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5-05-05陈燕飞
陈燕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该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1]。慢阻肺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后,虽临床症状有所缓解,但肺功能仍在持续恶化,且由于自身免疫功能、防御系统的降低及其他有害因素的影响,病情经常反复发作,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改善预后及功能,帮助患者更好的康复,成为临床护理工作面临的主要任务[2]。本研究主要讨论了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的应用效果,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呼吸内科住院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以观察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分析,下面将本组研究进行详尽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呼吸内科住院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56~85岁,平均(74.3±4.7)岁;病程1~9年,平均(3.2±1.7)年。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57~86岁,平均(75.6±4.4)岁;病程2~10年,平均(3.5±1.5)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慢阻肺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路径进行护理[3]。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制定小组,包括医生、康复师、营养师、质量管理科代表、信息中心代表、护士等,参照国内外相关疾病护理常规和临床指南并查阅相关资料,回顾现有病历,反复信息交流和讨论,确定临床护理路径,并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追踪、评价、改进路径,使路径不断完善。(2)以入院指导、诊断、治疗、用药、饮食指导、护理、健康教育、出院指导、功能锻炼等综合护理措施为纵轴,时间为横轴,制定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护理日程计划表。(3)患者入院时选择进入临床护理路径需按慢阻肺诊断标准,由责任护士向患者发放临床护理路径表,并向其详细解释、说明路径的相关内容和预期要达到的护理目标,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理解,提高其护理依从性。护理人员严格按路径内容进行护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按标准填写表格观察数据,确保护理措施的有效性。由专业护理人员一对一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法或缩唇呼吸方法锻炼,低流量吸氧最少保持15 h/d。护士应通过胸部物理疗法对患者咳嗽、咳痰等进行对症护理,发作期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痰液黏稠,咳痰困难,严重时可因痰堵引起窒息,因此护士应通过实施胸部物理疗法,帮助患者清除积痰,控制感染,提高疗效。实施胸部物理疗法包括深呼吸和有效咳嗽、胸部叩击、体位引流,胸部叩击是通过叩击震动背部,间接的使附在肺泡周围及支气管壁的痰液松动脱落;体位引流是按病灶部位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使病灶部位开口向下,利用重力有效咳嗽或胸部叩击使分泌物排出体外。如病情未按临床路径发展,要及时、详细地在变异记录单上进行记录,修订护理计划。(4)对所有患者随访7~25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住院时间、疾病相关知识考核成绩及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根据本院疗效判断标准评价护理效果,患者临床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消失为显效;患者临床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明显减轻为有效;患者临床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为无效。其中。总有效=显效+有效[4]。护理满意度采用百分制评分法,90~100分为十分满意,80~90分为满意,70~80分为基本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其中,总满意=十分满意+满意+基本满意等[5]。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4.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将数据输入EXCEL(2010版)进行逻辑校对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一般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疾病相关知识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一般情况比较(x-±s)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效果对比分析,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98.0%,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8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5.98,P=0.0144),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效果比较 例(%)
2.3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6.0%,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7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7.16,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是呼吸内科疾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主要是由于支气管、气管受到细菌及病毒的感染,使气管内滞留痰液及黏液、分泌物增加,且黏膜出现水肿出血,导致气道畅通受阻,引发肺部继发性感染,最终导致肺部通气障碍,该疾病一般多发于老年人群,且发病率逐渐呈上升趋势[6-10]。临床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多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方法,消除炎症,控制、预防感染,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在实施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机械通气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11-14]。但该疾病具有病情反复发作、病程发展缓慢等特点,患者常因病情反复而再次住院,且治疗时过多使用抗生素会对患者身体造成伤害,使其生活质量下降,并对医护工作产生排斥心理,无法正常配合医护工作,最终延误病情。因此,合理、合情、合适的护理方案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改善预后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15-19]。
临床护理路径是以患者为核心,针对某一疾病的一种新型临床护理方法[20]。本研究显示,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病情均有所改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后,住院时间为(10.7±4.3)d、疾病相关知识考核成绩(58.3±9.5)分、护理总有效率为84.0%,护理总满意度为78.0%;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后,住院时间为(6.5±1.8)d、疾病相关知识考核成绩(87.6±10.1)分、护理总有效率为98.0%,护理总满意度为96.0%,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总有效率、护理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更加明显。临床护理路径是通过对相关先进护理措施、技术进行查阅及参考,制定出一系列的护理方案,将患者由入院至出院的整个医疗过程进行优化、简化性管理,有效的提高了护理效果和工作有效率。与此同时,将相关护理操作标准化、规范化,让护理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均能清楚了解整体护理过程,避免了护理过程中因管理不善或混乱引起的错误、过失,充分发挥了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患者治疗、护理依从性,促进了护患、医患关系的和谐配合,使护理人员与患者共同参与到整个医护计划中,减少了患者痛苦,节约了医疗资源,并使患者较快的康复[21-24]。
综上所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疾病相关知识考核成绩,最大限度的改善预后,缓解临床各项症状,有利于患者更好的康复,在临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1]陈柱花,陆绍秧,马明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康复护理的临床措施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75-76.
[2]赵喜荣,王种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0):162-164.
[3]黎书梅.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112例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4):44-45.
[4]阿不来提·司买提.6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3):37-38.
[5]曾思权.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8):42-43.
[6]黄响玲,陶飞,吴晓弟,等.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早期使用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1):26-27.
[7]贺晓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持续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3):62-64.
[8]尹琼华.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113-114.
[9]王莎.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0):95-96.
[10]崔自芳.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2):12-13.
[11]叶春妍.临床护理路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2):67-68.
[12]陶凌凤.临床护理路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3,20(7):138.
[13]王长玲.临床护理路径在呼吸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9):190-191.
[14]黄雪珍.临床护理路径在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22):3363-3365.
[15]傅贤芳,李丽,曹雪,等.中西医临床护理路径在AECOPD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9):1769-1772.
[16]黄伟丽,陈敏.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7):6632-6633.
[17]王菊辉.临床护理路径在结核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和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5):376-377.
[18]肖清华.2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72-73.
[19]曹建芬,钟凯,李为,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心理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3):9-11.
[20] Odencrants S,Theander K.Assessment of nutritional status and meal-related situations among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Primary health care-obese patients; a challenge for the future[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13,22(7-8):977-985.
[21] Ade-Oshifogun J B.Model of functional performance in obese elderly people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Journal of Nursing Scholarship,2012,44(3):232-241.
[22] Chau J P,Lee D T,Yu D S,et al.A feasibility study to investigate the acceptability and potential effectiveness of a telecare service for older people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informatics,2012,81(10):674-682.
[23] Wang Y,Zang X Y,Bai J,et al.Effect of a Health Belief Modelbased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Chinese patients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14,23(9-10):1342-1353.
[24] Ingadottir T S,Jonsdottir H.Partnership-based nursing practice for people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their families: Influences o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hospital admissions[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10,19(19-20):2795-2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