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扰素雾化吸入合并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应用疗效分析

2015-05-06徐湛罗珲郑艳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4期
关键词:干扰素支气管炎雾化

徐湛 罗珲 郑艳娥

干扰素雾化吸入合并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应用疗效分析

徐湛 罗珲 郑艳娥

目的 探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采用干扰素-γ雾化吸入联合氨溴索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氨溴索注射液单用治疗)和观察组(干扰素-γ雾化吸入联合氨溴索治疗), 各30例。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选取病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6.7%, 明显高于对照组7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哮鸣音、湿啰音、呼吸困难、咳嗽咳痰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采用干扰素-γ雾化吸入联合氨溴索注射液治疗, 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促使症状、体征改善,对保障患者生存质量意义显著,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干扰素;氨溴索;雾化吸入;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慢性支气管炎在临床为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由气管、支气管黏膜受长期理化刺激、反复感染等多种因素诱导所致。临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特征, 长期反复发作, 或伴喘息, 对患者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需尽快改善体征、缓解症状[1]。本次选取相关病例, 随机分组, 就干扰素-γ雾化吸入联用氨溴索与单用氨溴索效果展开对比, 现总结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60例,男34例, 女26例, 年龄45~82岁, 平均年龄(64.2±4.1)岁,平均病程(17.3±0.9)年, 均与《内科学》诊断标准符合[2]。排除肺脓肿、肺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等肺部疾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应用常规对症支持、抗感染治疗方案。对照组:取氨溴索注射液15 mg+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 2次/d, 连续应用2周。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 取干扰素-γ雾化吸入加用, 将生理盐水5 ml加入吸入液稀释, 以氧气作驱动力, 设置流速为6~8 L/min, 雾化吸入20 min, 2次/d, 连续应用2周。

1.3 指标观察 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 症状、体征临床改善时间。

1.4 疗效标准 痊愈:肺部听诊正常, 胸闷、咯痰、咳嗽等临床症状均消失;显效:肺部听诊基本呈正常恢复, 可有部分湿啰音遗留, 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有效:听诊肺部仍有哮鸣音和啰音, 症状基本缓解, 肺部局部纹理经影像学检查增粗;无效:症状、体征相较疗前, 无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选取病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6.7%, 明显高于对照组7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哮鸣音、湿啰音、呼吸困难、咳嗽咳痰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2。

表1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n(%), %]

表2 两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对比( x-±s, d)

3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率在临床居较高水平, 以咳嗽、咳痰等为主要症状。若病情进展, 易对肺功能造成损害, 患者在病发慢性支气管炎基础上, 如受到外界因素刺激, 易引发急性发作, 加重咳嗽咳痰症状, 若痰液黏稠咳出困难, 易引发气道阻塞, 加重病情, 诱导窒息或呼吸衰竭[3]。

对盐酸氨溴索药理学特性展开分析, 为溴己胺衍生物,经多种生物学效应, 促使溶解黏痰效果发挥, 并对支气管坏状细胞和黏液腺内酸性糖蛋白合成抑制, 使唾液酸含量降低,进而降低痰液黏滞性, 为分泌物的溶解和痰液的排出创造条件。此外, 氨溴索对肺表面活性物质分泌具促进作用, 使支气管纤毛运动增加, 促使患者通气功能改善, 对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缓解[4,5]。同时, 氨溴索有良好的耐受性, 仅有上部胃肠道轻微副作用, 极少出现过敏反应。另外, 氨溴索可使抗生素在肺组织及分泌物中的浓度增加, 使抗生素应用时间缩短。

干扰素-γ具细胞分裂活性及抗病毒作用, 可对正常和转化的系列细胞增殖抑制, 并在对细胞增殖抑制方面, 与干扰素α和β受体具协同作用, 经超声雾化后, 干扰素-γ微粒大小可达5 μm, 患者吸入, 可在支气管直接作用, 达靶细胞, 达到治疗效果, 除使患者免疫功能增强, 还具平喘、解痉等作用, 为气管分泌物的稀释提供有利条件, 使患者病情显著改善[6]。针对慢性支气管炎病例, 主要起抑制病毒生长活性及免疫调节作用, 经雾化吸入后, 干扰素-γ可在患者支气管壁直接作用, 对免疫功能加以调节。另外, 可辅助氨溴治疗, 进而达到增强抵抗力、止咳化痰、解痉平喘目的,并利于炎症的控制, 促使感染解除。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选取的病例采用干扰素-γ雾化吸入联合氨溴索治疗, 临床总有效率经统计示为96.7%, 明显高于对照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采用干扰素-γ雾化吸入联合氨溴索注射液治疗, 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促使症状、体征改善, 对保障患者生存质量意义显著,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1] 陈卫民, 戚应静, 李宇峰, 等.氨溴索联合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河北医学, 2010, 16(12):1439-1441.[2] 叶任高.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30.

[3] 冯峰, 何小宁.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和必嗽平治疗120例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中国民康医学, 2010, 22(1):34.

[4] Tian M, Wang Y, Zhao DY, et al.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H2S and pulmonary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bronchial asthma.Mol Med Report, 2012, 6(2):335-338.

[5] 王芳.氨溴索联合干扰素γ雾化吸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实用医学进修杂志, 2008, 36(1):112-113.

[6] 刘书院, 赖善福.氨溴索联合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43例分析.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28):15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4.105

2015-04-10]

518116 深圳市第九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干扰素支气管炎雾化
干扰素调节因子1对舌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硫酸镁对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分析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辨证治疗体会
治疗猪病毒性疾病中干扰素应用
社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护理干预
慢性咽炎雾化剂含漱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
肝靶向干扰素对小鼠免疫毒性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