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标准化程序

2015-05-07刘龙飞杨乃鹏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安全检查应急实验室

刘龙飞,杨乃鹏,张 伟

(1.常熟理工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江苏常熟 215500;2.常熟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常熟 215500)

0 引言

高等院校作为培养社会精英的重要场所,为国家的各行各业输送大量人才。而现在社会不仅需要高素质的知识型人才,更需要动手能力强的实践型人才。物理学家冯瑞说过:“实验室是现代化大学的心脏”[1],因此,高校实验室这一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基地,其教学科研的重要性日益提高。而随着高等院校实验室的增多及教学科研任务的加重,各类实验室事故频发,其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根据美国海因里希灾害理论模型[2],实验室教学和科研过程中可能发生事故的原因主要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仪器设备、配套设施等硬件处于不安全状态[3]。在高校实验室的各类安全事故中,人为性因素占很大比例,因此控制好“人”的不安全行为,规范化操作,很大程度上能避免事故的发生。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就是在宏观方面,通过法制、经济和教育等一系列手段,提高人的安全意识,产生安全行为,继而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

对于高校实验室来说,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是开展其他工作的前提。只有扎扎实实的做好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安全环节逐步落实到位,排除安全隐患,提高人员素质,才能降低风险,避免事故发生,营造校园安全文化氛围。目前关于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研究,要么笼统的谈管理的规章制度,要么针对某校实验室单独研究,特例性强,没有普适性。因此,为高校实验室建立安全管理标准化程序具有重要意义。

1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标准化程序

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标准化程序,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立、安全教育与培训、实验室规章制度的建立、应急管理、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五个方面的内在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高校实验室标准化安全管理关系图

1.1 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立

安全管理机构是整个安全管理体系的根本,负责系统、复杂的工作,包括日常安全检查、安全制度的制定等。管理机构应由几个层次组成,自上到下,从校级、院级直到具体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实现危险源的分级管理。这样责任落实的更具体,管理更加到位。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如图2所示。

图2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自上而下,校级安全委员会负责全校的安全工作,进行宏观的安全管理,落实相关安全法律法规在校内的实施,同时制定本校的安全制度。而对校园实验室的管理又单独设立相关部门,监管各类实验室安全,制定实验室各类事故的应急与急救方案。设立这一部门使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针对性更强,高效管理。该体系往下职能进一步划分,具体到实验室,由学院的副院长领导整个院系的安全工作,组织院系内部的安全教育,制定具体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切实落实上级机构的各项决策。对于各独立实验室,实验室的管理者与任课老师,都担任负责人角色,管理细节问题,如:检查隐患,实验人员安全操作的监督,危险化学品的使用等。此安全管理体系各层次职责和权限界定明确,一方面将责任自上而下分解,层层落实,另一方面,从具体实验室的细节管理到校级安全委员会的宏观监管,又是自下而上的层层保证。

1.2 安全教育与培训

安全教育是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是防止事故发生的预防保证工作,通过安全教育,可提高人的安全责任心,充分认识安全的重要性,有利于及时发现实验室危险源。在掌握相关安全技术知识后,对于事故的控制,应急处理等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事故损失。安全教育应长期、反复进行,不能松懈,在潜移默化中使人掌握安全知识。安全教育的对象为负责学院安全管理的领导、实验室管理人员以及使用实验室的师生,因教育对象的不同,安全教育的内容也随之改变。

1.2.1 学院安全负责人的教育培训

学院负责安全工作的领导首先应接受安全教育,提高管理实验室安全的决策能力,领导者对安全的认识程度,决定着整体人员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视程度。

教育的内容:主要为安全政策的教育,包括各类安全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等。通过安全教育,培养学院安全负责人的安全素质,形成自身安全知识体系,帮助领导者掌握安全管理能力,树立“安全第一”的管理理念。

教育的方法:采用研讨法和发现法。学院安全负责人必须通过安全培训认证,持证上岗,以身作则。

1.2.2 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

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既要配合协助领导监管实验室,又要管理实验室使用者,是上级安全决策落实的首要执行者。

教育内容:安全责任教育、安全意识教育,常规安全政策教育,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包括:安全防护、急救措施、专业设备操作、废弃物处置等。通过安全教育,让实验室管理员有安全责任感,严格按照规定管理实验室。

教育方法:接受安全培训,定期参加安全考核。

1.2.3 实验室实验人员的教育培训

实验室安全事故很大比例由实验人员不规范操作引起,因此对实验操作者的安全教育尤为重要。实践证明,长期、彻底的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实验室人为性危险源,安全事故显著减少。

教育培训的内容:了解实验室操作规范,培养一定的安全意识;掌握实验室各类设备正确使用;掌握常规安全常识以及逃生急救方法;了解实验室废弃物的安全处理。

教育的方法:讲授法为主,如请专业人员到学校进行安全讲座,新生参加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开设安全相关必修课,实验前由实验负责人讲解安全注意事项,定期参加安全培训等。

1.3 实验室规章制度的建立

目前国内关于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有明确的指导方针,但缺乏具体规定,例如《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中,第五章第三十条要求“实验室要建立和健全岗位责任制”,第六章第四十一条规定高校要定期检查实验室[4]。结合该规程,可对高校实验室相关规章制度作出具体要求。

1.3.1 安全责任制

校园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立,将安全责任分级划分,由此产生安全责任制度。安全责任制度的建立,确定各人员工作内容,明确其工作义务,同时更好的帮助安全管理机构实施各项工作,有利于安全管理体系的稳定。

在安全责任制中,各级安全管理人称为安全责任人,如分管学院实验室安全的副院长为院安全责任人,具体实验室的管理员为实验室安全责任人。

院安全责任人的职责:作为院系安全的负责人,必须在工作中贯彻正确安全理念,建立院系独有的安全文化体系,落实安全政策,同时组织本学院的安全教育培训活动,领导院系内部的规章制度建立,监察工作要到位。

实验室安全责任人的职责:协助上级管理实验室,定期开展安全检查活动,对于实验室的各类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并排除。同时实验室的安全责任人还是实验室规章制度的主要编写人员,是各类安全教育培训的主讲人。

具体实验负责人的职责:对具体实验的操作中可能产生的安全问题负责,要求负责人熟悉实验操作的各类环节,对于突发情况在第一时间提出解决方案,或者采取措施。要对普通实验人员的健康负责。

1.3.2 安全检查制

内容:安全检查制包括定期检查和突击检查。前者主要检查设备仪器的使用,环境卫生的维护等情况,而突击检查更能发现实验人员操作的不规范性,忽视的安全细节能被列入整改计划。安全检查不是盲目检查,需要利用安全检查表,针对不同的检查对象,使用适合的安全检查表,系统全面的进行工作,并且由安全专职人员和实验室管理经验丰富人员负责此工作。

责任制:安全检查制度与安全责任制结合,对于检查出的安全隐患,属于谁职责范围谁负责,易于分清责任。院级安全责任人负责学院宏观的安全检查,实验室管理员负责实验室的安全检查,而具体实验负责人负责整个实验过程的安全检查。

方法:每学期必须进行一次全面大检查,每周每类实验室还需组织内部检查,实验开始之前,负责教师还需进行小检查。如遇特殊时期,可按实际情况增加安全检查次数。

要求:安全检查是对固有对象的安全评价,必须由相应领导负责,各部门人员要积极配合,不可做表面化工作。对于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当场排除,若情况严重则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对于检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及时记录,并作为后期安全检查的对象。

1.4 应急管理

采取各种技术手段、管理方法对实验室危险源加以控制,只能使实验人员处于相对安全的状态,任何事故都有发生的概率,为了应对事故的发生,必须制定应急计划,以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建立事故应急体系,可在事故发生后做到临危不乱,紧张有序开展逃生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减少损失。结合高校实验室实际情况,建立的事故应急系统分为应急计划、应急机构、应急设施、外部援助四部分[5]:

应急计划:由院系的安全管理部门制订,包括应急手册、应急地图和应急电话。应急手册中对常见实验室安全事故加以分类并说明,介绍相关急救措施。应急地图则是整个实验室的平面图,标明逃生路线,急救设备存放点等信息,使人更直观快捷的了解。应急电话应安装在实验室及过道中,包括内外线电话和无线通讯设备,重大事故发生后能在第一时间联系外界,寻求帮助。

应急机构:负责院系安全管理的机构,事故发生后即为应急机构,如安全委员会兼为应急委员会,职能由安全管理变为应急急救。负责学院安全的副院长可担任应急处理的总指挥,传达救援指令,指导应急计划的实施,各安全责任人负责配合其工作。

应急设施:应急设施包括逃生通道、急救器材、消防器材等。其中通讯系统的建立尤为重要,健全的通信系统可保证事故发生后,在第一时间让外界了解事故地点的情况,并制定相应救援计划,避免错过最佳救援时间。各类报警系统均属于通讯系统,因此定期性的安全检查尤为重要。

外部援助:常见的外部援助机构为公安局、消防局、专业救援机构、化学类专家等。

1.5 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文化不仅包括人类生产活动中所创造的安全价值观等精神层面内容,还包括安全行为、安全物态等实质内容[6]。安全文化的概念1992年引入我国,从核安全领域逐步深入到一般安全生产活动中,形成企业内部的安全文化建设理论[7]。而实验室安全文化的建设,对于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具有深远意义。

实践证明,对于事故的预防,他人强制性的管理不如人主观有安全意识。实验室安全文化的建设,能树立深入人心的安全文化理念,“安全第一”逐步成为人的潜意识,在实验室进行各类活动时自我防范意识强,将安全作为个人的自主需求,一些安全事故可避免发生[8]。

实验室安全文化贯穿整个标准化安全管理工作,实验室安全文化水平越高,安全管理工作的目标越容易实现,管理效果越显著。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安全物质文化建设:包括实验室建设前期的规划设计和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实验室合理的布局规划,有利于为后期安装增加各类设备提供条件,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有安全防护设备、火灾警报系统、应急与急救设备等。安全物质文化是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为安全文化的建设提供条件保障。

安全精神文化建设:安全精神文化建设是整个安全文化建设的根本,意在提高实验室各类人员的安全意识,在安全管理工作中,通过安全教育与培训方式加以实现。

安全管理与制度文化建设:安全文化建设是针对人的行为有效管理,控制人为性危险源,因此安全管理与制度文化建设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高校实验室标准化安全管理中,通过设立安全管理机构,制定规章制度和应急系统的建立三部分工作,可规范人的行为,明确人员职责,提高管理效率,从而促进实验室安全管理与制度文化建设。

实验室安全文化建立在安全管理水平高、人员安全观念强基础之上,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将向安全文化建设方向转移,营造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在实践中丰富其形式和内容,是一项长期性、专业性的工作,需要各方共同不懈的努力[9,10]。

2 结论

在开展高校实验室的标准化安全管理工作时,以上各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安全管理机构统筹整个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管理体系帮助人员系统管理,安全教育针对事故进行预防,规章制度的建立规范人的行为,应急管理则是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措施;安全文化贯穿在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每一部分,安全管理体系和应急管理为安全管理文化建设,安全教育与培训为安全精神文化建设,规章制度的建立为安全制度文化建设。

[1] 冯瑞.实验室是现代化大学的心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0,5:1-4.

[2] Herbert William Heinrich,Dan Petersen,Nestor R.Roos,Susan Hazlett.Industrial Accident Prevention[M].(5th edition).New York:McGraw-Hill Book Company,1980.

[3] 季怀萍,李菁,涂远辉.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问题研究与探讨[J].广州化工,2007,34(5).116-118.

[4] 教育部.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EB/OL].http://www.gov.cn/fwxx/bw/jyb/content_2267025.htm,2014-7-28.

[5] 罗云.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M].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228.

[6] 罗云.现代安全管理[M].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114.

[7] 王赢利,何优选,朱芹.构建高校安全文化管理体系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6):307-316.

[8] 范强锐,赵平.以安全文化建设提升实验室安全工作水平[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10):139-142.

[9] 贾小娟,史鑫,董君枫,等.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实践探索与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9):196-198.

[10] Guldenmund F W.The use of questionnaires in safety culture research:an evaluation[J].Safety Science,2007,45(6):723-743.

猜你喜欢

安全检查应急实验室
丹阳市开展汛前安全检查 筑牢汛期安全防线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执法+审计+专家”宜兴市探索审计式安全检查新模式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安全检查表法在轿厢意外移动风险控制中的应用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