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语言研究史中“语法”涵义的演变

2015-04-30吴力菡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1期
关键词:涵义演变语法

摘 要:通过回顾“语法”涵义的演变,梳理西方语言研究在研究对象和目的上的发展历程,以此了解西方语言学的发展脉络。

关键词:语法;涵义;演变;语言研究

1.古希腊时期

一般认为,西方语言学发源于古希腊。从词源上看,“语法”(grammar)一词可以追溯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时代。当时的“grámmɑtɑ”意指“字母”,“téchnē grɑmmɑtikē”为“阅读和写作的技巧”。到了后古典时期,“grɑmmɑtikē”逐渐进入到语言研究中,尤其是语法领域。古希腊的哲人如苏格拉底、柏拉图等的语言哲思实际上都是在哲学范围内进行的。当时的“哲学”指人类全部的知识,其涵盖的内容远远超过现代意义的哲学。(Robins:17-18)这是由于当时的学问尚未发展到能够进行细致分科的程度。“语法”的意义自然具有广泛的涵义,它包括现代意义的语文学(philology)和文学。

特拉克斯(Thrax)于前1世纪所著的《希腊语语法》(Téchnē)是将柏拉图等人的成果总结而成的第一本系统的关于希腊语的专著。该书认为语法是“诗人和散文家运用语言的实用知识”,其六章分别为音乐论、叙述、词的重叠、语源研究、动词变化表、文学批评。可见,这一时期的“语法”涵盖范围很广,不仅包括现代语言学的词和语源的研究,还包括文学、音乐等内容,如音乐部分主要论述诵读韵律。该书将语言研究定位为实用性、文学性,后来成为希腊语和拉丁语语法研究的主线,一直持续到中世纪思辨语法的出现。(Robins:38,岑麒祥:32)最早将语言研究从哲学中分离出来的是前3世纪的斯多葛学派。该学派将语音、语法和语源学分开讨论。(Robins:21)他们的语法不包含语音和语源,但其观点未成为主流。

2.古罗马时期

古罗马时期的语法和语文研究非常盛行。瓦罗(Varro)的《拉丁语研究》(De Lingua Latina)中,语源学6卷,名词和动词变化6卷,句法论11卷。该书明确讨论了语法的两个组成部分——词法和句法;同时,语源学仍是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瓦罗将语法界定为“诗人、历史学家和演讲者使用语言的系统知识”。(Robins:61,岑麒祥:32)这一定义同特拉克斯的观点是一致的,也以实用为指向。

3.中世纪时期

6世纪,普利西安(Priscian)的《语法原理》(Ins-titutiones Grammaticae)详尽描写了古典拉丁语,左右了整个中世纪的语法学。罗马的政治影响波及整个欧洲之后,拉丁语成为各地学校教授的语言,学会拉丁语成为教育的目的。拉丁语法不再被看作研究古罗马人如何使用词语的科学,而是一种技术,是学习拉丁语的工具。文艺复兴时期,语法是“说话说得好,写作写得好的技术”,“语法的唯一目的就是说话正确”。(Robins:F27,岑麒祥:58)语法学家的任务就是规定说话和写作应遵循的规则。一直到16世纪,语法在拉丁语教学中都被界定为“语言的规则”,以实用为导向,具有规定性。

作为拉丁语“grammatica”的变体,12世纪古法语的“grammaire”原指“学问”之意。14世纪时,英语的“语法”(gramere)表示“一般的学问,尤其是受教育阶级的知识”,包括占星术和魔法。中世纪时期文法学校(grammar school)的教授内容也从最初的拉丁语扩展到其他语言(古希腊语、希伯来语、英语、欧洲诸语言)及学科(自然科学、数学、历史、地理)。语法成为中世纪学术教育的基础,它与雄辩术(逻辑)、修辞学一同构成中世纪自由七艺的“三才”。语法不仅是一门文科科目,还是学习拉丁语的必需,并服务于神学。天主教神学与亚里士多德哲学的融合产生了盛行的经院哲学,13、14世纪的摩迪斯泰学派主张的思辨语法又是将拉丁语法同经院哲学相结合的产物。思辨语法首次建立了清晰的句子结构理论,明确区分主、谓成分,在句法领域贡献巨大。中世纪后期的学者通过考察词序来确定句子成分。此时的语法研究逐渐具有现代意义。在经院哲学的背景下,人们认识到语法不应只是观察记录数据,而应使语法具有解释性。思辨语法使语言理论回归到哲学背景之下,哲学成为语法的理论基础。(Robins:82-90)摩迪斯泰学派将语言看成思辨对象,他们不描写具体语言,而从哲学角度解释拉丁语语法系统。在此基础上,“普遍语法”的概念产生了。

4.现代时期

中世纪语法作为“语言的规则”的概念持续至今,成为现今语法的狭义概念,并成为大众理解的常识——语法是用词造句的规则系统。狭义的语法包括两部分:词法和句法。词法提供词的构成、变化、组合规则,句法则提供句子的构成等规则。这一概念普遍应用于语言教学的教科书当中。广义的“语法”是语言学的一个领域,研究自然语言使用的惯例。其范围不仅包含形态学和句法,还包括语音音系、语义和语用。语言之间存在共性,各语言又有其特性。这是乔姆斯基等人所持的观点。

参考文献:

[1] Robins. R.H. A Short History of Linguistic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2] 岑麒祥.語言学史概要[M].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

作者简介:吴力菡,女,壮族,广西民族大学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

猜你喜欢

涵义演变语法
我的仙人掌
跟踪导练(二)4
探究《说文》省形的真实涵义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异类女性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演变
谈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进程
我对国防教育的涵义的理解
财务失败涵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