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

2015-05-08陈亮亮茅寅敏

中国海洋平台 2015年4期
关键词:海洋工程钻井装备

洪 雯, 陈亮亮, 茅寅敏

(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 上海 200032)

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

洪 雯, 陈亮亮, 茅寅敏

(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 上海 200032)

该文从我国技术发展方面分析了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从产业分工布局和竞争对手角度研究了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整体竞争环境。目前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虽然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劣势地位,但也初步具备了与参与国际竞争的条件。

海洋工程装备;发展;趋势

0 引言

资源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关系到了世界各个国家的核心利益。地球表面上71%的面积被海洋覆盖,海洋中蕴藏着石油、天然气、可燃冰等丰富的资源,是世界资源的宝库,随着陆地资源的日渐稀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日益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中国虽是海洋资源大国,但是仍然深受大陆经济影响,对海洋的开发还主要集中在近海,缺乏深海开发经验和能力,对海洋的开发利用长期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

1 技术发展分析

海洋工程装备的外部模块结构轮廓相对简单,相对于船舶的不同之处在于海洋工程装备在建造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高强度钢,因此海洋工程装备的建造质量要求明显高于普通钢质船舶。通过近年来的迅速发展,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建造企业已经掌握了大部分建造的关键技术, 目前还突出存在的共性技术问题主要是精度控制、高强度钢焊接、设计及生产技术准备等方面。

1.1 精度控制关键技术

海洋工程装备的精度控制采用较为原始的精度控制方式,相关共性关键问题表现在:

(1) 国内工人劳动技术和素质不如欧美及日韩,对建造工艺的掌握能力、执行能力较差。

(2) 高强度钢焊接、切割控制缺乏经验。

(3) 薄板切割以及拼板焊接的形变控制经验不足。

(4) 分段整体装配精度控制能力差。

1.2 高强度钢加工技术

高强度钢切割技术和弯曲成形技术存在难度。切割87 mm以上厚高强钢,120 mm以上厚普通钢,冷弯40 mm以上厚普通钢能力不足。其共性问题包括:

(1) 高强度钢切割技术难点多。高强度钢切割一般采用火焰切割,在切割过程中无法做到连续切割。切割停顿后,切割点的打孔处周围可能会形成结构损坏。

(2) 弯曲成形硬件不足。船厂一般较少有大型三星辊、五星辊等大型弯曲成形设备。如果船厂要转型建造海洋工程装备,相关的成形硬件条件短缺。

1.3 设计及生产准备技术

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具有加工设计不够精细,生产准备周期短,生产技术准备不充分等问题,明显的表现为边设计、边送审、边施工、边修改的特点。具体为:

(1) 没有设计手册以及工时额定,生产准备工作难以做好做准做细。

(2) 设计与生产的结合深度低,加工设计的深度不能满足实际生产需求。

(3) 国内对国际规范的熟悉、理解程度差,对世界不同地区海洋环境规范以及当地主管部门要求的特殊性缺少了解。

(4) 海洋工程装备大部分设备为国外进口,设计人员对设备了解不足。

(5) 海洋工程装备深海化、复杂化、大型化的趋势明显,导致设计和制造时间增长,管理难度大。

(6) 国内相关的专用工装、工备极少。

1.4 典型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的关键共性技术

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区别于船舶建造的重要点之一是模块化建造。模块包含了钻井模块、生产模块、生活模块、动力模块等。国内大部分海洋工程建造企业只能建造一些相对简单的模块,其余大部分模块采取了对外分包的形式,建造企业仅是负责模块总装及调试工作。因此,突破模块建造技术是海洋工程建造企业技术取得成功的关键。

2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2.1 产业分工格局

在海洋工程装备设计领域,欧美企业处于领先地位。美国以及欧洲部分国家的海洋工程设计公司掌握了大量关键设计技术和专利,在张力腿式生产平台、单圆柱式生产平台、浮式生产存储及卸货装备的设计方面占据垄断地位。

海洋工程装备总装建造市场正逐步被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企业占领。亚洲企业依托强大的船舶工业基础,凭借人力、原材料的成本优势,在海洋工程装备总装建造市场占据全球较大份额,其中自升式钻井平台、浮式生产存储及卸货装备、半潜式钻井平台、钻井船均占据80%以上市场份额。

2.2 竞争主体分析

(1) 国际间竞争

国际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已逐步发展形成四层梯队竞争格局:欧美企业处于第一梯队,垄断了海洋工程装备研发设计和关键设备制造;日本、韩国、新加坡企业处于第二梯队,在高端海洋工程装备模块建造和总装领域占据领先地位;中国企业总体处在第三梯队,正从浅水装备和海洋工程辅助船建造向深海装备进军;中东、巴西、俄罗斯、越南等国家企业为第四梯队,由于这些国家油气资源丰富,在发展油气生产的同时,努力提升自己的建造实力。

欧美是世界上最早发展海洋工程装备的一批国家,美国的休斯敦更被誉为世界海洋油气工业的中心。随着全球制造业的转移,美国和部分欧洲国家虽然逐渐退出了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领域,但集聚了世界领先的研发和设计企业,仍然垄断着世界海洋工程装备的研发、设计以及绝大部分的关键配套设备技术。

亚洲的韩国、日本和新加坡具备世界领先的造船能力,从而较早进入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目前已拥有世界领先的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和改装能力,较强的总包能力和设计研发能力,主要从事高附加值装备的建造与总装。目前,韩国还承接了世界上绝大部分的钻井船建造,同时浮式生产储油装备的市场份额也达到了80%。

中国由于拥有世界一流的造船工业基础,具备一定的建造能力和初步的研发设计能力,主要从事一些近海开发装备以及海洋工程辅助船舶的建造,海洋工程装备配套设备国产化率低,进口比例达到70%以上。近年来开始进军深水装备建造领域,已从事装备的改装和修理。其中外高桥历时2年建造的3 000 m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981钻井平台)已部署在南海地区勘探作业,同时我国在自升式钻井平台建造领域也占据了一定地位。

巴西、俄罗斯、越南、阿联酋等国家,相较于中国,船舶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由于这些国家国能源丰富,在海洋油气开采过程中,对海洋工程装备需求较大,激发了本国发展海洋工程装备的热情,目前已具备一定的浅水装备建造能力。

总体而言,在全球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市场,欧美、日韩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巴西等国家作为后起之秀,正在奋力追赶。

(2) 国内竞争

中国的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仍处于起步期,但由于我国具备了世界一流的船舶建造工业基础,全球海洋工程装备的制造中心必将逐渐向中国转移,可以预见,未来中国承接的海洋工程装备全球市场份额将持续攀升。到2015年,我国钻井设备、生产设备、辅助船舶占全球市场份额分别有望达到25%、16%、36%,根据2015年全球海洋工程装备市场预估容量945亿元推算,我国钻井设备、生产设备、辅助船舶的市场容量将分别达到95亿美元、38亿美元、51亿美元。下面试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国内海洋工程装备市场竞争态势。

(1) 供应商议价能力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主要包括三个环节:设计、总装建造和配套设备。在价值分布方面,设计约占5%,装备总装建造约占40%,配套设备占比达到55%。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利润也主要集中在配套设备和设计这两端。

我国的海洋工程配套设备技术能力较弱,大部分关键部件依赖进口。如中国自主研制的“海洋石油981”平台,高达60亿元的总价中近40亿元的配套设备,如钻机、防喷器、智能化控制设备、DP3动力定位等关键部件为国外进口,核心配套设备自配套率不足5%,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绝大部分利润和关键核心部件被国外少数企业掌握,供应商议价能力极强。

(2) 购买者议价能力

海洋工程装备的购买者主要集中在中海油、中石油、康菲石油等大型油气公司。购买者的总数较少,单个购买者购买量较大,中海油十二五期间的深水海洋工程装备投资即达到300亿元。同时中海油、中石油已在青岛、珠海等地建造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基地,以实施后向一体化战略,给国内同业竞争者都带来了的较大的威胁,这些都增强了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由于是新兴领域,目前整个行业还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同时装备制造的技术门槛较高,不少企业经过数年经验积累,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产品,如外高桥造船厂在半潜式深水钻井平台建造方面在国内目前还处于垄断地位,这些都相对减弱了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总体来说,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的购买者议价能力较强,购买者在定价、选型和选择承建船厂方面都存在较大空间。

(3) 新进入者的威胁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竞争性进入威胁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行业进入障碍的大小。由于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对于船舶建造具有大量的共通性,且国内海洋工程装备建造企业绝大部分是从船舶建造转型而来,因此传统造船企业在规模经济、资本需要、转换成本等方面不存在进入障碍。同时从政策角度,政府长期支持传统造船企业摆脱船舶建造行业目前的低价竞争,通过转型升级,进入到相对高附加值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这些都增强了新进入者的威胁。

(4) 替代品威胁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的替代品威胁主要来自于陆地石油及页岩气开采以及光能、风能、核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对于海洋油气能源需求的替代作用,最直接的指标为国际石油价格与海洋油气开采成本的对比。目前,国际油价运行区间已经远高于国际大部分海域海上油气开采成本,这加速了石油、天然气公司对海上油气钻探、开采装备的投入。同时,随着风能利用的逐渐兴起,风电并网技术取得有效突破,海上风能建设提速,海上风塔等海洋工程装备需求迅速增长,因此海洋工程装备目前的替代品威胁较小。

(5) 同业竞争程度

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与市场需求增长速度、竞争参与者范围、竞争者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同质化等有关。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由于是新兴行业,2010年~2014年市场需求年增长率达到40%,增长迅速,同时目前同业竞争者相对比较集中,尤其在FPSO、深海装备等高端市场中,竞争者稀少,竞争者提供的产品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化,因此同业竞争程度较低,但是随着大量造船企业的涌入,海洋工程装备的低端市场如海洋工程辅助船、自升式钻井平台等领域将迎来激烈的竞争。国内部分海洋工程装备建造企业及其产品见表1。

表1 部分海洋工程装备建造企业及其产品

3 总结

该文从我国技术发展方面分析了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从产业分工格局和竞争对手角度研究了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整体竞争环境,通过对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分析及波特五力分析,得出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虽然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劣势地位,我国现有建造技术与欧美、日韩等海洋工程装备强国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但是随着国家海洋资源尤其是深海油气资源开发的提速,国家政策扶持的力度不断加强,国内一批海洋工程装备建造龙头企业在FPSO、深海钻井平台等若干高端装备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初步具备了与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The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Marine Engineering Equipment Industry Market

HONG Wen, CHEN Liang-liang, MAO Yin-min

(Shanghai Shipbuild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 200032,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engineering equipment industry′s external environment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investigates the overall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of the marine engineering equipment industr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industrial division of labor and competition rivals. At present, China′s marine engineering equipment industry in the inferior position, but also have a preliminary competition conditions to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marine engineering equipment; development; trend

2015-04-21

洪 雯(1982-),女,工程师。

1001-4500(2015)04-0005-04

P75

A

猜你喜欢

海洋工程钻井装备
好装备这样造
港警新装备
自升式钻井平台Aker操作系统应用探讨
防晒装备折起来
扫描“蓝鲸”——观察海上钻井平台
海洋工程专家 刘培林
《海洋工程》第二届理事会
海洋工程学会第四届理事会
裂缝性致密储层钻井完井液漏失损害带模拟
G0-7“工厂化”井组钻井工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