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舞动丘区新貌

2015-05-04谢达波

中国西部 2015年27期
关键词:纪念馆老区四川

文/ 本刊记者 谢达波

“红色”文化舞动丘区新貌

文/ 本刊记者 谢达波

说起红色革命老区,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延安、瑞金、沂蒙山、太行山、井冈山等大名鼎鼎的革命老区,就四川而言,给人们印象最深的也是乐至、仪陇等将帅故里。相对来说,地处川中的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这个红色革命老区显得有些默默无闻,但这里独特的红色文化具有典型的历史意义,比红军长征时间早整整一年。

翻开蓬溪的近现代历史,这里爆发了大革命失败后四川的第一次国民党旧军队成建制的武装起义——蓬溪起义,建立起了四川第一个红色政权——蓬溪县苏维埃政府,扛起了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军大旗。

四川的三个“红色”第一,都发生在这面积1251平方公里的蓬溪大地上。这是蓬溪吸引我们此次前往调研、考察的真正原因。

在蓬溪,我们强烈地感受到蓬溪注重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共同满足,着力拓展文化发展空间,其依托中国革命老区等品牌和良好的生态资源,大力实施“产业兴县、文化立县”战略,深度挖掘红色文化等特色旅游资源,将红色文化作为蓬溪旅游发展、县域发展战略的又一文脉。

牛角沟燃起的红色火苗

四川蓬溪,一方洒满烈士鲜血的热土,一座英雄的红色之城。86年前,蓬溪县内的隆隆枪炮声,震撼了西部,震惊了全国,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

蓬溪起义的背景还得从南昌起义说起,南昌起义失败后,国民党对共产党人及其武装力量进行严酷打压,四川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处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而此时旷继勋所指挥的川军第七混成旅继续坚持革命斗争,使四川军阀倍感不安,故频施诡计,企图消灭旷旅。

面对危急局势,旷继勋和旅党组织及时向当时的四川省委报告,请求四川省委批准旷旅发动武装起义。省委批准了旷旅的请求,并派罗世文、邹进贤前往参加领导起义工作。

“蓬溪起义前,成立了前敌委员会,邹进贤任前委书记,罗世文任党代表,旷继勋任总指挥,李伯平任政治委员,王金辂任参谋长,并用最短的时间制作了军旗、臂章、帽徽、大印、标语、口号等。”据牛角沟老辈们口传,旷旅于起义前派驻有4000千余兵力在牛角沟,历时近一个月。

做好了起义的准备工作后,战斗便正式打响。1929年6月29日下午6时许,旷继勋等根据四川省委的决定和起义计划,以“打野外”的名义,指挥全旅4000余名官兵开往蓬溪县大石镇牛角沟召开大会,庄严宣布举行武装起义,同时树起了“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军”的大旗,将部队改编为红一师、红二师和先遣师,于当夜兵分两路星夜出发,攻打10多公里外的蓬溪县城。

午夜时分,红军到达离蓬溪县城5华里的双星桥,兵分两路攻占县城:一路由川鄂公路(今318国道)直攻南门;另一路沿遂蓬古道,经欢喜垭、白塔寺(鹫峰寺)攻取西门。经过四小时的激战,击毙守城士兵200余人,守城军队于次日凌晨逃离县城。6月30日凌晨,红军胜利解放了蓬溪县城,建立了四川第一个红色政权——蓬溪县苏维埃政府,摘下了国民党蓬溪县指导委员会吊牌,捣毁了国民党县衙署机关,没收伪县政府的大印,烧毁征收局的粮册,打开监狱释放在押犯人。紧接着,旷继勋、罗世文等带领红军战士到街头、茶馆、学校开展宣传活动,四处张贴“四川工农红军革命委员会”布告,“工农朋友组织起来暴动”“打倒地主财东”“打倒土豪劣绅”“杀尽贪官污吏”等标语。红军纪律严明,无一士兵滋事、扰民、取财,深受百姓爱戴。是日,蓬溪县城一片欢腾。

“蓬溪红色资源非常宝贵,红色文化的意义重大。”不少党史专家称,旷继勋蓬溪起义,是在中共四川省委直接领导下进行的一次震惊全川、震动全国的革命武装行动,在四川和中国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创下三个“红色”第一。

“此次起义,打破了国内革命白色恐怖的危局,极大地激励了全川人民的革命斗志,在四川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对开创洪湖、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起到了支援与配合作用。”蓬溪县党史办主任王兴润介绍说,当旷继勋在蓬溪宣布武装起义、树立起红军大旗的同时,四川省委向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全川人民发布了《为江防军第七混成旅举行革命兵变的宣言》。四川各地纷纷响应,星星之火,遂成燎原之势。

如今的蓬溪大地上,这个距今86年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抚今追昔,人们用革命先烈的事迹,激励着自己在当下建功立业的热情。

红色文化在赤城传承

在聆听了旷继勋同志的英雄事迹后,我们迫不及待地想到旷继勋纪念馆去感受这深厚的红色文化。6月初的一天清晨便早早地驱车前往,经过半个小时左右行程,我们来到了旷继勋纪念馆。

纪念馆前方是一片小型的广场,广场的左前方陈列着一架由济南空军赠送歼击6型退役战斗机和一辆由成都军区赠送的62式坦克。

这样的陈列兵器伴随旷继勋塑像旁边显得非常和谐,使人想起陪伴秦始皇陵数千百年的兵马俑奇观,忆起当年陈毅元帅“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的豪迈诗句。

广场的中央伫立着旷继勋的塑像,神威而庄重,褚红色的底座上铭刻着他的生平事迹简介。诵读题记的内容,惋惜斯人身经百战未捐躯,却在洪口场上演了“风波亭”的一幕悲剧,古往今来都不乏英雄憾事,想来不禁使人感慨唏嘘。

在旷继勋塑像的背后是青瓦灰墙的馆房,显得庄严肃穆,门楣上方横匾是徐向前元帅题写的“旷继勋纪念馆”。据了解,旷继勋纪念馆共有两层,总投资510余万元,建筑面积893平方米,展厅面积近800平方米,主要以旷继勋烈士革命史实为主线,收集整理了旷继勋生前大量文字资料、照片以及实物等,记录了革命烈士为谋取人民幸福而抛头颅、洒热血的丰功伟绩,真实反映和展现了“坚韧不拔、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奋勇争先”的革命老区精神。

走进展馆,看着那锈迹斑斑的土枪土炮、锄镐刀斧、破损的军衣军帽,弥散着烽火硝烟的历史又荡漾心间。

“开馆这么多年来,年年都有大批游客到纪念馆参观。纪念馆展出的历史资料和蓬溪特色农产品是吸引游客的焦点,很多参观者来到纪念馆,都要拍照和题字留念。”纪念馆相关管理人员介绍说。

“妈妈,快帮我和旷继勋爷爷的塑像拍照吧,我要留下这张照片作纪念!”我们在纪念馆内参观完走出馆门便看见了慕名而来的李静洁一家。其父亲介绍说:“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旷继勋烈士的先进事迹震撼着他们一家,恰逢孩子放假,所以陪孩子来感受一下先烈精神。”

“蓬溪非常重视红色资源保护性开发,通过各种措施让红色文化浸润到每一个蓬溪人。”在参观完旷继勋纪念馆后,蓬溪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外宣办主任王强介绍说,蓬溪从国道318线到蓬溪县大石镇牛角沟旷继勋发动起义的地方,修建起了一条长约7公里的“继勋路”;在牛角沟起义旧址周边,配套修建了革命烈士纪念浮雕;在蓬南镇忠烈街烈士陵园内,新建了革命烈士碑林;在中国·红海建成了红军街……

2009年6月29日,蓬溪县成功举行了四川省第三次老区发展论坛·蓬溪会议和蓬溪起义暨四川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诞生80周年大型纪念活动。此次活动,创造了蓬溪有史以来开展活动的四个之“最”,即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大、评价最高。

2010年,在蓬溪取景的爱国主义电视剧《女子军魂》开拍,以蓬溪起义为背景的电影《旷继勋蓬遂起义》在央视播出。

“蓬溪进行红色资源的挖掘,继承和发扬先烈的革命精神,对广大青少年和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有所帮助。也将进一步提升我县的旅游品位和内涵,打造我县旅游品牌,让红色文化红色旅游成为一道风景,为蓬溪文旅事业、经济大持续发展打好基础。”蓬溪县文广新局副局长刘诚介绍说,蓬溪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目前,共建成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处,市、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7处,充分展示了蓬溪红色文化的内涵与魅力。

红色资源成为发展优势

作为中国革命老区的蓬溪,如何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深化丘区发展,进一步推动革命老区实现跨越?

这是2010年蓬溪被四川省人民认定为革命老区县后蓬溪人高度重视的发展问题。蓬溪人深刻地知道,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优势和红色文化形成的政治优势,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近几年,蓬溪县结合实际,把红色资源转变为独特的发展优势,推动革命老区跨越发展。

“坚持文化立县,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和便捷的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蓬溪县委、县政府找到了破题之路——大力发展集爱国主义教育与观光揽胜于一体的红色旅游业。

“蓬溪把红色旅游作为重要产业来抓,让当地居民参与红色旅游决策并从旅游发展中受益,实现了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蓬溪县旅游局局长吕历介绍说,近年来,蓬溪通过红色旅游产业开阔农民视野,提高农民素质,促进了农民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精神面貌的改观。同时,各景点周边村委纷纷创新农家乐的接待模式,引导村民发展红色旅游,带动了饮食、文化等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其发展成为融娱乐、知识和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产业。

当前,蓬溪在全县各景区和国道318沿线,规划建造了有代表性的雕塑、造型、壁画、宣传栏等红色文化走廊;对县内的3处红色资源,进行了科学规划和论证,打造了旷继勋纪念馆—牛角沟起义旧址—蓬南烈士陵园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眼下,在成都—广安—巴中的省级红色旅游线上,蓬溪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

“蓬溪还将红色文化产业与其他文化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丰富的文化旅游环线。”吕历说,当前蓬溪辖区内建成了以旷继勋纪念馆、四川省廉政书法文化基地、岳飞后裔精忠祠、抗金要塞蓬溪寨、蓬南烈士陵园、黑龙凼水库盟遂合作纪念馆、书法博物馆、中国书法城牌坊、奎阁坝曾来德书法主题公园、回归园、问陶园、高峰山风景名胜区、大石镇拦沟堰村文化大院、洞经音乐发源地以及“二十四孝”中的孟宗哭竹、丁兰刻木等28个历史文化遗迹组成的覆盖全县范围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中,旷继勋烈士纪念馆被四川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第三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6·29”蓬溪起义历史事件为依托打造的继勋公园被列为四川省第二批国防教育基地。

如今,在成都—广安—巴中的省级红色旅游线上,拥有“中国革命老区”和“中国书画之乡”称号的蓬溪已是一个重要的节点。据统计,2014年,蓬溪全县各景区、景点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1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5.4亿元。

红色资源保护性开发利用还在快马加鞭,在这片红色大地上的蓬溪人,正在用坚韧不拔、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奋勇争先的革命老区精神,书写着生态经济县、西部特色文化旅游示范县的崭新篇章。

【链接】

旷继勋的红色一生

旷继勋,号集成,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

1895年生于贵州思南大河坝区庙塘湾一个贫民家庭,早年在川军当兵。

1925年任川军江防军第七混成旅第二团团长。

1926年通电响应中共组织领导的四川泸(州)顺(庆)起义。在其部队中组织成立“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四川分会”,接受并支持共产党员建立和发展组织。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冬任第七混成旅代旅长。1929年6月,旷继勋率全旅官兵于蓬溪起义。同年秋到上海参加中央特科工作,参与执行除掉中共叛徒白鑫等任务,有力地保卫了党中央机关的安全。后赴湖北江陵(今属荆沙)、当阳做兵运工作,带领被争取过来的国民党军3个连到洪湖地区加入中国工农红军。

1930年春任红六军军长,参与开辟洪湖苏区。后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军委参谋科科长。

1930年12月,旷继勋调赴鄂豫皖苏区,任红四军军长。他坚决贯彻执行中共鄂豫皖特委“有阵地地向敌人进攻,在巩固的基础上发展根据地”的方针,寻找敌人弱点,调动和歼灭敌人,取得了一系列战斗的胜利。在新集战斗中,他制定了开挖地道、用炸药炸开城墙的方案,指挥所部攻克了敌人这个顽固堡垒,拔除了鄂豫皖根据地中间的一根钉子,使得根据地连成一片,新集自此以后成为根据地的政治中心。

1931年3月,旷继勋率领红四军发起双桥镇战斗,仅用7个小时歼灭敌人1个师,俘敌师长以下官兵5000余人,缴获长短枪6000余支,山炮等14门。随后,旷继勋等指挥红四军主力,在全区军民的大力支援下,粉碎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

1931年5月后,旷继勋任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第十三师师长。同年10月,在皖西组建红二十五军,任军长。11月,红四方面军成立,下辖第四军、第二十五军,旷继勋继续担任红二十五军军长。率部参加商潢、苏家埠等战役,为粉碎敌人第三次“围剿”,进一步扩大根据地作出了贡献。

1932年9月,旷继勋调任红四方面军第十二师师长,12月,任红十师代理师长。后调红四方面军总部工作,率部参加了开辟川陕苏区和反三路围攻等战役。后任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主席、通江县军事指挥长等职,领导和主持川陕省的各项工作。

1933年6月,旷继勋在肃反中被诬陷杀害于四川通江洪口场。

1937年,毛泽东曾指出:“旷继勋是好同志,被张国焘错误迫害,应作烈士待遇。”

2009年9月10日,旷继勋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责任编辑/德翰设计/王静)

猜你喜欢

纪念馆老区四川
A gift I treasure
四川移动
萧军纪念馆
沈南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
延安,老区的希望
革命老区迈上幸福路
老区在努力奔跑
秋收起义纪念馆
秋收起义纪念馆
坚决打赢打好老区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