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质疑中国南极科考“太迅速”
2015-05-05
本报赴南极特派记者 王海林 本报记者 胡锦洋●王晓雄
美国《纽约时报》3日刊登文章称,中国最近在南极洲“行动迅速”,不断增加南极研究经费,其他国家因此猜测并担心中国的真实意图,认为中国想通过发现矿产资源,追逐战略利益。针对这一说法,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专家李振福4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不管是在南极还是北极,中国组织的都是纯粹科考活动,在科考领域,“中国既不是投入最多的国家,也不是项目最多的国家,更不是控制力最强的国家”。
《纽约时报》称,中国目前正在南极洲挑选第五个科考站的地址,并投资建造第二艘破冰船、新的冰面飞机和直升机。第五个科考站的设立地点选定在“难以形容岛”,这个地方是1912年一个英国探险队命名的。《纽约时报》援引中国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一名官员的话称,中国在第五个科考站设立点区域还没有“存在感”,而且这里没有太多雪,建造科考站成本较低。
《纽约时报》称,在南极条约的52个签约国中,中国的南极行动“最迅速”。由于南极主权不明确,各国都想通过建设科考基地并命名地质特征来加强对这块土地的主张。中国准备建设第五个科考站,已经接近美国六个科考站的步伐,而澳大利亚目前设有三个科考站。另外,中国地图出版社将南极300多个地点用中文命名,其他数千个地点以英文命名。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教授布莱迪说:“中国在南极的战略很长远,其他国家都在猜测其真实意图和利益所在。”她称,中国想发现矿产资源。《纽约时报》称,美国和澳大利亚目前面临预算不足,外界对中国意图的担忧不断增长。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专家、大连海事大学教授李振福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虽然近些年我们的极地科考活动有所增加,但必须看到的是,其他国家也在加强科考力度。我们在极地科考领域,无论是规模还是力度,都与美国有一定距离。极地科学考察的意义在于,我们从科学角度研究南极和北极在自然条件下的变化,获得的成果属于全人类。每个国家都是通过科考站获得实地数据。况且,我们在南极开展活动已有不短的时间了。”
1985年2月,中国第一个南极科考站——长城站在南极乔治王岛落成。如今,我国已成功组织31次南极科学考察,6次北极科学考察,先后建立南极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以及北极黄河站。中国科考队现阶段正在努力开展深冰芯钻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