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花与糕点的诗意邂逅

2015-05-04

中国西部 2015年16期
关键词:姜糖糕点吉祥

桂花与糕点的诗意邂逅

秋风渐凉的中秋节前后,金灿灿的丹桂花开满了新都桂树的每一个枝桠。此时整座城市都弥漫在一片馥郁的花香之中,漫步街头,阵阵香味扑鼻而来,味道甜香馥郁,却又不让人感觉腻。秋风拂过枝头,金黄色的桂花随风飘零,将阵阵秋风也熏出了丝丝桂香。

每年的这个季节,新都人都会不约而同齐聚桂湖公园,在婆娑的树影下赏桂品香,共话良缘。然而,在新都,这些芳香馥郁的桂花不仅仅是一道供人观赏的风景,这些散发着异香的花朵也成为新都人一道传统美食的重要原料。而这道因桂花而沾光的美食,也有一个散发着香味的雅名——桂花糕

其实中国人自古就有食用鲜花的传统,而关于桂花食疗及药用价值,古人也早有相关记载。例如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桂有利肝肺气、心腹寒热冷疾,坚筋骨,通血脉,久服神仙不老等等功效。在清代医学家顾仲撰写的《养小录》一书中,也曾写到:“桂花汤。桂花焙干四两,干姜、甘草少许,入盐少许。共为末,和匀,收贮勿出气,白汤点。”正是由于桂花的这些功效,人们都喜欢将其烹制成各种美食,而在新都,人们则更钟情于将其制作成美味的桂花糕,用香甜的味道温暖思乡的胃。

新都制作桂花糕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三百年前的明末清初。当地老人告诉我,桂花糕起源于明朝末年,新都县城里有一个名叫刘吉祥的小商贩,他在杨慎的书斋看到凋零的桂花飘落满园,虽然零落成泥碾作尘,却香味愈发浓郁。出于对落花的不舍,刘吉祥将桂花收集起来。恰好他家中正在制作糕点,他便将桂花苦水挤出,加以蜂蜜浸泡,并与蒸熟的稻米粉、糯米粉、板油和糖混合成型,竟然散发出一股扑鼻的清香,尝一口,感觉唇齿之间似乎有淡淡的花香,让人入口难忘。这么好的美食怎能没有名字呢?刘吉祥冥思苦想了半天,望着飘落的满园桂花,一拍脑门,说道:“不如就叫桂花糕吧!”于是,一道承载了新都城市味道与记忆的传统糕点,就在三百年前那个桂花飘落的深秋季节,从刘吉祥的手中诞生了。

当然,新都桂花糕能成为经久不衰的传统点心,或许也与新都这方水土的滋润有关。成都平原本就是鱼米之乡,各种食材物产丰饶,而蜀人自古就有“好辛香,尚滋味”的传统,因而当地人非常乐于各种美食的烹制。如今,新都还有许多食品厂继承着这一传统糕点制作方法。与从前比较,工艺、原料都有很大改进。如今的桂花糕用精制白糖、饴糖、糯米粉、熟面粉、菜籽油、蜜桂花为主要原料。将这些原料按照比例调配好后,经过蒸、炒、磨、拌、擀、匣、刀切等工序精制而成,正宗的新都桂花糕能看见其中的桂花花朵。

除了桂花糕,还有白米糕,其实也是桂花糕一类。制作方法和桂花糕一样,只是不将蜜桂花加进去。这样一来,没有了桂花的香味却反而更加突出糯米的原味清香。此外,在新都还有一种蕴含着客家文化的糕点——姜糖。与广东地区硬质姜糖不同,新都姜糖是将糯米炒熟后磨成细粉,加上生姜汁、土红糖调和均匀后,揉制成软糕,再用刀切成的小细条。最好的姜糖产自新都三河镇,从康熙末年开始便久负盛名。如今的姜糖,有玫瑰、芝麻、薄荷、桃仁等十多种口味。为了保持它的原汁原味,还是主要采用手工制作的方法。吃在嘴里,香软细腻,有浓浓的红糖混合着生姜的味道。

在物质条件极度发达的今天,平日里就食肥饮甘的我们,也许早已忘记了这些传统糕点的味道,然而新都人却依旧固守着这些散发着淡淡花香的“古早味”。对于他们来说,这些看似简单的糕点,其实见证了他们过往生活中的一段段甜蜜时光,并在他们未来的人生岁月里,成为舌尖上难舍的乡愁。

猜你喜欢

姜糖糕点吉祥
“广府好礼”广式糕点礼盒包装设计
同敲吉祥鼓 共度欢乐年
同敲吉祥鼓 共度欢乐年
与人为善 一路吉祥
糕点世界的小偷
小小糕点师
美味的糕点
我们也来尝姜糖2
尝姜糖4
尝姜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