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部吸氧型开口器在无痛胃镜中的应用
2015-05-06刘建树
刘建树
咽喉部吸氧型开口器在无痛胃镜中的应用
刘建树
目的 观察咽喉部吸氧型开口器在无痛胃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160例, 随机分为经鼻吸氧组(A组)和经咽喉部吸氧型开口器吸氧组(B组), 每组80例。麻醉诱导:两组先静脉滴注布托啡诺1.0 mg, 然后丙泊酚2 mg/kg缓慢推注, 边推注边观察患者的意识, 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行胃镜检查。A组一直经鼻吸氧3 L/min;B组胃镜检查时改经咽喉部吸氧型开口器吸氧3 L/min。记录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3 min后(T1)、苏醒时(T2)的血氧饱和度(SpO2), 胃镜检查过程中SpO2的最低值。结果 与T0时比较, A组SpO2在T1时及最低值明显降低(P<0.05);B组SpO2在T1时及最低值亦有下降,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 B组SpO2在T1时及最低值明显高于A组同期(P<0.05)。结论 无痛胃镜检查过程中, 经咽喉部吸氧型开口器吸氧, 能够充分供氧, 患者的SpO2能保持在安全的范围内, 优于经鼻吸氧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吸氧;咽喉部吸氧型开口器;无痛胃镜
要求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越来越多, 而常用的麻醉药、麻醉性镇痛药均可抑制呼吸中枢[1], 因此行无痛胃镜检查时保证患者能充分有效的吸氧是安全的基本要求, 作者在临床工作中研究出《咽喉部吸氧型开口器》并获得专利(专利号:ZL 2013 2 0335436.7), 用其进行吸氧,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门诊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160例, 麻醉分级(ASA)Ⅰ或Ⅱ级, 其中男76例, 女84例,年龄19~60岁, 体重43~91 kg, 所有患者无心、肺等疾病, 随机分为经鼻吸氧组(A组)和经咽喉部吸氧型开口器吸氧组(B组), 每组80例。麻醉诱导后各种原因引起的明显呛咳及检查超过5 min需再次用药的患者均排除在外。两组患者ASA分级、年龄、体重、性别、胃镜检查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咽喉部吸氧型开口器简介及使用 咽喉部吸氧型开口器主要由弹性绳、阻挡沿、开口环和吸氧管四部分组成, 见图1。胃镜检查开始前患者开口咬住开口环, 用弹性绳固定阻挡沿, 吸氧管接上氧气, 胃镜检查开始时同时进吸氧管和胃镜, 当吸氧管前端到咽喉部后停止前进并固定。
图1 咽喉部吸氧型开口器注:1.弹性绳; 2.边孔; 3.阻挡沿; 4.开口环5.胃镜孔; 6.三角孔; 7.吸氧孔; 8.刻度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常规禁食12 h、禁水4 h, 左侧卧位, 开放上肢静脉通道, 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SpO2, 先常规经鼻吸氧3.0 L/min。麻醉诱导:两组先静脉滴注布托啡诺1.0 mg, 然后按丙泊酚2 mg/kg缓慢推注, 边推注边观察患者的意识, 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行胃镜检查[2]。A组一直经鼻吸氧;B组胃镜检查时改经咽喉部吸氧型开口器吸氧, 氧流量不变。
1.4 观察指标 记录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3 min后(T1)、苏醒时(T2)的MAP、HR、SpO2, 记录胃镜检查过程中SpO2的最低值。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与T0时比较, T1时两组MAP、HR降低(P<0.05), 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与T0时比较, A组SpO2在T1时及最低值明显降低(P<0.05);B组SpO2在T1时及最低值亦有下降,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 B组SpO2在T1时及最低值明显高于A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点MAP、HR的比较( x-±s)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点SpO2和检查过程中的SpO2最低值比较( x-±s , %)
3 讨论
随着患者对医疗质量需求的提高, 无痛胃镜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应用于临床, 麻醉科医师一直在探讨最佳的药物及其之间的复合应用来增加患者呼吸、循环的稳定, 提高麻醉安全性。在无痛胃镜全身麻醉常用药物如丙泊酚、依托咪酯、雷米芬太尼、芬太尼、布托啡诺等, 它们在满足临床需求的同时, 亦有呼吸、循环不同程度抑制的缺点[2-5], 尤其在全身麻醉时舌后坠至呼吸道相对梗阻, 引起患者通气不足,表现血氧饱和度下降, 严重时会出现发绀。但通气不足的患者, 在充分给氧的情况下, 血氧分压(PaO2)可不下降[6]。氧离解曲线显示SpO2与PaO2的关系, 当PaO2为12~13.3 kPa (90~100 mm Hg)时, SpO2为95%~98%;当PaO2<8 kPa, (60 mm Hg)时, SpO2<90%[6]。
经鼻吸氧是最古老、最广泛、最常用的方法, 但胃镜检查时口腔必须打开, 这时患者呼吸的气流主要经口腔与外界交换, 经鼻的气流很少, 而行无痛胃镜检查全身麻醉诱导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抑制, 经鼻吸氧作用就更有限。咽喉部吸氧型开口器具有普通开口垫的功能, 即胃镜检查时患者不会咬伤胃镜的光纤, 又有利于吸氧, 当将吸氧管随胃镜插到咽喉部后, 咽喉部即有大量的氧气, 形成咽喉部吸氧, 患者可吸入高浓度的氧, 近似纯氧, 又减少了呼吸的解剖无效腔, 这样可以弥补用全身麻醉药物后患者呼吸抑制后通气量的相对不足, 且吸氧管起到支撑松软的舌体, 更有利于呼吸道的通畅。本文为减少其他因素对SpO2的影响, 把小儿、老年等特殊群体及有心肺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明显呛咳及检查超过5 min需再次用药的患者均排除在外, 结果显示B组T1时的SpO2、胃镜检查过程中SpO2的最低值虽低于麻醉诱导前, 但仍在95%~100%正常范围内,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且明显高于A组同期, 无缺氧之忧, 增加了无痛胃镜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 在无痛胃镜检查过程中, 经咽喉部吸氧型开口器吸氧, 减少了呼吸的解剖无效腔, 吸入高浓度的氧, 能够充分供氧, 可以弥补患者呼吸抑制后通气量的相对不足,患者的SpO2能保持在安全的范围内, 优于经鼻吸氧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徐启明.临床麻醉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66.
[2] 李晓晖, 王志国.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的临床观察.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0, 26(10):896-897.
[3] 殷国平, 王佳, 张春明, 等.依托咪酯脂肪乳用于肝功能不全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9, 25(12):1094.
[4] 肖晓山, 周代伟, 戴航, 等.异丙酚在胃肠镜检查治疗中应用分析.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3, 23(11):857-858.
[5] 吴浩, 蒋忠.防反流胃镜装置在无痛胃镜中的应用.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4, 30(3):297-298.
[6] 刘俊杰, 赵俊.现代麻醉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550-559.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2.195
2015-01-15]
464000 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麻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