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文字架起家校有效沟通的桥梁
2015-05-04曾笃学
曾笃学
[摘 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可见,搭建家校沟通的桥梁十分重要。主要介绍了用文字架起家校沟通桥梁这一途径。
[关键词]家庭 学校 沟通 桥梁
[中图分类号] G6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9-081
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都离不开三个方面的环境:家庭、学校和社会。对于学生而言,学校和家庭是最重要的环境。如果缺失任何一方,我们的教育都是不全面的,学生的心理发展也是不健全的。所以我们必须跟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力求在教育方面达到共识,形成教育合力。下面笔者浅谈一下如何用文字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
一、利用学生习作,促进家校沟通
新学期伊始,我布置了“新学期随想”的练笔,旨在引导学生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然后在学生习作的基础上,请家长参与,给孩子写上寄语,参与学生学期计划的制订,在一定程度上监督落实计划。
比如,有学生这样写:“开学第一天,我带着愉快的心情来到学校,同时迎来了2010年的第一场雪。同学们正兴奋地谈论着自己的假期生活,我也很高兴,因为隔了一个假期,我和同学们又见面了。新学期,好多人都有了新的变化:很多女生的头发长了;刘婉婷为了保护视力,在耳朵上贴上了白布;于毅戴上了眼镜……”
孩子的父亲写给女儿的一段话:“亲爱的女儿,今天是你第一次走进课堂,这意味着旧的一年过去,新的一年来临,也意味着你又长大了一岁。看着你一天天长大,我和你妈妈非常开心。我们也为你所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不过,我们还是想对你说,成绩只代表过去,我们所面对的是现在和未来。所以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抓住现在,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未来就一定会美好。对于你过去的表现,我们都非常满意,不过有些问题还是存在的,这很正常。提出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然后教师总结:“望子成龙,殷殷期盼,情真意切,耐人寻味。”
可见,家校间的文字交流体现了家长和教师对孩子学习、成长的关心与重视。教师可利用学生的习作、心里话、小练笔等机会,让家长通过阅读,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学习状况、心理变化、情感发展等方面的想法和意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家长、教师对自己的关爱。
二、抓住教育契机,促进家校沟通
一个学生的妈妈在三八妇女节的“我为妈妈做件事”的活动感言中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当孩子拿着一朵粉红色的康乃馨回家,并把它作为礼物送给我时,我非常感动,觉得他懂事的样子那么可爱;当孩子用小手为自己洗脚时,我心里暖暖的;当孩子开始学会体贴父母,真正爱自己的父母时,我们的心被孩子真切的眼神融化了……感谢这次活动,感谢老师,感谢学校!”教师总结:“学会感恩,情真意切,耐人寻味。”其次,还有“三月,我与雷锋同行” “六一,我的节日”等活动,都是用文字记录生活,促进家校沟通的大好时机。
不难看出,这种节日活动让学生懂得了什么是感恩。学生的实践体验和家长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不仅实现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也实现了作为教育双方的家长与教师之间的真诚对话,从根本上促进了家校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助于形成教育合力。
家校间习作互评的交流方式,让教师和家长既成为孩子内心独白的倾听者,又成为一位坦诚的倾诉者。比如,一位家长读了学生的习作“妈妈,我想对你说”和教师的评语后,这样写道:“孩子,妈妈看了你的作文,聆听到你的心里话,很是感动。你长大了,懂事了,这让妈妈非常欣慰。你在学校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得到了一笔可贵的财富,那就是诚信与感恩。看到你点点滴滴的进步与成长,我们最想感谢的就是辛勤培育你的老师……”这短短的几行文字让我们看到了家长对孩子成长变化的欣喜与感动,看到了对教师教育引导的肯定和感谢。相信在这样的交流下,我们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而是真诚地沟通交流的朋友。
又如,在预防手足口病、校园安全教育等活动中,学校给每位家长印发了一封信,我将信发给学生的同时,提出了一系列明确的要求:首先,让学生作为学校的一分子,回家后把书信的内容读给家长听;然后,家庭成员共同交流书信内容,积极交流各自的感受;最后,由家长执笔进行反馈。这样细致的工作,既传播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又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和了解学生及家庭的状态。教师既培养了孩子的主人翁意识,又和家长沟通情感、传递信息、交流经验,促进教育合力的形成。通过学校教育来指导家庭教育,最终使家庭教育支持和强化学校教育,这种优势的相互利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就是家校合作的意义所在。
总之,家校间的文字交流,实现了教育双方的真诚对话。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依然愿意用这种书写文字的方式和家长进行交流,相信我们之间用笔写下的不仅仅是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看法和观点,更是对人文教育的理解和感悟。
(责编 钟伟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