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丘之中一峰独秀
2015-05-04谢达波
文/本刊记者 谢达波
浅丘之中一峰独秀
文/本刊记者谢达波
如果有一个地方让你深深的眷念,就如同一个人闯进你的世界并深深打动你的心,那么她一定是与众不同的。我游过许多山,也玩过不少水,但蓬溪的高峰山,却抹在了我深深的记忆里,这也许是因为我情有独钟于民俗民居,也许是因为宁静秀美的环境让我陶醉。
高峰山积淀的千年道教文化、残存的山寨大门、“一山坐三县”的气势以及与众多名人要员的千丝万缕关系……筑群或明或暗,勾连迂回,令人惊叹。
穿越川中古镇蓬溪县文井镇,再纵深进发,奇峰兀起,数峰竞秀,撞入眼帘。蓬溪、射洪、西充三县交界处便矗立着这座奇山。“仰之弥高,四面云山皆拜手”,登上高峰山,置身苍苍千年古柏林中,灵秀之气扑面而来,令人神清气爽,胸襟大开,真有“人在画中游”“一览众山小”之感。
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位于蓬溪县城25公里的高峰山海拔547米,因独特的八卦迷宫建筑、辉煌的宗教文化、秀丽的自然风光和远离城镇而独有的静美,在一片浅丘之中一峰独秀,盛名远播,堪称“川中第一峰”。2013年,国务院将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川北迷宫,奇观天下第一
高峰山的第一神奇,是保存完好的木结构八卦式道观建筑群,国内罕有,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山上寺庙全部建筑均为木结构,整个建筑群按《周易》八卦设计修建,5200 多平方米的建筑有大小门400多道。其门又分为正门、侧门、实门、虚门、活门、死门、机关暗道门等多种,且沿山势交错设计,故有“川北迷宫”之称。
“高峰山的道观建筑基本按八卦中的乾、坤、坎、离四大主卦布局,占地50余亩,上下三层,依山就势而造。”中共蓬溪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外宣办主任王强介绍说,建筑内殿、馆、堂、亭纵横,楼、阁、台、榭环绕,斗拱飞檐交错穿插,暗道机关遍布其中。
四卦相生相连,环抱厢房230余间。穿行其中,开始还能辨别方向。不过,随着上下左右的游走,慢慢地便觉得有点东西难辨,南北不分。恍兮惚兮中,稍有不慎,便会迷离其中,迷途而不知所如。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看似简单的一幢木结构建筑,傍山而建,却隐含着如此多的玄机。据说,像高峰山这样的木结构八卦建筑群,在全国宗教建筑中几乎仅此一处,堪称奇观。
高峰山的建筑按八卦设计修建,其一木一桩,一石一坎,一门一道都有严格的讲究。
高峰山为何采用这种古怪建筑的形式?据悉,一种说法是依山取势,令其顶平;另一种说法是风水使然,自然天成;还有一种说法是主体建筑系道观传人范明清及其徒弟所建,且与国民党党政显要交往过密,为安全起见,有利自如进退,又放金埋银,顾后断忧。解放后,先后有西充、南充、射洪、蓬溪等地政府自山中搜出金银数十担。文革动乱中,有人盗宝寻珠,祸及王、范真人墓亭,所得颇丰。以后,又不断有传言:有人一锄挖到金条;有人摔跤,而得金戒……更有人言之凿凿:高峰山的暗道夹墙中隐藏有价值超亿元的金银财宝。人云亦云,莫衷一是。
四大谜团,引人心驰神往
老子塑像天下第一
关于高峰山的“迷宫”有很多说法,其中的奥秘引人心驰神往。经过深入了解,你便可以发现八卦玄宫的“三大谜团”。
有“坐北朝北”之说。高峰山迷宫中心位置为主殿“三清殿”,该殿坐北朝南,而木质结构古建筑群——迷宫大门则朝东,越过广场,沿山脊东行不到一华里的东山门骤然转向朝北,因此构成“坐北朝北”之说。始于唐代贞观二年(公元628年)的高峰山庙观,不知由哪年哪位高人出此高招设定“坐北朝北”,令后人十分费解。根据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这一理由分析,有一种解释说:“唐朝京都川中四大道教名山——四川遂宁蓬溪的高峰山之二长安在北,高峰山道观在南,道教弟子无论身在何方,总是心向‘中土’。”所以高峰山的“坐北朝北”之说,有“热爱祖国,热爱道教”之意。
有“太极八卦图”构建之说。高峰山建筑群核心位的天井,分为一阴一阳,暗合太极图。正北“三清殿”,殿后“斗姥殿”构成坎卦,称“坎中满”;正南“三宫殿”,殿后“老君殿”,殿对面“南客堂”,构成离卦,称“离中虚”;正东“文武殿”,殿后“灵官殿”,构成“乾卦”,称乾三;正西是三开间长的“西客堂”,构成坤卦,称“坤六断”……迷宫如此布局,足见设计师的良苦用心。
再者,这一殿堂群体还构成了“金、木、水、火、土”五行,以“壬癸水”克“丙丁火”,在那水贵如油的高峰山山顶,祈求“水克火”,防止火灾的发生。
有“迷路”之说。高峰山主要殿堂四周还有木质结构的三层楼房,共同组成庞大的迷宫建筑群体。建成以后,游人自中央三清殿出发,游完每一个殿堂和上、中、下三层楼房的每个厅堂、暗宫,每一条梯道、廊房,最后会回到中央出发地。要另辟蹊径的话,则怎么也出不了迷宫大门。如今,为了安全,新辟了路径,增加了透明度,兼之有导游带路,昔日的“迷路之说”已逐渐淡化。
除此之外,还有“罗衣秀才”之说。罗衣秀才年少时是远离高峰山的一个贫穷孩子,因家境贫寒,吃不起饭,每到高峰山的钟声敲响之时,他便骑着“竹马”飞奔上山吃斋饭,吃完饭后又骑着“竹马”回到学堂读书。有一次吃完饭后,罗衣秀才欣然题咏:“先鸣钟,后吃饭,龙泉油米涌上来。”自此以后,高峰山上的水、油、米果然从岩穴中源源不断地流出。如今,半山腰宋代建造的石砌南山门外“龙井、油泉、米穴”尚存。
道教名山,老子塑像天下第一
登上高峰山,便会看见天下第一老子塑像。它气势恢宏,高36米,用石19889块,数字既暗含了道家所讲究的“顺达长九”的数理,又是一种非人为的巧合。据考证,它是目前国内和世界上第一高、第一大老子塑像。塑像两侧分别是《老子八十一化图》和《全真七子功行图》,现已成为高峰山道教文化标志性景点。
高峰山道观,始建于初唐,续建于晚清,扩建于民国,是得天独厚的灵岳福池,曾是以道教文化为主,兼儒、释文化的道场。据说,最盛时期,住观道士、帮工和管理人员达400多人,信众主要分布于上海、北平、武汉、南京、宜昌、重庆、成都等地。
说起高峰山道观,不得不讲这么一个故事。据《西充县志》记载:高峰道观,原为广教寺,是佛教庙宇。1931年,范云峰将高峰山庙产买下。从此,高峰山只存道观。范云峰买下寺庙并将之改为道观后,数次率领住观道士,在高峰山四周种植蜀柏、香樟等树,使全山得到绿化。范云峰在传道的过程中,以结缘、治病等手段,邀请各地宿儒为其阐述佛老孔孟之道,并虔诚修炼道教玄功。在1932至1938年,大兴土木,扩建玄宫,维修四道寨门和上下山的石板路,后又修建了碑亭,使高峰山远近闻名,成为川北道教名观。
在不久的将来,高峰山道观又将给游客带来一道新的风景,在“老子天下第一”之后又将“诞生养生天下第一”。如今,蓬溪准备打造高峰山中华道家养生文化旅游度假区项目,以道家养生文化为核心,兼容道教文化、道家建筑文化、自然生态文化、耕读文化、诗酒文化、书画文化等,满足身心健康消费潮流需求,让游客到此能“养身”“养心”“养气”“养神”。
二十二块匾额,珍贵稀有文物
高峰山匾额、书画、诗文颇多,并出自古今文人之手,可惜在文革中被拆作它用,文词已不复存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蓬溪县文化部门共追回匾额22块。
从清末至今,高峰山道观中陈列军政要员和地方名士题署的匾额约300余块,楹联40余副。据相关资料记载,仅民国时期先后就有30多位国民党军政要员向高峰山赠匾,而这些赠匾多数毁于文革时期。其中,有当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所赠“为善为乐”、行政院院长于右任所赠“川北胜景”,四川省主席王瓒绪、邓锡侯分别所赠“山中逸士”和“接武重阳”等。除此之外,文人雅士中,著名书法家谢无量、著名画家丰子恺等,都赠有碑匾字画手迹。
蓬溪高峰山全景
古今楹联尚存40副,其中有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主席张澜先生撰书的碑亭联“率三教大道化人,古今罕有;尽一生苦心济世,日月增辉”、清代著名书法家文龙所书“结构最高峰,觉天下名山,南条北障皆枝干;优游余穴地,享世间奇福,虎伏龙眼养性情”等。
在高峰山赏匾是一大享受。它既把人拉去了历史深处,又把人震撼于现实之中。作为一笔珍贵的人文资源,它不仅艺术地揭示了道教义理,生动地展示了书法牌匾艺术,皆具宗教、哲学、艺术审美价值,同时对研究民国时期政教关系和社会文化具有历史文献价值。此外,还有古刹广教寺传下来的唐代古铜钟、铜磐以及各种法器、法物若干件。可惜很多珍贵文物已散佚。
除此之外,高峰山还流传着众多的传说。至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唐代著名神话故事“罗衣秀才”,就发源于这里,这个故事曾入载《四川通志》和《蓬溪县志》等典籍。“罗衣骑竹马赶斋”“读书的石洞镇”等遗迹尚存。
(责任编辑/德翰 设计/赵清)
高峰山太极八卦建筑群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