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阈下左权将军虎的传承研究

2015-05-06葛丽君

贺州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左权县布老虎左权

葛丽君

(山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阈下左权将军虎的传承研究

葛丽君

(山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左权将军虎承载着太行山地区特有的民间文化,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一百多年来,当地民间艺人通过家庭传承和社会传承将这种传统技艺保留下来,左权将军虎作为研究对象,是以传承人为切入点,结合田野调查,主要从将军虎的发展历程、艺术价值、传承人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将军虎;艺术价值;传承人

左权县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是太行山脉上的“红色小延安”,它原名辽县,后易名为左权县。左权县素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民间刺绣等手工艺历史久远,世代相传。特别是布艺的代表——将军虎,被评为“晋中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左权将军虎的历史演变

(一)左权将军虎的历史沿革

据李爱萍①介绍,左权县的布老虎在当地流传已有一百多年,最早只是作为长辈送给新生儿的满月礼物,期望幼儿能长得虎头虎脑、生龙活虎,现在应用场合不断扩大,比如在文化节庆活动时,举办方会把寓意吉祥的布老虎当做礼物回送给亲戚,表示感谢。

左权将军虎在当地原称为左权布老虎,顾名思义,它与抗日名将左权将军有关。1942年左权将军牺牲于辽县,当地人为纪念他,就把辽县易名为左权县,后因左权将军殉难时,从衣服口袋拿出当地百姓送给他的吉祥物——布老虎,并让士兵转交给他怀有身孕的妻子,希望他的孩子能健康的成长,人们为不忘左权将军所做的贡献,就把布老虎改名为“左权将军虎”。

解放后,左权县的“将军虎”经历了一段鼎盛时期,但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批判,后来技艺濒临失传。长达几十年的发展低潮期直到2003年才结束。左权县的退休教师李爱萍受母亲的感染,喜欢上了民间手工艺并全力挖掘、“抢救”将军虎,现在将军虎在她的努力下正蓬勃发展。李爱萍老师以自己服装厂带来的收益为后盾,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参加各种展览和比赛,并取得了优秀的成果。2005年,李爱萍的“将军虎”、老虎帽等工艺品,获第六届中国民间艺术节银奖。2008年“将军虎”、绣球获第九届大师工艺品暨国际精品博览会“百花杯”优秀奖。同一年,“将军虎”、布狮获国家外观专利。2009年,“将军虎”获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金奖,同一年,“将军虎”入选《新中国国礼艺术家精品》并被推荐为国礼使用[1]13。2013年,“将军虎”获山西省工艺美术“神工杯”银奖。

(二)将军虎的艺术价值

左权将军虎经过近百年的世代相传,现已成为当地民众精神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它蕴含着丰富的风土人情、当地百姓的智慧,且把左权县的民间文化和历史文化清晰地反映出来。通过将军虎,我们可以更为深刻地知道当地一代代人的思想,其也为研究当地文化提供了资源。将军虎的艺术价值主要表现在将军虎的制作工艺和将军虎所承载的精神价值。

不同地区的布老虎在类型和制作工艺上或多或少有相似之处,但是将军虎的制作工艺明显区别于其他地区。左权将军虎制作工艺的艺术价值主要表现在老虎胡须和五官握金边上。老虎的胡须采用的是山羊的胡须,艺人把从市场上收购来的山羊胡须洗涤、晾晒、消毒,最终加工成将军虎的胡须,使将军虎惟妙惟肖;五官握金边最初金色的材料是香烟盒里的金色纸,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上流行的金线就慢慢代替了金色的香烟纸。这些工艺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大大增加了将军虎的艺术魅力。

左权将军虎承载着不畏牺牲、爱国的精神价值。左权将军“身体不胖不瘦,着一身灰色军装,一双粗布鞋。衣服虽然很旧,却干净利落,显得那么整洁、严肃、朴实、可亲”[2]105,他文武双全,既精通俄文,又能行军打仗,又具有领导才能、不畏牺牲的精神。左权县的民众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像左权将军一样,文韬武略,成为将才,为国出力,就把这种希冀全寄托在将军虎的制作上。将军虎的特征主要体现在老虎头的制作上,虎头讲究造型、工艺精密,老虎头顶部绣着一个“王”字,在“王”字的上方绣着一个小虎头,并衔接着一个虎的脊梁;脊梁一共有七节,寓意是这七节就像人的七块颈椎骨一样,把大脑发出的信息传输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将军虎的七节上绣着花草和五毒,为将军虎增添了几分威猛。

“将军虎”所承载的高超的手功底蕴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倾注了一代又一代左权艺人的毕生精力和心血,是劳动人民积淀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出发,加强对将军虎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进一步挖掘它的价值内蕴,对于培养民族气质,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民间艺术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自申遗成功以来,将军虎的保护与传承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保护与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推广、宣传左权将军虎,让将军虎摆脱了地域限制,吸引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已成为左权县文化产业的一个亮点。

二、左权将军虎的传承现状

“当前在非物质遗产保护热潮中,‘传承’是核心,是灵魂。传承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与现实紧密相关的实践问题”[3]115,将军虎的传承不仅需要理论上的支持,还需要现实中存在的传承人。将军虎的传承现状涉及到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方式、以及传承人之间的特殊关系这三个方面。

(一)左权将军虎的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离不开传承主体——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指“那些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过程中,亲自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制作、表演等传承活动,并愿意将自己的高超技艺或技能,传授给政府指定人群的自然人或者相关群体”[4]1。传承人拥有丰富的经验,对当地文化有深厚的了解,是把传统文化传播下去的中流砒柱。笔者认为,在左权将军虎制作的众多艺人里,能称为传承人的要数李爱萍一家。李爱萍的姥姥、妈妈、她自己及她的儿媳妇、侄女分别是将军虎的四代传承人。表1是将军虎的主要传承人的代别概括。

表1 将军虎传承人谱系

第一代传承人岳二女是左权隘口村人,她尽管生活不富裕,还是会省吃俭用从货郎担那里买上制作布老虎所需的工具,每天晚上在煤油灯下为孩子们缝制布老虎玩具,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巧。

第二代传承人李云籽,她是李爱萍的母亲,据李爱萍回忆,她母亲心灵手巧,不仅为自己的孩子做衣服、做鞋,还经常帮左邻右舍做布艺,精湛的手工技艺得到众人的认可。

第三代传承人李爱萍,对将军虎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14岁在母亲的影响下开始学做布老虎,后来工作后,利用闲暇时间把做将军虎当做业余爱好,1993年成立了三星制衣厂,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她创办“山西将军虎民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提供了经济支持。在以后的时间里,她带着将军虎参加各种展览,与其他地区的艺人交流,拜访当地有经验的老人、收集以前流传下来的各种布艺,把将军虎的制作推向了高潮,2014年,李爱萍被评为“山西省晋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第四代传承人曹娟娟、秦旭娇分别是李爱萍的儿媳妇和侄女,现在跟着李爱萍继续学做将军虎。

这四代传承人对将军虎的传承有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第一、二代传承人因其个人爱好,用制作出来的将军虎引起人们的注意;第三代传承人通过培训艺人、参加各种交流会议,扩大了将军虎的影响力;第四代传承人虽然现在仍在学习中,但她们在同龄人中能静下心制作将军虎,实属不易。从时间纵向上看,这四代人使将军虎的制作技艺传承了下来,她们作为女性传承人,生活圈子较小,较男性传承人更能留心生活中的细节,尤其是在制作将军虎的过程中,体现出了女性耐心、细心的优势。

(二)传承方式

传承人承载“活态文化”,有必要将他们所熟知的民间传统文化传播下去,也有义务自觉、公开地将其宣传,培养新的传承人。根据刘锡城《传承与传承人论》中的传承模式分类,左权将军虎的传承属于家庭传承和社会传承。

1.家庭传承

家庭传承是民间艺人使用最多的传承方式,“传男不传女、传女不传男”之类的俗语是其真实的反应,但也有不计性别、只考虑学习的出发点、后天学习的传承方式。左权将军虎的传承方式之一就是家庭传承,家里的长辈把自己所知道的传授给晚辈,岳二女是第一代传承人,把技艺传授给了自己的二女儿李云籽,李云籽又把技艺传授给自己的女儿李爱萍,李爱萍把技艺传给外甥女、儿媳妇,且对她们并没有严格的要求,只要热爱就行,不同的是前两代人只把将军虎的制作当做业余爱好,而后两代人把它当做一项事业。

2.社会传承

社会传承较家庭传承而言,传播的范围比较大。左权将军虎的传承方式特殊,它既有家庭传承,又有社会传承,在左权县政府的支持下,李爱萍的山西将军虎民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通过自费的“阳光工程”,对左权村里的妇女进行分批培训,时间不确定,一般在每年的冬天或者春天,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将军虎的制作,截至目前参加培训的人数达到3000人,其中包括残疾人80人次,涉及的村落有麻田村、云头低村、武军寺等十个乡镇,三十多个村。这种大范围的培训艺人,不仅使民俗文化传播成为可能,也不用担心将军虎面临失传,农村妇女也不像往常那样把时间浪费在撇闲话和打牌上,她们习得一技之长,在家里和村里的地位也有所改善,有的甚至当上了村委会干部。左权将军虎的社会传承为左权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3.传承人之间特殊的“亲情”关系

传承人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竞争与合作,竞争是因为涉及到声誉、经济收入,合作是因为技艺的改进需要交流,而左权将军虎传承人之间的关系却打破了传统的模式,笔者认为这是一种特殊的亲情关系。

将军虎传承人不论是家庭的还是社会的,都处在一个大家庭(山西将军虎民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中,人际关系非常和谐。受训的传承人顾及文化公司的声誉,每一件作品都用心制作,市级非遗传承人李爱萍把员工当做自己的家人,逢年过节发放食品、新衣服,用李爱萍的话来说“文化公司里的艺人以咱为骄傲,咱也得让他们穿地漂漂亮亮,穿出自信,让他们出去有自豪感、幸福感”。除了物质方面,李爱萍还和其他艺人聊家常:比如孩子的教育问题、作为妻子的责任等,均体现出传承人之间特殊的“亲情”关系。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若只靠传承人原封不动地从上一代人那里继承,那就不能称得上传承,而是复制与抄袭,非物质文化遗产若要传承与发展就需要不断的创新,增加新的活力。从过去作为赠予新生儿礼物的普通布老虎到如今成为大众熟知的具有代表意义的左权将军虎,其在传承过程中就不断注入新元素。左权将军虎的传承从家庭传承扩展为社会传承,艺人们不仅汲取了将军虎原有的精华,还通过提高原材料的质量、改进制作工具等制作出适应社会需求的新布艺,如传承人结合当地特有的左权民歌“桃花红、杏花白”制作出卡通系列的将军虎,这就是民间文化在传承发展中不断创新的最好例证。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阈下左权将军虎面临的传承问题及策略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阈下左权将军虎面临的传承问题

通过上述对将军虎传承人的统计调查,可以看出左权将军虎在传承方面面临下列三大问题:

1.制作将军虎的民间艺人收入甚微,并影响了传承人参与的积极性

干燥枸杞子药材,购自北京同仁堂药店,经资阳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助理工程师梁巍鉴定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 的干燥成熟果实。

从传承人的经济收入看,传承人过去靠手艺为生,可现在要想用一技之长求生存,显然有些不现实。作为左权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将军虎也不例外,李爱萍家用来制作将军虎的资金主要是靠其服装厂的收益,用李爱萍的话就是“服装厂养活了将军虎”,这也是将军虎发展较好的一个主要原因,而当地的其余几家因没有固定的经济支持,再加上布老虎本身的价格低、销路不畅,现从事该行业的人员寥寥无几,甚至出现了下一代忙于外出打工。现在的传承人过去大多数靠自己的手艺养家糊口,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小规模的手工艺作坊已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正慢慢退出相关领域,而对该手工艺熟知的人员也越来越少,更不要提传承和发展了。由此可知,“即使是国家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他们的后代也不再单纯依托或选择其父(母)辈曾经引以自豪的技艺求生存”[5]114,因此,“在具体的保护方法上,学者普遍强调要为传承人提供经济保障(补贴)、社会福利保障”[6]80。

2.传承人文化教育水平低,限制了其对自身价值的认识

从艺人的文化教育水平来看,左权将军虎制作艺人的文化教育水平普遍偏低。第一、二代艺人都是文盲,她们对将军虎所蕴含的文化价值缺乏深刻的认识,她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实际上是抱着一种减轻日常生活负担的心态去从事制作,李爱萍曾回忆说第一、二代的艺人把制作布老虎挣来的钱用来买药、贴补家用。由此可知,由农民出身的传承人文化水平偏低,他们无法为自身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好的平台,将军虎的发展从李爱萍开始才有所改善,左权将军虎也是在李爱萍手里才真正走上复兴的道路,可见传承人受教育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非物质文化的传播质量。

3.“非遗”传承后继乏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作为文化传播的主体,其存在是文化传承的持久生命力,年轻人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此项工作学习周期长、技艺复杂、收益少,大多不愿意从事此项工作,虽然政府现在注重通过社会传承的方式来培养传承人,但是学到技艺后的艺人是否会继续传承该技艺,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以将军虎的传承为例,其最初主要靠对它感兴趣的百姓传播,后由当地企业家有意识地传承,政府和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传承人,总共培训3000人左右,可学到技艺的艺人以工作忙、没时间等借口又慢慢放弃了该技艺的传承,据李爱萍口述现在还继续制作将军虎的艺人不到十人,最终还是出现了师傅“收徒难”的情况,后继乏人问题尤为突出。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阈下对左权将军虎传承困境的思考

将军虎当前发展遇到的问题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面临的普遍困境。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政府的努力,还需要我们重视它。

1.建立健全传承机制

2.加强媒体宣传报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与群众生活紧密相关的的文化财富,因此其保护工作只有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才能取得成效。所以媒体应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报道,引起更多的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3.创新艺术人才培养机制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中,传承人的“动态”保护和后备传承人的培育工作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非遗”的保护一般需要懂设计、懂美术、有文化底蕴的综合型人才,而这些人才需要学校、家庭的培养,只有通过家庭传承、社会传承等多种传承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才能真正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得以实现。 左权将军虎的传承如何与时俱进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趋势,不仅需要制作的人还需要设计的工作人员,将军虎制作技艺由于传承人才缺乏等方面的原因,使得传承面临尴尬。

4.发掘“非遗”项目背后的附加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想获得长久的传承与发展,仅靠政府、媒体等外界力量的扶持是不够的,它需要传承人挖掘其自身的价值,把传统文化转变为文化产业,为“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经济支持。左权将军虎作为当地民俗文化的代表,传承人通过创办民俗文化传播公司,发展文化产业,为自身发展赢得经济支持。一方面传承人可以生产满足当地人民在节日风俗中所需的将军虎,以经济实惠为宗旨;另一方面传承人可以利用当地的红色旅游资源,为旅游景点提供灵巧精致的纪念品,扩大影响力。

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其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交流与合作;在现代化工业的发展背景下,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已经受到严重的威胁。可是左权将军虎根植于农民阶层,草根属性赋予其坚韧的生命力,尽管面临巨大的挑战,左权将军虎处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领域内,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规定发展传承,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强与高校的合作,把学校当作人才培养的基地,把左权将军虎民俗文化有限公司当作见习所,形成一个完整的、综合的发展体系,这样左权将军虎才能走地更远。

注释:

①山西省晋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1]李彦忠.传承和发展之路——记左权民间手工艺品传承人李爱萍[J].科学之友2010(4)

[2]郭树保.左权将军在太行山上[A]//瑞兰.左权文史全集.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

[3]祁庆富.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传承及传承人[J].西北民族研究,2006(3).

[4]苑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究[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2(3).

[5]戚序,王海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生存环境的思考——以重庆铜梁扎龙世家为例[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6]陈静梅.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究述评[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A Study on the Inheritance of General Zuoquan Tig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on-material Culture

GE Li-jun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The faculty of arts,Linfen Shanxi 041000)

Known as General Zuoquan Tiger,the cloth tiger originated Zuoquan County,Shangxi Province,is an expression of the unique folk culture of the Taihang Mountains,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people's lives.Its history is more than one hundred years.The local folk artists have preserved the traditional art through family inheritance and social inheritance.With the method of field investigation,three aspects of General Zuoquan Tiger are discussed respectively:the history,artistic value and inheritor.

General Zuoquan Tiger;tartistic value;inheritor

J528.3

A

1673—8861(2015)03—0098—05

[责任编辑]肖 晶

2015-08-15

葛丽君(1988-),女,山西吉县人,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民俗学。

猜你喜欢

左权县布老虎左权
左权浙理大 共建工作站
A granny and her handmade toy tigers 赵奶奶和她的布老虎
水彩慢行记
左权:『人民是水,我们是鱼』
左权县科协:调研科普示范基地
左权将军的家信
我为你点赞
布老虎睡午觉
山西左权县农技推广体系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
浅析左权县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