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日本人生活中的火

2015-04-30孙朋朋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1期
关键词:日本文化

摘 要:火是物质燃烧过程中散发出光和热的现象,是能量释放的一种方式。火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因为人类学会了使用火,才能在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中发展至今。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文化发展比较源远流长,神道教中的“泛灵论”深深融入到了普通人的生活中,加之岛国的自然特性,日本火文化中必定有着丰富的民族特色。

关键词:日本;日本人;文化;火

从自然属性来看的话,火可以为人类提供光源和热能。有了火,即使在黑暗中,人类可以如在白昼一般劳作;有了火,即使在寒冬腊月,人类也可以吃到熟食。从蒙昧时代开始,火便在人类生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火无疑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的进化,促进了社会的向前发展。

1.日本火文化形成的自然原因

日本是个岛国,处于亚热带大陆东岸,国土南北方向狭长。日本列岛纵贯热带、温带和寒带三个气候带,并且受到冬季来自大陆的高压气团和夏季来自太平洋的海洋气团的双重影响,气象的日变化和气候的年变化都比较大。夏季全国气温普遍较高,来自太平洋的水汽以及热带低气压演变成的台风给日本带来了丰沛的降水。在冬季日本海一侧受到来自大陆的冬季风的影响,冬季风途经日本海给日本带来了大量的降雪。多变的天气加上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夏季潮湿,冬季阴冷,这时能不能生火就变得至关重要,室内生火一方面可以供暖,另一方面也可以去除潮气。

此外另一方面,自然灾害频发也使日本人不得不时刻提防着火。日本多山多林,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雷电等强对流天气也频发。大规模的山火,喷发的火山,地震引起的火灾次生灾害,雷击导致的大火,这些都加深了日本人对火的畏惧心理。

2.日本火文化的表现

2.1住宅与火

在日本传统和式房间中,一进门都有一个名为“囲炉裏”[1]的生活设施。“囲炉裏”一般在客厅中间,大致呈长方形,比地面低数十公分。“囲炉裏”内放有烧红的木炭,上面架起一口锅,可以烧水,亦可以煮饭。到了寒冷的夜晚,一家老少便围坐在“囲炉裏”四周,共进晚餐,谈天说地,其乐融融。“囲炉裏”看似简单实则衍生出了日本传统家族等级文化。根据每个人所坐的位置就可以大致区分出在家里的身份。一进门离门口最近的位置叫做“カカザ”,一般是家庭主妇的位置。在传统日本家庭中,主妇掌握者家里的餐饮管理权,因此此位置还被称为“上座”,这充分显示了主妇在家庭中的地位。此位置不但距离厨房最近,主妇还可以将在“囲炉裏”的火上加热的食物分发给在座的每个人。此外,当家庭主妇地位在婆媳之间转换时,媳妇也会坐于此,行使食物分发者的权力。“囲炉裏”正面的内侧是一家之主的位置,名为“横座”。对面的位置是“キジリ”,一般是家里的小孩或者儿媳妇的位置。他们在家中的地位比较低,所以此位置又叫做“下座”。当家里有诸多下一辈的人时,他们则从内往外地排坐于此。最靠里的位置是“客座”,此位置距离入口最远,全家在此招待远道而来的宾客。

“囲炉裏”也是一个家族的象征,一个“囲炉裏”就是一个家系,当家里的孩子分家或者嫁入、入赘到别的家系的时候,就会新建或者加入其他的“囲炉裏”中,从而形成另一个家族。同时,“囲炉裏”的火也通常被认为是不能熄灭的,特别是新年前的除夕夜,“囲炉裏”里一般会埋入粗壮的木片,这样“囲炉裏”的火会三天不灭,火的生生不息象征着家运的长盛不衰。如今,虽然很多日本家庭中早已经没有了“囲炉裏”,但是传统日式的座位排序以及由此演化出来的家庭情怀依旧在普通日本人的心里根深蒂固。

2.2新年与火

新年前的除夕,八阪神社会点燃干燥的白术。神社附近的人们便拿着火绳来引火,为了防止火在回家的途中灭掉,他们一边摇晃着绳子一边跑回家,即“白术参拜”,他们用从神社引来的火来煮饭烧菜。这被视为新年的第一把火,与过去一年的兴衰毫无关系的新火,这是新的开始,日本人对它寄予了希望,期冀通过新火料理的食物在新的一年给自己带来好运。同时,从在神社引火这一点上来看,这项活动还有着薪尽火传,永不熄灭的寓意。

新年过后,各种祭祀用品的清理工作同样离不开火。正月十四、十五即小正月前后,日本人会把新年里用的注连绳[2]、门松[3]等聚集起来一起烧掉。日本人称之为“火节”,他们用燃烧起来的火烤熟饼来食用。日本民俗中的火在烧掉旧物的同时也用来烤制食物,制成新的物品,这说明火还担任着除旧迎新的职责。

2.3祭祀、禁忌与火

在祭祀氏神的时候,对于火,日本人显然比其他民族更加敏感。神职人员不但要守夜,还要忌讳所使用的火。他们不能和一般人一起食用相同的火烹饪的食物,还必须在祭祀的前几天便住进所谓的精进屋,自己用干净的火烹饪食物,謂之为“别火”。日本人认为“别火”是纯净的,没有一点污秽。神职人员是普通人与神交流的媒介,是神传达神谕的通道,当他们使用了和一般人一样的火时,神就会认为他们没有怀有足够的诚意,甚至对神灵有亵渎之嫌。

庆祝盂兰盆的时候,在开始的13日那天,日本人在扫墓过后会在家门口烧一些麻杆、麦秆以迎接祖先的灵魂回家接受供养。在结束的16日为了把祖先的灵魂送回,日本人也会在门口点燃麦秆等,并把贡品、装饰品拿去墓场、大海、山川,让祖先的灵魂再次得到安息。在一定意义上,火承接了阴阳两界,通过“迎火”和“送火”,祖先的灵魂得以指引。祭祀期间,子孙又通过火与祖先进行交流,祈求能得到庇佑。

2.4神话与火

从日本的传统宗教—神道教来看的话,火在一定程度上早已经被神化了。火神作为日本八百万神之一,他具有日本神的共性。日本神从根本上而言,他不是凭人的感性理解就能把握住的存在。他变幻莫测、任意而自由自在地隐藏自己的本体,并且能幻化为他物,寄身于生活中的自然物体上。一般而言,对于神以及与神灵有关的物品,日本人都怀有敬畏之心。日本神具有两面性,他拥有温和与暴躁两种类似于一般人的品格。因此当火的自然属性与日本神的人格属性相结合时,祭祀火神就应运在日本人的生活中变得极为重要。在民间很多人信奉着火神,他们认为火神操纵着世间的火,这种力量是人类所不能左右的,一旦人类和火神对立,人类便会遭受火灾之袭。也就是说,当火神认为普通人对他不尊敬时,他就会降下天火,给人带来灾难;而火神的基本诉求得到满足时,人们的生活便会风调雨顺,无灾无难。

日本民间所祭祀的火神在日本具体名为产火灵神。据《神名录》记载,在丹波、伊豆、纪伊等地都曾有过祭祀火神的神社。《镇火祈传文》中也把此神作为祭祀的对象。此外,《神武记》中所介绍的显斋之祭也是把灶火赋予神名而加以祭祀。此神又被称作“荒神”,神体一般由三块从河海中捡来的石头构成,他既是灶神有是一家的屋院之神。在日本,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各自祭祀的火神,此外也有同一部落一同祭祀的火神。从火演变成火神这一点来看,对火本身的崇拜早已经融入到了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并且上升到了精神层面。

结论:日本自然环境苛刻,火山、地震、雷电、木制的房屋这些都极易引发火灾。加之自古以来在日本社会大环境中形成的万物皆有灵的朴素的自然崇拜心理,这些都会使日本人对火极为敏感。火在一年中既可以使自己倾家荡产,也可以让自己丰衣足食,所以对于火他们不得不畏惧和敬重。纵观日本文化,火的影响已经涉及到了几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它伴随着日本民族的繁衍生息,并将在现代生活中继续传承下去。

注释:

[1]一般译为地炉、炕炉。

[2]举行神事活动中用于划定神圣场所或新年时为辟邪而张挂在门口的稻草绳。

[3]日本民俗中正月竖立在房门口或大门口的装饰性松树。松树原为年神入门的依附之物。

参考文献:

[1](日)茂吕美耶.『传说日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

[2]王金林.『日本神道研究』.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7月.

[3]郑小江.『中国辟邪文化』.当代世界出版社,2008年11月.

[4](日)宫家准.『日本的民俗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

作者简介:孙朋朋,内蒙古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

猜你喜欢

日本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日本元旦是新年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探寻日本
《黄金时代》日本版
谁远谁近?
美哭了的日本点心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