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钢琴演奏中的弹性节奏

2015-05-03王子璇

戏剧之家 2015年19期
关键词:记号演奏者乐曲

王子璇

(兰州大学 艺术学院 音乐表演系,甘肃 兰州 730000)

弹性节奏(Rubato),也称为自由节拍,是指速度渐快渐慢,有伸缩弹性的节奏,其最早出现在歌剧里,是浪漫时期音乐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音乐表现手法。受当时文学诗歌的影响,浪漫时期的音乐象散文诗一样,能够最大限度地表现出人类的多愁善感,带有强烈主观倾向和个人感情色彩。在浪漫主义时期,音乐情感的个性化与弹性节奏风格的深化,推动了新的音乐体裁的创立,“夜曲”、“随想曲”、“幻想曲”“即兴曲”、“狂想曲”“叙事曲”、“谐谑曲”等,都是在浪漫主义时期得以确立的。

一、弹性节奏的风格特点

浪漫派音乐的展开线索往往缺乏必然的逻辑性,想象力极其丰富以至经常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东西:捉摸不定的旋律、前后矛盾的节拍、自由延伸的曲式和性质暖昧的和声等。而带有随意风格的乐曲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已出现,巴洛克时期即兴演奏风靡一时,直接影响了浪漫主义时期音乐风格特点的形成。所有的这些不确定的因素都赋予了创作者、表演者更大的自由度,体现出形式服从于情感渲泄的浪漫主义原则。所以一般情况下,适当的节奏变化对浪漫派作品是非常有益的,有助于其情感的表达。弹性节奏不等同于随意节奏,弹性节奏是建立在良好的节奏意识及对全曲节奏律动的掌控基础之上的。弹性节奏在音乐中被不断地突破、不断地加入新的因素,其运用的原则是对的,但这只是一个宏观上的概念,前提是演奏者要尽可能地从作曲家的角度来审视作品,从其背景、结构、音乐内容等方面人手,尽可能地去掌握复杂的细节,凭借自身的智慧和情感来演奏作品。肖邦的学生曾说过“肖邦演奏自己的同一首作品时,几乎没有一次是一样的,然而每次都完美无缺”。这是演奏者自己“个性”的展现,是音乐的魅力所在。关于弹性节拍的一些原则,不应该成为束缚演奏者手脚的枷锁,要鼓励演奏者在大前提允许的情况下,努力去挖掘新的东西。

二、弹性节奏在演奏中的要点

(一)总结和理解音乐的规律。把握正确的旋律规律是弹好浪漫时期歌唱性旋律的必备条件。弹性节奏是一种速度对比的关系,一首乐曲往往有一个基本的速度,但又不可能一成不变地永远使用这个速度,总是在统一的基础上不断地对比发展,形成节奏韵律,这同时也是多样统一法则的体现。根据以上原则,弹性节奏与贯穿整个作品的统一节奏、各个乐段、乐句的节奏之间是一种辨证统一的关系。因此,Rubato因素的运用应该是在整个作品总的时间(时值)内进行的,也就是说要有一个基本的速度,而且改变是有限度的。在使用伸缩节奏之前,应该用最严格的节奏速度练习,只有在对乐曲节奏结构有了整体的认识后,才能在个别地方逻辑性地发展节奏。

(二)正确了解乐曲的构造。首先要在整体上对乐曲结构、节奏韵律、音色变化、力度等方面进行掌控,要最大限度地领悟到乐曲整体节奏的运动感和内部韵律。一首乐曲的整体只有一个,在整体内部可以有最丰富的变化和最细微的差别,在具备掌控全曲结构变化能力的情况下,才有运用Rubato的自由。弹性节奏最基本的运用,在于散板节奏和标有速度改变记号以及某些表情记号、风格记号的地方,必须准确理解和处理谱面上的这些记号,不要在记号出现的地方马上改变速度,要有一个转换的过渡,之后还要懂得恢复到最初的速度。

(三)加强前期的学习。无论何时,脱离真实的弹奏音响是不可能对弹性节奏有完满的概念的,因为节奏偏离的大小程度无法用语言、文字或其他除了音响之外的形式来表达。究竟如何慢,如何快,又如何地衔接,这是一个相当具体的过程,只有通过真实的音响才能把这个过程表现出来。所以,必须尝试把内心的节奏感转变为具体的音响,在改变速度的同时不要随意改变力度。在生活中,我们能同时听到、看到多位不同风格的钢琴家对同一首乐曲的演奏,这就给我们的钢琴学习带来极大的便利,通过多听、多看,获得悟性;通过模仿、借鉴得到灵感。逐步找到自己的艺术修养,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极大升华。

[1]张前.音乐二度创作的美学思考[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

[2][美]迪安艾尔德.钢琴家论演奏[M].北京:北京人民音乐出版杜,1992.

[3]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4]A·阿列克赛耶夫.钢琴演奏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

[5][苏]涅高兹.论钢琴表演艺术[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6][苏]A.索洛甫磋夫.肖邦的创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0.

[7][德]H·里曼.音乐美学要义[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记号演奏者乐曲
始乱
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与建议
论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
墙上的记号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
浅析钢琴演奏过程中如何放松
钢琴演奏中紧张心理的克服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