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年来我国学前融合教育研究热点综述

2015-05-06余喆郑薏苡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热点幼儿园融合

余喆 郑薏苡

【摘要】研究者运用Bicomb共词分析软件及统计软件SPSS 20.0,对中国知网上近年来有关学前融合教育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当前国内学前融合教育研究主要分为四大热点,分别是学前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现状及社会介入支持研究,幼儿园教师、普通儿童家长与特殊儿童家长对学前融合教育的认识与态度研究,幼儿园教师与特殊儿童在学前融合教育中的发展变化研究,以及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现状研究。笔者认为,当前的研究还存在较少对保教活动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理论与实践难以有效结合,对家园合作、同伴互动等关注较少等问题,希望后续研究能予以关注。

【关键词】学前融合教育;研究热点;知识图谱;聚类树图;高频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4)09-0037-06

学前融合教育是指让有特殊需要的0~6岁儿童和其他正常儿童一起接受学前教育机构提供的保育和教育。〔1〕学前融合教育秉承让所有儿童都接受正常教育的理念,维护、支持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1989年通过的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明确指出,接受融合教育是残疾儿童应享有的一种权利,而不是所谓的特殊待遇。近年来,随着我国特殊儿童数量的不断增多,学界对融合教育的关注也逐渐加强,融合教育得到了大力发展。但具体到学前教育阶段,无论是发展力度还是重视程度,都还有待提高。

近年来,学前融合教育研究日益受到关注。本文通过主题词检索方式,对中国知网上有关学前融合教育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整理,以探讨我国学前融合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并展望今后的研究趋势。

一、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鉴于融合教育在中国的发展远比学前融合教育深入且广泛,因此,为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所选文献的有效性及典型性,研究者进入中国知网后采用高级检索方式,自定义检索主题为“学前融合教育”,共检索出50篇文献。然后,研究者主要运用Bicomb共词分析软件和统计软件SPSS 20.0,对这50篇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高频关键词统计及分析

对50篇文献进行关键词统计,共得到关键词212个。排序在前22位的高频关键词(占总关键词的50.9%)见表1。

根据表1罗列出的高频关键词可知,目前我国研究者的研究视角已涉及整个学前融合教育领域,既包括两个大方向——学前教育方向与特殊教育方向,也覆盖了学前融合教育的主要参与者——普通学前儿童、特殊学前儿童及教师,主要教育场所——幼儿园,教育实施的主要方式——随班就读,以及具体教育过程中涉及到的课程设置与支持系统建构等方面。

(二)高频关键词的Ochiai系数相似矩阵分析

Ochiai系数相似矩阵可以帮助我们进行高频关键词之间的相似性判断。对高频关键词相似性的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把握学前融合教育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具体Ochiai系数相似矩阵见表2。

表2中数据的大小直接表明各关键词之间的相似性。数值越趋近于1,说明关键词之间越相似,关联度越大;反之则相反。表2显示,在已有研究中,将“学前融合教育”与“特殊儿童”“幼儿园”结合起来论述的较多。从22个高频关键词之间的相似性看,已有研究更倾向于将“学前儿童教师”与“特殊儿童”“态度”相结合,将“随班就读”与“示范基地”“市教育委员会”相结合等。

(三)高频关键词聚类树图及分析

聚类树图直观反映了高频关键词之间的亲疏关系,展现了学前融合教育研究的热点分布状况。本研究采用SPSS 20.0软件对高频关键词的相似矩阵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得出聚类结果,详见图1。

根据图1的聚类树,可将当前学前融合教育研究划分为4个热点范畴。热点一为学前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现状及社会介入支持研究。总的结论是,当前融合教育已成为社会与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学前融合教育发展亟需社会支持。〔2〕例如,普通儿童与特殊儿童的同伴接纳会直接影响特殊儿童在班级中的适应和学习成效等。在学前融合教育中,需引导普通儿童对身心障碍同伴形成正确的认知,从而形成接纳、包容和尊重的情感、态度等。〔3〕现阶段我国虽有专门的学前儿童特殊教育示范基地接受残疾儿童随班就读,但与中小学接受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程度相比,还是相去甚远。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统计,北京市80%的中小学都接受残疾学生随班就读,而目前仅有37所学前儿童特殊教育示范基地接受残疾儿童随班就读,且每年每个基地仅接受10名左右残疾儿童,说明随班就读的规模还有很大的扩展空间。〔4〕当前,学前融合教育随班就读的主要方式是单纯地将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安置在普通儿童班级里面,而很少考虑其特殊教育方式、课程设置、资源整合以及跨专业合作等方面的问题。〔5〕目前,除了规模较小之外,学前融合教育还存在资源和设备短缺、专业师资队伍薄弱、幼儿园建筑达不到无障碍标准等一系列问题。〔6〕

有研究者(陈莲俊,2006)指出,学前融合教育集体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是学前融合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研究者详细介绍了正向行为支持原则、以活动为基础的干预原则和发展适应性原则这三项国外学前融合教育领域较为推崇的集体教学活动原则,这对我国学前融合教育的研究有启示意义。〔7〕有研究者(候旭,2009)根据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需求,采用行动研究法,建构了一套“幼儿园本位支持系统”服务模式,以促进自闭症儿童在幼儿园中更好地学习和生活。〔8〕2012年,四川省新津县“十一五”特殊教育科研课题“学前融合教育支持服务实践研究”着重研究了学前融合教育的支持与服务问题,开展了一系列行动研究。〔9〕相关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热点二为幼儿园教师、普通儿童家长与特殊儿童家长对学前融合教育的认识与态度研究。我国的学前融合教育刚刚起步,相关政策法规还不健全,无现成模式可供参照。由于缺乏教育经费、师资培训、专业指导,开展融合教育的幼儿园大多仅做到了形式上的融合,而没有做到实质上的融合。教师对融合教育的认识和态度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教育行为,从而影响融合教育的质量,而家长对融合教育的观念会直接影响融合教育的实施。〔10〕

有研究者(孙玉梅,2007)运用问卷法调查了幼教工作者对特殊儿童学前融合教育的态度,发现幼教工作者对特殊儿童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够深入;幼教工作者以及普通儿童家长在师资、设备以及教育质量有保障的前提条件下,愿意接受特殊儿童进普通幼儿园接受融合教育;幼教工作者认为实施学前融合教育最需解决的问题依次为师资、设备、家长观念、教师观念、经费以及专设的督导机构等。〔11〕有研究者(虞洁,2012)研究发现,普通儿童家长对融合教育的了解程度不及特殊儿童家长;与普通儿童家长相比,特殊儿童家长更倾向于认为特殊儿童会从融合教育中受益,而普通儿童家长会比特殊儿童家长更担心普通儿童的教育质量受到影响;特殊儿童家长更希望特殊儿童多一些时间接受融合教育。〔12〕综上所述,实施学前融合教育需要有专业的教师团队,离不开家长与教师的合作。普通幼儿园教师需要接受特殊教育培训,既能给予特殊儿童专业指导,又能保证普通儿童发展,还能为家长提供支持与帮助,以减轻家长的压力,增强家长的责任感和成就感,提高融合教育质量。只有教师、家长合作,才能为每一位特殊儿童提供更加长久和有效的支持。〔13〕

热点三为幼儿园教师与特殊儿童在学前融合教育中的发展变化研究。一方面,学前融合教育对幼儿园教师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以培养学前融合教育师资为目标,对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已势在必行。〔14〕然而,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发现,当前仍存在特殊教育课程设置满意度较低、学生实践机会较少,特殊教育课程设置对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因此,精简特殊教育课程,注重操作技能;学前、特教专业协作,多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重视伦理教育,加强学生专业素质培养等应成为改革重点。〔15〕另一方面,有研究发现,很少有特殊儿童能真正融入到普通儿童班集体中,因为大多数普通幼儿园的教师缺少必要的专业能力对其加以引导。可见,教师急需与特教机构开展更深层的合作,以提高学前融合教育的质量。〔16〕此外,融合教育背景下的游戏情境为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之间社会互动的发生、社会关系的形成以及友谊的建立提供了机会,但是,如果这些游戏活动主要是针对普通儿童设计的,特殊儿童由于自身的能力缺陷,在这些游戏活动中就很难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因此,只有运用适当的干预策略,在立足于特殊儿童需要的基础上发挥游戏的娱乐功能与教育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特殊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并进一步保证所有儿童的游戏活动都能顺利进行。〔17〕

热点四为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现状研究。学前融合教育在我国很多地方尚处于起步阶段。总的来说,目前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存在三对矛盾,一是越来越多的学前特殊儿童需要进入普通幼儿园的现实情况与幼儿园缺乏特殊教育专业师资的矛盾,二是广大幼儿园教师认可学前融合教育的重要价值与对学前融合教育的认识存在局限性之间的矛盾,三是大多数幼儿园教师愿意接纳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在本班学习与自身缺乏特殊教育专业知识、技能之间的矛盾。要解决上述矛盾,需要幼儿园、特殊教育机构和相关高校携起手来,共同推动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18〕张国栋研究发现,在当前学前融合教育的实施过程中,特殊儿童在普通托幼机构中的适应状况不容乐观,如何保障特殊儿童在普通托幼机构接受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19〕

(四)学前融合教育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及分析

采用SPSS 20.0绘制出学前融合教育研究的热点知识图谱,结果见图2。将图1和图2对比可发现,两者在热点二和热点三上的边界存在部分差异。“支持系统”“个案研究”在聚类树图分析中归为热点三,而在知识图谱中被归到了热点二。主要原因在于阅读文献时发现,个案研究更多地被用于对幼儿园教师、普通儿童家长与特殊儿童家长对学前融合教育认识与态度的研究。

Law等人将这种运用多维尺度分析绘制出的知识图谱称作“战略坐标”,它能够更直观地反映各研究领域间的内部联系和相互影响。〔20〕在这个战略坐标图中,第一象限中的类团所代表的主题是学科研究中的重点与热点;第二象限中的类团主题虽具有潜在发展空间,但不稳定,易演化成其他相关类团;第三象限中的类团主题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可能因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动力而消失;第四象限中的类团主题内部结构比较松散,研究尚不成熟。〔21〕同时,在这个战略坐标图中,小圆圈表示各关键词所处位置,圆圈间的距离越近,表示关键词的关系越紧密;反之则相反(郭文斌、周念丽、方俊明,2014)。具体分析图2可知,位于第一象限的幼儿园教师与特殊儿童在学前融合教育中的发展变化研究(热点三)和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现状研究(热点四)具有较高的密度和向心度,各关键词之间关系紧密,是现在国内学前融合教育研究中的重点与热点。位于第二和第三象限的学前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现状及社会介入支持研究(热点一)属于较为活跃的研究区域,具有潜在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但是各关键词间联系比较松散,说明目前对它们的研究虽多但不稳定,且这一领域内的热点研究很容易受其他领域研究的影响而演变。处于第四象限的幼儿园教师、普通儿童家长与特殊儿童家长对学前融合教育的认识与态度研究(热点二)的相关成果较少,处于研究的边缘地位,尚未得到研究者的足够重视,研究尚不够成熟。另外,从图2还可以进一步看出,学前融合教育研究主要围绕学前教育专业和课程设置(坐标横轴)、学前融合教育和行动研究(坐标纵轴)两方面展开。

三、结论与展望

综合以上对我国学前融合教育研究文献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国内对学前融合教育的研究主要有四大热点,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对学前融合教育的研究还不太深入,主要集中在对国外经验的介绍与推广上。二是缺乏具有实践意义的对具体保教活动开展有针对性指导的研究。三是受融合教育研究大趋势的影响,自我定位过高,虽反映了特殊教育的基本理念与原则,但很难在学前融合教育中加以落实。四是对学前融合教育大背景下的家园合作、教师与家长互动、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同伴交往及社会性发展等关键问题的研究不足。

这就意味着研究者在未来的学前融合教育研究中应该更加重视以下几点:一是理论联系实践,立足国情,用长远、发展的眼光看待国外经验,取其精华,建构真正有中国特色的学前融合教育体系。二是相关研究应立足于帮助特殊儿童,不忽略普通儿童,以全体儿童的共同发展为本,加强家园合作,提升教师素养,提高家长认识。三是在加大经济投入的同时,要建构一套科学可行的学前融合教育发展体系,引导各级政府、幼儿园、家长乃至社会重视学前融合教育,发展学前融合教育。四是加大对专业教师以及学前融合教育方向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增加数量,以提高未来学前融合教育的研究质量。五是加大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力度,从法律、价值观、专业技能等方面促进学前融合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念丽.学前融合教育的比较与实证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奚海燕.学前融合教育与社会工作的介入〔J〕.教育探索,2013,(2):140-141.

〔3〕范秀辉.普通幼儿对身心障碍同伴接纳态度之干预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2.

〔4〕〔6〕吕巍.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建言学前融合教育〔N〕.人民政协报,2014-01-15.

〔5〕王兵杰.社会工作介入学前融合教育初探〔D〕.郑州:郑州大学,2012.

〔7〕陈莲俊.浅谈学前融合教育的课堂教学原则〔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6,339/340(7/8):40-43.

〔8〕候旭.自闭症幼儿学前融合教育支持系统建构的行动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09.

〔9〕杨云秀.阳光家园:学前特殊孩子温暖的家〔J〕.中国校外教育,2012,(4):153.

〔10〕〔12〕虞洁.对教师、家长融合教育认识的调查及智障儿童的个案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11〕孙玉梅.幼教工作者对特殊幼儿融合教育问题的态度和意见的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7,(12):8-13.

〔13〕韩文景.家园合作为自闭症幼儿及家长建构支持〔J〕.中国校外教育,2013,(11):150.

〔14〕任萍.融合教育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3,(12):70-72.

〔15〕刘妍.融合教育理念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3,(11):51-53.

〔16〕叶增编.学前融合教育:理想与现实——基于一名自闭症幼儿融合教育的个案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9,(12):7-11.

〔17〕夏滢.融合教育环境中的游戏干预简述〔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7,373/376(7/8):43-45.

〔18〕蔡卓倪.有关学前融合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以四川省成都市为例〔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2,537/538(1/2):70-72.

〔19〕张国栋.质量评价视角下学前融合教育现状的跨个案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3.

〔20〕LAW J,BARIN S,COURTIAL J P,et al.Policy and the mapping of scientific change:A coword analysis of research into environmental acidification〔J〕.Scientometrics,1988,14(3):251-264.

〔21〕郭文斌,范晓壮,方俊明.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及变化〔J〕.心理研究,2013,6(5):42-50.

猜你喜欢

热点幼儿园融合
热点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热点
结合热点做演讲
爱“上”幼儿园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