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九皇辛夷花溪景

2015-05-04邓崇刚

中国西部 2015年16期
关键词:吴家辛夷花溪

文·图/邓崇刚

九皇辛夷花溪景

文·图/邓崇刚

九皇花溪景,独钟辛夷花。辛夷,《本草》记:“花初发如笔,北人呼为木笔,其花最早,南人呼为迎春。”辛夷花,又名木笔,另有木兰、望春花、紫玉兰等别称。

2015年3月,川北地区又一片辛夷花海以隆重的节日形式,向世人开放。而以如此正式的方式介绍乡间山野的一种花景,想必那“野丫头”如今已出落成“大家闺秀”。至少,那儿一定有仙境一般极致之美,或是有陶氏笔下世外桃源之闲逸秘境。据说,九皇山花溪景的万亩辛夷花景区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辛夷花观赏地。一群摄影的朋友正在赶赴花溪景,是去赶一场辛夷花铺陈的视觉盛宴;而年轻的姑娘小伙子,则是去赶一场辛夷的花田喜事;更多的人们,是去赶一场季节与土地一同发酵而酿成的辛夷花“春”。

一段忧伤的传说

台湾作家张晓风说,树上的花是小说,有枝有干地攀在纵横交叉的结构上,俯下它漫天的华美。……千朵万朵压枝低,那里面总有一层层说不尽的故事。辛夷花也许就如此,每一朵花都有一段深情而忧伤的故事。

辛夷花最初的观赏地是在江油大康镇一个名叫吴家后山的地方。旧志记载,吴家后山的山下是荒凉之地,迁徙而来的居民发现,山顶上土质肥沃,比山下更能获得生机。其中吴氏家族的人最先到达山上,占据了地势相对平缓而交通又便利的好地,并在此长期繁衍生息下来。据传,最早在山顶定居的吴氏家族其实是吴三桂的家人,吴家后山成了他们的避祸之地。辛夷花在吴家后山也属于外来物种,是吴三桂的妃子逃到吴家后山时栽下的,有人说这个妃子叫“辛夷”。“辛夷妃子隐深山”的故事也流传至今。与吴家后山隔空相望的九皇山,有望夫崖、天洞等景点,也许这就是历史传说的佐证吧。没有多少人愿意去考证一个历史传说,却有许多人期望与附着了历史传说的辛夷花相约。

每一年春天,辛夷花如约而至,漫山遍野,开得温婉动人,开得楚楚留香,却藏在山里,深不露面,像一群未曾见过世面,遇到陌生人就满脸羞赧的小姑娘。她承载着妃子遗传的闭花羞月,又捎带着国破家碎的离愁别绪,年年在深山等待着她所思念的人,开放、洒落。不知是花期短暂,还是生命无常,辛夷花就这样在山沟里挥洒自己的青春,粉色年华由着冬去春来。也许只有辛夷花知道,有缘的人会来,思念她的人会去。

如今,这一段传说早已被古往今来的人们在茶余饭后中念成碎经;辛夷花的凄婉和忧伤,经过吴家后山泥土的百年过滤也已消散殆尽。这一大片高山斜坡上俯下的,只有“漫天的华美”。至于那位“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不管他做过什么,乡间坊里的百姓早已对世事凡人宽容以待,“念君戎马终生后,唯有多情留世间”。

花溪景辛夷花

一道曲折的山路

辛夷是木兰科植物,是一种药材。离吴家后山不远的药王谷,是中华医药始祖歧伯和药王孙思邈曾经的仙居之地。他们遍寻山中草药,治病著书,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医学遗产。这辛夷花便是药王谷里最著名的药花,当地人似乎从药王那儿得到真传,也知道这是治鼻窦炎的一方良药。

辛夷可入药,因此山民迁居时,辛夷往往一路随行,渐渐地就在川北地区蔓延开来。现在,辛夷已经从药王谷向北延伸,静静地开放在九皇山花溪景区。九皇山与药王谷首尾相接,仅一墙之隔,同属北川。花溪景辛夷花区位于北川县的甘溪乡,这里原名彭家山幸福村。或许是因为“妃子”出身,辛夷树总是隐藏深宫,不轻易露面,要想觅得芳踪,非历经千难万险不可。无论是去吴家后山,还是进药王谷,看辛夷花的人总要费一番周折,直走得“山穷水复疑无路”,才领得“柳暗花明又一村”。去九皇山花溪景看辛夷,亦如此。

唐代韩愈有诗:“辛夷高花最先开,青天露坐始此回。”意思是望辛夷花开已是与青天对坐的情形,甚是洒脱,由此可见辛夷之高。我想,这大概不仅指花高、树高,更是道出辛夷所在位置之高吧。花溪景区是新开辟的赏花区,车一直开到九皇山下,才知道这只是一条盘山道的起点,这一路上行,蜿蜒曲折,顺着山势,盘旋而上,时而平缓,时而陡峭,川西北高原的地形本色渐渐地展露在车窗之外的开阔空间。到达山上的观景台地,高山起伏的壮美风光一揽无余,山对面的猿王洞景区清晰可见,而上山路的“之”字回转也未免让人有些惊心,这山路分明就是“二十四道拐”的翻版。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美丽九皇山,二十四道弯”?

其实,上花溪景辛夷花景区有两条线可选择,一条从南门上山,坡陡弯急,这就是我们上山经过的“二十四道弯”,而上山之后,从景区门口到观景大平台的路就会比较平缓,大约有200级的台阶。另一条是从西门上山,路比较平缓,弯也不太急,但从瀑布区到观景大平台,却山势陡峭,得登上400多级台阶,才能到达观景区。无论选择哪一条路,人们的胆怯与疲劳最终都无法抵挡人们对美的向往与追求。许多时候,人们不是选择上山的路,而是选择发现与体验。你一边上山,一边就能发现天河飞瀑、花海露营地、通天花阶、望夫崖、天洞、石瀑、辛夷花海观景区、红叶林观赏区,等等。

①药王泉

一片浓情的花乡

到达山上的观景大平台,人们可以春观辛夷,夏看杜鹃,秋赏红叶,冬戏冰雪。峰峦叠翠,瀑布飞流,山与水动静结合,花与鸟相得益彰。这是一种没有时间断点的四维景观。

九皇山属于北川羌族自治县。北川,不仅保留着古老的西羌文化遗迹和生活习俗,而且生发着灾后重建的坚强与乐观。整个九皇山包括遥遥相对的猿王洞景区和花溪景辛夷花景区。从花溪景区观景台远望,对面的猿王洞口、情人桥十分清晰,远处的西羌碉楼也是依稀可辨。辛夷花海是一片新景,它与古老的西羌文化融为一体,使整个九皇山既古朴粗犷,又柔美细腻。

阳春三月,辛夷花次第开放,依山成势,层层叠叠,清香如缕。这可能是世界上最蔚为大观的花海。远望山坡,根本看不清花朵,只见一片片云霞飘忽不定,分不清是天边还是山间,时而殷红似火,时而雪白似锦。随着阳光的推移,山坡上不断变幻着紫红、浅紫、粉红、淡白,如彩色水墨泼洒在宣纸上,慢慢晕染开来,又层层荡漾而去,赏花人的心意也不由得随之摇曳起来。立在高处,守着相机,上顶碧海蓝天,下踩粉彩祥云,“试问春风何处好,辛夷如雪柘冈西”。我想,我们已经无需再去寻访王安石笔下的“乌塘柘冈西”,只需到九皇山花溪景,这里辛夷如雪,春风甚好。

不要错过每一朵花开的时间,用心去倾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明朝张新在《咏辛夷花》中说道:“梦中曾见笔生花,锦字还将气象夸。谁信花中原有笔,毫端方欲吐春霞。”细看辛夷花苞,果然如饱蘸浓墨之笔,花瓣如润玉,笔尖添红晕。“帘外辛夷定已开,开时莫放艳阳回。”(李商隐)阳光明媚时分,辛夷花迅速开放,正如杜甫所言,“辛夷始花亦已落”。此时此刻,沿着山坡拾阶而上,花瓣雨随时随地飘落下来,花开花落的声音已是此起彼伏。而立于林间,只觉得花枝蔽空,落英如流,花瓣如毯。辛夷花开得汪洋恣意,热情奔放,极似西羌小伙的豪爽;辛夷花也开得艳而不妖,温润如璞,犹如西羌姑娘的性情。我们一直被浓浓密密的粉色包裹着,拨弄着,仿佛要与这粉彩瓷一般的柔与润融为一体。“辛夷花房忽全开,将衰正盛须频来”,听从韩愈先生的劝导吧,快赶赴花溪景,别错过这美景玉华。

这一花季,赶赴花事的人们和我一样,徜徉花海间,漫步小径道,听潺潺溪流,闻辛夷花香,心生无限惬意。林间空地上,当地村民搭建的五彩缤纷的帐篷旅馆,俨然成为辛夷花林的一道亮丽风景。如今,都市人在快节奏的工作之余,开始向往“乡愁”,喜欢来乡村过一过慢生活。假日里,朋友们一起到花海之中的帐篷过一段露营时光,与涧溪共鸣,与山花齐放,别有一番情趣。而当夜幕降临,天空深蓝如洗,那就赶紧寻找一块花枝空隙,与心仪之友慢数星星,指点星座,拍下星轨,此时,辛夷花枝便是星空诗画的边缘装饰。

②景区为游客准备的帐篷

花溪景区的辛夷花,除了原来留下的古树,有一部分是当地村庄里的前辈们带头种植的。山村里主要由三家大姓组成,王姓、巩姓和李姓。整个景区也是由三家大姓的自留山组成。我们就居住在王家大院,很多户外运动少的人更喜欢住在辛花海的帐篷区。我们说好晚六点回来吃饭,结果美景加星光使我们流连忘返,快九点了才回来,朴实的大院主人早已经把饭菜热了一遍又一遍,站在大院门口望我们归来。晚餐十分丰富,山里地道的农家菜——跑山鸡、老腊肉,柴火饭,野菜,成为我们念念不忘的美味佳肴。晚饭后客房没有电视可看,就在院内的辛夷花树下围着火盆与大院小主人聊天。小主人是位美丽的小羌女,长得和她妈妈一样漂亮,初识以为是姐妹俩,一问才知是母女俩。

①美丽的九皇山二十四道弯

②羌绣三姐妹

大院的主人叫王恒,忘了问小主人的名字。小主人讲王家大院有位前辈名叫王家秋,他曾是村里的老书记。老人站得高,想得远,心中自有一笔帐: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于是几十年来,他带领村民在山坡上栽种辛夷,一方面能收获药材,另一方面给后代留下美景。山对面的猿王洞景区,是以西羌文化为核心的人文景观与以喀斯特溶洞为主体的自然景观的融合景区。浓郁的羌族风情,奇险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中外游客的到来。小主人告诉我们,景区的开发是个难得的发展机会,他们也不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找工谋生了。而当成年累月栽种积存下来的辛夷树也终于成为一片风景时,村民生活的改变才真正开始了。王家秋的第三代已经在景区从事餐饮住宿服务,王家大院成了吃住购服务中心之一,景区门口刘荣生家的野生蜂蜜、豆腐干、天麻、野菜也成了游人的抢手货。当地村民从过去以采药、种土豆苞谷为生,到现在做起旅游服务,生活有了很大改善,思维方式也随之转变。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花溪景区的种植业还在不断加大投入,未来的花溪景区想必是“辛夷花海潮涌座座青山”。当地山民也有了推销意识,给我们发了名片,请我们帮忙宣传一下,下次再去给我们打折。

③聚精会神

④铺满花瓣的路

一门传世的手艺

花溪景区的辛夷花下,还有一道独特的民族景致,那就是绣娘在绣架上用灵巧的双手做着细工慢活——羌绣。

北川是羌族聚居地,随处可见穿着民族服装的羌族人。他们衣服上都有漂亮的图案,这些图案都是手工刺绣。羌族刺绣和这一古老民族一样源远流长,并传承至今。过去农村妇女在劳动间隙都能做得这精巧的民族工艺,如今的羌族人也大多保持穿戴传统民族服装的习俗。

我们早起拍片,刚好遇见一个小绣娘背了一幅裱好装框的羌绣前往她们的销售与操作地点。画框重,阶梯陡,我们不便打扰,就跟在身后拍了她上山的背影。小绣娘告诉我们,她们的工作地点就在半山景色最美的地方,我们可以去那拍她们剌绣的过程。

等我们到了她们的工作地点,她们正在墙上展示她们的绣品。这个店是三个绣娘合资开的,花枝下的绣娘边说边绣,笑容洋溢,犹如辛夷花开。她们不怕生人,不拒拍摄,显然,这就是她们最为平常的生活方式,全然没有特地为游客表演的意思。原来,这些绣娘多是地道的山村姑娘。当然,让她们学会羌绣,推广羌绣,也是政府与民间人士帮扶计划的一部分。

打开镜头按快门时,我就想,这些绣娘好巴适哦,她们汲天地之灵气,收季节之英华,集民族之精髓,承羌绣之美誉!绣娘穿着的服饰上都绣着大朵清丽典雅的花儿,那不就是辛夷花影吗?她们举手投足间,辛夷花影无处不在,精美而艳丽。这时我才恍然大悟,这辛夷花便是北川羌绣最丰富的素材。绣娘喜欢在辛夷花下飞针走线,这份创作灵感源于她们最熟悉的生活场景,而她们又将生活场景巧妙地绣成艺术。你看,她们绣出了“辛夷花中羌女情”,羌绣的金丝猴更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赋予辛夷花海浓浓的诗情画意。辛夷花生有九枚花瓣,每一瓣都挺立如玉,象征着无坚不摧、天长地久的爱情。传说,相恋的情人,在辛夷花树下许下一生一世的承诺,就会得到花神的庇佑,永远幸福快乐。虽然陆游在《残春》里写道:“过了清明日愈迟,年华不复在辛夷。”可是,九皇辛夷花溪景却会一直留在北川。每一年春天,辛夷照样花开满枝,等你赴约,给你幸福。(责任编辑/胡静 设计/王静)

猜你喜欢

吴家辛夷花溪
你好,我叫乌鸫
六尺巷头说吴家
如梦似幻的花溪湿地公园
花溪的信
辛夷坞里辛夷花
咏樱——花溪冬樱花
六尺巷
吴家后山赏辛夷花
花溪高坡醉游客
树洞艾生的江湖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