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式化运动训练对高校运动员运动技能提升的促进研究

2015-05-07黄灿

成长·读写月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模式化调整运动员

黄灿

【摘 要】对模式化运动训练的概念、模式进行简要介绍,探讨模式化训练在高校运动员运动技能提升方面所起到的促进作用,采用模式化运动训练能提高运动员训练的科学化、系统化水平。

【关键词】模式化运动;高校运动员

一、模式化运动的含义

模式化运动训练的含义是,以运动员最高状态时的模式为状态和目标,以不同训练周期为依据,建立相应的个体训练模式,并依据此模式有步骤、有计划高效率高质量的控制整个训练过程。模式化训练是以专项化、个性化发展原则为依据的,其中考虑到生理学因素和与其他运动成绩相关的因素,运动计划专项化程度高,对计划进行专业实施、分析、评价和修改的过程,模式化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运动员的发展和提高。模式化训练不同于以往简单粗暴的训练模式,其中纳入了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等科学基本理论,把这些理论运用到运动训练中,把运动训练理解为一个复杂的程序,建立起一套新的训练方法。

所有的运动训练都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模式化运动也不例外。因此模式化训练要对训练对象的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的预测;要计算达到优秀水平的各类因素指标的数学模型,即某优秀运动员的模式特征以及各类训练指标在不同阶段的地位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等。

二、模式化运动的关键在于反馈

模式化训练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变化的过程。因此在采用模式化训练的同时,对不同年龄不同项目的运动员,评估标准与训练结果都是不一样的。模式化训练的形式变化始终要以运动员的评估所得信息一致,因此,科学知识的更新、运动员生理机能的改变和竞技能力的改变,必然会不断地对训练模式进行评估和改进。因此运动员信息反馈就尤为重要,运动训练中反馈是指对运动训练程序的影响因素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提取加工,对照原模型进行全方位的对比分析,制定出更适合运动员当前状态的训练计划以进一步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过程。随着竞技体育极值化的发展,高水平运动员之间的差异往往微乎其微,这就要求模式化训练的精确性,为了达到这种精确性,单纯的运动员与教练之间的信息反馈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教练团队、科研人员、管理人员之间信息的相互反馈。

三、模式化运动的构成

模式训练法的基本结构主要是由训练模式、检查手段、评定标准和训练手段四种构件组成。其中,每一构件又由不同的要素组成。一般认为:训练模式是未来运动训练过程目标发展的指标体系,是由榜样对象、相关因素和数学模型三个要素组成;检查手段是采集运动现实状态的信息工具,是由检查项目、检查方式和检查工具三个要素组成:评定标准是区别现实状态与训练模式间差异性质的鉴标体系,是由对照标准和评定方法两个要素组成。训练手段是根据训练模式所提出的发展目标以及评定结果的反馈信息所提出的练习方法,是由练习方式、运动负荷和间歇时间等诸多要素组成。模式化训练有三个特点,一是信息化;二是定量化,即所有训练都在数字控制下进行;三是循环化,将信息采集、反馈、调节等环节重复循环于整个训练过程中。

四、模式化运动在高校中的应用与意义

高校运动员一般知识水平比较高,因此可以接受模式化训练中的各种信息。高校运动员要学习,在学习之余才能进行专业训练,模式化训练极为科学高效,比较有利于高校运动员得到最优质的训练。高校运动员之间基础差异较大,因此适合采用模式训练,为不同水平的运动员设计不同训练模式,分别予以监控反馈,更能提高训练效果。因此在对高校运动员进行模式化训练时可以按照以下程序实施:

1.收集训练对象以及其他同项目优秀运动员的比赛和训练资料进行数据统计处理,将得到的结果作为指定模式的基础。

2.讲训练对象的专项成绩,各类素质水平和技术水平与同项优秀运动员模式进行比较,根据差异指定客观的训练目标。

3.进行归纳分析,罗列出提高专项运动成绩所必须的各项主要因素,明确各个因素在模式训练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无论训练对象自身水平如何,一定要把各项因素全部纳入训练模式中。

五、对于既定的训练模式的控制与调整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1.有阶段有步骤地对训练模式进行检测,检测出一个初始状态,对初始状态进行分析,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这些问题和偏差就是模式训练调控中的依据。

2.对模式训练中出现的偏差进行分析。由于模式训练是一个整体,因此产生偏差的原因往往不唯一不孤立,因此准确找出偏差产生原因很重要。

3.引用优秀运动员训练模式或设计制定训练模式,其各项指标一般具有显著的共同特征,从共性的角度讲师可行的,但是具体至某一运动员则不一定是准确、平衡的。因此,根据不同训练对象对训练模式予以调整是十分必要的,对于模式化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到运动员的个性特征。

4.对训练模式的调控程序。修正和调整训练模式要慎重,调整不能引起整个模式的混乱。如果需要进行重大调整应尽可能分阶段进行。比较稳妥的循序渐进的调整程序应该是:疙瘩周期的调整通过改变其中的各个中型周期或阶段的性质、内容、结构以及相互关系进行调整;各个中型周期的调整又要靠改变各个小周期的性质、内容、结构和相互关系进行调整。而小周期的调整在于调整训练课程,训练课程的修正主要靠改变训练方法、手段、负荷、恢复等因素调节。

模式化训练以先进的信息数学模型为基础,包含了各种丰富的内容,是一种科学、高效的运动训练模式,对于高校运动员实施训练有极大的理论指导作用和应用实践价值。在高校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中,正确运用模式化训练,能提高运动员比赛成绩,并且尊重运动员的个性特征,在高水平模式的引导下,收获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陈晓鸣,王炜鉴,李少丹.模式化训练中反馈模型的建立.竞技体育[J].2011,12.

[2]杜长亮,李少丹. 复杂视角中的运动训练理论[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2009(2).

[3]王锐,林立中.少年短道速滑运动的模式化训练.冰雪运动[J].1999,12,1999(4).endprint

猜你喜欢

模式化调整运动员
夏季午睡越睡越困该如何调整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模式化”报道背后捉“活鱼”——浅析如何从政务活动中挖掘有价值的新闻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
玉米高产模式化栽培技术
成公绥赋作的模式化与创新性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