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感觉统合训练对促进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理论基础

2015-05-07倪新亮

成长·读写月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儿童游戏体育

倪新亮

【摘 要】通过运用感觉统合训练的方法,预防和干预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问题的作用显著、效果突出,对促进学龄前儿童的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能力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针对学龄前儿童开展感觉统合训练时,要科学、专业、安全的感觉统合训练方案,就需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需要等相关理论基础。

【关键词】感觉统合训练;儿童身心发展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转变和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影响,学龄前儿童生理、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和家长的密切关注。近年来,由于学龄前儿童成长环境的变化尤其是一系列社会、学校、家庭和儿童行为因素造成了感觉统合失调的学龄前儿童越来越多,重视学龄前儿童的感觉统合问题迫在眉睫。感觉统合训练是一个在儿童身体游戏的基础上进行科学、专业的设计改编,让儿童通过各种专门器械和体育游戏,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在专业人士指导下的体育游戏活动中,输入强烈的感觉刺激,通过诱发顺应性反应来增强及改善学龄前儿童大脑的生长发育、信息统合功能的训练过程。所以,老师、家长通过运用感觉统合训练对提高学龄前儿童生理发育、运动能力、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等能力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七岁以前,人脑主要是一部感觉处理的机器,对事物的感受主要来自感觉。学龄前儿童对事务的属性和特征还没有比较高层次的概念,他所依赖的是感觉,通过与周围环境的接触,亲身体验各种感觉信息。顺应性的反应多是肌肉及运动型的,而不是心智型。七岁以前是儿童感觉运动发展的年龄段。因此,在学前期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相关理论基础对其进行感觉统合训练,会极大的促进儿童生理发育和感觉统合能力。

1.生理基础: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指儿童在正常、良好环境下的发育过程中,个体和环境相互影响作用,神经系统功能得到不断增强,同时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坏的区域会自我修复或由其他区域的神经组织代替受损区域功能。学龄前儿童随着年龄增长,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和代偿性的结构和功能逐渐发育成熟。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和代偿性受年龄及干预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年龄越小,干预的越早,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和代偿性功能就越好。[1-2]神经系统的阶段性:指神经系统发展过程不是均等的,不同能力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关键期,错失关键期就可能导致该能力发展不足,进而产生一些列不良行为、心理问题。儿童发育的连续性:学龄前儿童发育进程有一定的规律性、连续性,通过实施体育游戏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对其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给予专业而密集的感觉刺激,可促使儿童大脑脑干脊髓系功能的成熟,促进学龄前儿童神经运动功能的发育,提高学龄前儿童对外界信息的接收、整理、分析和统合,进而有针对性的做合理的应激反应。神经系统的分工:低位统合——大脑中的脑干、小脑负责感觉摄输入、统合及储存;高位统合——大脑皮质及皮质下神经结构负责认知、言语、情绪和学习等。低位统合是感觉统合的基础,高位统合是感觉统合的目的。神经系统的不同分工,为个体有序高效的进行学习、创造等复杂内外活动奠定了基础。

2.心理基础:适应性行为:指有目的的一种行为,可使个体能成功面对较高的挑战并学习新知识。儿童经验的学习取决于感觉和运动,可使其学习新的、更复杂的运动,产生新的反馈形式。因此,适应性行为既可促进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又可反映感觉统合能力水平。内驱力:儿童在参与感知活动中的自然产生的一种动力,可促进儿童自我指导和自我实现。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常缺乏积极投入环境以尝试学习新经验、面对新挑战的内驱力。通过感觉统合体育游戏的训练,学龄前儿童开始对熟悉的环境感到满足,产生兴奋、自信和努力的表现,这种循环反馈过程增强了感觉输入和统合,产生更强的寻求自我实现能力和成长促进能力的内驱力[3]。社会认知:感觉统合中主要的感觉能区之一——触觉,是儿童发展最早的能力之一,是儿童早期认识世界和自我的主要途径,是人类大脑学习活动、大脑皮层下结构协同运行和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信息源,并在人的一生中承担着多种功能和重要作用。通过感觉统合体育游戏,对学龄前儿童给予丰富和适当的触觉刺激以提高其触觉功能,能帮助学龄前儿童通过触觉认识客观事物,从而认识社会、认识自我。情绪行为及社会交往:感觉统合训练中的前庭刺激和本体刺激会对学龄前儿童的情绪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如婴儿喜欢晃荡的摇篮、幼儿喜欢骑旋转木马等,通过刺激前庭觉的活动,能使学龄前儿童心里舒畅、身心愉悦。同时,学龄前儿童通过感觉、运动、言语和情感方面有效互动与其他个体建立沟通、联系和交往关系,从而促进学龄前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

3.社会适应基础:著名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家陈鹤琴认为,“游戏心”是儿童心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4]。感觉统合体育游戏是学龄前儿童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在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感觉统合体育游戏可以推动学龄前儿童认知的发展,允许学龄前儿童自由地探索周围的事物,促进学龄前儿童感知觉、运动、语音、思维、记忆、想象等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龄前儿童智力发展。其次,感觉统合体育游戏可以推动学龄前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有些游戏需要与同伴的互相合作,学龄前儿童在处理所遇到的问题过程中逐渐学会互让、互爱。最后,在感觉统合体育游戏中,学龄前儿童受到新奇的、愉快的感觉刺激,有助于学龄前儿童良好情绪的发展,同时,在没有成人的关注和胁迫下,学龄前儿童在游戏中会对一些情绪问题自我释放和处理,在游戏中自然的学会了处理焦虑和内心冲突等问题。

因此,利用感觉统合器械和体育游戏对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能力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必须根据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理论基础制定训练计划、执行训练方案。方能有效的促进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和运动能力逐步得到发展,促使学龄前儿童动作企划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健全的人格个性、稳定的情绪特征、良好的社会关系都得到良好发展,对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快乐、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endprint

猜你喜欢

儿童游戏体育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爆笑游戏
留守儿童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