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NAVA与PSV两种通气模式下患者舒适度的比较性研究*

2015-05-05刘志红尹彦玲吴彦烁

中国医学创新 2015年16期
关键词:舒适度呼吸机通气

刘志红 尹彦玲 吴彦烁

随着重症医学专业的迅速发展,机械通气作为呼吸支持的重要手段,其呼吸模式也在不断发展创新,早期正压通气模式仅有压力控制通气(PCV)和容积控制通气(VCV),随着对同步性和安全性要求的提高,两种模式逐渐发展为压力辅助/控制通气、容积辅助/控制通气,并出现定容型和定压型间歇指令通气(IMV)、压力支持通气(PSV)等模式。近20年来,新模式不断出现,但除成比例通气(PAV)、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是真正意义上的突破外,其他模式皆为上述传统模式的衍化[1]。早在1999年Sinderby等[2]就成功将膈肌电活动(electrical activity of the diaphragm,EAdi)用于控制机械通气,并将这种新型通气模式命名为神经调节辅助通气。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是利用神经呼吸信号控制呼吸机送气的全新通气模式[3]。该模式的实施需要在食管内膈肌平面插入一根特殊的鼻胃管,鼻胃管安装有双极电极,可以感触EAdi,根据EAdi信号的强弱,及时成比例地给予通气支持,NAVA的呼气触发发生于EAdi信号减弱至其峰值的70%时,吸气触发和呼气触发切换均由EAdi的变化决定[4]。与传统的机械通气模式相比,在膈肌收缩后产生的流速或压力变化来触发送气,减少了触发时间延迟及吸呼气转换时间延迟,呼吸机能感知呼吸中枢放电而开始送气,减少了ICU患者对呼吸机的依赖;NAVA模式在婴幼儿先心病术后应用中与传统PSV模式相比在血流动力学上具有同样的安全性,NAVA可以减少肺损伤,且可避免发生过度辅助的风险[5]。NAVA模式下呼吸机提供的通气量与患者需要的潮气量相匹配,保证了人机协调,真正实现了人机对话,彻底改变了传统呼吸机简单、机械的通气方式[6]。然而,在临床实践中,机械通气过程中常出现各种情况,机械通气患者也常存在诸多心理和生理的不适,每位患者的反应和需要也各不相同[7],应用NAVA通气过程中,留置专用胃管作为一种应激源,可通过心理上的恐惧和生理上的创伤,对患者的正常心理活动产生直接影响,从而造成心理和躯体的不适[8],其相关内容需要进一步的临床关注与研究。目前研究显示,机械通气患者普遍存在中度不舒适[9-10]。影响机械通气患者舒适度的相关因素错综复杂,除外诸多相关因素,如疾病的严重程度、气管插管带来的不适、心理上的不适、临床各种有创操作的侵袭、睡眠紊乱、周围环境差等,还存在通气模式设置不合理带来的不适。本研究通过对两种机械通气模式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应用SAS评分进行测评调查,对 NAVA模式与PSV模式下患者的舒适度进行对比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为2010年6月-2013年6月,研究中心为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研究对象为ICU收治的发生呼吸衰竭需要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患者,且在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应用了镇静镇痛措施24 h以上。排除标准包括呼吸中枢抑制、高位截瘫、严重神经传导障碍、膈肌麻痹、食管瘘、胃肠道肿瘤术后等疾病,同时两组患者均选用德国生产的Servo-i型号呼吸机,以排除相关因素的干扰如不同呼吸机型号之间的差异等。最终入选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AVA组、PSV组各30例,包括男44例,女16例;年龄28~89岁,平均55.6岁;其中重症肺炎26例,ARDS 22例,COPD 12例。

1.2 方法 采取回顾式调查方法,参照中南大学王署红[11]的硕士学位论文《机械通气患者舒适度的认知调查与对策研究》统一设计问卷,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婚姻状况、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引起不舒适的相关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呼吸机不合拍、气管插管、吸痰、沟通障碍、睡眠障碍、口干口渴、活动受限)、心理因素(焦虑紧张、抑郁害怕、孤独、不了解病情)及社会因素(周围环境、经济负担、缺乏家人支持、缺乏医务人员支持)共15个项目,每个项目5个选项,依次记为1~5分;1分为不重要,2分为一般重要,3分为重要,4分为很重要,5分为非常重要。患者实施机械通气24 h以上并且病情相对稳定,应用《影响机械通气患者舒适情况调查研究表》测评患者舒适度。问卷由责任护士发给神志清醒的患者,评定前由工作人员向患者说明填写要求,因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不方便独立填写,可由护士协助将调查表的内容逐条念出,并不带任何暗示和偏向,让患者独立作出评定,要求当天完成并收回。

两组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均应用同种药物且同种剂量的镇静镇痛24 h以上,应用Riker镇静躁动评分进行测评,SAS评分标准:共1~7分,7分为危险躁动,表现为试图拔除气管内插管,在床上辗转挣扎,翻越床栏,攻击医护人员;6分为非常躁动,表现为需要保护性束缚,咬气管插管;5分为躁动,表现为焦虑或身体躁动;4分为安静合作,表现为安静,容易唤醒;3分为镇静,表现为嗜睡,语言刺激或轻轻摇动可唤醒,但又迅速入睡;2分为非常镇静,表现为对躯体刺激有反应;1分为不能唤醒,表现为对恶性刺激无或仅有轻微反应。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人机对抗发生率为计数资料,应用 字2检验进行比较;计量资料SAS评分值不符合正态分布,应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NAVA组与PSV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口干口渴、活动受限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研究中NAVA组5例患者出现人机对抗,发生率为16.7%(5/30),PSV组12例患者出现人机对抗,发生率为40.0%(12/30),两组人机对抗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4.022,P<0.05)。NAVA组与PSV组在应用镇静镇痛24 h后的SAS评分情况进行比较,NAVA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3.50(1.00),正态性检验P=0.000,非正态分布;PSV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4.00(3.00),正态性检验P=0.034,非正态分布,两组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12,P=0.043)。(表1、图1)。实施NAVA模式患者的舒适度在人机对抗方面、实施镇静镇痛后SAS评分分值较PSV模式均有一定改善。

表1 两组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情况 例

图1 两组患者SAS评分比较

3 讨论

机械通气治疗时,能够使患者在生理、心理上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是舒适护理的前提,ICU护士的专业知识是决定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10]。临床工作中应加强与机械通气患者的沟通,除正确认识机械通气患者的不适外,更应把握和评估导致机械通气患者不舒适的原因,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关爱和照顾[11]。要充分评估和认识患者不舒适的原因,就要积极学习机械通气的相关知识,尤其NAVA作为全新的呼吸模式,有区别于传统呼吸模式的自身特点和优势,在PSV模式下,呼吸机的送气触发需要一定的吸气做功(产生一定流速),且要克服肺弹性阻力、气道阻力后,才能触发呼吸机,易导致触发相应延迟、无效触发、呼气肌疲劳和患者不适感等情况,而NAVA能够保证呼吸机通气启动、转换与患者的瞬间吸气需求相一致,是直接基于患者呼吸中枢的驱动,也就是患者本身实际的通气需要[12]。Matthieu Schmidt等[13]提出,与PSV比较,NAVA模式下增加了呼吸的变异性和复杂性,然而EAdi信号的复杂性是未变的,是否改善临床结果需要不断的来研究证明。又有研究显示较PSV模式而言,采用NAVA模式的呼吸参数有很大的变化,这可能是导致患者氧合有更多改善的原因[14]。NAVA的临床应用尚处于起始阶段,需要大量的临床实践来进一步探讨。本研究通过对本院ICU内实施NAVA模式的患者进行舒适度调查,得到NAVA模式患者的舒适度较PSV模式在人机对抗方面有统计学差异,对实施NAVA模式后应用镇静镇痛后SAS评分分值测评得到该模式较PSV模式患者的躁动程度减轻。但该研究存在着一定局限性,我院为肿瘤专科医院,大多为消化道肿瘤病例,因不具备NAVA模式下专用鼻胃管置入的生理条件,导致临床病例数偏少,样本含量相对偏小,影响了本研究结果的可靠性;NAVA能够与呼吸机同步化,支持患者的每一次自主呼吸,具有灵敏的触发,最小的误触发和最小的触发延迟(40~80 ms),可根据患者的需要终止吸气环,保证每次呼吸之间灵活迅速的变化,根据患者的需要给予呼吸支持[15]。NAVA的应用必将为机械通气患者带来与以往不同的感受,希望今后ICU护士能持续关注危重症患者在使用NAVA模式期间的舒适度并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充分发挥护理工作的作用,以期降低机械通气患者的痛苦不适。

[1]朱蕾.传统通气模式的发展演变和临床应用[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4,37(1):72-73.

[2] Sinderby C,Navalesi P,Beck J,et al.Neural control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respiratory failure[J].Nat Med,1999,5(12):1433-1436.

[3]姚秀丽,詹庆元.解读神经调节通气辅助模式[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31(6):457-459.

[4]钟琳,于湘友.呼吸机通气模式新进展[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6(4):364-365.

[5]朱丽敏,史珍英,季罡,等.神经调节辅助通气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应用[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6):433-436.

[6]孟涛城,王翼,张斌.神经调节辅助通气研究新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23):7736-7738.

[7]许章英,程洁曼,赵瑜.ICU机械通气清醒患者的舒适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8A):62-63.

[8]苑晓红.留置胃管患者舒适护理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1):105.

[9]黄少珠,郑美霞.机械通气患者不舒适原因调查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5):52-53.

[10]刘传兰,范瑞芳,赵玲芳,等.舒适护理模式在ICU机械通气清醒患者中的应用[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0,31(2):92-94.

[11]王署红,将冬梅,周建辉,等.机械通气患者舒适度与医务人员认知状况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0):58-59.

[12]林竹,王兵,王勇强,等.神经调节辅助通气在重症创伤性湿肺合并ARDS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1,17(5):479-481.

[13] Matthieu Schmidt,Alexandre Demoule,Christophe Cracco,et al.Neurally adjusted ventilatory assist increases respiratory variability and complexity in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J].Anesthesiology,2010,112(3):670-681.

[14] Yannael Coisel,Gerald Chanques,Boris Jung,et al.Neurally adjusted ventilatory assist in critically ill postoperative patients:a crossover randomized study[J].Anesthesiology,2010,113(4):925-935.

[15]韩彤妍,童笑梅,朴梅花,等.神经调节辅助通气在儿科的应用[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29(12):943-945.

猜你喜欢

舒适度呼吸机通气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纤维砂场地的性能及舒适度影响研究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改善地铁列车运行舒适度方案探讨
不通气的鼻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