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据思维驱动下的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2015-05-04王敏
王 敏
(梅河口市图书馆,吉林 梅河口 135000)
目前,公共图书馆处于数据高速发展的时期,大数据具备的“4V”特征(Volume、Velocity、Variety和 Value),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大数据的应用风险、操作难度以及使用成本,削弱了大数据的效用性和可控性,并且由于与大数据相匹配的系统配置程度较高,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也在逐渐上升,导致服务成本的急速提高和服务效益的快速降低,同时在应用大数据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个人信息泄露以及信息安全威胁的风险[1]。鉴于此,以微观世界为基础的小数据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公共图书馆在信息服务领域的拓展与延伸前景,怎样藉“小数据”之东风,促进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提升,是当下这个数据时代加强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要着重关注的问题之一。
图1 公共图书馆小数据组织结构
1 关于小数据
1.1 小数据的概念界定
所谓“小数据”,就是从个体出发,采集个体数字化特征的全方位数据,采集具体内容包括与个体有关的思维、行动、特性、喜好、习惯、情感、社会联系等数据[2]。在采集整理、对比研究、科学分析个体小数据资源的过程中,能够构建具备个性特征的数据系统,可以准确解析、预测个体特点、社会联系、需要以及行动等,可作为大数据的有效补充。小数据并非是独立存在的,它与大数据之间有着一定的关联性:首先,小数据不是由大数据的单一分化而来,也不是由大数据的微缩处理而来,它是在大数据基础上的有效拓展和深化,两者可以相互融合;其次,两者在属性方面多处于对立面,形成互补,比如小数据的价值密度大,但信号不强,其价值反而容易被忽略,而大数据的价值密度小,但信号强烈,其价值很容易得到关注等。关于公共图书馆的小数据组织结构详见图1。
1.2 小数据应用于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优势
小数据思维应用于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具有以下优势:一是个性化特征明显,小数据重点针对个体,从不同角度、不同时间来采集不同数据,并对这些小数据实施跟踪、记录、研究和运用,构建具备强烈个性特征的数据系统;二是成本低廉,收益显著,与大数据相比较,小数据在实施数据采集整理、对比研究、科学解析的过程中,因其数据数量不大、类型单一以及结构简单,因此对系统配置的要求不高,资源损耗不大,处理数据的技术水平不复杂,但可以达到较为深入地分析数据、管理数据的目的,其目的性更具针对性;三是信息风险较低,个体隐私得到较大保障,要获取对外的小数据,都要通过事先设置好的授权系统程序才可以输出,所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信息风险,并且尽量减少大数据对小数据的监测与研究[3]。
2 小数据思维应用于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必要性分析
在大数据时代,分析小数据思维应用于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必要性,可以达到正视其服务现状、明确发展优势因素等目的,为创新服务模式奠定基础。
2.1 信息服务拓展延伸的需要
大数据时代促使公共图书馆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出现较大改变,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信息行为主客体变化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比如其泛在性特征决定用户不会受到物理位置和时间的约束,可以应用一定的网络通讯设施即时访问、获取有效的信息资源;其交互性特征决定用户之间、用户与馆员之间经由一定的交互平台进行同步或异步交流,加大信息服务的附加值[4]。大数据时代的特征与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之间尚未形成同步发展,信息服务稍显滞后,因此应用小数据思维可以加快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转型进程。
2.2 用户信息需求变化的需要
大数据时代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系统逐渐趋于完善,用户的信息行为均已表现出一定的数据化特征,对信息的获取也从原来的传统手段转变为新型的现代化、数字化手段,信息行为越发快捷方便。用户最主要的信息需求来源于专业学科领域,而专业学科之间存在着交叉关联,日趋细化,用户已不再满足于信息资源的搜索、浏览,其信息需求也更为专业、精细[5]。目前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存在专业化不够、精细化不足的问题,还未能真正完全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因此拓展思路构建服务新模式势在必行,这样才能够与时代发展要求相一致。具备专业性、精准性的小数据的出现无疑为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打开了一条新思路。
2.3 公共图书馆发展的需要
资源因素、传递速度以及共享程度等因素,证明信息服务已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作为信息行为主体的用户已把关注点放在嵌入式知识服务、泛在化服务、线上线下服务以及信息共享服务等方面,这些新范式服务更多地体现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同时也证明了数据与信息服务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关系。如果不顺应时代发展,在大数据的基础上,积极应用小数据思维来促进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公共图书馆将会在业内失去竞争力,导致服务质量不佳,服务价值降低。
3 小数据思维驱动下的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构建
关于小数据思维驱动下的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的构建问题,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3.1 服务原则
3.1.1 强调服务主体的中心地位。用户作为信息服务的主体,必须确立其中心地位,信息服务要围绕用户展开,要从实时跟踪、采集用户个体数据出发,从掌握用户信息需求、用户服务形式、用户阅读方式以及用户满意程度等小数据着手,以提升信息服务的有效性。
3.1.2 强调服务目标的精准性。公共图书馆通过网络、全媒体等形式采集用户服务需求、个性喜好,以及对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认知程度和应用弹性,通过分析用户评价与反馈,来提高信息服务的水平。同时经由对用户服务需求种类的分析,提供目标明确、个性鲜明的信息服务,最终实现信息服务效益的提升。
3.1.3 强调服务手段的多样性。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来实现,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式来应对在信息服务过程中出现的不同问题。恰当的服务手段在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同时,还满足了用户信息行为心理期望,甚至高于用户的心理期望值,做到以多种服务手段来实现信息服务的全方位、立体化实施。
3.2 服务流程
公共图书馆小数据的服务流程在实质上就是公共图书馆在实施信息服务过程中应用小数据的决策过程(见图2)。在小数据采集阶段,通过一定的采集设备来完成用户个体相关数据的采集工作,并将采集而来的各种小数据经由特定的传输网络传递至公共图书馆数据中心存储,在这一阶段关键要考虑到数据的完整性、关联性、有效性等;在小数据处理阶段,对各种已有小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数据优化整合等操作,让各种数据可以在同一平台上进行对比研究、价值分析、精确计算,并将结果存储在数据处理中心,构建小数据库,在这一阶段关键要考虑到数据格式的标准化、数据整合的必要性等;在小数据决策阶段,主要是馆员通过身份识别认证安全访问小数据库,并将所需的小数据资源调至终端设备上,在终端设备上完成小数据的二次加工,在此基础上进行决策,并将决策结果以图表等形式表现出来[6]。
图2 公共图书馆小数据决策流程
3.3 服务措施
3.3.1 以小数据为基础,强调个性阅读服务。以用户个体数据为基础,按照小数据系统的分析决策,从用户需求、用户专业等差异性将用户科学划分为不同的用户群。首先,在对整个用户群实施无差别服务的基础上,依据用户个体数据指标分析结果,在阅读内容、方式、时间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供有差别的信息定制服务;其次,以现有小数据为支持,预测用户的未来信息需求,以及未来的阅读内容、方式、时间等,为用户提供精确的个性化推送服务,尽量减少无效信息的投放,以保障用户的阅读情绪[7]。
3.3.2 以小数据为依据,重视信息资源建设。公共图书馆把已采集到的小数据与用户个体相匹配,可以总结归纳出用户的信息需要、行动规律、互动关系、位置转移等有效信息,可以为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提供较有效的依据。首先,依据相关小数据分析,用户所喜欢阅读信息资源的载体更多地倾向于数字化,因此要加强对数字信息资源的整合,比如传统文献的无纸化处理,相对分散的数字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做好资源链接,对检索方式实施优化等;其次,数字信息资源平台建设是以满足用户全方位、立体化的信息需求为建设目的,应用新技术完善原有的数字薪资资源体系,并且将其与其他外界信息资源体系相链接,真正实现资源共享,还可以加强平台交互式服务水平,提升人—机交互、人—人交互的服务质量[8]。
3.3.3 以小数据为平台,规范信息服务管理。公共图书馆可以应用小数据系统与用户建立良好的关系网,比如通过用户个体信息填写、身份识别认证、信息行为监测等与个体数据相联,做好用户信息服务的目标定位、定制推送等工作,规范信息服务管理。还可以根据小数据分析,对用户进行“重点”和“普通”两个层次的划分,把信息资源建设、管理重点放在“重点”层面的用户群,以实现服务效益的最大化和管理效果的最优化。
3.3.4 以小数据为依托,保障用户信息安全。一是对不同层次的数据使用方,所设置的数据应用权限也不相同,避免小数据的非法泄露;二是大数据与小数据之间的关联应有一定界域,小数据系统可以向大数据系统提供数据分析结果,要加强对小数据的保护措施,避免大数据对小数据的随意访问、下载和共享;三是要强调用户的主体地位,与用户有关的小数据的处理应该由用户自己决定,用户也要拥有这些数据的监控权、管理权以及使用权。
4 基于小数据思维驱动下的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构建应关注的问题
4.1 小数据标准问题
把小数据应用于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当中,其具体实施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数据采集整理、对比研究、价值分析、精确计算、科学决策以及决策方案展示等过程,所以一定要重视小数据的用户个性化特征,数据应用过程中也必须制订规范合理的标准规范并予以实施,实现数据标准化,但也不能因为一味追求数据的标准化而过度删选数据,致使数据价值降低,导致以小数据为基础的决策出现偏差。
4.2 用户的控制问题
因为小数据是以用户为核心的个体数据集合,所以不仅公共图书馆享有一定的小数据控制权,用户也可以对自己的个体数据享有完全的控制权限。因此,与用户有关数据资料的具体应用应该由用户自己决定,如公共图书馆必须事先告知用户并取得许可后才可以采集整理用户数据,用户通过监控系统可以随时停止公共图书馆的信息采集行为等。用户对个体数据的控制权还可以体现在双方签署数据使用协议,用户监控个体数据应用的整个流程,可以即时修正错误的个人数据等。
5 结语
在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以小数据为基础,逐渐消除传统经验附加在图书馆身上的枷锁,促使其信息服务决策由主观经验转变为客观数据分析,小数据的出现推动公共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向个性化趋势前进了一大步。因此,公共图书馆可以籍“小数据”之东风,加强信息资源建设,规范信息服务管理,强调个性阅读服务以及保障用户信息安全等,促使信息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推动公共图书馆进一步发展,以期早日实现“建设用户满意的图书馆”目标。
[1] 陈臣.基于小数据的图书馆个性化推送服务与服务质量保证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10):95-99.
[2] 马晓亭.基于可信小数据的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4):70-75.
[3] 刘磊,等.社会网络环境下用户参与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规划模式及其修正[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4):12-16.
[4] 李景成,翁畅平.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中的用户隐私保护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2(3):67-70.
[5] 陈伟,汪琼.社交媒体与图书馆合作发展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4):4-7.
[6] 蒋丽平,郑红月,易安宁.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国内图书馆微信公众服务平台现状调查[J].现代情报,2014(10):79-82.
[7] 陈洁.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2):36-38.
[8] 田亚丽.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如何提高文献信息资源服务[J].农业网络信息,2014(11):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