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述评与展望

2015-05-06杨晓晗韩纪琴

天津农业科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行业绩效评价

杨晓晗 韩纪琴

摘 要:绿色供应链管理即在实施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考虑到环境因素,并将其融入各个环节,有利于缓解环境污染,有利于使资源得到最佳的利用与配置,越来越受到我国政府、企业及学术界的重视。本文对我国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总结,简述其定义及内容,对具体的研究领域进行概括分析,最后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行业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9.009

Abstract: The green supply chain considers the environment factors into all the steps of the supply chain , reduces the environment pollution and make the best use of the resources. The government, company and academia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green supply chain. The article concluded the related research , introduced its definition and content , made an analysis of the specific research area , finally some deeper research suggestion was put forward.

Key words: green supply chain ; performance evaluation ; industry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导致消耗的资源越来越多,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事件频繁发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规定以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管理,企业也纷纷踏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绿色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在各个环节都考虑了对环境的影响,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成为今后供应链管理发展的方向,受到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笔者将对我国学者现有研究做出总结,对将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做出设想。

1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定义和内容

1.1 绿色供应链管理定义

20世纪90年代初,国外学者在研究供应链时考虑到了企业生态学的理念,借鉴生态学的思想对供应链的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估。1996年,“绿色供应链”(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GSCM)的概念首度于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制造研究协会的研究会上被提出,“绿色供应链”的概念得到了全面的诠释,即在进行供应链管理时要将环境因素整合其中,使环保理念贯穿于产品设计、采购、制造、组装、包装、物流和分配等供应链的每个环节当中,其最终目标一为降低制造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二为使得资源的配置利用达到最佳状态。

国内有关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稍晚于国外,最初用于制造业的绿色供应链研究之中。但斌、刘飞[1]是最早的概念提出者,他们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建立在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的基础之上,供应商、生产厂、销售商、用户都从中有所收益的一种环保高效的现代供应链管理模式,其最终目的是在降低对环境负作用的同时使资源利用效率达到最高。汪应洛等[2]将共生原理、循环原理、替代转换原理、系统开发原理作为供应链管理实施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补充到绿色供应链的概念当中。

1.2 绿色供应链管理内容

笔者综合申成霖等[3]、王文正等[4]学者的研究成果,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容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2.1 绿色供应 是管理的基础部分,要求用于生产的原材料无论在质量上还是成本上都需达到最优,能够即时满足供应商的需求。

1.2.2 绿色设计 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应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1.2.3 绿色生产 是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关键环节,应将可持续发展方针贯彻于生产运作当中,使得对环境不利的排放有所降低,资源浪费有所减少。

1.2.4 绿色包装 是绿色生产的延续,需采取绿色包装的材料选择和结构的设计。

1.2.5 绿色营销 是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支持,意在增强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忠诚度、知名度和满意度,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企业绿色形象。

1.2.6 绿色运输 主要在于对集中配送、资源消耗、运输途径的规划进行评估。

1.2.7 绿色回收 是绿色供应链管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 具体研究领域

我国学者对绿色供应链的研究起步较晚,大体研究方向在于绿色供应链管理在某特点行业的运作情况、对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评价、发达国家的经验总结以及基于政府角度的研究。

2.1 特定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

越来越多的行业已经意识到环境、资源在竞争中的战略地位,并且开始在绿色供应链管理方面进行初步探索[5],一些大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已经意识到了环境、资源在竞争中的战略地位[6]。因此,已有学者开始探讨总结某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及运作情况。

2.1.1 建筑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 建筑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是指将环境理念贯穿整个供应链,强调在建筑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的绿色运作和管理[7]。杨永清、韩丽萍[8]指出单个企业无法解决所有问题,建筑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点在于物流、信息流在整个供应链上的迅速流动,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施工、绿色运行和维护、绿色报废7个方面。国家应从完善法律法规和行业条例、建设绿色企业文化、倡导和鼓励建立建筑行业绿色供应链战略联盟、鼓励建筑企业获得ISO14000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资格证书4个方面促进绿色供应链管理在建筑业的进一步发展。

2.1.2 农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 钟波兰[9]明确了农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即将“绿色”理念融入到整个农产品供应链中,通过链中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生产者、加工企业、农产品销售商、消费者的紧密合作,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使整个供应链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最小。构成部分有: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加工、绿色影响、绿色营销、绿色物流。目前,存在着基础设施和流通技术滞后、缺乏好的龙头企业、物流集散设施落后、农业信息网络不健全、农产品流通加工不足等问题[10-11]。檀学文、杜志雄[12]通过介绍欧洲的替代农业的短链食品模式、慢食模式,为我国山东潍坊的现代生态农业、寿光蔬菜产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提出新的启示。

2.1.3 制造业绿色供应链研究 崔涛[13]、张汉江等[14]指出我国制造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但目前存在着相关法律法规与监督体系不够完善、地方政府及企业环保观念不足、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成本较高、企业自身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认识不够等问题。葛晓梅等[15]也总结了现阶段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在制造业的运作中存在着外部性影响、局部低效率、市场规制不全面、激励措施缺乏、企业自身缺乏全面的认知、技术不足等障碍。

2.1.4 其他行业绿色供应链研究 刘利利等[16]从宏观、微观2个视角印证了相关医药企业引入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迫切性,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发展途径。何开伦等[17]则具体描述了生猪绿色供应链的实施策略。个别企业在绿色供应链管理方面较为领先,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奚程[18]以宜家家居为研究对象,构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运作模型,对宜家家居的供应链运作模型展开分析和介绍。张秋彤[19]则详细分析了绿色供应链管理在沃尔玛的实施运作情况,指出以绿色采购、绿色制造、绿色营销、绿色物流、绿色物流为主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目前已逐步在超市开始实施。

2.2 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

有关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全面客观的评价指标对于企业而言有着重要意义。近几年,学术界对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研究不断深入,笔者将相关研究总结如表1。

在评价指标建立方面,学者们从不同的侧重点进行评价指标的设立。其中,企业绩效水平、财务运营情况、环境指标运用最为广泛,张华伦等[20]、阮略成[21]、温宏博等[22]学者考虑了绿色环保这一指标。

在对评价指标进行实证分析时,学者们采用的方法也有所差异。大部分学者采用了单一的指标评价方法,也有部分学者将几种评价方法相结合进行分析。层次分析法一直得到最为广泛的运用,该方法将与决策有关的因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让专家给出指标两两比较的重要级,而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但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法或多或少存在着主观性较大、计算过程复杂等不足,利用突变理论通模糊数学相结合产生的突变计数法可克服这一弱点 [22]。韩小花等[24]则将基准分析思想、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提出了基于基准分析思想的三角模糊综合评价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2.3 政府角色研究

由于缺乏相关法规和跟踪监督管理,相关一部分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不够,惩罚措施不到位,导致污染事故众多,损失较大,因此政府应该发挥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作用,推广绿色供应链的应用 [5,25]。学者们也纷纷思索政府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中的角色与作用。

大部分学者运用博弈论的思想方法分析该问题,曹海英等[26]构建了政企博弈模型并进行均衡分析,即企业有实施和不实施2种行为,政府有检查和不检查2种行为,得出4种策略组合的收益矩阵并根据所得结果提出政策建议。朱庆华[27]系统考虑了政府补贴、产品竞争、产品绿色度、企业间不同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消费者环境偏好等因素,建立了政府与2个竞争性生产商之间的3阶段博弈模型。张伟[28]认为,相应的激励方式应当被政府所采取,主要有绿色补贴政策、税收政策以及政府采购时优先购买具有绿色标志的产品。

2.4 国外经验总结

国外绿色供应链的运用早于国内,因此学者们纷纷汲取国外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成功之处以及剖析具体的运作过程,以期为我国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

美国的经验在于政府和企业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高度重视,以及相关组织的大力支持,企业重视整条供应链上的生态设计,与主要利益相关者形成联盟,将生命周期管理和环境绩效测试作为最重要的环境实践[29]。李万立等[30]则指出欧洲旅游供应链绿色运作的经验在于企业制定与供应商共同遵守的规定和标准;要求供应商执行规定和标准, 并提供相关培训和技术支持;对供应商进行监控、考核, 依据结果决定是否继续与其签约。

杨光勇、计国君[31]以三重底线原则(经济底线、社会底线和环境底线)和产品外部性为基础,将绿色供应链分为2类:以关注消费者健康收益为核心的社会底线供应链和以关注环境生态收益为核心的环境底线供应链,继而比较了欧盟的延伸生产者责任和美国的产品安全监管策略。最后,从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经济、社会与环境等视角,以生产者、消费者与政府为对象,分析并得出:构建社会底线供应链需要完善的内部揭发机制与召回机制相结合;构建环境底线供应链需要减缓产品引入速度,以及面向环境的产品设计与综合性回收网络相结合。

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尽管近年来我国有关绿色供应链的研究逐步增多,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在研究方法方面,我国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主要以定性研究为主,而国外学者的研究大多结合了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通过实地调研获取一手数据进行分析。相比较而言,我国的研究存在较大差距,研究大多集中在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含义、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策略,所得结果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定量研究不多,且大多集中于绩效评价中,而绩效评价的具体指标仍存在一定的争议;在研究内容上,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只侧重于某个行业或企业,研究角度较为单一。随着绿色供应链管理思想的渗透,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践范围正在逐步扩大,但国内的理论研究却相对滞后,实际应用方面成果较少。

笔者认为,接下来的研究应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1)企业角度。对企业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定量分析哪些因素对于企业采纳绿色供应链管理有影响,哪些因素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产生影响。

(2)风险管理角度。目前国内的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有许多障碍,相较于一般的供应链管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运作流程较为复杂且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需要对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风险进行测评、规避、控制,对绿色供应链的风险管理进行进一步研究。

(3)消费者角度。消费者是最终的市场导向,因此了解消费者对绿色供应链的认知对企业的实际运作具有重要意义,还应定量分析对绿色供应链下产品的支付意愿。

参考文献:

[1] 但斌,刘飞.绿色供应链及其体系结构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0(11):40-42.

[2] 汪应洛,王能民,孙林岩.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理[J].中国工程科学,2003(11):82-87.

[3] 汪波,申成霖.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概述[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95-98.

[4] 王文正,丁红红.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其实施途径[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7-30.

[5] 梁凤霞.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中国流通经济,2009(5):25-28.

[6] 康建中.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市场,2011(10):32,39.

[7] 王红春,何佰洲.绿色供应链管理在我国建筑业的应用研究[J].建筑经济,2010(6):31-33.

[8] 杨永清,韩丽萍.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供应链管理[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6(12):177-178.

[9] 钟波兰.论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物流科技,2008(1):119-121.

[10] 吴峰.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农产品物流探讨[J].企业经济,2009(12):46-48.

[11] 高爱霞,满广富,高丽霞.我国构建绿色农产品供应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疆农垦经济,2010(3):63-67.

[12] 檀学文,杜志雄.从可持续食品供应链分析视角看“后现代农业”[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56-165.

[13] 崔涛.制造型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8(6):64-66,71.

[14] 张汉江,吴娜,唐维.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促进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与对策分析[J].生态经济,2006(5):241-244.

[15] 葛晓梅,刘源,杨茉.我国制造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障碍及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7):524-526.

[16] 刘利利,汤少梁.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我国医药企业竞争优势提升的策略[J].安徽医药,2009(5):563-566.

[17] 何开伦,彭铁.生猪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及实施策略——以重庆市生猪产业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4):440-444.

[18] 奚程.浅谈宜家家居的绿色供应链运作模式[J].现代商业,2011(5):12-13.

[19] 张秋彤.沃尔玛的绿色供应链管理[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2):29-30.

[20] 张华伦,冯田军,董红果.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6(8):57-59.

[21] 阮略成.绿色供应链综合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7.

[22] 温宏博,黄燕.绿色供应链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商业时代,2009(26):12-14.

[23] 周强.供应链管理模式关系的研究与设计[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09.

[24] 韩小花,薛声家.一种基于标杆管理的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J].工业技术经济,2006(11):89-92.

[25] 褚晓津.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30-32,36.

[26] 曹海英,温孝卿.基于博弈分析的政府主导型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1(2):33-37.

[27] 朱庆华.影响绿色政府采购制约因素的实证分析[J].科技与管理,2011(2):25-31.

[28] 张伟.基于绿色供应链的政府激励方式探讨[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9(4):63-65.

[29] 郑芬芸.美国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及借鉴[J].商业研究,2009(12):196-199.

[30] 李万立,李平,张萍萍.欧洲旅行社供应链管理实践与启示[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112-115.

[31] 杨光勇,计国君.构建基于三重底线的绿色供应链:欧盟与美国的环境规制比较[J].中国工业经济,2011(2):120-130.

猜你喜欢

绿色供应链行业绩效评价
绿色供应链管理
立足行业的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研究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绩效评价及其政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