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维一体”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015-05-04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就业率用人单位指标体系

胡 欣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四维一体”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胡 欣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明确提出,要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衡量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就业质量。文章从就业结果、毕业生个人因素、学校因素、用人单位因素四个维度,建立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内容片面、体系不完备、评价结果特色不鲜明等问题的解决。

高职毕业生;四维一体;就业质量;评价指标

一、问题的提出

毕业生就业质量是高职院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是反映其办学水平的“风向标”。2013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教学厅函〔2013〕25号)明确要求,高职院校应在2015年底前完成本校首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发布工作,此后高校应在每年年底前发布当年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发布渠道为本校校园网、就业网、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或其他媒体。为推动就业质量发布工作,从2014年起,教育部还在全国高校毕业生中实施就业实名登记制度,毕业生就业信息实现全国联网、公开查询。对于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来说,要加快与市场接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就业质量。而构建科学合理的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则是其中一项基础性、关键性的工作。

2014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明确要求,到2020年,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同时,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这一决策的实施,必将导致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规模增大、就业竞争加剧。高职院校如不重视学生就业将会在竞争中被淘汰“出局”。为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促进充分就业,各级政府和部门强调要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发布行业人才需求,开展质量评价,建立行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和就业状况定期发布制度。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更应重视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有效评价,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展示育人成果。

但是,长期以来,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往往是从保障就业、维护稳定的角度来考核,仅仅围绕就业结果(主要是就业率)进行评价,出现了考核指标单一、考核内容片面、重量轻质、重结果轻过程等系列问题,科学性、全面性、系统性体现不够。因为单纯地对就业率进行考核虽然能够反映就业工作“量”的多少,却不能反映出“质”的高低。[1]尽管2013年底教育部对就业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给予了规定,甚至鼓励高校有“自选动作”,但从已发布的情况来看,很多高校有自己的“小算盘”,出现了就业质量发布流于形式、内外有别、避重就轻、报喜不报忧、信息不详尽甚至不敢发布、延迟发布等问题。研究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的相关维度、主要指标,综合考虑就业结果、学校、毕业生个人、用人单位等多方面因素,构建一个具有高职办学特色的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更好地评价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二、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就业质量是一个多维度的综合性概念,目前在学界尚未形成公认的定义。一般认为,就业质量是反映整个就业过程中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并取得报酬或收入的具体情况之优劣程度的综合性范畴。[2]就业质量不仅包括“量”,而且包括“质”。就业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可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衡量。在定性方面,就业质量可由毕业生就业类型、就业层次、就业流向、就业待遇、就业环境、就业感受等指标综合反映。[3]在定量方面,选取多项能够反映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具体指标并进行考核测算后,获得各个单项指标的数据,进而运用合理、科学、实际的综合分析与计算方法,得出具有一定可比性、可量化的综合结果。[4]但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因素具有复杂性与多样性,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又有其特殊性。为便于科学、准确地评价毕业生就业质量,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科学性与测试性相结合

指标概念的界定要做到内涵明确,便于数据采集、统计、测算与分析。指标的测试要做到真实、客观,最大程度反映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内涵,同时与毕业生实际就业状况一致。

(二)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

指标的选取,既要考虑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的一般指标,也要构建适应高职毕业生特点的个性化、特色化指标,实现一般指标与个性指标相结合、全面评价与重点评价相结合,并在分值、权重等方面有所侧重。

(三)实用性与可比性相结合

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做到简单明了,方便实用,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同时,还应考虑指标评价结果的可比性,以实现在专业之间或院校之间的横向比较。

(四)稳定性与前瞻性相结合

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标体系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以便在不同年份之间可以作纵向同期比较。还应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对指标进行适当调整,使指标体系的制定和应用不仅能够符合当前实际,又有一定的超前性。

(五)主观指标与客观指标相结合

能够定量化的客观评价指标尽量采用。对定性化的主观评价指标,最好尽量转化为量化方式,如用人单位满意度、毕业生满意度等,以量化的分析来反映定性的评价指标结果。

(六)职前指标与职后指标相结合

职前指标是指毕业即时、入职之前采集到的相关数据,如就业率、创业率、专业与岗位匹配率、就业形式、行业分布、单位流向等。这类评价指标可以通过就业管理系统计算获取,但难以反映职业发展情况。职后指标是指入职之后采集到的数据,如转正后的薪酬、职业稳定率、职业发展率等。这类指标可以反映毕业生走入职场后的职业发展动态情况,更能衡量就业质量中的“质”的水平。

三、“四维一体”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构建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目的是把复杂的就业质量建设目标转变成可测量、可计算、可分析、可比较的数据,为评价高职毕业生或各专业毕业生就业整体质量提供标准范本。按照上述六个基本原则,为克服以往单纯以就业率、就业结果为指标进行单一评价的弊病,笔者拟结合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紧密、订单式培养力度大、受市场变化影响大等办学特点,综合考虑与毕业生就业质量有关的四个维度(毕业生就业结果、毕业生个人因素、学校因素、用人单位因素),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分列评价指标,构建“四维一体”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价。

如表1所示,“四维一体”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考察对象为4个,一级指标为7个,二级指标为10个,三级指标为7个。

表1 “四维一体”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构成一览表

(注:除特殊情况外,就业数据的统计时间均截至当年的9月1日。)

各层次评价指标的逻辑关系及内涵界定如下:

(一)毕业生就业结果

就业结果包括就业数量、就业岗位。就业结果是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的最重要和最核心的指标,其一级指标的分布,蕴含着从量到质、从宏观到微观的关系。

1.就业数量。就业数量是指能够与生产资料结合并获得相应收入的毕业生人数及比例,主要包括初次就业率、协议就业率、自主创业率3个二级指标。(1)初次就业率,也称“一次性就业率”,即截至当年9月1日已落实去向(包括升学、出国)的毕业生人数在毕业生总人数中所占的百分比。初次就业率是当前教育行政部门考核各高校就业状况的主要指标。(2)协议就业率,是以签订就业协议或劳动合同形式就业的毕业生人数在已就业毕业生人数中所占的百分比,即人们所熟知的“签约就业率”。(3)自主创业率,是指自主创业人数占已就业人数的比例。我国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战略,考察自主创业率对于了解、考核院系开展创业教育的情况是有必要的。

2.就业岗位。就业岗位能让毕业生更直观地感受就业质量的高低。就业岗位的考察分为主观、客观两个方面。主观方面考察的是毕业生对岗位的总体满意度,即对岗位表示满意的毕业生占已就业毕业生的人数比例。客观方面则考察7个指标:(1)初次签订就业协议或劳动合同的年限。分为1年、1年以上3年以下、3年(含)以上5年以下、5年(含)以上4种类别。(2)岗位的专业对口率。主要是指岗位与专业对口人数占就业人数的比例。(3)转正后的薪酬。是指用人单位根据已转正后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岗位、贡献大小而支付的工资性收入,可通过平均月薪来体现。(4)职业稳定率。一般说来,毕业生在同一岗位上的工作时间越长,职业稳定率就越高。按照国际通用方法,毕业生连续在某一岗位工作6个月以上,就可认为职业比较稳定。(5)享受福利待遇率。毕业生在单位是否享受福利待遇,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用人单位执行劳动法律法规的程度和对职工关心的程度。由于单位性质和规模大小不同,有的单位可能只提供“三险一金”或“四险一金”,甚至只提供一种保险即基本养老保险等。无论是否提供齐全,毕业生福利待遇的享受情况均应统计在内并纳入考察。(6)接受培训的时间。即毕业生一年内接受培训的天数,分为没有接受过培训、3天以内、3天(含)以上5天以内、5天(含)以上10天以内、10天(含)以上5种类别。(7)职位升迁率。即获得岗位晋升的毕业生占就业人数的比例,由此可以考察毕业生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二)毕业生个人因素

主要是求职行为,属于客观评价。重点考察毕业生获得的录用意向数量,分为1个(含)以上3个以下、3个(含)以上5个以下、5个(含)以上7个以下、7个(含)以上4种类别。在求职过程中获得的录用意向数量越多,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专业办学水平较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较强。

(三)学校因素

主要考察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服务的满意度,包括对就业指导、就业管理、校园招聘、信息服务等方面的综合满意度。学校就业服务水平的高低对毕业生就业质量有间接的影响。对学校就业服务的评价,有助于学校提升就业服务水平。

(四)用人单位因素

用人单位在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方面具有一定话语权,主要考察3个方面:(1)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侧重考察各专业当年供需比。供需情况对毕业生就业质量具有较大的影响。供需情况越好,说明该专业社会需求量大,就业形势较好。反之则较差。(2)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服务的评价。侧重考察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服务的满意度。该项满意度越高,对维护和扩大就业市场越有益。(3)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侧重考察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对毕业生就业能力强弱的评价、毕业生职业能力与岗位的相适度。该项得分越高,越能表明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产品”的认可。

四、结语

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评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现实价值,是一个不断充实和完善的过程。笔者在此文中,初步构建了“四维一体”高职毕业生就业评价指标体系,期待能对此问题的进一步探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事实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只是第一步,这些指标的选择虽然来源于实践中的提炼,但其测评可信度和效度如何,仍需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和调整。而进一步探索其评价办法、等级标准和分值权重,构建评价的组织和条件保障体系,完善评价工作机制,是后续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1]周睿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8,(2):7-9.

[2]王振,黄雪飞.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83-89.

[3]何静.关于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有效措施[J].职业教育研究,2007,(6):30-31.

[4]刘景峰,齐永意,刘治安.对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探索[J].职教论坛,2010,(21):8-10.

2015-03-01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校级项目“高职路桥类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研究”(编号:Y2014004)。

胡 欣(1982-),女,河南新县人,武汉交通职业学院交通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研究。

10.3969/j.issn.1672-9846.2015.02.015

G717

A

1672-9846(2015)02-0057-04

猜你喜欢

就业率用人单位指标体系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职高专超本科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
本科新闻专业在京就业率较低
数据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