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经验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

2015-05-06赵常安临沂大学商学院山东临沂276000

山东工业技术 2015年5期
关键词:制造业德国大学

赵常安,何 达(临沂大学 商学院,山东 临沂 276000)

德国经验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

赵常安,何达
(临沂大学 商学院,山东 临沂 276000)

德国是一个发达的工业国家,其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更是位列欧洲甚至是世界前列,这与其成熟的职业教育体系密切相关。对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经验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本文基于对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状况的分析,针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及制造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经验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对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提供相关建议。

德国经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启示

1 德国职业教育概述

1.1双元制的德国职业教育

德国职业教育最重要的特征便是双元制。即一方面学生要在企业里接受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另一方面还要在职业学校里进行相关行业职业的理论和其他基础文化课程的学习。这样在双元制体系下学习的学生便同时具有了两个身份:在企业里是实习生或者说学徒工,在学校里则是学生。

1.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课程安排上,学生在学校里主要进行的是理论知识和基础文化课的学习,实际的上岗操作训练则在企业里进行。而学校的教学课程则是在企业培训内容的前提下,实施专业的和普通的教育,深化企业培训中的专业理论。学校在进行课程内容的制定时,则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协商,充分考虑相关职业岗位的具体要求,使课程内容既有职业技能的具体内容,又有符合相关职业岗位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方面,使人才培养与相关职业岗位的需求同步。

1.3德国职业教育的优点

德国双元制教育的优势在于有利于学生掌握岗位需要的实际实践动手能力,有利于使学生感受到员工在整个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的责任,有利于学生学会合作,同时积累与员工,领导相处的处事经验。德国职业教育实十分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考核,唯有通过严格的考核后才能得到国家承认的岗位资格证书。这样就能保证毕业学生的质量,培养真正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正是这种教育体制才有了德国制造业在世界上的领先位置,也让德国在一系列的金融危机中迅速恢复过来,成为欧洲经济的火车头。

2 借鉴德国经验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制造业正面临着比较尴尬的状况:一方面,一系列的金融危机让一些发达国家逐渐认识到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高端制造业正在回归本土,另一方面,受国内生产成本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制造业正开始向东南亚等地进行转移。据麦肯锡调查报告显示,预计到2020年左右,中国将需要大约1.42亿的高技能人才,如果中国的劳动者的技能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提升,到时可能将面临约2400万的人才缺口。我国政府在今年“两会”上将“中国制造2025”上升为国家战略,可见政府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视。德国的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人数之比约为2.5:7.5,在我国虽然中等职业教育人数与普通高中人数相差不多,但高等职业教育却是占比很低,所以笔者认为应当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经验,合理调整教育结构,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比重和质量,完善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

3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

3.1给中国的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

大多数的中国学生都被告知要考一个好的大学,高中以前的学习都是为了能上大学,一切向考试看齐。若有更多的高中学生能够理性的选择而不是盲目的都往大学里挤,那么对他们来说未来可能更加光明,另一方面也能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3.2间接的促进大学教育的提升

当大学里的学生不再那么拥挤,学校可以更好地去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对各类专业的学习可以更加深入,大学的活力便有可能被发掘出来,真正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3.3促进制造业的升级

中国要想成为制造业强国,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健全而符合国情的职业教育可为我国制造业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提供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促进我国制造业的升级与创新。使我国尽快迈进制造业强国之列。

4 对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

4.1加强校企联合办学

政府应鼓励各工业制造业企业与职业教育学校合作办学或实力强大的企业可自己创办学校。参考德国成立行业协会,协会由政府人员,学校老师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而学生在企业实习或当学徒期间,由政府和企业分别承担一部分学生的实习工资或补贴。同时政府可对积极进行校企合作或独立开办职业教育学校的企业在税收上给予优惠政策等。

4.2 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投入和高校改革

一方面要加大教育的整体投入,继续提高教育经费占GDP比重;另一方面,考虑到职业教育办学的投入远高于普通教育,这就要求政府通过财政政策直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投入。

在部分高校或研究性大学建立职业教育研究机构,设立相关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理论体系,设立相关职业教育学博士点,派遣大学教师到德国进行学习接受培训。同时可将部分高校转型为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发展自己的特色专业与技能培养体系,积极与企业开展合作,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

4.3对高中学校进行改革

将高中三年制改为两年制,同时曾设一门职业教育指导课程,每周一节,该课程除了以老师讲授的形式外,还可以从社会上请来各行各业的相关从业人员给学生们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各类行业的相关情况,加强与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的交流,鼓励学生们进入高等职业教育学校里学习,减少学生毕业时对未来方向选择时的盲目性。

4.4加强媒体宣传和完善相关法律

利用媒体的力量积极进行宣传,努力改变人们心中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人大立法方面完善与之相关的法律或政策条例。

5 总结

缺乏大批高技能人才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短板。而高等职业教育对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我国应积极引进德国职业教育,借鉴其发展经验和优点,完善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体制,努力促进我国制造业和社会经济的转型升级。

[1]熊燕.浅析德国职业教育的模式与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5).

[2]景琴玲,王革.德国职业教育体系透析与展望[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

赵常安(1993-),河北邯郸人,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猜你喜欢

制造业德国大学
The Wolf and the Seven Little Goats
德国豹2号
“留白”是个大学问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德国弃煤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