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大昕佚文一则
2015-05-07华向红
华向红
(湖北科技学院 图书馆,湖北 咸宁 437000)
钱大昕(1728—1804),字晓徵,一字及之,号辛楣,又号竹汀居士,清嘉定(今上海嘉定区)人,历任翰林院编修、右春坊右赞善、武英殿纂修官、功臣馆纂修官、詹事府少詹事、提督广东学政等职。清人江藩称其“学究天人,博综群籍,自开国以来,蔚然一代儒宗也”[1]P321。
钱大昕学识渊博,于金石彝器、天文历法、官制氏族、舆地年代、目录版本、文字音韵、校勘辑佚等均有著述,尤长于考史。钱氏虽著作等身,但其一生为官清廉,少有余资付之剞劂,其生前刊刻的著作多赖友朋及弟子相助才得以面世。钱氏去世后,他的子侄、女婿、弟子们都曾对其著作进行过整理。清嘉庆十一年,钱大昕次子钱东塾将钱氏已刻及未刻著作合编为《潜研堂全书》,凡十七种。道光二十年,东塾之子师光将此本重印。光绪十年,长沙龙氏家塾刻《嘉定钱氏潜研堂全书》,在《潜研堂全书》基础上增加了《声类》四卷、《宋辽金元四史朔闰考》二卷、《恒言录》六卷、《疑年录》四卷、《风俗通义逸文》一卷。《潜研堂金石文跋尾》由二十五卷整理为二十卷。
一九九七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在光绪龙氏家塾本的基础上,辑录钱氏著,十余种,成《嘉定钱大昕全集》十册。《嘉定钱大昕全集》在《嘉定钱氏潜研堂全书》的基础上,新增了十六种钱氏著作和部分佚文,收书范围有所扩大,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全的钱大昕个人著作全集。尽管如此,钱氏著述依然搜罗未全,就笔者目力所及,目前对钱大昕著作或著作目录进行辑佚的有:
王建《钱大昕佚文五则》,《吴中学刊》1998年第3期。
顾吉辰《钱大昕钱大昭著作考》,顾荻《钱大昕的佚文六篇》,朱瑞熙《钱大昕钱大昭著作续考》,朱瑞熙《钱大昕佚文五则》。以上四篇文章收入《钱大昕研究》一书。
北京大学图书馆发现钱大昕《讲筵日记》一册和《钱大昕殿试策》一摺册[2],漆永祥先生曾校录《讲筵日记》[3]。
王贵忱《钱大昕致毕沅书札》,《广州师院学报》2000年02期。
许全胜、柳岳梅辑注《上海图书馆藏钱大昕手札九通》,《文献季刊》2003年第4期。
柳岳梅、许全胜《潜研堂文集外编》,《中国典籍与文化》2003年02期。
侯富芳《钱大昕佚序二篇述略》,《图书馆杂志》2005年第4期。
侯富芳《钱大昕佚序两篇略述》,《中国典籍与文化》2006年第3期。
刘世明《钱大昕佚文及“地”字古音考》,《西华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杨洪升《〈嘉定钱大昕全集〉失收题跋六则》,《图书馆工作研究》2007年第3期。
《上海图书馆未刊古籍稿本》一书收有钱大昕《演易》手稿全本[4]。今《嘉定钱大昕全集》第十册《潜研堂文集补编》仅收《演易》一篇。
潘建国《袁枚<续同人集>所录钱大昕佚诗遗札》,《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9年第5期。
曹明升《钱大昕词学资料辑存》,《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
孟国栋《新发现钱大昕佚文<重刊明道二年〈国语〉序>考论》,《图书馆杂志》2012年第3期。
笔者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辑得钱氏《初学检韵序》一篇。此文各家均未提及,现录其文如下:
自许祭酒《说文解字》阐明谐声之旨,吕静、李登始辨声韵,修文、彦伦研审四声。洎陆法言《切韵》出,而二百六部灿若日月经天矣。唐以诗赋取士,爰有同用独用之例。宋《礼部韵略》亦场屋所用,唯窄韵十三处许附近通押,与《唐韵》小异,其他亦无改也。金季平水王文郁所刊《韵略》,举所谓同用者而并之,为一百六韵,意在便于场屋,而每韵下仍注同用独用,则犹承宋《礼部韵略》之旧,非有改作也。元科场虽主经义经疑,仍兼用赋,其时士子所用者,大率本于平水韵,而或专属之刘渊,亦考之未审矣。明科场屏诗赋而专重《四书》,士大夫不知韵为何物。而当时所颁《洪武正韵》,任意并省,尤昧于古法,三百年间,文士迄无遵用者。岂非直道自在斯民,难以私智强增益哉?我国家右文稽古,远迈前代。圣祖仁皇帝御定《康熙字典》、《佩文韵府》,洞徹声音文字之渊源。高宗纯皇帝釐定科场条例,兼用唐律取士,乡会试及学使者岁科两考,遵行四十余年,虽遐陬人士,咸沐浴于《云汉》为章之化,扬《风》扢《雅》,超唐宋而上之矣。澄海姚子松阴,自粤游吴,出其所著《初学检韵》一编见示。其于同声异部,同字异韵之别,辨之审而守之约,洵可为诗赋家圭臬。而松阴顾自谦曰:“吾为初学设也。”昔南宋宏词,误读“襄尺”;近时博学,或昧“旂”、“旗”。音韵之道,虽贤者容有千虑之失,得是编而辨析之,皎如列眉矣,讵独为初学之益也哉?嘉庆四年冬十一月,嘉定钱大昕序于吴门紫阳书院。在院肄业门人施南金敬书。
姚文登辑《初学检韵》,是初学者属对和作诗之用的常备工具书,此书在清代流传广泛,刻本众多。此序来自《初学检韵》卷首,上海扫叶山房藏版,民国十三年孟春印。嘉庆《澄海县志》也录有此文。
从序言中可知,此序是钱大昕为姚文登《初学检韵》一书所作的序言。从《竹汀居士年谱》记载的情况来看,钱大昕于乾隆五十四年直至谢世一直任教于紫阳书院,时间长达十六年。写序的时间是嘉庆四年,钱氏已七十二岁,尚在书院。
姚文登,吴鸿藻《姚文登传》云:“姚文登,号松阴,澄海人,清乾隆间禀生。素研究韵学,著有《初学检韵》一书,依《康熙字典》例分十二集,并遵《佩文韵府》诗韵字数,注明某字为某韵,以便稽检。尤于同声异部,同字异韵,辨之明而守之约。条分缕析,凡例谨严。大埔饶太史庆捷序其书,有云体旧而趣新,义明而词净,学始慎习,莫先乎此。君曾自粤游吴,以是书就正于嘉定钱学士大昕。当是时,钱学士已退老书院矣。阅是书,推为诗赋家圭臬,赠以弁言,此嘉庆四年冬月事也。踰六年而钱学士卒,君亦归道山焉。子炳章,嘉庆十一年丙寅岁贡。”[5]
饶宗颐在以上文字之末加有按语:“姚文登《初学检韵》,阮《通志·艺文略》不著录。其书余尝覩之,共二册,卷首残阙,不知刻于何时。钱竹汀以清代经师,称其书于同声异部,同字异韵者,辨审而守约,可为诗赋家圭臬,则姚氏于韵学之能分析疏通可知矣。吴《传》称饶庆捷曾序姚氏此书,然志乘未见其文,唯《桐阴诗集》卷六,有题《初学检韵》二绝耳。”[6]饶庆捷,字曼唐,大埔人。乾隆乙未进士,官翰林院检讨,改内阁中书舍人。其《桐阴诗集》有1937年排印本,今未能见到原书。
从序文的内容来看,其观点与钱氏著作中的论述一致,确是钱大昕所写:
其一,关于《说文》谐声及四声之始。《十驾斋养新录》卷四“二徐私改谐声字”条云:“《说文》九千三百五十三文,形声相从者十有其九,或取同部之声,今人所云叠韵也,或取相近之声,今人所云双声也。”又卷五“声类韵集”条云:“汉氏言小学者止于辨别文字,至魏李登、吕静始因文字类其声音。虽其书不传,而宫商角徵羽之分配实自二人始之。”“四声始于齐梁”条引《南史·庾肩吾传》:“齐永明中,王融、谢朓、沈约文章始用四声。《陆厥传》:‘时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琊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彦伦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以此制韵。’”《周彦伦传》:“始著《四声切韵》,行于时。 ”《沈约传》:“撰《四声谱》。 ”[7]P82
其二,关于宋《礼部韵略》与《唐韵》小异问题。《十驾斋养新录》卷五“唐宋韵同用独用不同”条引许观《东斋记事》云:“景祐四年,诏国子监以翰林学士丁度所修《礼部韵略》颁行。其韵窄者十三处,许令附近通用。”又引王应麟《玉海》谓:“景祐中,直讲贾昌朝请修《礼部韵略》,其窄韵凡十有三,听学者通用之。”钱氏云:“后来平水韵特因其同用之部而合之,非有改作也。”可见文中说法与序里观点完全一致。
其三,关于《平水韵》作者问题。《十驾斋养新录》卷五“平水韵”条明言:“渊不过刊是书者,非著书之人矣。予尝于吴门黄孝廉丕烈斋见元椠本《平水韵略》,卷首有河间许古《序》,乃知为平水书籍王文郁所撰。后题‘正大六年己丑季夏中旬’,则金人,非宋人也。考己丑在壬子前廿有三年,其时金犹未亡,至淳佑壬子则金亡已久矣。意渊窃见文郁书,刊之江北而去其《序》,故公绍以为刘氏书也。 ”[8]P120
又《潜研堂文集》卷二十七《跋平水新刊韵略》从元刻本的序言、图记入手,结合《金史》分析王文郁应在刘渊之前,“平水书籍”是王文郁的官职。钱氏的推论为《平水韵》的考证提供了很好的版本依据[9]P452。
另外,序中“昔南宋宏词,误读襄尺”,语出《困学纪闻》卷二十:
陈自明绍熙初,宏辞已入等,同试者摘《周五射记》用“襄尺”字,以为犯濮王讳。(原注:襄,音让。)庆元四年,从臣荐之,谓“襄”字虽同音,嫌名不当避,乃赐同进士出身[10]P2093。
同试者以为陈自明所作的《周五射记》中用到“襄尺”一词犯了濮王允让的名讳,是因为“襄,音让”,钱大昕认为此处音注失误。按襄,《广韵》心母阳韵;让,日母漾韵。两者有平去之分,不可互相音注。
“近时博学,或昧‘旂’、‘旗’”一语,毛奇龄《读书正音序》曰:“犹忆己未开制科时,宣城施少参误以支音出‘旂’字,已录上卷而皇上指出之,谓‘旂’、‘旗’一字而‘旗’属支,‘旂’属微。必不通者,以微多斤傍,‘旂’有斤音,与‘旗’之从其不同,观《毛诗》以‘言观其旂’与‘庭燎有薰’押,此可验也。”[11]按:“薰”,今本作“煇”,《广韵》微韵,毛奇龄作“薰”,当是校刻之误。
钱大昕引此两条的目的是说明文人熟练掌握音韵之学的重要性,若不能准确辨析音近或义近之字的音韵归属,就会造成音韵应用中的失误,并借此称赞姚文登《初学检韵》一书的及时性和重要性。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此序为钱大昕所撰无疑。
[1]江藩纂,漆永祥笺释.汉学师承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321.
[2]漆永祥.清代起居注官与钱大昕的《讲筵日记》[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0(3):122-124.
[3]漆永样.钱大昕《讲筵日记》校录[J].书目季刊(台湾),2000(1-2).
[4]上海图书馆未刊古籍稿本[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5][6]饶宗颐补订.潮州艺文志[J].岭南学报,1935(4).
[7]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65.
[8]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94.
[9]钱大昕.潜研堂文集[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452.
[10]王应麟.困学纪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2093.
[11]吴震方.读书正音[M].济南市:齐鲁书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