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专业中职与高职教学衔接有效性探究
2015-05-05张驰
张驰
【内容摘要】显然,中高职教学衔接需要职业高中与高等职业院校两方面做好准备,笔者本文试以美术专业的教学为例,主要谈谈职业高中所需做出的思考与努力,以为中高职教学衔接的有效模式迈好探究的一步。
【关键词】美术 中职 高职 衔接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日益重视,包括中职与高职在内的教学都迎来了发展的契机,在这样的背景下,关于中职与高职教学衔接的研究更加成为一个重点与热点。研究中高职教学衔接的意义无疑是积极的,因为从学段上来看,后者是前者的深化与提升,也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内涵,而就笔者所从事的美术教育来看,做好中高职的衔接教学,也是促进美术专业技能性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显然,中高职教学衔接需要职业高中与高等职业院校两方面做好准备,笔者本文试以美术专业的教学为例,主要谈谈职业高中所需做出的思考与努力,以为中高职教学衔接的有效模式迈好探究的一步。
一、生成意识:带着中职高职教学衔接的意识教学
即使理论上高度认同中高职教学衔接的重要性,实际教学中真正能够落到实处的人也不是很多,这倒不完全是教学态度方面的原因,在笔者看来更多的是认知方面的原因。当笔者跟中职高职美术教学的同行交流时,听到的更多的往往是“不是不知道中高职教学衔接的重要,而是做起来似乎就忘记了”的声音。从教学心理的角度来看,笔者以为这是中高职教学衔接还没有成为有效意识的缘故,也因此要打造有效的中高职衔接的有效模式,首先就是生成相应的意识。
以“素描”教学为例。传统的素描教学可能就是让学生面对着素描对象去训练,去指导,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能够有效地理解造型规律,能够有一个良好的专业绘画习惯。这样的教学确实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可当有一天有学生无意中说出“将来我们上大学了还要不要重新学习素描时”,笔者感觉突然明白了什么。后来无论是教什么内容,笔者都提醒自己思考类似的问题。同样在素描的教学中,笔者总想办法知道高职院校对素描教学有什么样的要求,哪些内容可以与中职教学相联系,哪些要求虽然在中职教学中还不能执行但却可以向学生提出。有了这样的思考,在美术教学中就感觉提高了一个层次,笔者曾经结合高职室内设计的教学,跟学生谈到了结构素描、写生素描等,让学生在熟悉传统素描技法的基础上,去了解水印、剪刻等特殊手法……这样的衔接教学不仅让学生知道了自己已经会的,还让学生认识到即使是素描这样看起来最基本的学习内容,也有着很高的进取空间。
二、锁定目标: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定位目标
中职学校学生学习美术的目的是什么?如果说只定位于让学生能够顺利进入高等院校的话,那笔者以这样的目标定位是不够的。作为美术学习,笔者更建议将自身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为:为进入高等院校进行深造而努力。这一目标与升学的目标相比而言,一是为了入门,一是为了深造,境界自然不同。笔者以为这样的定位有利于学生从学习心理上反思自身的学习行为,有利于将自己的眼前与未来衔接起来,从而就为中高职教学衔接奠定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基础。
中职美术专业学生的学习内容较多,但在实际学习中目标意识往往不强,学生如此,教师有时也是如此。因此笔者以为构建有效的中高职教学衔接模式的另一关键就在于,每一个教学内容之前都要跟学生明确中高职两个阶段的目标,这是一种显性的教学,即将学生当前的学习目标与未来的学习目标明确出来的教学。笔者所在学校的美术专业学生大多进入本省的艺术学院就读,笔者对该学院的教学目标也有相应的了解,在实际教学中将自己的教学思路与该校的教学思路联系起来,然后改造成相应的学习目标并与学生明确,这样学生在目标的引领之下,也能获得一个学习的动力,从而让学习更为有效。
以“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教学中,笔者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对艺术形象的观察与欣赏中领略“艺术地掌握世界”这一教学目标,通过多课时的时间为学生准备了五部分的学习内容:一是美术范畴内的艺术作品与艺术形象;二是个别艺术形象与整体艺术形象的关系;三是艺术形象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四是艺术形象的创作;五是美术创作的具象性、意向性和抽象性。这五个教学内容锁定同一个教学目标,可以起到让学生在重复、深化当中不断地深入理解教学目标的效果。
三、精选内容:立足中职放眼高职选择教学内容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中高职有效衔接的现实困难之一,在于两个层次的教学内容衔接有问题。当前中职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的自由度相对还是比较大的,而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常常又以普通高中生源为起点,这就导致中职学校的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后可能会遭遇重复教学。面对这一情形,有效衔接又如何实现呢?
笔者以为这并非没有突破口,职业高中的美术教学目标上面已经阐述,而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学更多的应当坚持以生为本(其中就包括以学生原有的美术基础为本)去实施教学。同时,中职的美术教学更多的要以培元固本为主,夯实学生的美术基本功是第一要求,这与以上所说的向学生介绍美术发展的实际,以及高职院校教学的侧重点并不矛盾,两者之间应当是一个“着眼”与“着手”的关系。
以“美术及艺术理论”的教学为例。让学生在中职美术学习期间多了解一些理论知识,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术理论素养,又能够提高学生的美术视界,这是一个一举两得的事情,也是中高职衔接教学的重要内容基础。而这一点在实际的中职教学中恰恰是关注不够的,更多的时候教师将重心放在学生的美术能力培养上。事实上,笔者一位学生在某知名高职院校毕业后给笔者的第一条信息就是关于理论知识学习的,这位学生在创业数年之后才联系笔者,而其感慨的不是当年中职美术学习有多少付出,而是说中职年代的理论积淀让他在室内装潢设计上总能有超越同行的底气。这说明理论的滋养对于美术专业学生素养的提高而言是终身受益的。
四、明确方式:于评价体系中确定好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意图能否落实,中职美术专业的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是,学生也会面临着对口单招的问题,学生必须花出一部分精力在文化知识的学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挥之不去。再加上美术专业的考试也存在着相对固定的程式,学生个体所特有的专业素养有时不能或不宜体现。而到了高等职业学校之后,学生可以将全部精力花在专业学习上,也可以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
对此,笔者的观点是既要关注现实中的评价体系,又不能完全受其约束,因为中职教学中如果不注意发掘学生的创造力,那到了高职之后完全有可能被湮灭。笔者常常采用的是两条线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应试技能,另一方面注意学生的个性培养。对于后者,主要体现在美术视野上,如更多地引导不同学生就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关注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体现在日常教学当中,在学生创作美术作品时既考虑应试要求,也注意留有个性张扬的空间;体现在日常教学的评价方式上,既提醒他们要注意评价需要,同时也注意发掘个性亮点。所做的这一切,都为学生既能面对高职入学的评价,也为以后的发展埋下一颗种子。
笔者曾重点教授过“海报创意设计”的相关内容,从海报(POSTER)的背景,再到历史上海报的选择呈现,以现代教育技术为载体,为学生呈现了一个海报发展的历史脉络,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海报的商业价值与艺术价值,理解“文字”与“图象”及组合后的创意是海报的两大要素。这一过程花了一节半课左右的时间,然后笔者再从公共招贴、商业招贴、艺术招贴三个范畴引导学生理解三种海报内涵,并尝试进行自我创作,结果学生不仅理解了海报自身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需要作者付出努力,同时也认识到其作为艺术创作的结果,还担负着政治、商业、文艺使命。笔者以为这样的教学方式既不拘泥于一般的应试,同时又不影响对学生美术学习的评价。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