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义务服务 营造人人可为的慈善环境

2015-05-06刘永伦

慈善 2015年2期
关键词:义工国学慈善

刘永伦

不断提高和深化义工服务水平,营造“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人人可为”的慈善环境,是瓦房店市慈善总会近年来的开拓之举和戮力之为。

近年来,瓦房店市慈善总会本着“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原则,制订了义工组织建设网络化目标。在横向方面,市慈善总会成立义工分会,乡镇街道建立义工大队,村、社区建立义工中队,村(居)民组、自然屯、城镇住宅小区建立义工小队。在纵向方面,市直单位、行业系统和大中型企业包括中小学校也普遍建立了义工组织。全市现有义工大队73个、义工中队528个、义工小队1421个、注册义工108300人,逐步形成了遍布城乡、纵贯行业的四级义工网络。

瓦房店市慈善总会以“三个延伸”为重点,不断深化和提升义工服务水平。

一、建立科学实用的管理制度 规范义工服务活动

2008年以来,先后制定了多份关于义工队伍管理的文件和工作指导意见,确立了义工培训注册、工作计划、工作例会、检查指导、考核评比、激励反馈等管理制度。指导各级义工组织普遍建立了义工化名册、活动记录,制定了考核办法、评比标准等。今年初,又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慈善义工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培育学习型义工,打造文化型团队;弘扬先进文化、搞好三个延伸”的新目标、新思路和新要求,为义工服务制度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拓展了更宽的领域。

加强指导,有序开展各项活动。全市现有助老、助困、助残、助学、助医、清洁、环保等十几类义工服务组织,经常参与服务活动的义工有上万人。在前期活动中,每逢节庆日,扎堆到学校、敬老院、老年公寓和孤儿寄养基地进行慰问、演出等现象时有发生。为合理利用义工资源、保证服务质量,义工分会对自发的公益群体经常进行整合,将他们予以注册登记,实行网络和通讯链接。如有重要活动,提前告知或沟通,使服务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各项活动也呈现有序态势。同时,制定年度、季度和月活动计划,对一些大型活动,还制定实施方案和操作办法,帮义工们解决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保证服务健康发展。

选好项目,努力打造服务品牌。义工们围绕“安老、扶幼、助残、济困、助医、助学”等主题,设立贫困群体帮扶、朝阳助学、做空巢老人好儿女、银发梳理、爱心助残、关心留守儿童、义务心理矫正、爱心法律援助、护送小学生过马路等43个服务项目,组成1000多个项目组,与受助对象结成帮扶对子,提供长期、稳定的服务。许多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锤炼成优质服务品牌。像护送小学生过马路、做空巢老人好儿女等,已成为社会交口称赞的优质品牌。

组织义工积极参与常态化公益活动,助推“扶贫帮困送温暖”“学雷锋、树新风”、关爱贫困母亲、护林防火、关心寄养孤儿、“资助慰问贫困老党员、老村干部、老复员军人”、迎国庆大清扫、敬老爱老、免费接送高考学生、助耕帮种、绿色环保、义务植树、爱鸟护鸟、“爱心帮教”“义诊义治”“无偿献血”等活动的开展,为清洁环境、保护生态、方便群众和树立文明新风,作出了突出贡献。

2008年以来,全市义工累计向社会提供服务4688次、104万5千多小时,受助22万7千人次。涌现“星级义工”475人。其中,一星级147人,二星级189人,三星级24人,四星级96人,五星级19人,金星级1人,银星级3人。获大连市金质奖章1人,银质奖章2人。救助重病义工1人。

二、由生活物质帮扶向人文关怀方向延伸

在义工服务全面展开、帮扶救助普遍覆盖的情况下,一些困难群体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他们不但需要物质上、生活上的帮扶,而且需要心理上的抚慰和精神上的关怀。同时,一些人由于工作、学习压力和矛盾纠纷等因素,也不同程度地产生心理障碍或精神疾患,有的还因此沦落成弱势人群。为此,瓦房店市慈善总会从2011年开始,相继开辟了青少年心理咨询矫正、爱老敬老手足情、爱心帮教、情系聋哑儿童、让大山里的孩子看世界、民事纠纷说和、幸福人生讲座等服务项目,将义工服务向人文关怀方向延伸。涌现出彩霞说和团、幸福人生讲座、国学文化讲堂、国学文化沙龙、张力男少年心理咨询矫正等一大批优秀服务项目,不但提升了弱势群体的生活与生存质量,而且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和谐与稳定。

三、由多元化服务向传播慈善理念方向延伸

随着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提高,要求义工服务不断由活动的普惠性、服务的多元化和人性化,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向延伸。为此,瓦房店市慈善总会以“三进三结合”为工作方向,大力推动传统的义工服务向弘扬慈善理念、打造慈善文化方向延伸。

一是结合慈善文化进校园,向中小学生系统传播慈善理念。2014年春天,出资12.2万元购置了14500套《慈善读本》,与市教育局联合推进到中小学校园。组织500名中小学教师,义务担当这项工程的实施任务。教师们精心设计教案、编写讲义,灵活多样地组织学生开展慈善主题实践活动,很快在全市中小学中形成了慈善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是结合慈善文化进社区,向市民传播经典国学文化。2013年,总会从三条途径,在市内发起慈善文化进社区活动。首先,与瓦房店市孔子文化研究会合作,在市图书馆会议大厅,开设每周一次的国学文化系列讲座,邀请有关方面专家学者和教师,向市民义务讲解以《四书五经》为重点的国学文化,迄今已进行50多讲,受众达6000余人。其次,扶持义工车永明开设国学文化沙龙,每半月组织一次国学文化讲座或研讨,重点吸收文化教育界人士和青年参加。目前已有上千人次参与。再次,办好广场文化晚会。国学文化熏陶了义工,义工又饶有兴趣地传播国学文化。义工们2013年夏天以来,分别在各大公园广场举办国学文化晚会,利用投影仪播放《弟子规》《朱伯庐治家格言》《二十四孝图》《名贤集》等通俗国学文化讲座,累计数十万人次收听观看。

三是结合慈善文化进村屯,推进文明村风建设。义工,是农村扶贫帮困和公益建设的主力军,也是慈善文化村建设的先锋和标兵。2008年以来,瓦房店农村曾普遍组建义工队伍。但是由于农村形势变化和人员流动性较强,一些村级义工组织基本处于松散状态。瓦房店市慈善总会借慈善文化村建设之机,对义工组织进行重新规范。一是强化义工队伍建设。对“沉睡”的予以激活,对不健全的予以健全。9个试点村,村村有义工组织,屯屯有帮扶小组。二是实行制度化管理。每个试点村都制定简便易行的管理规定、工作计划和三簿一册。三是落实帮扶任务。组织义工采取一帮一或多帮一方式,对困难人群从生产生活到精神层面,实行全方位帮扶。四是宣讲国学文化。先由市内的国学文化宣讲团到试点村宣讲,而后由各村起用退休老教师或在职教师,利用田间地头、家庭院落,向农民义务宣讲国学经典。五是彰显传统美德。引导义工积极参与五好家庭和好邻居、好村民竞赛,争当义务农业技术员、邻里纠纷调解员、野生动物保护员、生态文明维护员、美好家园清洁员、社会治安巡逻员、时事政治宣传员、业余文艺演出员,自觉培植互帮互助、勤奋节俭的淳朴民风,带头树立移风易俗、文明向上的文明村风。六是动员义工踊跃参与村级慈善基金建设。多数义工都积极向村慈善基金捐款,引起了村民们的热烈响应。七是参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农村劳动义务工、劳动积累工和一事一议建勤工取消以后,村级公益事业用工出现若干真空地带,义工队伍和义工服务成功担当起植树绿化、生态保护、清洁卫生、抢险救灾、公益设施维修等义务。

猜你喜欢

义工国学慈善
“垂”改成“掉”,好不好?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带上孙子做义工
当义工,好处多
慈善晚会4
慈善晚会3
慈善晚会2
慈善晚会1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大连慈善义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