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问题研究

2015-05-07史玉霞

文教资料 2015年3期
关键词:专班工学结合工学

史玉霞

(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昆山 215300)

“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问题研究

史玉霞

(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昆山 215300)

在高职教育改革的形势下,工学结合专班模式带来了高职院校发展的新机遇,但同时工学结合专班的学生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开展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探索和研究。

工学结合 学生管理 工作对策

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认真贯彻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和教职成【2011】12号文件精神,在2010年9月开始探索工学结合专班(以下简称专班)模式,首届招收176名专班学生。工学结合专班(以下简称专班)开办4年多来,每年招收学生呈显著上升趋势,受到了社会、企业、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学院从2010年的3000名学生到2014年近8000人的规模,专班学生占了80%的比例,登云学院在工学结合道路上取得了显著成绩。

本文就“工学结合”专班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研究。

一、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变化

1.学生身份的变化。

专班学生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实习就是企业的员工,受到企业规章制度的束缚,而企业的规章制度比学校严格。例如在学校迟到,老师一般都是口头上批评教育,到了企业迟到会直接扣工资,和利益直接挂钩。因而,某些学生对企业的严格制度感到不适应。

2.教师的多元化。

在学校接触较多的是辅导员和专业课老师,到企业实习后,企业主管、技术人员担任项目课程教师,平时生产工作中打交道的上级都成了学生的指导教师,不仅在专业知识技能上,而且在企业文化、规章制度上对学生管理指导。而企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良莠不齐,言语粗暴,管理方式简单,使一些学生很难适应。

3.教育方式的变化。

学生在学校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主要依靠老师讲授知识,学生听课接收知识,较少实践操作。到企业采取机台边,车间内实景指导,实际操作学习,企业采用灵活多变的教育方式,需实际动手操作,在操作中边做边学,教学更为直观,效果更显著。

4.教育环境的变化。

学生从花园般的学校来到厂房密集的企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虽说现代的大学不再是象牙塔,但也只是半个社会,而企业就是一个真实的社会,任务繁重,工作枯燥,规章制度严格,生活环境单调,人际关系复杂。

除了以上的变化,还有教学内容及管理制度的变化,等等。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工学结合这一新的模式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也相应地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的问题。

1.工学结合理念没有深入理解。

部分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没有深刻理解工学结合的理念,经原高中班主任介绍,或随大流,进入专班学习。这些学生进入企业后,不能适应企业严格的规章管理制度和枯燥繁重的工作,对工学结合模式产生质疑,感觉自己被骗,不愿意继续留在企业。有些学生家长由于不理解工学结合理念,对自己的孩子不在学校学习而在企业打工不支持。企业方面有部分领导、工程师没有贯彻落实工学结合理念,只让学生重复劳动,没有尽到传授专业职业技能、企业文化的责任。个别企业员工素质低,对比他们学历高但做同样操作工岗位的学生不理解,对学生冷言冷语,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

2.企业教育缺失管理不善。

在专班选择合作企业时,专业老师和产学研部门会考察筛选符合工学结合理念要求的优秀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包括三阶段安排和项目课程实施。但是学生在企业实习时,由于企业生产繁忙,工程师、技术人员等兼课老师事务繁重,项目课程被搁置,或课时缩短内容简化,三阶段一般也只停留在第一阶段或第二阶段,没有在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能力上给学生继续提升的空间。

有的企业管理人员不能严格实施企业规章制度,以人情代替管理,使某些善于拍马奉迎的学生得利多,工作轻松。另外,个别企业管理人员学历低、素质差,对老员工管理松散,优先安排加班,而对学生却过于严格要求,学生加班不足,造成工资不够抵扣学费。

3.学生定位不明确,不善于学习。

大部分学生是第一次进入企业实习,企业与学校环境有很大不同,企业是追求利润的地方,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工作强度大。有的学生不能以员工身份要求自己,把在学校迟到旷课等不认真的态度带到企业,工作心不在焉,不配合加班,受到批评也觉得无所谓,觉得大不了不干了回学校。不珍惜在企业的实习机会,本职岗位工作完成后不能继续钻研学习。在第一阶段时,不能正确认识三阶段安排,对从事底层工作岗位、枯燥繁重的劳动产生抵触情绪。有的学生缺乏自己的人生定位及奋斗目标,在企业每天从事机械性的工作,渐渐感到厌烦,对工学结合模式产生质疑。

4.工作保障方面的问题。

大部分合作企业上班时间是早8点到晚8点,中午和晚上一般只有半个小时吃饭时间,没有休息,周六还要加班一天,劳动强度大,学生和企业员工是一样的上班时间。某些学生对此很不适应,经常为了不想加班而和企业主管闹矛盾。另外,合作企业的工作环境不同,有的企业设备老旧,粉尘多、噪音大,对身体有一定伤害,容易发生工伤事故。

除此之外,还有学生在发生工伤后续赔付处理问题,加班费不按照国家规定结算问题,学生抵扣完学费后到手工资的合理使用问题,企业宿舍安全情况不良、财物被盗问题,学生在企业单一枯燥环境下人文素养培养缺少载体,等等。这些都是新模式下出现的新问题,需要多方合力解决。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对策研究

本文针对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实习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1.做好工学结合理念宣传工作。

在招生之初,对学生、家长、原校班主任进行工学结合理念的宣传说明,使其深刻理解其内涵,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这一培养模式。改变学生不理解工学结合内涵,盲目报名进入工学结合专班的现象,保证专班学生在后续下企业时有信心在企业实习。

学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时,学校要和企业充分沟通,让企业理解支持这一培养模式,把三阶段两体系详细签入协议中,对企业要深入考察,多下几次企业,对不能符合工学结合要求的企业坚决不与其合作,避免产生后续问题。

学生进校后,辅导员、专业老师利用新生教育、专业教育、主题班会等形式,说明工学结合的理念及含义,并经常宣传企业文化、职场精神,注意鼓励学生养成勤奋踏实、吃苦耐劳的品格,为进入企业实习打下基础。

正式进入企业实习之前和进行入职教育,介绍企业情况、企业文化、生产产品、岗位安排、时间安排、工资构成、加班计算和下企业的学分计算,宣传企业实习的目的意义,让学生做好吃苦准备,服从生产安排,同时提高专业技能和人际沟通交往能力。加强安全教育,告诉学生如何规范操作,遇到问题后紧急处置的方式,避免发生工伤事故。告诉学生不仅要完成实习任务,更重要的是在现实环境中探索自己的职业定位,为毕业后顺利找到合适工作打好基础。

通过深入细致的企业情况介绍,帮助学生较快地适应企业环境,转变角色身份,更好地融入到实习中。做好心理辅导、思想动员,说明企业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如何应对,提高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

2.在企业实习阶段,做好沟通协调工作。

在第一阶段,学生首次进入企业,各方面的情况不熟悉,应尽可能由专业老师或辅导员担任驻厂老师。通过驻厂老师的作用及时协调学生遇到的问题,解决好学生与企业方之间出现的各种矛盾。在第二阶段,由于学校教师资源调配,没有专门在企业的驻厂老师,辅导员和专业老师应按规定定期到企业了解学生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安抚好学生的情绪,协调解决好工作时间、工资等问题。

应做好班干培养工作,发挥班干骨干带头作用,在遵守厂纪厂规、工作成效上起带头作用。在学生有问题、有情况时,及时发现,报告给老师,把不良倾向扼杀在萌芽状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开展篮球赛、羽毛球赛、棋类等文体活动,学校开展的活动如有条件的也要在企业开展,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班干部要理顺学校、企业、学生多方关系,摆正自己的位置。

切实开展项目课程。项目课程是在企业根据企业生产实际情况开设的课程。包括企业文化、职场礼仪等基础性课程和与企业生产操作相关的专业技术课程。通过项目课程,学生在企业实习时能够学到实际的社会知识,丰富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更好地融入工作,更好地指导实际生产。另外,学生在学习项目课程时感到自己不是单纯地在企业干活,心理上便能产生一种安慰。

做好学生实习考核量化工作。学生在企业实习每个月有3.5个学分,是毕业要求总学分的一部分与能否顺利毕业有紧密关联。因此,当学生有懈怠情绪,经常请假、旷工时要及时把考核情况告知学生。由于学分不够,只能延迟毕业,因此学生受到学分的约束,便会鞭策自己不能松懈,从而认真对待实习。

3.在每个实习阶段结束后,做好总结评估工作。

学生在每个阶段实习结束后,回到学校,要切实做好评估总结工作。

对学生表现的评估总结,根据学生在企业的表现,出勤情况,完成工作质量情况,项目课程考试情况等,由企业主管,专业老师,辅导员联合给学生打分,计入学生实习成绩,与实习学分挂钩。对不合格的学生予以必要的教育,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和一定的心理疏导。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由学校授予专班之星称号,一些企业还给学生颁发优秀员工奖金,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士气。

对回校学生开展专班回校座谈会,由专业老师、辅导员、学生主管、产学研部门老师参加,学生在会上总结在企业所学所获所感,同时提出遇到的问题、建议和意见,各部门老师当场给予解答,不能解答的会后研究解决。座谈会让学校及老师切实了解了学生在企业的情况,对于企业方面的问题与企业沟通协调,对不符合工学结合要求的企业逐步解除合作,以维护模式的标准。在几年的工学结合专班实践中,已有几家企业因不符合工学结合模式三阶段安排或其他问题而解除合作。

结语

工学结合是一个利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学生顺利就业、企业人才储备、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型办学模式,对社会、企业、学校、学生和家庭都大有裨益。工学结合是利国利民的实事,但其中的问题还需要不断探索解决,只要不断深化改革,创新理念,积极实践,工学结合一定会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1]杜学森.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方式[J].教育与职业,2007(11).

[2]季跃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开放式学生管理机制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

[3]葛志亮,方桐清.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研究[J].大学生就业,2014(24).

猜你喜欢

专班工学结合工学
交通运输部成立船员换班工作专班
盐工学人
工作专班何以成为基层新负担?
常州武进区 安全培训实行“专班专培”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