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用益生菌的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评价*
2015-05-03张慧,李涛,江涌
张 慧,李 涛,江 涌
(1.四川省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四川 自贡 643000; 2.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四川 泸州 646000)
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人群一般为老年人,该人群常患有较多的基础疾病,因而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1]。患者机体常出现严重的代谢紊乱,表现为高分解、高代谢状态,由此影响正常的胃肠功能,难以保障有效的肠内营养,机体呈现负氮平衡,会进一步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恢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正常的胃肠道功能,纠正失衡的营养状态,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对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探讨了联合益生菌的早期肠内营养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以及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连续收治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纳入标准:起病12 h内入院;高血压病史;体格检查及头颅CT检查证实为自发性脑出血,血肿位于基底节和/或丘脑区,脑内血肿量在40~70 mL;入院后48~72 h可以开始经鼻胃管行肠内营养支持;预期患者接受营养支持时间超过21 d。排除标准:严重的心、肺、肝肾等功能障碍;入院时存在肺部感染等感染性疾病,严重的内分泌系统、消化道系统及血液系统的疾病;严重营养不良;合并恶性肿瘤;肠内营养支持不足21 d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本研究中在营养支持不足21 d有3例患者死亡,2例患者自动出院,共5例患者中途退出,最终完成研究的治疗组23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41~74岁,平均(60.9±8.7)岁;GCS评分 3~5分 3例,6~8分 20例。对照组中,男 14 例,女 8 例;年龄 40~75 岁,平均(59.5±8.9)岁;GCS评分 3~5分 3例,6~8分 19例。两组患者的各项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颅内血肿清除手术,并予以常规神经营养药、脱水剂、对症等治疗。对照组患者于入院后48~72 h开始经鼻胃管注入瑞素(华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504,规格为每瓶 500 mL),第1天 喂养量为125 mL,每天以125 mL递增至1000 mL/d,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初期对热量不足的部分可以予以适量静脉营养补充。治疗组营养支持的时间和方法同对照组,但同时给予丽珠肠乐胶囊(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 S10960040,规格为每粒 0.35 g<每粒含 0.5亿双歧杆菌活菌>),每次 0.7 g,早晚各 1次,将药粉加入肠内营养液中,若患者使用抗生素,则添加益生菌需与抗生素输注时间间隔4 h以上。
1.3 观察指标
于肠内营养支持的第1,7,14,21天分别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及淋巴细胞计数,并测量患者健侧上臂围、上臂二头肌部位皮褶厚度。观察营养支持治疗期间患者是否发生消化道出血、肠道菌群失调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以及近期意识恢复情况(营养支持治疗60 d后患者由昏迷转为清醒或嗜睡均认为意识好转)。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 13.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 χ2检验;计量数据以±s表示,应用 t检验、t′检验,并行方差齐性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见表1至表3。营养支持治疗第60天,治疗组患者意识好转的例数 16 例(69.57% ),多于对照组 13 例(59.09% ),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治疗第21天两组患者血清学指标比较(±s,n=23)
表1 治疗第21天两组患者血清学指标比较(±s,n=23)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t值P值血清总蛋白(g/L)68.1±6.2 64.1±4.9 2.398 0.021白蛋白(g/L)39.6±6.2 35.8±4.2 2.377 0.022血红蛋白(g/L)130.7±13.7 121.4±16.0 2.101 0.042淋巴细胞计数(×109/L)1.31±0.32 1.13±0.25 2.165 0.036
表2 治疗第21天两组患者上臂围、上臂二头肌部位皮褶厚度比较(±s)
表2 治疗第21天两组患者上臂围、上臂二头肌部位皮褶厚度比较(±s)
组别治疗组(n=23)对照组(n=22)t值P值上臂二头肌皮褶厚度下降值(mm)1.35±0.36 1.61±0.46 2.151 0.037上臂围下降值(cm)1.35±0.34 1.58±0.41 2.046 0.047
表3 两组患者消化道出血、肠道菌群失调以及肺部感染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单纯采用药物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不能完全解决高血压脑出血所引起的继发性脑损害以及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发病后开始早期营养支持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2],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以及降低病死率,减少住院总天数[3-5]。常规肠内营养可保护肠道黏膜屏障、维护正氮平衡,并减少机体应激状态下的相关并发症。但重症患者常常伴有肠道菌群紊乱及免疫功能低下,常规肠内营养在纠正肠道菌群紊乱和增强免疫力方面的作用十分有限。
益生菌主要由对人体有益的肠道固有菌群组成,包括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粪肠球菌等菌群。益生菌产生的特殊物质可以影响肠道上皮细胞的更新,并且通过黏附于上皮细胞表面抵御病原体的入侵,食物中的某些致癌物质可被益生菌中和,促进细胞的凋亡[6-7]。益生菌制剂主要具有以下作用: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调节多种细胞因子的产生,如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炎症介质转化生长因子-β 等[8-9];调节肠蠕动及肠道神经肌肉活性,从而改善肠道功能[10]。另外,益生菌产生的细菌素类、蛋白类抗菌物质对外籍菌有很强的生物拮抗作用,得以维持肠道的微生态平衡[11-13]。近年来,添加益生菌的肠内营养对肝病、肠道癌症、胰腺炎、腹部手术患者,重症监护室以及接受放、化疗的患者营养支持方面均有研究和应用,在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减轻不良反应方面都有着良好表现。
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及淋巴细胞计数均可作为评估患者营养状态的指标,而监测患者上臂围、上臂二头肌部位皮褶厚度可间接了解患者体内蛋白质的储存状况。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说明,高血压脑出血早期机体呈现高分解、能量消耗状态,骨骼肌蛋白以及皮下脂肪损失较重;经过肠内营养支持后分解大于合成的情况得以改善,机体蛋白质的丢失也得到抑制,各项营养状况指标均呈逐渐上升趋势;治疗组在经过添加益生菌的肠内营养支持一定时间后,各项营养状况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说明此时添加益生菌的肠内营养作用更明显。并发症的结果说明,添加益生菌的肠内营养能调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肠道菌群平衡,改善患者的肠道免疫功能,且能减少治疗期间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添加益生菌的肠内营养虽不能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但对增强患者抗感染能力方面有一定促进作用。对两组患者近期意识恢复情况的观察发现,第60天益生菌治疗组患者的意识改善例数虽然多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说明意识的改善可能为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整个病程中所使用其他药物的结果、肺部感染对意识状况的影响等,营养状况的改善可能为其中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早期添加益生菌的肠内营养可以改善高血压脑出血后的营养状况及肠道功能紊乱,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营养状态以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Hu YZ,Wang JW,Luo BY.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266 cases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Hangzhou,China[J].J Zhejiang Univ Sci B,2013,14(6):496-504.
[2]郑铁晋.肠内营养在开颅手术后早期的应用[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3,30(12):990-992.
[3]Härtl R,Gerber LM,Ni Q,et al.Effect of early nutrition on deaths due to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J].J Neurosurg,2008,109(1):50-56.
[4]Brain Trauma Foundation,American Association of Neurological Surgeons,Congress of Neurological Surgeons.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J].J Neurotrauma,2007,24(Suppl 1):S104-S106.
[5]张建军,邵东风,王爱田.等.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症脑卒中患者 35例[J].中国药业,2014,23(11):110-111.
[6]Kailasapathy K.Survival and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probiotic organism with reference to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and bifiidobacterium spp[J].Immunol Cell Biot,2000,78(1):80-88.
[7]Bengmark S.Bioecological and nutritional control of disease:Prebiotics,probiotics and synbiotics[J].Nutri Hosp,2006,21(Suppl 2):72-86.
[8]Kekkonen RA,Lummela N,Karjalainen H,et al.Probiotic intervention hasstrain-specific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in healthy adults[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8,14(13):2 029-2 036.
[9]Lomax AR,Calder PC.Probiotics,immune function,infection and inflammation: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from studies conducted in humans[J].Current Pharmaceutical Design,2009,15(13):1 428-1 518.
[10]钱 昆,郑亚明,赵紫罡.肠道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及进展[J].华西医学,2005,20(2):381-382.
[11]许强宏,严 静,陈 进,等.微生态制剂强化的肠内营养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应用[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9,7(2):105-110.
[12]Resta Lenert S,Barrett KE.Live probiotics protect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from the effects of infection with enteroinvasive Escherichia coli(EIEC)[J].Gut,2003,52(7):988-997.
[13]Fooks LJ,Gibson GR.Probiotics as modulators of the gut flora[J].Br J Nutr,2002,88(Suppl 1):S39-S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