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四川省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现状与发展前景

2015-05-04任丹华刘小谭杨玖芳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5年2期
关键词:四川省机械化四川

□任丹华 刘小谭 杨玖芳

/1四川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 2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 3成都市温江区农村发展局

四川是全国马铃薯生产第一大省,2013年马铃薯种植面积和总产均为全国第一。发展马铃薯特色优势产业,不仅对确保粮食安全、优化农业结构和促进农民增收意义重大,尤其对于四川省贫困山区和民族地区口粮保障、扶贫增收更具特殊意义。

产业技术体系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农业科技创新。启动实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建设,是健全完善四川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增强科技对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一项开创性工作。

本栏目旨在促进四川农业科技创新团队的发展,研发关键技术、高效开展试验示范,形成覆盖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和相关专业领域的产业技术体系,实现农业优势科技资源的整合联动和高效运转,全面提升四川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优势产业竞争能力,为快速推进四川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支撑。

1 四川省马铃薯生产总体情况

1.1 四川省马铃薯生产概况

四川省马铃薯种植主要分布在盆周山区、川西南山地区和部分丘陵地区,独特的立体气候条件孕育了多种生态类型的马铃薯。马铃薯生产以多季高效种植模式和周年生产技术体系构建为核心,通过实施“种植模式创新、品种创新、关键技术创新和推广机制创新”,形成了春秋冬马铃薯3季增产全年增效的周年生产、周年供应产业发展格局,为四川马铃薯总产量、总面积跃居全国第一位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图1反映出主产省份:四川、甘肃、内蒙古、云南、贵州、山东、黑龙江、重庆和陕西马铃薯产量之和占全国总产量的75%,而四川省占比最高,达到11.7%。

1.2 主要种植模式

全省根据播种和收获季节,可划分为春秋冬3个种植季节。2012年四川省春、秋、冬马铃薯所占种植面积比例分别为66.2%、17.3%和16.5%。

1.2.1 平原与丘陵区稻田,马铃薯与水稻水旱轮作模式

一是秋马铃薯/油菜-稻。在水稻收后,秋马铃薯与油菜套作,利用秋季光温资源,变过去的麦或稻油两熟为三熟。二是冬马铃薯-稻-秋马铃薯。采用地膜覆盖净作冬、春马铃薯,马铃薯收后栽插水稻,水稻收后种一季秋马铃薯。三是秋(冬)马铃薯-稻。在川东、川南和成都等海拔300~700 m左右的地区充分利用当地冬春季较好的温光资源,利用冬闲田增种一季冬马铃薯,收获后再栽插水稻。

1.2.2 平原与丘陵区旱地,马铃薯与玉米间套作模式

图1 四川马铃薯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

一是春(冬)马铃薯/玉米/甘薯。利用改制的预留空行增种一季早春马铃薯,在马铃薯行间种玉米,马铃薯收后再种一季甘薯。二是春(冬)马铃薯/玉米-秋马铃薯。利用改制的预留空行增种一季早春马铃薯,在马铃薯行间种玉米,玉米收后再种一季秋马铃薯。三是小麦+冬马铃薯/玉米/甘薯。

1.2.3 高原山区马铃薯与玉米套作种植模式

高原山区改一年只种植一季马铃薯或玉米等作物,为马铃薯、玉米套作,推广“春马铃薯/玉米”模式,实现一年一熟变两熟。

2 四川省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现状与分析

四川省马铃薯种植虽然面积很大,但机械化生产水平很低。2013年全国马铃薯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分别为58.76%、23.97%、22.14%,四川省相应水平分别为13.34%、0.08%、0.22%,与全国平均水平有较大的差距。

由图2可见四川省马铃薯机械化水平与四川省马铃薯产业在全国所占比例形成鲜明对比,成为制约四川省马铃薯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另据四川省农业厅监测网点县的监测数据分析,2014年由于受成本迅猛上升和市场价格的影响,四川省大春马铃薯的每公顷产值比2013年下降0.17%,每公顷人工成本上升15.74%,每公顷纯收益下降1.82%。

表1和表2中数据反映出人工费用上升幅度很快,成为马铃薯种植收益下降的第一因素。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加快生产全程机械化将是四川省马铃薯进一步跃上新台阶的重要途径,也是未来五年四川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关键。

3 四川马铃薯机械化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四川省70%以上的马铃薯种植于山区坡地、自然条件和农田设施差的中小不规则地块上,机械作业困难,耐用适用中小型机械缺乏,保有量少,区域适应性和可靠性差。

二是马铃薯规模化种植程度低。受各种条件影响,四川省马铃薯生产整体仍采用传统的栽培模式,小农户种植,种植面积小,用工量多、劳动强度大,与机械化生产所要求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存在较大的差异,严重制约了马铃薯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是现代农机与传统农艺不相适应。受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农民传统种植习惯等因素影响,目前四川省马铃薯生产以间套种为主,以提高产量和复种指数为主要目标,种植模式多,种植技术千变万化,与机械化种植模式严重脱节。

四是四川省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尚处于起步阶段,未形成适宜四川省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的指导意见。

图2 全国马铃薯主产省综合机械化水平

表1 大春马铃薯每公顷生产成本比较(单位:元)

表2 每公顷纯收益比较(单位:元)

4 四川省马铃薯机械化生产发展前景

一是政策扶持。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支农政策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农民购置马铃薯机具、运用机械化技术从事生产的积极性。涵盖马铃薯机械化生产主要环节(耕整地、施肥、播种、植保、杀秧、收获等)的100多个型号农机具进入了四川省购机补贴目录。

二是土地流转加快。随着土地流转带动了以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马铃薯规模化生产,大力发展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用机械替代人力劳动,实现“增机、减人、增效”,已成为四川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三是企业自主研发创新。联合产学研推部门,开展马铃薯机具研发,成为四川省马铃薯机械化技术创新的重要渠道。2014年四川省薯类创新团队与成都市农林科学院、成都市鑫成丰机械有限公司,结合四川省农艺要求研制的2CM-4马铃薯播种机样机已经试制成功,该播种机将马铃薯的最大播种量提高到了6 000株。同时还在进一步开发收获机、杀秧机和中耕机。

四是马铃薯机械化生产体系正在逐步形成。2012年农业部发布了《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对马铃薯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机械化主要环节技术要求提出了指导意见。四川省也正在结合各地实际细化技术内容,准备出台具有四川省地方特色的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

猜你喜欢

四川省机械化四川
A gift I treasure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前三季度四川省五大支柱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
四川省 多举措增强2500万 农民工获得感
灾后两年新四川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
四川省2009年主导品种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