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地探秘 刀山火海

2015-05-04李天鹤

云南画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草果傈僳族刀口

李天鹤

一尘不染的蓝天,高大挺拔的山峰,绿意盎然的林木,还有层次分明的村落。靠近缅甸,坐落于联检大楼背后那个家家户户屋顶都插了一杆五星红旗的村庄便是猴桥镇黑泥潭村——一个神秘的花傈僳族寨子。整个黑泥潭村被大山分立两边,各成一片,像大山的两个孩子,一左一右依偎在大山的怀里,左边的是蔡家寨,右边的是余家寨。

听寨子里的老人们说,古时候,这里是个类似沼泽的地方,山里的黑牛(野牛)经常到这里打滚,于是就把这个地方叫做黑牛塘,后来黑牛不来了,只剩下个牛打完滚后的塘子,又改为黑泥塘,现在连塘子也不见了,索性称之为黑泥潭了。如今,虽不见了黑牛,但寨子里很多人家却养起了“小香猪”“高脚鸡”“小白鱼”,小香猪是一种体型很小的猪,与别处不同的是所有的小香猪都是放养的,走在村子边,经常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猪大摇大摆地走来走去,看见人来了,也不躲,只抬头望一眼,便悠闲地甩着尾巴走开了。

每年的二三月,黑泥潭便会迎来全村人的头等大事“刀杆节”, “刀杆节”相传是为了纪念一位对傈僳族施以重恩的古代汉族英雄。傈僳族人民把这位英雄献身的忌日定为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并用上刀山、下火海等象征仪式,表达愿赴汤蹈火相报的感情。这里的“刀杆节”由蔡家寨,余家寨和外村傈僳族轮流操办,操办时,若上一年操办的选了二月初八,则下一年操办的就选三月初八。随着村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刀杆节”的操办也越来越隆重。

到了“刀杆节”这一天,寨里寨外的傈僳族群众都穿上节日的盛装,成群结队地来到选定的“刀杆节”会场,观看“上刀山、下火海”活动 。活动首先由七八名“香通”(上刀杆表演者)为众人表演“跳火舞”。他们上身裸露,光着脚,模仿各种动物动作,在一堆一堆烧红的木炭上,来回跳动,还不时抓炭火在身上揩抹,圆浑的火球在手中翻滚、搓揉,而他们却毫不在意。经过火的洗礼,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消除各种灾难。

会场中央,事先立起两根约20米长的粗大木杆,木杆上绑有36 把锋利的长刀,刀口向上,银光闪闪,形成一架高得让人生畏的刀梯。上刀杆前,几位穿着红衣裳,头戴红包头,光着脚的勇士,健步来到刀杆下,跪在一幅古代武将画像前,然后双手托起酒杯,举杯过头,口中念念有词,接着将酒一饮而尽。然后,他们纵身跃起,轻盈敏捷地爬 上刀杆,双手握住刀口,双脚踩着刀刃,鱼贯而上。最先爬上顶端的人,还要做高难度倒立动作,燃放鞭炮。

链接:

黑泥潭的傈僳族群众祖祖辈辈主要靠种植业和养殖业为生,家家户户都种植了经济作物泡核桃、红花油茶、草果等。其中,以种植香料作物草果为重点,这里种植草果的年代久远,发展较为完善。

如今,寨子里一色的青石板块石路面,干净整洁。青砖、红砖、新式的木结构房子随处可见,百姓家里装修得精致、敞亮。村民们富裕起来了,但依然保持着古老的习俗,说的是傈僳族特有的语言,穿的是色彩绚丽的传统服饰,还有些人家已经开始试种天麻、三七、重楼等药用作物。

猜你喜欢

草果傈僳族刀口
炖肉放草果,提鲜健脾
怒江草果高产高效技术集成示范推广与应用初探
豆花
少数民族音乐
疑惑
在刀口上
傈僳人的阔拾节
中药外敷治疗手术病人刀口脂肪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