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建设的结构形态与路径选择

2015-05-04柳越飞

科技与创新 2015年6期
关键词:生态意识行为规范生态文明

柳越飞

摘 要:通过研究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社会发展陷入生态困境的内在根源就是工业文明的发展,我国仅从资金、技术等外层加强环保只能治标不治本,唤醒社会大众共同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意识才是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根本出路。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意识;结构形态;行为规范

中图分类号:X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06.031

建设生态文明是人们为了创造、追求生态文明成果的活动,并要努力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生态文明系统包含着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分别是内容体系、认识体系、方法论体系。我们只有在了解生态文明观的内涵和结构形态的基础上,才能够真正实现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也是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1 生态文明建设的结构形态

1.1 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观

众所周知,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生态文明就是使人类能够自觉地维护人与自然的关系,并能够很好地处理各种生态关系,最终使人类进步。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在当今社会有着很重要的指导价值,基本的生态文明标志有三个:从有害环境技术向无害环境技术转变、从单纯追求经济目标向追求生态和经济的双重目标转变、从天人相分向天人合一转变。这就需要我们确立一种新的生态文明观念,即自然与人平等,二者要互惠互利。这种生态文明观念要求人类社会要与自然共同进化,要求人们要保护自然,并要学会热爱自然,不能破坏自然的发展规律,要将遵循自然规律放置在自身利益之上。

1.2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结构形态

从内涵上看,生态意识、行为和法制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结构形态。所谓“生态意识文明”,就是指人们能够正确地对待生态问题,并就这些生态问题想出积极的处理办法,另外还能够将生态文明的观念变成自己人生的价值观,这就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生态行为文明是人们能够运用正确的生态文明观来做出一系列推动生态发展的行为活动,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自觉做出培养行为。生态法制文明是人们通过生态意识和行为促使政府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从外延上看,生态文明建设不但需要人们能够有正确、积极的意识,还需要将生态文明覆盖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所以说意识形态要涉及到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生活。生态文明指向经济领域要求各种经济活动要以生态利益为前提,并且形成生态经济学,经济的增长不能以损害生态环境为代价,全面实行清洁生产;生态文明指向文化领域要求人们能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文化领域加强生态教育,并加强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研究;生态文明指向政治领域要求形成生态政治学,另外,政府需要建立健全生态文明的法律法规,以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文明指向社会领域要求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从消费出发,抑制破坏生态文明的行为。

2 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

选择生态文明的路径不但要考虑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复杂性,而且还要使选择的路径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我国的基本国情有效地结合起来。

2.1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

生态文明能否成功转化成人们的意识,并付诸社会实践,关键在于生态文明建设。文明能够提高全民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并将生态文明的意识深入到广大社会群众的心中,自觉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忧患意识。

2.2 加强行为规范

道德规范和法律约束是每个社会进行行为管理的方式,道德约束相对于法律约束来说是一种软约束,是一种自我控制和约束。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道德约束始终都有着调节社会生活的作用。有效解决生态问题都需要依赖于道德规范的约束和引导,它能够自觉解决生态文明与科技、消费之间发展的矛盾。一个和谐的社会需要人们用社会道德规范来约束和评价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一切行为和活动。法律约束相对于道德约束来说是一种硬约束,它的强制性要求人们必须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当人们不能使用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时候,法律约束就要求人们必须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否则必然会为自己不当的行为付出代价。法律是任何道德规范都无法替代的,所以我们需要将道德规范和法律约束相结合,这样才能提高人们的生态文明素质,才能从根本上制止破坏生态文明的行为。

2.3 推动社会实践活动

生态文明建设的直接推动因素和根本的途径就是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多种形式,但是吸引社会群众普遍参与、以活动为载体的社会实践才是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各种活动都必须要反映出人们对理想自然生态环境的追求和向往,所以,只要我们能够将开展生态文明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具体群众关心的小事做起,将社会实践活动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精神、物质文明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就能够使生态文明建设贴近社会基层和社会群众,才能在社会群众的努力下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目的。

3 结束语

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社会的发展只能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人们只有与自然共进退,才能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只有更好地研究生态文明建设的结构形态和路径选择,推动社会各个层面协同发展,才能创造出一个光辉的生态文明。

参考文献

[1]刘少康.环境与环境保护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编辑:王霞〕

猜你喜欢

生态意识行为规范生态文明
人对自然的暴力
解析小说《白鲸》的生态意识和德性伦理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生态意识渗透
强化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必要性
用公平正义守护社会伦理秩序
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