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脑外伤合并复合伤护理的风险事件评估及对策

2015-05-05吴素文

中国医学创新 2015年16期
关键词:本院外伤颅脑

吴素文

颅脑外伤合并复合伤是临床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具有病情凶险、病死率高等特点[1]。为进一步改善颅脑外伤合并复合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颅脑外伤合并复合伤患者的死亡率,本院对颅脑外伤合并复合伤患者临床治疗中风险事件的护理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护理效果,现将本院研究所得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脑科中心收治的78例颅脑外伤合并复合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2例车祸伤,18例高空坠落摔伤,13例重物砸伤,5例爆炸伤。其中包括重度颅脑外伤35例,中度颅脑外伤24例,轻度颅脑损伤19例。复合伤包括多发性肋骨骨折、四肢骨折、血气胸56例,肾挫伤血尿、后腹膜血肿13例,肝破裂和肠穿孔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研究组男24例,女15例,年龄12~71岁,平均(43.3±1.6)岁。对照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15~68岁,平均(42.1±1.4)岁。两组患者在病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早期本院收治的颅脑外伤合并复合伤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生的风险事件,对颅脑外伤合并复合伤患者的临床护理风险进行评估。治疗方案依据患者的伤情程度不同制定。患者术前需连续观察的指标有呼吸功能、意识变化、血压、血容量、尿量等。颅脑手术主要指脑挫裂伤病灶清除、血肿清除以及去骨瓣减压术,多发伤手术主要指脾切除、肝脾破裂修补术及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合并休克的治疗主要指输血、快速补液、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等。对于颅脑损伤症状严重的患者,需在全麻下采用去骨瓣减压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最后采用白蛋白或甘露醇进行降颅压并进行止血、抗炎治疗。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脑科中心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立即行相关检查,做好术前、术中护理配合,术后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对患者进行饮食、机体锻炼等指导[2]。研究组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综合护理措施。

1.3.1 呼吸道护理 临床研究发现呼吸道障碍是导致颅脑外伤合并复合伤患者发生死亡的主要原因。颅脑外伤合并复合伤患者发生窒息的原因多数是由事故发生后血凝块、分泌物和呕吐物阻塞所致[3]。因此对患者实施急救时,应及时用手或吸引器清除患者口腔内、鼻腔内、呼吸道内的异物,确保患者呼吸通畅。对于出现舌后坠的患者,使用舌钳将患者的舌拉出,并向前托起下颔,将患者的头偏向一侧,防止发生误吸[4]。给予患者面罩吸氧缓解患者呼吸不畅状态。如上述护理措施实施后,患者仍然存在通气障碍,可使用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

1.3.2 心理护理 多数颅脑损伤合并复合伤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对于该类患者不应该长时间给予精神镇定药物,而是应对其实施心理护理[5]。当患者发生过激行为时,护理人员切记不应指责患者,应耐心的对患者家属讲解患者发生过激行为的原因,嘱咐患者家属多与患者沟通,让患者家属共同参与患者心理护理计划的制定,与患者家属共同帮助患者排解不良心理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患者疾病早日康复[6]。

1.3.3 生命体征监测 在颅脑外伤合并复合伤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同时还要观察患者意识和瞳孔、肢体运动等状况[7]。颅脑外伤合并复合伤患者意识状况的改变可反应出患者病情的变化。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复合伤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对于意识状态发生变化的患者应提高警惕,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通过观察患者瞳孔状况可了解患者颅内压情况,肢体运动的观察可提示患者复合伤部位是否发生异常症状,继而为临床治疗争取时间[8]。

1.3.4 术后并发症预防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不仅要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还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发生并发症的倾向[9]。出现异常症状后,应立即进行临床检查并实施干预治疗。

1.3.5 安全护理 部分患者由于重病久治不愈,对临床治疗丧失信心,多会产生烦躁、易怒的情绪,导致发生意外脱管、跌倒、窒息等护理风险事件[10]。对于该类患者在给予心理护理的同时,医院还应做好相关危险因素的评估,并制定预防措施。如调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床栏高度,在患者的床头放置高危标识牌,提示该例患者应加强监护等[11]。为避免患者跌倒,应保证病房内设施安全、地面防滑、走道内无障碍物,走廊、卫生间设置扶手,便于患者行走,同时在卫生间内设置紧急呼叫设置,便于患者需要帮助时使用。颅脑外伤合并复合伤患者由于需要长时间卧床治疗,很可能出现压疮,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皮肤的护理,注意观察患者皮肤情况,及时为患者翻身、擦拭身体,防止患者发生压疮[12]。对于发生皮肤问题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使用频谱、微波等方法进行治疗,治疗时注意对温度的掌控,避免烫伤患者[13]。加强病房巡视,夜间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呼吸困难症状,避免患者发生窒息。

此外,在护理过程中,实时关注患者的病况以及心理变化,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患者采取心理暗示,定时帮助患者采用音乐疗法、聊天、深呼吸或者静坐冥想等方式,营造轻松、自由、和谐、舒适的治疗环境,适时调整治疗方式以及病针对性的引导患者树立积极的心理状态。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HAMD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和ADL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对本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临床治疗过程中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标准:重度抑郁:评分>24分;中度抑郁:评分17~24分;轻度抑郁:评分8~16分。无抑郁:评分<8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标准:生活能够完全自理:评分为100分;基本能够自理:评分60~90分;生活需要帮助:评分40~59分;生活需要照顾:评分20~40分;生活不能自理:评分<20分。护理满意度通过向患者家属发放调查问卷获得,调查问卷中共包括4项内容,分别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和不满意。总满意=非常满意+满意。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颅脑外伤合并复合伤患者的护理风险评估 本院脑科中心通过回顾分析早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颅脑外伤合并复合伤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对该颅脑外伤合并复合伤患者的临床护理风险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显示颅脑外伤合并复合伤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的护理风险事故主要包括呼吸道问题(呼吸障碍、呼吸道感染等)、心理问题(抑郁、焦虑、暴躁等)、生命体征变化(血压、脉搏、心率等)、并发症问题(手术切口感染、出血等)和安全问题(意外脱管、跌倒、坠床等)。

2.2 两组HAMD评分、ADL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临床护理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均有所降低,但研究组患者的HAMD评分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ADL评分比较(x-±s)分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本次研究共向两组患者家属发放78份满意度调查问卷,回收78份,回收率为100%。经统计分析发现研究组对本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2.4%,对照组患者对本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7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6.739,,P<0.05),见表 2。

2.4 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临床治疗过程中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5.4%,对照组为38.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字2=9.064,P<0.05),见表 3。

表2 两组患者对本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

表3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颅脑外伤合并复合伤是临床常见急重症,由于颅脑外伤合并复合伤患者的病变部位较为特殊,导致该类患者的病情多变,死亡率居高不下[14]。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运输领域和建设工程领域作业量的不断增多,颅脑外伤合并复合伤患者的数量也随之不断增多,不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也对临床治疗和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5]。

为有效降低颅脑外伤合并复合伤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颅脑外伤合并复合伤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本院脑科中心通过回顾分析早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颅脑外伤合并复合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该类患者的临床护理风险事件进行了评估[16]。在护理前,观察组、对照组的HAMD评分分别为(27.1±4.9)分、(26.9±5.1) 分,ADL评分分别为(56.2±7.3)分、(55.9±7.5)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护理后,观察组、对照组的HAMD评分分别为(10.1±2.5)分、(17.9±3.3) 分,ADL评分分别为(86.4±9.1)分、(71.4±8.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这样的评估结果下,显示颅脑外伤合并复合伤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的护理风险主要包括呼吸道问题、心理问题、生命体征变化、并发症问题和安全问题等[17]。通过不同的护理方式能够有很大不同的护理效果,而且使用特殊护理方式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一般的护理效果。

与此同时,针对这些护理风险问题,本院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并将其应用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而在这里对于患者的护理就需要具有专业水准的护士同患者进行面对面的正面交流,将医院的环境、责任医生以及相关人员的姓名,还包括医疗服务相关模式以及医疗制度等告知患者及与其相关的人,这样有利于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在告知相关情况的同事,医院相关人员还应该向患者进行详细的健康知识教育,让其了解到配合治疗的技巧以及同自身保健相关的知识,能够让其体会到治疗之后取得疗效所带来的快乐,以全面而主动的医疗教育模式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现有的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得到缓解或者消除。最终能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面对手术,进而使得手术时间缩短,并发症减少。当然,护理人员的其他准备工作也需要同一时间准备好,具体如下:(1)完善病患入科接待,即在患者初次被接待进入治疗科时,护理人员表现出热情、真诚的态度,积极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对本科室的相关情况进行告知,介绍护理人员给其认识,让患者初次入住就能够消除陌生感,利于消除患者的心理负面情绪。(2)术前健康指导,刚进入科室的患者对于自身所患的病症很多都不怎么了解,尤其是病症的治疗、预防、调理等了解的程度更少,所以在安顿好患者的病床之后,应当及时对其进行术前的一些注意事项,讲解同病症相关的一些知识,多教授一些自我应对的技巧,比如功能锻炼、饮食禁忌等。(3)做好术前访视,患有此类病症的患者,一般来说都会承受着很大的身心压力,而且手术所需要花费的费用也是其较为担心的一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会愈加增重。所以,护理人员需要实时关注患者的情况,多进行访视,同患者以及其家属多进行沟通,采用个性化的疏导方式,从实际上解决患者面临的困难,继而提升自身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遵医依从性。

本次研究对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后,研究组抑郁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能力明显升高,对本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该研究结果表明对颅脑外伤合并复合伤患者的临床护理风险事件进行评估,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对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健康恢复。

[1]金珊珊,徐美勤,韦素芹.颅脑外伤合并复合伤的急救护理[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2010,53(1):88-89.

[2]王立华.13例重症颅脑外伤合并腹部闭合伤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0,31(15):2341-2342.

[3]石要红,王少敏,叶爱红,等.重度颅脑外伤合并胸外伤的观察与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2):54-56.

[4]王光辉,蔡可胜.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复合性外伤77例临床分析[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1,8(6):330.

[5]朱茂芳.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的救治及护理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23(18):4029.

[6]王育胜,黄正华,蔡少明,等.高渗盐溶液及高渗盐复合液在颅脑外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13,8(16):21.

[7]王婷.颅脑外伤合并低钠血症的循证护理[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7):95-96.

[8]张清群,李晶.1例颅脑外伤合并颌面部严重损伤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27):2587.

[9]谢菲.颅脑损伤性精神障碍患者意外事件的风险管理[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2,15(2):222-224.

[10]赵秀霞.颅脑损伤合并严重多发性复合伤的急救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8):319.

[11]林青.急救护理流程在重型颅脑创伤早期救治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2):133-134.

[12]舒宗建,田友春.颅脑外伤合并颈髓损伤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效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5):2051-2052.

[13]张尧明.重型颅脑损伤伴休克患者早期急救护理体会[J].海南医学,2011,22(13):144-145.

[14]徐亚英.颅脑外伤合并复合伤患者的早期急救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中旬刊),2014,21(1):80-82.

[15]刘静.胸外伤合并颅脑外伤的临床护理对策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8):141.

[16]付斌.颅脑外伤合并复合伤的临床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中旬刊),2014,21(5):46-47.

[17]李蕊,须俊滟,夏兰,等.1例重度颅脑外伤合并重度胸部外伤患者的急救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124-126.

猜你喜欢

本院外伤颅脑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我国院前急救中有关外伤若干问题商榷
穿皮皮瓣修复在治疗手术外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