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川东方言中的“啷个”
2015-04-30吴婧
摘 要:川东方言中的“啷个”来源于代词“啷”(“那么”的合读)。“啷个”一词有两种读音,词中“啷”的读音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在实际的口语交际中“个”往往读轻声。当读音为[la?42 ko44]时,“啷个”作指示代词,主要有“那么”和“那样”两种意义;当读音为[la?214 ko21]时,“啷个”作疑问副词,主要有“怎么”、“怎样”和“为什么”三种意义。
关键词:啷个;川东方言;指示代词;疑问副词
“啷个”一词在川东、重庆、贵州等地的方言中使用得十分广泛,在甘肃部分地区的方言中的也有“啷”和“啷个”的使用。这个词语的使用人群多,适用场合广,基本上无论年龄、阶层、学历,只要能流利地使用当地方言的人,在日常交际中都会频繁地使用这个词。但是学界对“啷”或“啷个”的来源与用法的研究极少,迄今发表过的关于“啷”或“啷个”的论文也只有一两篇,更没有针对川东、重庆或者贵州地区方言中“啷”与“啷个”的研究。当然这样的研究现状不能不说是受到了研究者的方言因素的限制,由于笔者是川东人,对重庆方言也颇为了解,所以本文以就川东方言为代表,简要分析川东方言中的“啷个”的来源、意义及用法。
一、“啷”与“啷个”的来源
首先我们必须先了解“啷”的来源与用法。在《民勤方言里的语气词“啷"及其形成》这篇论文中,作者认为甘肃民勤方言中的“‘啷[la?41]是代词‘那么的合读音”[1],虽然作者在论文中所讨论的“啷”的声母、意义与用法与川东方言的“啷个”有所不同,因为在川东方言中“啷”(单念时读音为[la?42])既不作语气词,单用的情况又比较少,但是我们却可以从这个结论出发,来认识川东方言中的“啷个”的形成。而笔者认为作者所得出的这个结论,其实也是适用于川东方言中“啷个”中的“啷”的形成的。因为“啷个”只做代词使用,而当“啷个”中的“啷”与“啷”单念的读音相同时,“啷个”所表示的意义也是“那么”、“那样”。当然这一点还会在后面的内容中作更加详细的说明。
如果说川东方言中的“啷”是代词“那么”的合读音的话,为什么“啷个”比“啷”单用的情况更为多见呢?
首先,西南官话属于北方方言,“啷个”显然更符合北方方言以双音节词为主的语言习惯,所以只有少数语境和人群还保持着单用“啷”作代词的用法。
其次,虽然川东普遍使用“啷个”而非“啷”,但是我们却不难推测出“啷”比“啷个”更先出现。第一,“啷”以单音节的语音形式就足以独立承担代词的用法;第二,在“啷个”一词的“啷”的不同读音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而“个”没有实际的意义;第三,在川东方言的口语中无论是“啷”单用或者“啷个”的读音如何,“啷”的发音往往需要延长或在发音完毕后略作停顿(由于不同的人的发音习惯不同,“啷”既可以在发音完毕后停顿,而为发“个”的声母的准备,又可以是真正的“啷”的韵母延长,只是这样的延长的声音显得很微弱)。而“个”声调十分接近轻声,在口语交际中,“个”的发音十分微弱,人们只要听到“啷”的读音延长或停顿基本上也就能领会其意了。
最后,关于“啷”如何发展到“啷个”,我们可以从“啷”的韵母中探得一些端倪。“啷”以[?]结尾,发音部位为舌根,“啷”的读音在拖长或者停顿之后,结束时会出现一个喉塞音[k]。当发音者要破除这个喉塞时,也就会形成“个”的轻声念法[ko],在实际交际中,“啷个”也常常以这样发音形态出现。当然,如果我们不将“个”字出现作为“啷”韵尾拖长或停顿而产生的结果,那么由于“个”的声母为[k]发音部位也为舌根,能很好地顺承“啷”的韵尾,而韵母为[o],整个读音显得十分简单,所以“个”也就被挑选出来和“啷”凑成一个双音节词,而不表实际意义,“个”在“啷个”一词中的读音变化也就不起区别意义的作用。
二、“啷个”[la?42 ko44]
(一)“啷”
虽然上文中,我们已经提到,“啷”单用的情况很少,但是在川东方言中,我们还是可以举出几个“啷”单用的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如:
(1)你手头啷多钱,还说不够用?(你手上有那么多的钱,还说不够用?)
(2)你又不是不晓得,他年纪啷大了个嘛!(你又不是不知道,他的年纪那么大了!)
此时,“啷”只有一个读音[la?42],在川东方言中作指示代词,但主要在形容词前作状语,指示程度,与普通话中的“那么”指代程度时的用法无异。但是“啷”的感叹与强调的意味比“那么”强,在川东方言中,“啷”也主要用于反问句与感叹句中。这是因为当“啷”在作程度指示代词的时候,在句中的读音一般会拖长或略感停顿,在这种情况下,“啷”的韵尾会有略微的回转和上扬的趋势,以至于在整个句子中,“啷”的声韵调实际为[la?423]。这样一种拖长或略感停顿的读音,也是“啷”表感叹或强调的语音标记,不过“啷”的声调的明显变化也只是在“啷”单用的时候才有。
(二)“啷个”——那么
“啷”单用的情况不多,是因为一般情况下,“啷”完全可被“啷个”代替,在日常交际中,双音节词“啷个”也更加符合现代汉语词汇的用法。当“啷个”修饰形容词作状语的时候,也是一个具有强调与感叹意味的程度指示代词,与“啷”所表示的“那么”涵义一致。此时“啷个”的“啷”的韵尾仍然要拖长或略带停顿,但由于“啷”拖长的程度没有“啷”单用的时候深,所以其声韵调也就保持为标准的[la?42](当然“啷”在整个词中也会出现轻微的韵尾上扬的音变现象)。并且,由于川东方言中,使用“那么”一词不太符合惯常的方言习惯,所以,作为程度指示代词使用的“啷个”出现的频率就很高,“啷个”适用的句式也比较广泛,如:
(3)啷/啷个小点点儿的虫,你怕它干啥子嘛?(那么小的虫,你怕它干什么?)
(4)他啷/啷個高,他父母肯定也高。(他那么高,他的父母肯定也高。)
(三)“啷个”——那样
虽然从“啷”单用发展而来的“啷个”作程度指示代词的用法很常见,但是“啷个”在仍然保持[la?42 ko44]读音时也可修饰动词,在句中作状语。此时的“啷个”相当于普通话中的“那样”,指代事物所具有的性质、状态、方式等。“啷”的语音在句中一般不需拖长或停顿,但在句首使用的时候仍需拖长。如:
(5)你真的要啷个做啊?(你真的要那样做吗?)
(6)啷个搞,肯定不得行。(那样做,肯定不行。)
此时作指示代词的“啷个”(尤其是位于句首的时候)仍然带有感叹与强调的意味,但其感叹与强调意味比作程度指示代词“啷”或者“啷个”弱,而指代性更强。
(四)“啷个的话”和“啷个”单独成句
这里还有一种我们需要注意的情况——在川东方言中,“啷个的话”和“啷个”往往能单独成句。此时,“啷个”的意义有些特殊:当“啷个的话”单独成句时,“啷个”指代的是前面所提过的,说话人与对话人都知道的事件,常在对话中用于应答,并对说话人的意见看法就势表示肯定或提出疑问,相当于普通话中指示代词“这样”;而“啷个”单独成句时,除了具有以上的特点之外,还带有一些叹词的性质。如
(7)啷个的话,你就今天莫出去了。(这样的话,你今天别出去了。)
(8)啷个的话,这顿饭还做不做嘛?(这样的话,这顿饭还做不做?)
(9)啷个,你先把东西放倒,等我来弄!(这样吧,你先把东西放着,等我来弄!)
三、“啷个”[la?214 ko21]
“啷”在读音[la?42]之外还有第二种读音[la?214],但是这种读音只在与“个”组合的时候出现,并且当其读音变为[la?214 ko21]时,“啷个”也成为了一个疑问副词。不过,在不同的情况下,作為疑问副词的“啷个”的涵义也不同。
(一)“啷个”——怎么、怎样
当“啷个”作疑问副词时,主要用于询问事物的性质、状态、方式、方法。此时的“啷个”分别有两种意义与用法。
1、“啷个”与普通话中的“怎么”作疑问副词时的意义与用法相同,在句子一般要修饰动词。如:
(10)你说啷个整?我看你找哪个都帮不到你了!(你说怎么整?我看你无论找谁都帮不了你了!)
2、“啷个”与普通话中的“怎样”作疑问副词时的意义相同,但其在句中一般不修饰其他词语。如:
(11)你想啷个?(你想怎样?)
(二)“啷个”——为什么
“啷个”除了作询问事物的性质、状态、方式、方法的疑问副词之外,还能询问原因,与普通话的“为什么”意义与用法相同。如:
(12)你啷个要做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嘛?(你为什么要做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啊?)
在川东方言中,除了“啷个”还有“为撒子”一词可以表示“为什么”这一意义,但是由于“啷个”的双音节优势,“啷个”一词的使用频率更高。
通过对“啷个”[la?214 ko21]的分析,笔者在这里不妨作一个猜测——川东方言中的“啷个”[la?214 ko21]是由“啷个”[la?42 ko44]发展而来的。在上文中,我们已经说过,“啷”的出现比“啷个”更早,而“啷个”[la?42 ko44]主要沿袭的是“啷”(那么)的意义,那么疑问副词“啷个”又是怎么出现的呢?在川东方言中,“那”的读音为[la42],“哪”的读音为[la214],作指示代词的“啷个”的意义中所含有“那”的读音由去声转为上声,就可以变为询问其指代的内容的“哪”,此时指示代词“啷个”所代表的“那么”的意义,也就随着语音的转化变为疑问副词“哪么”。尽管在川东方言中,“哪么”一词使用的频率很少,只在特殊语境和少数群体中出现,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这样的分析,对“啷”到“啷个”[la?42 ko44]再到“啷个”[la?214 ko21]的语音、意义和用法转变过程的作出一个较为合理的推论与解释。虽然这样的分析只是笔者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但是也不妨为今后的研究作一个参考。
四、结语
在川东、重庆、贵州甚至整个西南地区,“啷个”的使用都十分普遍,在这些地方,这个词所代表的指示意义与疑问意义基本上也被大众接受。但是我们也不难想象,在不同地域范围内,由于方言保存的情况不同,受外来语言影响的程度也不同,“啷个”的意义与用法自然也会有细微的差异。本文对“啷个”的分析主要基于笔者自身的川东方言基础,文中的观点与例子可能也会包含一些尚欠推敲的成分。当然,除了文章自身的观点之外,对于“啷”这个词的来源——是当地形成还是外部传入,都有待进一步的探讨与研究。
注释:
[1]黄大祥:《民勤方言里的语气词“啷"及其形成》.甘肃高师学报.2013年第18卷第3期:61
参考文献:
[1]黄大祥.民勤方言里的语气词“啷"及其形成[J].甘肃高师学报.2013年第18卷第3期.
[2]彭金祥.川东方言语音系统及其内部差异[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7月第16卷第4期.
[3]甄尚灵.四川方言代词初探——为第十五届国际汉藏语言学会议而作[J].方言.1983年第1期.
[4]袁家骅.汉语方言概要[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0年1月.
作者简介:吴婧(1994—),女,汉族,四川邻水人,武汉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