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泣血的医患:温岭杀医案始末

2015-05-07戴哲宇

中国检察官·经典案例 2015年3期
关键词:温岭温岭市医患

戴哲宇

2012年3月,连恩青因鼻疾住进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了手术。一年半后,连恩青手持匕首,再次前往医院,接连向三名正在为病人看病的医生捅去。这一次,他从一个普通患者变成了杀人凶手,这一死两伤的悲剧,起因只是一个在医学上难度并不算大的微创手术。这是继哈医大杀医事件后又一起引起广泛关注的杀医事件,将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推上风口浪尖。面对这起血案,人们谴责行凶者丧心病狂的行为,相信其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同时,人们也不得不追问:医患曾是社会里最亲密也是最有人情味的关系之一,然而为何在医疗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变得如此脆弱甚至可怕?当前脆弱的医患关系拿什么来拯救?加强安保是否就是让医院命案绝迹的良方?悲剧如何不再发生?这些问题应当引起医患双方乃至每个普通公民的思考。

治而不愈 杀机初现

行凶者连恩青家住在温岭市箬横镇下属的一个村,1980年出生的他身高不足1.7米,平头,单身,和母亲住在一起。连家家境一般,一栋破旧的五层楼房几乎没有装修,在周围气派的小洋房中显得格格不入。村民眼中的连恩青老实、孤僻,很少与人来往,知道他的只有几个邻居和家人。

改变这个家庭命运的最初原因是连恩青鼻子患病。

连恩青一直患有鼻炎,2012年3月越来越严重,呼吸不畅,还经常头痛,于是到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看病。被医生诊断为鼻中隔偏曲和鼻窦炎,并接受了鼻内镜下鼻腔微创手术。刚做完手术的时候,连恩青的症状有所减轻,但是过了四、五个月后,他感觉病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更重了,开始整夜休息不好,一般每晚只睡两三个钟头。他性格开始变得易怒、暴躁,严重时以头撞墙,还在家里砸东西,打骂家人。长期睡眠不足导致白天精神恍惚,为此连恩青辞去了麻将机厂的工作,从此一直无业。

2012年12月28日,连恩青第一次到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务部投诉,此后又陆续投诉多次。他多次纠缠主治医生,要求“一定要给我看好”,甚至跪在医生面前请求给他治疗。院方曾邀请多位院外专家会诊,对方均表示手术成功无异议。应连恩青要求,2012年12月和2013年1月,该院分别重新给他做了两次CT,结论均为“副鼻窦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连恩青对这个诊断结果表示怀疑,他随后赴台州、杭州、上海多家医院诊断,医生均表示他身体正常,并无异样。在连恩青看来,他的病痛并没有得到好转,这都归咎于“医生串通好谋害他”。

2013年8月,连恩青被家人送至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治疗,这是他首次也是唯一一次接受精神疾病治疗,入院时,他的症状为“躯体不适,猜疑被害,烦躁易怒”,医生对其的诊断结果为“持久的妄想性障碍。”10月15日,经历两个月的精神疾病治疗后,连恩青出院,被指状况有所好转,令家人万万没想到的是,仅10天后,他就带着一把榔头和一把近30厘米长的尖刀,走向了他熟悉的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

事后,妹妹连超在他的房间墙壁上,发现用黑色记号笔写的几个字,笔迹潦草:“7.31,王云杰、林海勇,死。”在连恩青妹妹看来,哥哥最大的纠结就在于“鼻子难受,但所有的检查结果都是好的,没有人回答他的疑惑。”哥哥之所以变得多疑和暴躁和医生的态度有关。“哥哥说,医生不管他说身体难受,只是强调检查结果没问题,后来去找的次数多了,医生嫌他烦了。”

持刀相见 一死两伤

2013年10月25日早上7点多,医生王云杰出门去单位上班。每个周三和周五,是他的专家门诊。再早一点,几十公里外的箬横镇浦岙村,连恩青也走出生活了33年的村庄,踏上开往市区的公交车。他手里拎着CT袋,身穿棕色的夹克。村民们都说:“他又要去医院了”。只是,和以往不同,这次连恩青偷偷带了尖刀和榔头。

8点刚过,王云杰来到诊室,诊室门口已排起了长队。这时,连恩青也到了。那是温岭市人民医院1号楼5楼。二十来分钟后,王云杰的第一个病人看好病出门。突然,连恩青闯了进来。只是一瞬间,连恩青拿出榔头击向王云杰的头部,榔头的木柄都折断了。随后他手持匕首,刺向王云杰的前胸。门几乎是被撞开,王云杰捂着胸口从诊室里跑了出来,白大褂上满是鲜血。连恩青紧追出来,手上还有把十几厘米长的刀,他不断地警告周围的人:“谁敢帮他,我就捅谁。”现场人们还没回过神来,王云杰已跑到了二十几米外的口腔科。王云杰慌乱中不慎绊倒,连恩青赶上来,将王云杰按倒,连刺7刀,每刀都刺中心脏。当时,连恩青脸上表情“很平静”。看到惨状,对面诊室的耳鼻咽喉科主治医师、60岁的王伟杰和口腔科的蔡敏秋医生,分别拿着凳子和推车,将连恩青推开,王伟杰胸部被刀划伤。连恩青趁机跑下楼,途中遇到闻讯跑来的两名保安,他指了指上方,告诉他们凶手“在上面。”他来到一楼CT室,意欲找到曾经为他读片的一位放射科医生。他用温岭话问正在读片的放射科副主任医师江晓勇“你是不是林海勇吗?”江晓勇答:不是,但连恩青仍持刀捅向他。后者身中数刀后,握住了他的手腕,并和赶来的保安将连恩青制服。

整个行凶过程仅5分钟时间,却造成了一死两伤的惨剧。主任医师王云杰经抢救无效去世,年仅47岁;副主任医师江晓勇心包刺伤加膈肌穿透,被捅成重伤;主治医师王伟杰右上胸皮肤被刺伤,为3人中伤势最轻者。王云杰和江晓勇都因连恩青的医疗纠纷,与他进行过沟通,王伟杰则同他素未谋面。

集体抗议 安全堪忧

2013年10月28日当天,数百名医护人员聚集在温岭第一人民院的门诊楼外,举着“严惩凶手”“维护正义”“维护正常医疗秩序”“拒绝暴力,维护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等横幅和标语,集体表达拒绝医疗暴力、维护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诉求。大量特警在医院门口维持秩序,数百名群众在现场围观。现场聚集人员中,除温岭第一人民医院部分医生外,还有台州骨伤医院、温岭第二人民医院、第三人民医院和第四人民医院等近10家医院的医护人员。对于医务人员的诉求,温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发了一张白纸“诉状”,让所有的医护人员书写诉愿。医生们在上面写道:要求制定针对医护人员人身遭受威胁后的处理措施;在受到侮辱时,医生有权利拒绝治疗;保障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等。

除了第一线医护人员的表达,28日当晚,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卫生法协会四大机构,也联合发表了声明,呼吁全社会动员起来,对医疗暴力“零容忍”。声明说,“医乃仁术,为了救治生命,医患之间应成为朋友,而不是敌人。”医学专业网站丁香园专设了悼念王云杰的板块,举起标语的都是来自全国各大医院的同仁。“王主任一路走好,在天堂会有尊重,您不用再担惊受怕,而我们还要受煎熬。”留言里,惋惜、悲痛、不安,甚至是恐惧,种种情绪交织。或许比伤痛更让医生们寒心的是意想不到的冷漠,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王文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永远也忘不了当王云杰弥留之际,当大家都心急如焚地守候在急诊室门外时,一位围观的人说,“医生态度不好,就应该被捅。”还有一位患者说,“杀死一个医生,下次来看病,服务态度肯定更好。”面对现状,很多医生开始怀疑自己的职业,越来越多的医生或准医生会因为惧怕可能的风险选择逃离医疗行业。今年8月,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奎在第四次医师职业状况调研报告发布会上,公布了一份调查报告。这份调研涉及北京、河北、广东、海南、甘肃等11个省市医院,共收回有效问卷3704份。结果显示,希望孩子子承父业的医师仅有6.83%,而不希望的高达78.01%。在医患冲突这场零和博弈里,只有两败俱伤,没有赢家。

正义审判 告慰逝者

2014年1月22日,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备受关注的温岭杀医案作出一审判决,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连恩青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对于此前争议的连恩青在行凶时是否精神病发发作的问题,法院表示,经司法鉴定,连恩青作案时意识清晰,作案动机现实,辨认和控制能力存在,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对于连恩青反复提到的自己鼻子术后呼吸困难,认为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提供的CT片造假以掩盖手术失败的问题,法院称,在调查案件过程中,台州市医学会和浙江省医学会都对其进行了鉴定,认为手术并无问题,不构成医疗事故,也不存在CT片造假的问题,连恩青在庭上身着深绿色的囚服,身材中等,戴着一副黑色眼睛。在22日的庭审中,他承认了作案事实,并表示自己没有精神疾病,也对死者家属表示歉意。

连家不服,提出上诉。2014年3月26日,浙江高院对“温岭杀医”一案进行二审公开开庭审理。检方认为,医方不存在医疗过失和医疗事故,连恩青在案发前两次准备榔头和刀具,杀人想法由来已久并十分坚决。连恩青携带凶器进入医院,确认犯罪对象后掏出榔头猛击王云杰医生的头顶部,手段特别残忍,其行为致一死、一重伤、一轻微伤的结果,后果特别严重。此外,连恩青在归案后无任何悔罪表现,无民事赔偿,其主观恶性大,改造难度极大。且被害人及其家属均放弃附带民事赔偿并要求严惩被告人。因此,检方认为一审量刑适当,被告人连恩青属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其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应予维持。

辩护人表示,被告人连恩青在案发时患有精神疾病,认识和控制能力欠缺,依法应对其予以从轻或减轻处罚。连恩青存在精神障碍,同时其情绪亦激动,自制力缺乏,有持久的妄想症障碍。本案法医精神病鉴定意见书的鉴定结论与法定标准不符,该报告违反法律规定,并申请对连恩青予以重新鉴定。辩护人希望二审法院本着少杀慎杀的精神,对连恩青予以从轻判处。被告人连恩青最后表示,自己没有精神疾病和所谓的空鼻症,本案的法医精神病鉴定意见书对自己鉴定为疑病症状与事实不符,自己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连恩青称愿意接受法律对自己应有的惩罚。连恩青表示,知道自己所犯的是什么罪行及即将面临的结果。他认为案发后对自己所作的各种鉴定并非公正客观的,一审对自己的审判也有失公正。

2014年4月1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对温岭杀医案终审维持死刑判决,并依法报请最高法核准。

医生之痛 体制之殇

事实上,这样的医患纠纷事件并非个案。

17日,上海曙光医院重症监护室被砸;21日,广医二院医护人员被打伤;27日,江西南昌第一医院发生护士被歹徒劫持事件……

据粗略统计,2013年全国被媒体报道的袭医案件已发生近30起。据中国医院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每所医院平均每年发生的暴力伤医事件高达27次,医务人员人身受到攻击造成明显伤害的事件逐年增加。

血淋淋的事实再次掀起社会对医患关系的关注。

在多数人看来,暴力伤医是一个没有赢家的战争。医患关系的深层次矛盾来源于体制,体制不健全,医院的公益性不足,国家对医保投入不够,导致体制的矛盾转嫁到了医患双方,医生和患者互不信任、互不理解。

面对不断升级的医患冲突,此前卫计委与公安部联合发出过医院安全指引,并呼吁医院安装报警按钮、保安门及扫描仪器来杜绝致命武器,并增加监视摄像头及加强巡逻。颇有讽刺意味的是,10月2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安部刚刚出台了关于医疗机构按照不低于在岗医务人员总数的3%或20张病床1名保安或日均门诊量的3‰的标准配备的安保措施,其旨在构建平安医院和谐医患关系防止医院暴力事件发生。这一通知在浙江温岭杀医案前显得苍白无力。

姑且不论这样升级安保措施所带来的安保成本是否是现行的医疗体系所能承担的。从实际效果来看,加强安保不过是治标不治本,医患之间的信任危机不解除,医生头上的安全警报就无法消除。给予医生一个安全的执业环境是基本的职业尊严,而这不仅有赖于安保措施的加强,更有赖于医患关系的重建。

中国的新医改行至今天,“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况并没有如愿缓解,公立医院的医改迟迟没有真正拉开帷幕。医改缓行,受害的不只是患者,也是医生。畸形的“以药养医”制度让医生患者走向对立,使得医生为体制背黑锅,为体制缺陷承担了其不应该也无法承担的责任。

业内人士建议,解决医患纠纷的根本之道是要使公立医院真正回归公益性。“现在医院生存压力很大,既要养医生,又要发展医院,医院难免成为企业,把赚钱当成自己的第一要务。”一位医学专家说,政府要加大对医院的财政支持,减轻医院的市场压力,要加大医保保障范围和力度,真正关心民生就要关心医患问题。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打击医疗贿赂,规范医护人员自身行为。

温岭事件的警钟也从一个侧面表明,唯有彻底的医改才能从根源上解决医患关系异化、让医院血案逐渐绝迹,而这也是各界的共识。在破解好加大财政投入、消除以药养医、提高医疗保障、缩小城乡医疗水平差距等课题的基础上,兼顾好患者、医生的合理利益,医患关系鸿沟才有弥合的可能。如果不能认真解决医疗制度根本结构性问题,不解开温岭杀医案的“死结”,浙江温岭杀医案就不会是最后一个。

猜你喜欢

温岭温岭市医患
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共享美好医患关系
医患沟通障碍之医方因素分析
纾困医患关系
温岭坞根之秋色满塘
致兔子
穿靴子的蜘蛛
“智慧水务”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温岭市亚岛机械有限公司
封面人物:全国人大代表:林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