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汉文化的守护者
2015-05-04风之末端设计
文·图/风之末端 设计/王 静
腾冲汉文化的守护者
文·图/风之末端 设计/王 静
不少到云南来的旅游者冲着秀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而来。但是,他们却不知道,在云南这个边疆省份,这里还有个中华传统文化的家园——腾冲。
作为一个云南人,作者常常被人问到:云南的众多旅游点,你推荐哪一个?我的回答始终是“腾冲”。
千万年前,地球上两大大陆板块碰撞在一起。这两块后来被称为亚欧大陆和印巴大陆的板块,以排山倒海的力量碰撞之后,挤压出一道山脉,这道山脉就是高黎贡山。几十万年前,当人类祖先出现之时,曾经在这里喷发不休的火山已然累了,它们静静入睡,那些火山山体上长出郁郁葱葱的树木和花草,一道道温泉的氤氲水汽被掩映其中。
时间流逝,在这块土地上,一个小城的历史开始了,这个小城的名字叫腾冲。
①腾冲市郊文昌宫里的文昌君
文化腾冲
腾冲,古称滇越、腾越。位于云南省西部保山地区的高黎贡山以西脚下,与缅甸接壤。
在这块绿色土地上,密集分布着火山、温泉,规模之宏大,世界罕见,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火山地质公园。另外还有北海湿地、和顺侨乡、云峰山、来凤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和高黎贡山世界自然保护区等一大批神奇秀丽的自然景观。
不少到云南来的旅游者冲着秀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而来。但是,他们却不知道,在云南这个边疆省份,这里还有个中华传统文化的家园——腾冲。也许是因为远离中原,面向东南亚,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多种文化的碰撞、筛汰,腾冲终于迸射出别样的绚丽光芒。
特别是在今天,当我们用新视角去了解腾冲,就会发现腾冲所拥有的精神和文化,正是我们这个时代一直在呼唤和追寻的东西。
大陆板块间的持续碰撞时间以千万年、百万年来计算,也许直到现在也没有停息。同样地,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在腾冲这个地域,中原文化、南诏文化、抗战文化、异域文化、边地少数民族文化相互碰撞融合,形成了具有多元文化特点的“腾越文化”。
腾冲文化的核心在明代初步形成。600多年以前,为了维护边境安全,明朝洪武年间,大量戍边军队进入腾冲。这些来自中原地区的军队翻越难以逾越的高黎贡山,渡过怒江天险,在腾冲这块肥美的土地上驻军屯田。他们不仅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商业意识,最主要的是把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文化带入了腾冲。从此,文庙、书院在腾冲涌现,文人学士大量成长,地方史志、文人著作、民间文化空前活跃。
直到现在,腾冲县的大部分汉族都是这些戍边军人的后代,这就形成了在云南这个多民族省份里,腾冲县人口的95%都是汉族这一特别现象。
②文昌宫里的千年紫薇树
③雕工精美的大殿龙首台梁
④腾冲古建深受中原文化影响,飞檐翘角,颇有徽派建筑风韵
与我们读过的边塞诗篇里的边塞不同,腾冲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温和、物产丰饶的地方,在这里戍边的将士也许没有面对大漠黄沙的壮怀激烈,但是,精忠报国和捍卫祖国边疆的信念却丝毫不减。这种信念一代代薪火相传,沸腾在腾冲人民的血脉之中,至今不息。
在腾冲历史上,明代王骥率领大军“三征麓川”,邓子龙、陈用宾也率兵抗击过外来侵略者。清代,在当时的封建统治者的阻扰和反对下,腾冲人民不计个人得失、毫不妥协地保国守土,进行了著名的抗击英国殖民者的斗争,如马嘉理事件和干稗地之战。
腾冲盛产玉石,早在明朝,中原军队带来了先进的翡翠加工技术,腾冲迅速成为东南亚的玉石批发集散地,腾冲经济也由此得到迅速发展。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来到腾冲时发出了“极边第一城”的惊呼。
腾冲人世代保持汉文化的纯正性和儒家思想的主导性。在戍守边关的生活中,边防军士们崇文尚武,遵循教化礼仪,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精华,遵从“亦耕亦读”“亦儒亦商”的立家为人准则,追求“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君子之德,重视教育,重视诚实、谨慎的商业道德,使腾冲成为了礼仪之乡。
在腾冲,你可以看到怒江以西最大的文庙——黉学宫,看到造纸业至今还保持着供奉祖师爷蔡伦的习俗,看到玉石行业供奉的祖师爷——白玉真人,竟然就是春秋时三献和氏璧的卞和!
最重要的是:这些习俗并不是作为腾冲旅游的古迹景点存在,在今天,中华文化的这些传统习俗仍然是腾冲人民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①腾冲一中校园内的历代名人书法碑刻长廊
从清代开始,腾冲人走出国门,到东南亚经商的很多,本着勤勤恳恳、诚实经营的原则,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为了名商巨贾。他们摒弃“唯利是图”“尔虞我诈”的病态拜金主义,发财之后,更加注重自身的学习修养,并把财富用于回报家乡。在腾冲,各种公私学馆遍布城乡,这之中的大部分都是侨商所建。
腾冲有一个著名的侨乡——和顺乡,这个乡里就是靠侨商捐赠,建起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乡村图书馆,且至今仍是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馆藏的珍本善本数目之多世所罕见。在和顺乡,你可以看到,每天吃过晚饭,那些白天在田地里劳动的农民,晚上来到图书馆的灯下读书。曾有记者在和顺乡的田埂上与老农交谈,老农开口一句“尊号何谓?昆仲几许?”的问候把见多识广的大记者惊讶得差点跌下田埂。
我们现在一直强调的“送图书下乡,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在腾冲,不过是传承了约一百年的历史传统。
腾冲的妇女过去有一支歌谣“有女莫嫁和顺乡,十年守寡半年双”,现代的女子是否能理解这种思想?和顺乡出国经商成功的男子很多,赚了钱寄回来盖大屋,雇丫鬟、仆人照顾在家的女人,这种情况在和顺乡比比皆是。但腾冲的妇女看重的是两个人在一起的感情生活,金钱不是她们的唯一追求。这种境界,是不是只会出现在我们那些已经遗忘了很久的故事里?
而那些在外奔波的和顺男人们,也思念着在家的女人,为了不让她们洗衣服的时候被雨淋到,他们在河边上建了洗衣亭。
②腾冲江东银杏村
③江东村里的银杏树
英雄腾冲
腾冲的男人在清朝中后期走出国门的一个结果是:把新思想、新文化带进了腾冲。1906年至1915年,腾冲一县,赴日、美、法留学者就达36人之多。科学、民主、思想解放、反帝反封建这些词语第一次涌进了云南,新兴的印刷、纺织、日用化工、西药业等在腾冲兴办。1911年10月27日,在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仰光分部的领导下,腾冲人进行了推翻清政府的腾越起义,在云贵高原上打响了射向清王朝腐朽统治的第一枪,这比昆明的重九起义还早三天。
腾冲有着非常辉煌的历史,而最最闪亮的是在60多年前的抗日战争中,腾冲人民和中国军队用血与火铸就的丰碑。在这场战争中,腾冲人民身上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精神,再次证明了中华文明的伟大!
七七事变之时,远在祖国西南边陲的腾冲人民就把自己的命运和全国人民紧紧连在一起。一时间,腾冲接连兴办了若干要求抗战的报纸刊物,发表了许多文章声讨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呼吁全民族团结抗战。和顺图书馆利用当时腾冲唯一的一台收音机,收听局势广播,并把收听到的情况油印成《无线电刊》,送到县城各单位,张贴在路口要道。抗日战争开始后,根据当时的局势,腾冲是抗日大后方的后方,但腾冲人民积极捐献资金,无数青年报名参军。腾冲人民固守的精忠报国思想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再一次高扬。
孰料,日本侵略者为了切断中国后方的抗战物资运输大动脉——滇缅公路,于1940年进攻东南亚,进而进入滇西,1942年5月占领了腾冲。
腾冲被占领后,从不屈服的腾冲人民马上成立了抗日县政府,建立起抗日根据地,并把失学的学生组织起来开办抗日培训班,组织敌后游击队,建立游击区,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粉碎了日军的一次次扫荡。其间,时任腾冲县县长张问德写下一篇《答田岛书》,把日军头目田岛和他的侵略军队的罪恶狡辩驳斥得体无完肤,后来,民国政府誉他为“中国县长第一人”。
在腾冲,至今还流传着一件真实的事:一个日寇大佐骑着一匹抢来的腾冲骡子去扫荡,途中,那匹大红骡子一下子猛跑起来,硬是把那个日本鬼子摔死在地上。这件事也许可以看成是一个意外,但历代卫国守土的腾冲人民更愿意相信这才是腾冲的骡子。
1944年,中国军队开始滇西大反攻,在青壮年都上了前线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军队的补给,腾冲的老弱妇孺,硬是把上万吨的物资背过了海拔数千米的高黎贡山支援前线。当收复腾冲的战役打响后,腾冲老百姓在军队后面运弹药、抬担架,为了争得一个抬担架的机会,一位腾冲商人竟然向抢到担架的民工下跪恳求给他一个为国出力的机会。
在人民和抗日军队的奋勇进攻下,1944年9月收复了腾冲。腾冲成为抗日战争中第一个被中国国民政府军队光复的县份。当时总结收复腾冲之战的国民党诸位将领在上报国府的文件中明确地表示:中国军队的辉煌胜利,完全得益于腾冲人民的支持——这个真理就写在那时的纸上。
①腾冲国殇墓园
②远征军抗日阵亡将士墓
而在刚刚收复腾冲后不久,在全国抗战还没结束之时,腾冲人除了继续支援抗战,他们还做了一件让人赞叹有加的事。腾冲收复之战,让腾冲城的全部房屋被毁,一般人在此时想到的必然是重建家园。但腾冲人却不这样想,他们想到的是那些在这场战役中为国捐躯的烈士,他们要为烈士们建一个陵园,一个庄严肃穆的美丽陵园,让忠魂在这里安息。
尽管每一家都需要盖房屋,但是腾冲人却踊跃地捐款建起了烈士陵园!总共40多万元的捐款,就是在今天这也是不菲的数目呀!与此同时,腾冲的几个大家族把自己家的风水宝地——小团山无偿地捐献出来作烈士们的安息地。
于是,就有了让后世表达敬仰之情的腾冲国殇墓园。6000多位抗日烈士的忠骨被安葬在松涛花树里。腾冲是礼仪之乡,三个占领腾冲时罪行累累、最后被我军打死的日寇指挥官的尸体也安葬在了陵园里的一个角上,墓碑上题着“倭冢”两个大字。
墓园建成后的1年又4个月,国民政府下令全国修建抗日烈士墓园的时候,牺牲在腾冲的烈士们已经在腾冲这块土地上安然入眠。
之后,腾冲县进入恢复教育的时代,而腾冲的中小学生,每年都必须到国殇墓园好多次,扫墓、种树、凭吊先烈……
文化大革命时期,有人要炸掉国殇墓园,铲掉墓园里的国民党国旗和党旗、青天白日标志,以及蒋介石、何应钦等人题字的刻石。腾冲的老百姓自发来到国殇墓园护园,他们对要来破坏的人说了一个最简单的理由:不管这里埋着的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陵园是用我们老百姓的钱建的,谁要破坏陵园,就是和我们老百姓过不去!
而那些白天要砸烂一切的腾冲红卫兵小将,到晚上依然去找那些当年留在腾冲的国民党老兵,听他们讲当年抗日的战斗故事。
③腾冲文昌宫
国殇墓园,是现在中国大陆保存得最为完好的一个国民党抗日烈士墓园。
对朋友,腾冲人永远尊敬。国殇墓园中有一块美国军队在腾冲之战中牺牲的几位烈士的墓碑,因为修建时无法查清这14位外国友人的名字,墓碑上仅仅注明14位美国烈士。2004年,经过中美多方查找,终于查明14位烈士的全部名字,腾冲人民在国殇墓园里又立起了14块精美的墓碑。
那几个埋在“倭冢”里的日本侵略者的家属前几年也来到了腾冲,要求“归还战争遗骨”,这理由看似冠冕堂皇,但腾冲人告诉他们,这几个日本人的尸体是经过正式安葬掩埋的,不是那种散落在山野的遗骸,所以不是战争遗骨,不予归还。日本人理屈词穷,悻悻离去。
1945年,当时的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在腾冲光复之后说:“腾冲的文化最高。因为人民早已把战争的意义认识清楚,对国家不惟能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而且腾冲人还能有命出命。这不能不归功于文化最高的效力了。”
蒋介石对腾冲的评价的确抓到了要点,文化是腾冲精神,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根基,它决定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腾冲,一个边境上的小城,千百年来,就这样守望着一个精神家园。
广西旅游目的地整合平台获得智慧旅游创新奖
广西旅游目的地整合平台获得智慧旅游创新奖
日前,在北京举办的 “2014中国智慧旅游创新发展大会暨首期全国智慧旅游建设培训班”上,广西旅游目的地整合平台获得智慧旅游创新成果奖。
广西旅游目的地整合平台自从2014年3月上线,已经与国内携程、去哪儿等70多个电商平台无缝对接,为广西100多家景区、部分酒店、旅行社实现一站式分销、直销服务,同时也为全国网络自由行渠道从产品包装、落地服务提供全通道服务,实现自由行无障碍支付、无障碍入园、导游服务。快捷的服务为渠道营销提供有力的保障,2014年各大渠道对广西自由行散客市场平均增长率超过50%,最高渠道超过150%的增长率。(来自广西发展旅游委员会)
弥勒市“红河水乡”旅游综合体一期旅游项目投入试营运
2015年元旦,被列入《2014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的弥勒市“红河水乡”旅游综合体一期旅游项目开始向市民开放。
据悉,红河水乡旅游综合体一期项目是云南省150个城市综合体之一,同时也是昆、玉、红旅游经济带的重点项目。该项目与湖泉生态园相呼应,将通过静态的湖泉康体休闲带动红河水乡动态的欢乐水岸,以水资源为主的动静结合,共同构造弥勒旅游城市的新格局。项目已被列入《2014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
该项目自2014年1月10日开工建设以来,已完成投资7亿多元。目前,项目商业区施工图设计已完成,准备土建施工。项目酒店招商已多次与国内外知名品牌进行洽谈。目前,意向品牌为皇冠假日、喜来登酒店及悦春酒店。
红河水乡旅游综合体项目建成后,将对弥勒旅游资源进行盘活,实现弥勒市旅游业转型升级,推动弥勒的经济增长,同时也使弥勒的旅游业由旅游中转站变为旅游终点站。(来自云南旅游电子商务网)
四川乡村旅游产业联盟成立
为了发展四川省乡村旅游,提升乡村酒店行业服务品质,1月8日,四川省旅游协会乡村旅游分会2014年会暨乡村酒店产业发展高级研讨会在成都召开,会议总结了2014四川省乡村旅游行业工作,并对2015年主要工作进行研讨。
据悉,此次研讨会邀请了旅游、农业、金融等行业著名专家学者针对农家乐、乡村酒店存在的困难及问题把脉问诊,讲解了国家支持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企业管理、企业人才、企业融资、项目合作、产品创新、市场拓展等急需迫切解决的问题。另外,研讨会还重点研讨了四川省乡村旅游行业协会创新发展机制,并成立了四川省乡村旅游产业联盟,实现四川乡村旅游行业资源整合、抱团发展。(来自四川旅游政务网)
高原江南发邀请 弦子舞动锦官城——巴塘县农旅推介会暨文化风情展在蓉启动
1月6日,有高原江南美誉的四川省巴塘县在对口援建县双流县的倾力协助下,在成都武侯祠和锦里举办了大型农旅推介会暨文化风情展活动,为浪漫休闲、厚重古朴的锦里唱响了一曲别样的高原民族风。
活动现场,九位巴塘的旅游形象大使手捧洁白的哈达,用婀娜多姿的舞蹈、纯粹清亮的歌喉、激情的弦子展现了独特的巴塘文化,用歌舞艺术形式深情表达了藏区人民的热情好客,引来了无数游客驻足。启动仪式上,州政府副州长葛宁就“全域旅游”发展背景进行了介绍,对巴塘旅游发展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双流、巴塘两县相关领导作了讲话;巴塘县文旅广体局负责人对该县景点、交通、民宿、特产、节会等旅游信息进行了介绍,并向全社会发出了热情邀请。
据了解,此次推介展示活动是双流县对口援助巴塘县的援建项目之一,旨在加强汉藏人民文化互融,增进民族了解交流和团结,提高巴塘文化旅游城市品牌形象,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强化和拉动营销力度及招商引资进度。(来自《甘孜日报》)
快 讯
·国家旅游局:游客达最大承载量80%, 景区应停售门票。
·全国游客满意度成都第四,连续五年居全国前5位。
·第19届四川年货节将于2月1日开幕。
·广西13条航线票价放开,桂林飞广州、深圳全价机票涨70元。
·高铁开通的首个元旦小长假,贵州多地推出特惠线路。
·2014年珠峰大本营游客已达5.91万人。
·四川4名导游入围全国100位“最美导游”候选名单。
· 陕西省首个智慧城市试点“智慧咸阳”立项。
鸣翠湖四季滑雪场人气爆棚
嘉峪关举办高铁与旅游发展高峰对话会
1月6日,甘肃省嘉峪关市政府举办“新丝路·新梦想——高铁时代与嘉峪关旅游发展高峰对话会”。来自铁路、旅游系统的专家学者就如何“借船出海”,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嘉峪关市战略支柱性产业,纷纷献计献策。甘肃省副省长李荣灿出席对话会并讲话。
对话会上,兰州铁路局局长王峰,甘肃省旅游局副局长何效祖,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首席顾问、国际旅游投资协会副会长刘锋,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把多勋分别发表主题演讲,就兰新高铁开通的重大意义、加快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兰新沿线城市联合发展等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嘉峪关市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是甘肃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兰新高铁穿城而过,长城文化底蕴深厚,雄关景区闻名遐迩,发展旅游业具备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特别是今年5月,该市大型主题公园方特欢乐世界将开门迎客,将给这个传统旅游城市增添新的现代元素,为其旅游跨越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来自甘肃旅游网)
新疆各地的冰雪旅游活动为2015年的旅游营造出开门红
新年伊始,新疆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冰雪旅游活动,游客在元旦小长假里尽享冰雪旅游乐趣,不少景区人头攒动、滑雪场生意火爆。一些景区、滑雪场游客增幅超20%。冰雪旅游为2015年的新疆旅游营造出开门红。
冰雪旅游促增长
“元旦期间,我们滑雪场每天接待滑雪者都在6000人次以上。”1月3日,新疆丝绸之路国际度假区相关负责人黄河说。元旦期间,新疆丝绸之路国际度假区日接待游客量最高达6800多人次。
“元旦小长假前两天,我们滑雪场每天接待游客人数在3000人次左右,1月3日也在2000人次左右,几乎达到了雪场最大接待量,情况明显好于去年元旦。”与维斯特灯光滑雪场相距不远的雪莲山高尔夫灯光滑雪场负责人说。
天山南北冰雪“热”
在南疆的拜城克孜尔水库滑雪场,滑雪者在高山滑道展示着自己的勇气和技术,尽情享受着冰雪带来的快乐。
来自新疆旅游局的数据表明:2014年,新疆滑雪场已发展到50家,其中S级滑雪场28家;接待人数达120余万人次,每年雪季的营业额达3900万元;而2015年伊始,各地州市滑雪场又创开门红,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为2015年旅游业发展开了好头。
“冬春游”催热淡季旅游
元旦期间,冰雪游火爆的重要原因之一:新疆旅游局大力开展了“爱新疆·游家乡”冬春游主题活动,各地都相继开展了各项冰雪旅游节庆活动。
在有着“人类滑雪最早起源地”“中国最美雪乡”之称的阿勒泰地区,冰雪旅游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于2014年12月28日开幕的第四届中国阿勒泰国际冰雪节,在为期100天时间里将举办乌伦古湖冬捕节、禾木风情节、可可托海中国寒极冰雪风情等18个特色冰雪活动,为国内外游客打造极具新疆特色的“冰雪盛宴”。(来自新疆旅游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