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字母引发的种族杀戮
2015-04-30王伟
王伟
18世纪后期,美国白人拓荒者纷纷向中西部进军,蚕食印第安部落祖祖辈辈居住的土地。面对殖民者的强取豪夺,骁勇善战的印第安人举起最原始的长矛弓箭,义无反顾地捍卫自己的家园。然而,印第安人的每一次反抗都遭到了无情镇压,装备先进的美军和民团大开杀戒,战场变成了血流成河的屠场。
印第安人在屡战屡败之后,开始痛定思痛,寻求自强御敌良策。有位名叫特库姆塞的肖尼族酋长发起民族复兴运动,呼吁各个部落发扬传统文化,革除陋习弊病,编练新式武装,抵制白人商品,并努力组建一个从哈德逊湾到墨西哥湾的“红色民族同盟”。在特库姆塞的团结下,德拉瓦克、奥季布韦、渥太华、刻卡波、波塔窝托密等印第安部落与肖尼族结盟,合力阻挡白人拓荒者的扩张。
特库姆塞在提培堪娄湾筑起了先知城,训练的4000名武士队伍兵强马壮,实力不容小觑,白人拓荒者不敢再像以往那样,动辄使用武力进行恫吓和讹诈,转而耍起了欺骗的伎俩。
1809年,印第安纳特区总督哈里森(即威廉·亨利·哈里森,1840年当选为美国第9任总统;其孙本杰明·哈里森是美国第23任总统)绕开了特库姆塞,对其他部落酋长施以小恩小惠,仅用每年给付各部落200~500美元的代价,骗取了沃巴什河与白河两岸300万英亩的土地。
由于特库姆塞坚持拒绝割让土地,1810年7月,哈里森只得写信邀请其到华盛顿谈判。会场上,特库姆塞与对方唇枪舌剑,据理力争维护印第安人权益:“任何一个部落割让土地,都必须经过所有部落同意才算有效。”
见无法说服这位传说中的“飞跃的山狮”,哈里森心生一计,想把特库姆塞扣押为人质,逼迫印第安人做出让步。但是,400多名剽悍年轻的武士寸步不离站在酋长周围,让哈里森无从下手。不甘下风的哈里森试图挽回面子,提出要开一场小型运动会,要求印第安武士与白人士兵同场竞技,特库姆塞欣然同意。可是,白人士兵在赛场上根本不是印第安武士的对手,长跑、骑马、射击、投掷项目均败下阵来,最令哈里森瞠目结舌的是,印第安人的奔跑速度奇快,1000英尺长跑能把白人甩开100英尺。
尽管哈里森落了个灰头土脸,一点便宜也没占到,但对特库姆塞还是心悦诚服,他在日记里写道:“如果他不是我们的近邻,他也许会是哪个国家的创始人,那里甚至会和墨西哥或秘鲁不相上下……”
印第安人和白人缔结协议后,美洲大陆形势依然阴云密布,英国一直企图夺回阿巴拉契亚山脉以东的殖民地,美国也在觊觎西部地区和英国控制下的加拿大,第二次英美战争一触即发。这一次,特库姆塞站到了英国人一边。
1811年11月,哈里森率军深入蒂普卡努河畔,抵近印第安人的首府先知城。虽然空气中弥漫着火药味,但双方仍旧希望维持现状,并没有真正开战的意图。为了壮大己方声势,特库姆塞外出争取其他部落的支持,临行前反复叮嘱孪生弟弟坦斯克瓦特瓦,即使遇到挑衅,也不要轻举妄动。
12月7日,按捺不住性子的坦斯克瓦特瓦突袭美军营地,在暴风骤雨的战斗中,视死如归的印第安武士接二连三地倒在枪口下。美军取得蒂普卡努战役胜利后,马不停蹄地发起反攻,不仅将先知城夷为平地,还将印第安人驱逐出印第安纳特区。特库姆塞带领族人一路向北且战且退,1813年10月5日在摩拉维亚镇战役中战死疆场,尸体惨遭肢解,并被哈里森剥皮制成剃刀的磨刀带。
特库姆塞兵败被杀,改变了美国西部拓荒史进程,也留下了神秘的特库姆塞诅咒。每一位在尾数为0的年份里当选的总统都会死在任期上,从1840年的威廉·亨利·哈里森开始,到1960年的肯尼迪为止,此间每隔20年选出的7位总统,无一例外都未逃过劫数。
2013年12月,国立美国原住民博物馆收到坦斯克瓦特瓦的后裔詹姆斯捐献的信札,其中就有一封哈里森在蒂普卡努战役爆发前写给特库姆塞的书信。哈里森在信中大献殷勤,愉快地回忆起当年华盛顿运动会的情景,对印第安武士的神勇表现大加赞赏,末了还恳切地央求特库姆塞保持中立,不要帮助英国人。很显然,哈里森在向特库姆塞伸出橄榄枝,他没有必要也没有理由挑衅印第安人。然而,哈里森在夸耀印第安武士奔跑速度时,不慎写错一个字母,将fast(快)误拼成fart(放屁;蠢人)。这封信送到先知城时,正值特库姆塞外出串联其他部落,其弟坦斯克瓦特瓦看到信后,勃然大怒,认为这是对印第安人的极大侮辱,不等特库姆塞回来就主动发起了蒂普卡努战役。
一个字母,一场误会,却导致数以万计的生命陨落,印第安民族同盟也胎死腹中。误会总有一天会昭告,时间再长也会给人交待,只可惜的是,这场误会引发的伤害太痛太深太久。就这样,印第安人和白人两个种族度过了漫长的200年,经历了太多的腥风血雨,承受了太多的歧视压迫,错过了太多的和解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