不够彻底,或是存在遗漏现象, 没有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探查, 引起部分小动脉出血而导致并发症出现。

归根结底, 以上引发普外科胃部手术后并发出血的原因,都能够通过临床外科医生在手术过程中的谨慎、细心操作与探查得到解决。因此, 医护人员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竭力将患者术后并发出血症状的几率降至最低。值得指出的是, 鉴于普外科胃部手术后并发出血的患者出血原因有以上多种, 为了更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对患者实施治疗,医护人员必须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基础, 依据患者普外科胃部手术后出血的类型, 妥善地采取相应的措施, 选择最适当的治疗方法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 最大限度的确保患者的生命健康。

本研究对选取的100例普外科胃部手术后并发出血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 其中, 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法,通过H2受体拮抗剂、凝血酶以及补充血容量等方式对并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 观察组50例患者则采用手术疗法, 且在治疗过程中, 医护人员对两组患者均加强了对其症状、体征以及治疗后的综合疗效的观察, 结果表明,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6.00%,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对普外科胃部手术后并发出血患者采用胃大部分切除术和穿孔修补术等手术治疗和H2受体拮抗剂、凝血酶以及补充血容量等非手术治疗的疗法, 均能有效改善普外科胃部手术后并发出血患者的出血症状, 改善患者的生命健康状况, 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1] 甘贤主.普外科胃部手术后并发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研究.医学信息.2014.27(3):101.

[2] 祁巍.普外科胃部术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吉林医学.2012.33(27):5946.

[3] 贾得军, 吕明瑜.普外科胃部手术术后出血的临床治疗探讨.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0):32.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5.051

2015-07-15]

510445 广州市白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猜你喜欢

非手术治疗凝血酶拮抗剂
磁珠固定化凝血酶的制备及其在槐米中活性化合物筛选中的应用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研究
非手术治疗在Ⅳ级 Ⅴ级闭合性肝破裂中临床应用
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治疗心力衰竭新药: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及脑啡肽酶双重抑制剂LCZ696
合理选择降压药物对改善透析患者预后的意义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原发性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腹部手术后肠梗阻的非手术治疗研究
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治疗重症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
多肽自组装膜用于凝血酶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