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山不空

2015-05-04蒲江涛供图中共四川省通江县委宣传部设计

中国西部 2015年4期
关键词:空山

文/蒲江涛 供图/中共四川省通江县委宣传部 设计/王 鹏

空山不空

文/蒲江涛 供图/中共四川省通江县委宣传部 设计/王 鹏

天盆南部,七个高低不等、形态各异的小山包巍然突起,远远望去,宛若七盏青灯,孤立万山丛中,山顶枫树茂密,在阳光照耀下,红叶翻飞,分外妖娆,恰似旧时农家屋檐高悬的照明灯,十分壮观。

许多年前,唐代王维以空山一词,将巴山小镇空山坝嵌入铅墨幽香的文字丛林,剪裁出白云之巅一道巍峨的剪影,为我的童年织起一高山仰止的旧梦,让我半生牵挂。

地理空山,以“空”出名。整个空山盆地嵌在地表深处,是蚀空而成的喀斯特地貌,盆地边缘暗窟密布,深不可测,哪怕是山洪暴发,流水也会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也由此形成了绝世惊俗的岩溶异洞和巧夺天工的灰岩奇石,天星洞、穿山洞、红军洞、凤凰洞、天然碑林、万佛朝天、石林迷宫、挂宝岩奇石、鹰咀岩等洞穴岩石散落在四面沟谷丛林中,让“空山天盆”成了名副其实的“漏斗天盆”。

方志空山,以“远”出名。位于米仓山南麓,在县城以北一百多公里以外,是四县六乡、川陕两省交汇点,东邻陕西省镇巴县永乐乡,北接陕西省西乡县大河镇,西靠陕西省南郑县福城、白玉乡,南邻通江县两河口乡、诺水河镇。历史上,空山受山高路陡、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等因素制约,艰难填满家乡人进出空山的记忆。

天盆空山,以“高”出名。挂在空山上的宝岩,高达两千余米,雄踞天盆以北,是通江诺水风景名胜区的最高峰。顶端圆如珠宝,中间主峰突出,横竖云端,犹如高台匾额。主峰上藤蔓盘结,绣出状如花环的两块元宝,五彩缤纷,微风拂动,让人眼花缭乱。“空山天盆”四周,万山环列,一百三十七座山峰,峰峰是景,各具特色。大山深处,莽莽林原,春似绿波,秋着红妆,冬裹缟素,一年四季,色浪翻滚。

水墨空山,以“奇”出名。空盆之上,常年干旱,奇峰怪石,显隐林海;山间古道,幽径崎岖,清泉叮咚,流瀑飞泻,溶洞怪立;谷底滩险,峡谷深幽。同时气候多变,既有亚热带风情,又有明显高原气候特征;早晚、四季温差大,而且雨量充沛,光热资源稀缺。

初夏,空山滴翠

恣情纵墨绣空山,只为今生慕光影

第一次到访空山,是在炎热的七月,她那素雅的清爽,让我一见倾心。

沿着米仓古道一路北上,通江河宛如叉开的两指,将秀美巴山分出两道狭长的河谷,一头直达国家风景名胜区诺水河,一头伸向国家森林公园空山坝。我们的目的地,直指苍穹谧卧的空山。

我们的车辆自通江县城出发,穿越晨雾弥漫的两河口——红军入川第一镇、著名的两河口会议所在地,沿着路面渐窄、山势渐陡的山道一路爬行。车窗两侧,左边是灌木渐稀的峭壁,右边是河流迂回的大峡谷。河谷裸岩森立,对岸黛青露顶,天边鱼肚白渐亮。

抵达目的地,空山已从晨光中悄然醒来,怀抱天然巨盆,仰卧环山葱绿,撩开七星乳峰,雅迎我们的抵临。当地村民笑着告诉我,这里的天空很少焕蓝,清晨大雾弥漫,午间大多灰云低垂。这两天弥漫盆底的山雾被扫除,红壤绿翠编织的地毯,红霞裁剪的晴空,墨绿装点的群山,可能是在欢迎你这个倾慕者呢。他们的介绍,让我怦然心动。

在村民指引下,我穿过小镇,一路纵驰,深入空山国家森林公园腹地!

驰抵天盆南部,七个高低不等、形态各异的小山包巍然突起,映入眼帘。远远望去,方圆五平方公里区域内,七个山包隆起,宛若七盏青灯,孤立万山丛中,山顶枫树茂密,在阳光照耀下,枫叶青翠,它们有的高达百余米,最矮也有七八十米,这就是空山有名的七星灯胜景吧。当地人告诉我,若是秋天,七星灯上红叶翻飞,分外妖娆,恰似旧时农家屋檐高悬的照明灯,十分壮观。

再往南走,便是有名的一灶三锅了。一座小山,形如农家土灶,托举三个圆坑,状若天锅。登上山顶,三口大小不一的土坑映入眼帘,锅底青松茂密,宛如太上老君当年秘制不老丹后废弃的天锅,犹如袒露苍天大地大小不同的体育场。大锅底部七千平方米,深达三十米;中锅底部三千五百平方米,深达二十米;小锅底部二千平方米,深达十五米。俯视山脚,三座农家小院依山而建,驻守山下三道灶门。

流瀑飞泉

挂宝岭山顶,此时已扯出万道彩霞,绘出天地瑰丽的奇景。那是褪尽人间铅华、回归生命原状的天然!悠远长空中,山雀叽叽喳喳给我伴奏,吆喝空山黄牛给我哞哞献鼓,牵手绿叶哗啦啦给我鼓掌,久违了空山,我的恋人。

深秋时节,再回空山,已是苍山落红、云蒸霞蔚。我满怀牵挂,迫不及待奔向空山。路边无名山花野草,抬起万紫千红的粉脸,盈盈浅笑。

一溜儿原始荒径,引领我蜿蜒曲行,深入密林深处、蛮荒林原远方。一片片枯叶,在空山晚风摇曳下,纷纷脱离青㭎、柏桦、水杉等枝桠,牵手光与尘,共舞最后一曲探戈,卸下生命的华章,悄无声息跌落大地,盖满林间枯草,覆盖荒径石沿,为丰盈空山彩绣一套格外绚丽的秋装。此时的空山,正牵手余辉,灵舞彩绣衣袂。那铺天盖地、恍若天饰的彩妆,尽显那绝色妖娆的风情。

我醉了,醉在她一路坦途的大气磊落里,醉在她渐入佳境、飞流直挂幽谧的空灵里,醉在她大方献出的三尖杉、红豆树、柏桦树、巴山水青冈、厚朴树组成的密林里,醉在她不时支使几只猕猴、一翼红腹锦鸡调戏我的妩媚里,醉在她诱惑我一路抵达密林幽境的神秘里,醉在她搭建几十间木楼、唤醒游人返璞归真的酣畅里,醉在她邀约满天繁星、共话时光深邃的璀璨里,醉在她次日放霞万丈、云雾缭绕的壮美里。她的赤诚相见,她的娇媚狂野,她的芬芳艳丽,渐虏我神魂颠倒。

空山天盆

放饭流觞醉空山,只为畅饮蛊和惑

重回空山,已是大雪纷飞的隆冬时节。

茫茫天地间,不断飘落的雪花,包裹苍茫林海,我的足迹没过两尺多深的雪地,身后是一串孤独的脚印。偶尔一只松鼠窜出的爪印,或是不明野兽留下的雪痕,在唤醒我童年惊喜的同时,也激起了童年记忆中有关金钱豹和狗熊食人的惊惧。

当地人告诉我,到了空山不啃火烧馍,不吃柴火饭,不算了解空山。在密林深处天香峰,一家挂满金黄玉米棒的农家小院,背靠墙头而立的主人,早已站在门口,欢迎着我这个远道而来的客人。

据说空山人家只生一次火,便可以红红火火过一年。

坐在青檐下,簇拥土坑旁,簇簇干柴的烈焰,舔舐着一口焖饭熬汤的铁罐。头顶炊烟熏黑的挑梁,挂满了当地老腊干,空山黄牛肉、野猪肉是当地人俗称的“方菜”,风干的野麂肉,带羽的野竹鸡、野锦鸡等,是空山地地道道的野味儿。

好客的老乡扒开柴灰,捡出一个焦黄的锅盔,当地人叫它“火烧馍”。拿在手中抖两抖,热乎乎的,细细咀嚼,皮脆瓤香,舌蕾生津,满口甘甜。

半个锅盔还没吃完,满桌山珍野味已勾起我另一番欲望:山鸡炖野菇、绿葱拌麂丝、枸杞煲白耳、紫辣红椒爆牛肉、红椒爆竹鸡、凉拌野蕨苔、素炒包心菜……主人拿出当地酿制的包谷酒,和我把酒助兴。那铜罐煲制的迷魂汤,那巴山老土灶炒出的色香,那黄灿灿的锅巴、铁锅焖熟的燋香,正是我童年梦寐以求的珍馐,勾引着我和主人大碗比拼、大块朵颐。

饭后,主人端出当地特产供我品尝。这里的猕猴桃与市面所卖的大不相同,它的果实小小的,握在手心,软软的,毛茸茸的。轻轻剥开,露出一汪绿绿的肉,贴唇轻咬,露出一抹浅红,主人告诉我,这是空山特有的野生红心猕猴桃。除了野生猕猴桃,还有核桃和板栗,它们大都以风味独特见长,核桃入口不腻,板栗籽小,咀嚼生香。

这里的美食佳肴,让人牵肠挂肚,满口生香,乐不思蜀。

王维老兄啊,你以一嶂空山剪影的丰碑,引领多少墨客骚人前赴后继,客死鹿柴门外风雪交加的寒夜;你以千年时光堆砌的页码,唆使我鹿柴山民逃离空山,背乡离井去异地谋生;你以抽拨生命游丝的乱世狂歌,消磨空山多少睿智初绽的豪情;你以一秉搁置田园的弓弩,将长安的唐太子赶进我的鹿柴,让他客死异乡,游魂无依;你信手一指,引来多少行武戎装,将我的空山变成他们羽翼渐丰的藏身地;你拿紫峰云海、雪浪缈雾、苍松翠柏作景,刻意渲染出幻异空灵、隐逸飘渺的禅意……你用牧歌田园的诗画,参透田园千年风和月,还是未能参透我旷世倾情的另一个鹿柴。

而我,正坐拥鹿柴,独享一垄篝火,吃空山佳人亲手做的山珍野味,看空山披银装素裹,牵漫天飞雪,领群山共舞,听栾巴诵经院禅语声声,眼波流转中,背包少年踏雪归来的身影,正纵入空山怀抱。

空山挂宝岩秋色

空山秋色

穿越历史忆空山,只为慕古书经卷

沿着春天的脚步,我和空山再次相会。

猕猴

空山秋色

斑鸠的聚会

通江河

银装素裹

如果说空山是北纬三十度锦缎上的一朵奇葩,那么,她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当是这朵奇葩上的花蕊。

栾巴寺巴人文化遗址,早在五千多年前,便已纵驰空山历史经纬,馥郁了空山人民生活的幽香,点缀了巴人渐播四方的经典文化。栾巴寺,一所为祭祀巴国将军巴曼子而建的寺院。据传战国时代,巴国内乱,巴曼子将军向楚求救,许诺以三城酬谢,楚救巴后,遂遣使者入巴索城,巴曼子无法割城兑现诺言,只好自杀,让楚国使者取下头颅带回楚国,楚王叹其忠,以上卿之礼葬其头颅于荆门之南,空山人也效上卿之礼,葬巴曼子将军尸身于通江县空山坝栾巴寺。几千年来,寺庙佛座下,万条红蛇护法,每逢巴曼子忌日,群蛇必出洞游行,同时也演绎了空山坝人舞刀斩蛇的传奇。栾巴寺庙历经战火,最终被毁,但每年群蛇游动的景观犹在,吸引着前来朝拜的游客。而演绎巴人护寺斩蛇的传颂,则沿着历史长河一路走来,以其民间皮影、龙灯、狮舞、评书等方式,世代相颂,活跃至今,已成空山坝民间非物质文化经典。

斗转星移,停靠八十多年前烽火岁月的码头。空山坝以徐向前元帅挥师取得“空山坝大捷”和云集共和国三百多名将军、四万多名红军的光辉灿烂历史,浓郁了当地的红色文化。站在一棵虬曲的参天古木下,上面的标识告诉我们,这就是当年徐向前元帅栓马纳凉的将军树了。这棵三人合抱不拢的黄桷树,茎干粗壮,大枝横伸,小枝斜出,树叶茂密,叶片油绿光亮,散发着如兰幽香。八十多年前,徐元帅就是背靠这方绿荫,巧布战局,指挥红四方面军与国民党田颂尧部展开浴血奋战,取得了“空山大捷”,为反“第三路围攻”和巩固川陕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遥想当年,空山战役后的徐帅,是否也曾背靠这方绿荫,目光穿越巴山秋月,惦记着故土家园的亲人?

继续向西北而行,来到挂榜岩下。放眼望去,五座高大的怪石,仿佛五个头戴僧帽、身披袈裟、神态自如的圣僧,正仰观挂榜岩上的石匾,这大概就是五佛观榜得名的原因吧。站在乡旗山下,放眼望去,对面峭壁之上,五个大小不一的山包并排矗立,上面青松盖顶,皱褶分明。微风吹拂下,山上草木猎猎,宛如五面绿色乡旗迎风飘扬。八十里红军战壕和“红军洞” 战役遗址分列红旗山两侧,历史的硝烟早已散尽,只剩当年李先念保护下来的核桃树,如今生机盎然,枝繁叶茂,仍造福百姓。难怪前国家主席李先念当年临终之际要将骨灰撒向这方山水呢!

朴实厚道的空山人早已将前国家主席李先念视为地地道道的本地人了,在他撒落骨灰的地方,一块汉白玉雕成的“李先念骨灰撒放区纪念碑”矗立空山坝中,由前国家主席李先念亲笔题写的“空山坝战役遗址”红色石碑,以及红四方面军当年创下的“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色石刻,历经岁月打磨,在世代春风的丛林中,格外醒目。

看来,今日空山,早非王维笔下形单影只的孤绝,她正四面交通,牵手八方宾客,拥抱这方广为人赞的“世外桃源、人间仙境”。

精彩的藏戏神舞表演 摄影/肖笛

猜你喜欢

空山
《空山新雨》
空山
空山与鸟鸣
空山
远方(组诗)
原乡神话的追逐者——《空山》新论
汉字里的空山(外一首)
《空山空语》教学设计
空山新雨后,自挂东南枝
空山新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