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中漫步太白山

2015-05-04王鑫

中国西部 2015年16期
关键词:太白山仙台太白

文·图/王鑫

云中漫步太白山

文·图/王鑫

海拔3767.2米的太白山,不仅是秦岭山脉主峰,也是中国大陆青藏高原以东第一高峰,更是长江与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被誉为“中国人的中央国家公园”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秦岭东西绵延千余公里,《周易》称其为“中国的龙脉”,是中国南北地理、气候的分界线,也是黄河、长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更是中国山水人文的集大成者,堪称“中国人的中央国家公园”。如果把秦岭的山峰海拔高度标出来,你就会发现,绵延千里的秦岭呈现一种南缓北陡的形态。它的山峰好像一层层起伏的波浪,从南向北一浪高过一浪,最后在太白山达到高潮。其中最高的一朵浪花,就是太白山的主峰——海拔3767.2米的拔仙台。登顶其上,就仿佛漫步云中,“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不经意间,就飘飘然羽化而登仙了。

从下板寺到上板寺的木质栈道。半山腰的红松枝繁叶茂,春林初盛,春风十里

位于陕西省秦岭山脉腹地的太白山,地处太白县、眉县、周至县三县交界处。它南北宽约39公里,东西宽约61公里,面积约为900平方公里。海拔3767.2米的太白山,不仅是秦岭山脉主峰,也是中国大陆青藏高原以东第一高峰,更是长江与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被誉为“中国人的中央国家公园”。

受第四纪冰川的作用,在太白山的山峰和山谷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冰川侵蚀地貌——角峰、刃脊、漂砾、冰蚀湖以及冰川刻槽,俨然就是一座露天的地质历史博物馆。这座传说中“太乙真人修炼之地”,如同时空的截面,细腻地展示着地球一段不可复制的演变记忆,并至今鲜为人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进入了这个鲜为人知的秦岭秘境深处,时空在这里陡然失序,岁月在这里悄然留痕,数百万年来地质作用留下的痕迹与从冰川时期存活至今的物种,在这里得以完整保存。

2014年的春夏之交,生于西安的我终于重返太白山,登临山巅,深入密林,徜徉湖畔,想象着地质史上那些惊心动魄的伟大时刻。这一刻,那些曾经见证了地球演变的壮丽画面,仿佛在我的眼前又重新上演。

太白山上的高山草甸。每年春夏季节,草甸上就会繁花盛开,犹如一片点缀着野花的绿色地毯

地质运动留下的大量石片与石块成为了当地人建筑房屋的原材料

登顶太白之巅:俯瞰第四纪的地球记忆

太白山位于秦岭北麓,东距西安市区70公里,是秦岭山脉的主峰,海拔多在2600米以上。其山势陡峭险峻,唐代大诗人李白在《登太白峰》中曾感叹:“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如今,诗仙的浪漫遐想也得到了科学的印证——据地质学家介绍,从构造成因上看,太白山是一个断块山地,其主峰拔仙台的海拔比北部的关中渭河谷地高3000余米,是我国青藏高原以东、中国内陆最高峰。“长安八景”之一的“太白六月积雪”就是因为其海拔太高导致山顶的积雪终年不融而造成的。抱着崇高的敬意与强烈的好奇心,在2014年的春夏之交,我和朋友鲜雯婷决定登顶太白山,一探诗仙太白曾歌咏过的盛景。

4月15日上午,我们两人从古都西安出发,经过一路的颠簸,中午时我们终于来到了太白山的山门下。从车上卸下背包,作了简单的休整之后,我俩开始了真正的太白山徒步之旅。沿着山下蜿蜒曲折的汤峪河一路前行,海拔不断升高,景色愈发瑰丽神奇。在路上,我发现路的两旁,幽深险峻的槽谷地貌比比皆是,这引发了我极大的兴趣。这些壁立千仞的槽谷峭壁直立,白雪皑皑,冷幽深远,并呈现出典型的“V”字形峡谷地貌。而在这些峡谷的底部,硕大的冰碛物随处可见,几乎堆满了山谷的底部。但是,依据地理常识,“V”字形的峡谷本应该是流水下切作用下形成的地貌,本不应该有这么多冰碛物才对,为何这条峡谷里却堆积了如此众多的冰碛物?回来后,我专门查找了许多地质学文献,才知道原来这里最初是一条由冰川作用形成的“U”形峡谷,后来又经过流水切割、岩石崩塌等地质运动的影响,才最终演变成现在的地貌。如此一来,在流水下切的峡谷中出现冰川时代的冰碛物也就不足为奇了。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艰难攀登,下午两点多我们终于抵达了半山腰的太白庙。这座破败的古庙始建于公元前一世纪,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因其“有求必应”的祈雨感应,几千年来一直受到当地人们的虔诚尊奉。然而最吸引我的,却还是山门前的天然景观——神功石。神功石由两块巨石相叠而立,两石各有200吨之重。石头上刻有唐高宗李治御书的“神功”二字,这也是“神功石”一名的由来。它的神秘之处就在于众人推它时纹丝不动,但若找准着力支点,一人稍加用力,巨石便缓缓晃动。其实,如果从地质学角度分析就会明白,神功石其实是一种独特的悬岩地貌,为高海拔岩石受到寒冻风化崩裂而成,岩石上方崩裂成两部分,两石之间以一种奇妙的角度叠加在一起,看上去岌岌可危,但由于岩石的自重及角度的玄妙,因而不会坠落,这也是神功石的神奇之一。

在太白庙稍作休息后,我俩继续前行。从太白庙再往上走就是一大片野生箭竹林,手上的地图显示,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到了野生大熊猫保护区的核心地带了。隐匿在箭竹林里的小路几乎都是在60到70度之间,以一种近乎垂直的角度向着山脊上曼延。我俩沿着山路艰难前行,好不容易过了荆棘丛生的密林,前面的乱石林又挡住了我们的去路。好不容易翻过了乱石林,尽头又有一大片箭竹林等待着我们。就这样,密林与巨石仿佛约定好了的一般交替着出现,给我们前行的道路增添了不少障碍。其实这些密布的乱石林也是地球演变的见证者。这些乱石,大者如楼房,小者如拳头,横七竖八地堆在山坡上。它们都是太白山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都源自于史前那场伟大的造山运动。数百万年前,当尘封的冰雪渐渐融化,巨大的破坏力粉碎了太白山的岩体,大大小小的带着尖角的碎石从山体上被剥落,从而形成了眼前这一片乱石嶙峋的自然屏障。

翻过仿佛永远没有尽头的乱石林,我们终于在天黑前赶到了今晚的宿营地——灵官台。暮色渐沉,余晖黯淡,我们在灵官台支好帐篷,可口的饭菜、干燥的衣服和鞋袜,还有热气腾腾的果珍,总算温暖了我们冰凉的身体和绝望的心。此刻,汹涌起伏的秦岭云海,已经在我们的脚下了。

绵延千里的秦岭是中国南北分界线,行走在山脊上,就仿佛是穿行在中国南北交界线上

跑马梁上的石海。听当地老乡讲,凡是走过跑马梁的人,一生中再也不会有困难了

走进冰河时代:迷失在浩瀚的石海之中

太白山是秦岭主峰,海拔多在2600米以上。从灵官台营地望去,四周角峰峥嵘,峻冷的岩石挂满冰雪,黑暗的岩体与洁白的冰雪相互映衬,显得愈发冷峻神秘。这些经过冰川流动磨蚀和冰期寒冻风化作用改造后的山体基岩,坚硬而破碎。整个第四纪冰川时期,太白山的山地历经了四次冰峰期和三次间冰期,整个山体在冰川运动的过程中露出花岗岩、砂岩、白云岩、凝灰岩等不同的岩体。而这些质地不同的岩体也在漫长的地质作用过程中,不断地经受着时光的风化与剥蚀,最终把太白山一带塑造得峥嵘冷峻、瑰丽巍峨。

第二天一早,从羽绒睡袋里冻醒的我们几乎全身都冻木了。起来后我俩首先就烧了一壶热水,并冲了两杯滚烫的咖啡。咖啡下肚,精神倍增。喝完咖啡后,我和鲜雯婷收拾好背包,继续向着太白主峰拔仙台出发。大约一个小时后,我们爬到了海拔3300米的将军庙。将军庙后面是一片低矮的松林,穿过松林,后面便是一片石头的海洋——一块块巨大的砾石,顺着倾斜的坡面一望无际地倾泻着,宛如一片永远没有尽头的石头的海洋。登太白山之前,我就通过查找相关地质学书籍,知道这就是太白山上典型的冰缘地貌。然而出乎我意料的是,在距离西安这么近的地方,竟然也能欣赏到如此壮观的冰缘地貌。这种奇特的冰缘地貌在青藏高原或许司空见惯,但在身居内陆的太白山上能看到如此典型的冰缘地貌,还是令人格外惊喜。

冰缘地貌是指在高海拔的大山上雪线附近的地貌景观。塑造这种地貌的力量是气候,这一带的特点是冰雪时而融化,时而冰冻,融化—冰冻反复地进行,甚至每天都在进行。这种融化—冰冻的反复运动可以把地下深埋的石头拔出来,也可以把地表上的巨石摆成一个不规则的圆圈,这些圆圈在地质学上被称为“石环”,而该运动更重要的作用则是把巨石劈裂、崩解,从而形成一种更加壮观的风景——此刻横亘在我们眼前的这片浩瀚石海。

不到太白山你一定无法想象这里的石海是什么样子。只有来到太白山,你才知道这片石海是何等的壮观磅礴——山连山,岭连岭,全是石头!太白山可以说是石头的国度、石头的世界、石头的宇宙。进入这片浩瀚无际的石海,目之所及,全是石头,无边无际、铺天盖地的乱石仿佛沿着山坡一直曼延到云海的尽头,让人有一种置身浩瀚宇宙的苍茫感。我俩在这石海间跳跃着穿行,沿着用红色油漆标志的箭头徐徐前行。这些巨石或大或小,形状并不统一,我们走在上面,必须聚精会神,小心翼翼,眼尖脚快,闪转腾挪,辛苦至极。石海的尽头是一座挺拔的山脊,山脊下有一块著名的巨石——莲花石。看到莲花石的那一刻,我心里默念道:跑马梁,我们终于见面了!

跑马梁,是太白山主峰拔仙台与西太白鳌山间的一道山脊,也是秦岭主脊的一部分,相传因刘秀在此跑马而得名。梁呈东北走势、海拔3500米左右,连绵40多里,当地人称其为“四十里跑马梁”。跑马梁的奇特之处是它虽然是秦岭的主脊,但由于它是某一地质时期秦岭残存的最古老的夷平面,因此它的上面竟是平的,平均宽度近百米。当地人有这样的说法:“不上高山,不见平地。”就是说秦岭南坡北坡都是崇山峻岭,只有爬上跑马梁,才能看到平地。其实那上面并不是平地,而是原有的基岩经冻融作用崩解而成的由各种砾石组成的乱石的海洋。听当地老乡讲,凡是走过跑马梁的人,一生中再也不会有困难了。因为这段山脊路途漫长,极其艰难,如果没有累死在路上,那么就一定能笑对人生的所有困难与挫折。想到这里,我们相互鼓劲,携手而行。

四月的太白山风云变幻,四季无常。弥漫的云雾将石海笼罩其中,仿佛一个神秘的外星世界

跑马梁的地表是是长满高山杜鹃的草甸。草甸里积满了水,我们左盘右绕,躲避开积水。石海的深处则寸草不生,行路坎坷,我们踉踉跄跄,步履蹒跚。爬过了那个扇面一样的石海陡坡,路变窄了,我们此时是走在太白山的峰脊线上,这条线既是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也是中国动植物区划的南北分界线。走在峰脊上,南方北方,山呈万象,尽收眼底;山南山北,云海翻滚,已在脚下。

四月的太白山风云变幻,四季无常。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转眼之间就乌云密布,风雨交加。我们艰难地行走在跑马梁的山脊上,眼睁睁地看着北面飘来的云团将我们包裹其中,很快雨就变成了雪,接着雪又变成了黄豆粒大小的冰雹,打在脸上很疼,落在冲锋衣上噼噼啪啪地响。透过云雾,我感觉到气温急剧地下降,脚下的石头上也开始结冰。我们走得越来越慢了,而夜幕降临得却越来越快了,能见度越来越低,路也被雪掩盖了。我和鲜雯婷一前一后艰难地行走在乱石滩上,天色越来越暗,呼啸的寒风将我与她的联络声湮没,我呼喊她的声音好像被一块无形的海绵吸进去了,连一丝回音都没有。这时候我不禁想起上海的登山爱好者迷路,冻死在大爷海附近;西北大学的两对恋人迷路,两位男生冻死等许多发生在太白山上的悲惨故事。我心里越想越怕,赶紧转身往回走了几步去找她,走了十几步之后,当我看到她穿的红色冲锋衣出现在风雪之中时,我的心才放回了肚子里。我牵起她冻僵的小手,朝着远方亦步亦趋地走去。就这样,我们如一叶扁舟一般,在这片无边的石海里飘荡了将近五个小时,才到达我们今天的宿营地——大爷海。

大爷海。大爷海的周围密布各种冰碛物,是第四纪冰川遗留的地质遗迹

静谧的冰蚀湖:古冰川创造的神奇美景

大爷海发育于六七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期,是一个典型的冰蚀湖。除了大爷海,太白山上还有另外两个深不可测的湖泊,分别名为二爷海、三爷海。与大爷海一样,二爷海和三爷海也是冰蚀湖。

冰蚀湖是在高山或高纬地区,古冰川流动过程中对岩性较软或破碎岩石带挖蚀而成的一种负地形侵蚀地貌,是冰川在运动过程中通过刨蚀、掘蚀地面而产生的凹地积水形成的湖泊。这类湖盆平面形态呈长条状,湖岸平缓,常有漂砾残存,部分湖岸地带现代冰缘形态发育典型。盆壁与盆底的基岩面上往往有冰川磨光面和冰川刻槽与擦痕。冰蚀湖的湖畔有很多巨大的石条、石板平铺,部分为裸露基石,大爷海、二爷海和三爷海附近就有为数众多的石条、石板。由此看来,太白山上的这三座高山湖泊,可以确定为冰蚀湖无疑。此外,大爷海旁边的太白主峰拔仙台也是欣赏太白山地质演变历史的好去处。由拔仙台环眺四周,第四纪冰川地貌一览无遗,除了以大爷海为代表的冰蚀湖外,冰斗、槽谷、羊背石、冰碛垄等冰碛形态也发育得极为典型和清晰,因而这里也就被专家们誉为研究第四季冰川的“天然博物馆”。

大爷海三面崖壁环绕,形状椭圆,面积将近5000平方米;二爷海在拔仙台的西南方,海拔比大爷海还高,湖面也宽阔得多;三爷海地势较低,但水域更加宽广。三个湖泊平时水平如镜,清鉴毛发,游鱼见到人也安然自得,毫不害怕。但如果天气突变,湖中心就会出现一缕青烟似的雾气,缓缓盘旋,缭绕上升。雾气会随着风力的加剧而逐渐扩大加粗,渐渐形成一根顶天立地的硕大雾柱。等到雾气布满湖面时,四周的山谷也有团团雾气涌出,刹那间雾气连成一片,天昏地暗,伸手不见五指。此时,甚至可以听到脚下发出斧头砍树的呼呼声。随着雾气越来越浓,声音也越来越清晰。要知道,这里距离山下的森林地带足有几十里远,伐木声是绝对不可能传上来的。当地老乡认为是怨鬼作乱,只要沉住气,雾散之后声音就会消失,十分神秘。遗憾的是,我们登上大爷海时并没有遇见这一神秘的奇景,心中不免有些许遗憾。

除了呼风唤雨的神秘雾气,大爷海的神秘之处还在于其神奇的自净能力——处于无人区的大爷海纤尘不染,片叶不留,好像每天都有人打扫一样。其实,大爷海始终保持洁净,还得力于一种“神鸟”。唐朝大文豪韩愈曾经亲眼目睹这样的一幕:湖边森林里的树叶脱落,群鸟就争着飞来,不等树叶掉到水面,从半空中将它衔走,抛在远处。宋朝人朱弁也说,湖上树林阴森,水色湛蓝。游鱼不怕人,也没有人敢去捉它们。树上叶落,就有鸟飞来衔去,始终没有一片树叶掉到水面上。两位古人见到的情景都差不多,可见这种“神鸟”自古就有了。如今湖岸都是光秃秃的山石,再也见不着葱郁的林木,但这种鸟依然在湖上生息繁衍。它们背部乌黑,腹部红褐,头顶有一道白色的斑纹,外形很像燕子。当地老乡称之为“净池鸟”。鸟群总是绕着湖飞来飞去,此起彼伏,就像在巡视湖区。只要有一片草叶被风刮到湖面上,就立即会有一只鸟飞来把它叼走。如果污染物的体积大,一只鸟叼不动,就会有另一只鸟飞来协助。它们像一阵疾风暴雨,从人群中掠过,争着冲到水面,把所有杂物顷刻间叼尽。群鸟散后,山林一片平静,湖水又恢复了清澈透亮的本来面目。这种情景,在其他高山湖泊很少见,据说是太白山特有的神奇景观。可惜的是,我们上来的时候正值大爷海冰封之际,我们自然又无缘见识这一奇景,不禁令人扼腕叹息。

大爷海的尽头便是太白山的最高峰拔仙台。山高路陡,我不放心鲜雯婷,便让她留在大爷海边的宿营地休整,我独自一人顺着崎岖的石道,手脚并用地爬上了拔仙台。海拔3767.2米的拔仙台是秦岭主峰太白山的最高峰,也是我国大陆东部的第一高峰。这座峥嵘高峻的险峰据说是姜子牙封神点仙的地方,拔仙台顶小观上供奉着据说姜尚封神点仙所坐的椅子,世人不可妄坐,否则会遭天谴。

二爷海与三爷海。太白山上的三座湖泊都是典型的冰碛湖,湖岸平缓,常有漂砾残存,部分湖岸地带现代冰缘地貌发育非常典型。

登上拔仙台,天色已近黄昏。刚才还风雪交加的天空竟然已经云开雾散,西沉的斜阳悬挂在秦岭的一侧。一束金色的光芒打在山峰上,嶙峋的花岗岩在余晖的照射下散发出金灿灿的光芒。站在万峰簇拥的太白绝顶,我环顾四周,当年“只钓王与侯”的姜太公何在?“天子呼来不上船”的诗仙太白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昌黎先生又何在?极目四望,只见那云雾缭绕的山峰若隐若现,仿佛白纱帐里亭亭玉立的仙女,披着薄薄的纱巾,随风起舞。此情此景,宛若仙境,站在山巅,我感觉自己仿佛也随风羽化而登仙了。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责任编辑/三金 设计/郑怡)

乌珠穆沁 天堂草原

辽阔的大草原起伏着波浪,

弯弯流淌的小河里闪着银光,

白云依着山岗,布谷鸟儿欢歌,

动听的歌声赞美着家乡。

啊,呼,啊,呼,

生我养我的乌珠穆沁故乡啊,

唱也唱不完你美丽的风光。

…………

猜你喜欢

太白山仙台太白
江铭鼎
夏日太白山 九岳
三仙台
太白山,感受秦岭色彩的“山水油画”
紫瓯香茶醉太白——简谈“太白韵”紫砂壶的构造与文人风采
恐龙科普秀——太白华阳龙
太白实施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
点穴祛疾:急性腹胀
走进太白山
鸟叔雪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