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埃德加?艾伦?坡《与一具木乃伊的谈话》中的陌生化手法

2015-04-30卢绪梅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1期
关键词:埃德加艾伦陌生化

卢绪梅

摘 要:俄国形式主义学派最关心的“陌生化”手法是指以独特的方式和信息修正人们的心理定势,以此让人们超越日常已熟悉的知觉感知而获得对审美客体的全新认识。陌生化手法对于彰显文学作品的价值尤为重要。本文旨在运用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理论,通过分析小说叙事结构的陌生化、叙事角度的陌生化和叙事语言的陌生化解读埃德加·艾伦·坡的短篇小说《与一具木乃伊的谈话》的叙事技巧。

关键词:陌生化;《与一具木乃伊的谈话》;埃德加·艾伦·坡;叙事技巧

形式主义批评家雅各布森(Roman Jacobson)认为“文学研究的对象并非文学而是‘文学性,即那种使特定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2]而文学的文学性恰是通过艺术形式陌生化表现出来的,由此才使得文学的文学性获得了实践的价值。“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在他的论文《作为艺术的手法》中提出来的。他认为陌生化是相对于习惯和传统而言的,它产生于变形与破坏,产生于差异与独特。它以一种独特的信息,引起人们无意识注意的高度集中,修正人们的心理定势,将平常熟悉的事物变得“不寻常”,变得“奇异”,使读者有“惊奇”之快感,产生对周围已司空见惯的事物的新感觉和新发现,人们的身心也正是在这种惊喜的发现之中得以超越习以为常的知觉经验,从而获得前所未有的审美享受。坡的短篇小说《与一具木乃伊的谈话》中就是这种手法创作的典范。

埃德加·艾伦·坡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他的短篇小说着重追求艺术的同时又深入刻画人类内心深处最隐秘的角落,被誉为美国“短篇小说的开创者”。短篇小说《与一具木乃伊的谈话》是爱伦坡具有代表性的幽默讽刺小说之一。在该故事中,坡通过运用陌生化手法,借木乃伊之口,对现代文明、以及当时社会人们的信仰进行了批判。给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制造难度从而让读者产生新鲜独特的审美享受。本文将从叙事视角、语言运用和故事情节三个方面来分析陌生化手法在《与一具木乃伊的谈话》中的运用。

一、叙事视角的陌生化

叙事视角是20世纪小说研究的热点,专指与“全知叙事视角”相对的“人物有限叙事视角”。在小说叙事中,通过运用独特的叙事视角,即非常规的人物视角,达到“陌生化”的效果。在作品中选取独到的表现角度,不仅表现出作者审视生活的立脚点和视线辐射面,而且决定着作者对题材的运思指向,对生活开掘的深度。在文学创作中,最为常见的叙事视角有两种:第三人称视角和第一人称视角。在爱伦坡生活的那个时代,最常见的叙事视角是第三人称叙述,而在短篇小说《与一具木乃伊的谈话》中,爱伦坡打破了这种传统的叙事视角模式,采用了第一人称叙述与第三人称叙述的交错视角向读者展示了主人公和他的朋友们与复活的木乃伊的谈话过程,给读者带来了新的阅读体验。如小说中提到:“我正在思考该如何作答,小个子庞隆勒医生突然以一种令人惊奇的方式插了进来。‘请看看我们的建筑!他高声嚷道,两位怒不可遏的旅行家寧德他身上青一块紫一块也没能制止住他丢人现眼。”[4]小说中“我”和庞隆勒医生在抢着叙述中造成的一种奇特的捉摸不定的视觉。由于小说视点的转换,以及促成视点转换的人和叙述者的互相竞争,使得作品在叙述方式上获得一种张力。

另外,爱伦坡通过“我”这第一人称视角描述了死人的复活——木乃伊的重生,一个极其恐怖的场面。然后通过“我”的眼观察对木乃伊复活后周围的人夸张、怪诞的反应,产生的幽默效果令人捧腹不已:“庞隆勒医生是个值得可怜的人。格利登先生以一种奇特的步伐逃得无影无踪。而我相信,西尔克·白金汉先生还不至于无耻到否认下例事实的地步,他当时手脚并用爬到了桌子下边。”[4]坡由此让第一人称叙述者直接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将自己的意识投射于叙述对象,从而使故事更有真实感,让读者如身临其境,更加能够感受到庞隆勒医生一干人胆小如鼠、狼狈不堪的形象。

二、语言运用的陌生化

什克洛夫斯基认为:“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是不同的。日常语言是司空见惯的,平庸呆滞而毫无生气。人生活于现实世界里,对形形色色的事物司空见惯,熟视无睹,这叫‘自动化”。文学就是使人具备另一种眼光、具有另一种感受。其技巧即在于用新奇的语言描述习以为常的事物,使原本熟悉的显得新奇,使“自动化”的感知变成“陌生化”的感知。

“陌生化”其实可以理解为一种语言技巧。诗歌里的夸张、比喻、婉转说法,还有诗歌中常用的古字等,都是化腐朽为神奇的陌生化手法。同样,小说中反讽的运用也表现了语言的陌生化。在木乃伊批判了“我们”一帮兴致勃勃之人的无耻行为之后,坡借用了反讽的修辞手法展示了“我们”竟然是如此无耻:“一般人肯定以为,我们在当时的情况下听到这样的一番话,……事实是我们中间没有一个人流露出惊恐万状的神情,而且似乎并不觉得有特别出格的地方。”[4]接着,坡再一次利用的反讽的修辞方法:“格里登先生用埃及语作了一番长篇大论的回答,如果不是因为美国印刷所里缺少象形文字的铅字,我倒是很愿意在这里把他的精彩演说原样抄录出来。”[4]爱伦·坡笔下流淌出来的讽刺和嘲弄,产生的反讽效果比正面的批评更加深刻。在这个故事中,坡多次采用反讽的修辞手法,借木乃伊之口,对现代文明、当时社会人们的信仰以及评论家等进行讽刺批判。他借木乃伊的眼睛鄙视他所处时代:“因为我看出来你们还处在流电疗法的初级阶段,无法完成在我们远古时代看来十分普通的事情。”[4]“我们”一帮自作聪明的现代人逐个受到了木乃伊的批判。

另外,坡的语言简练,词语运用准确精致,构思奇异,准确地达到了预期的恐怖效果。小说中写道:“我们蜂拥而出想去收回那位牺牲者血肉模糊的尸骨,但却幸运地在楼梯口碰见了他,他正以一种令人莫名其妙的仓促劲儿匆匆上楼,洋溢着一种最热烈的镇静,并且比刚才更加认识到了严谨而热情地进行实验之必要性。”[4]其中,“蜂拥而出”、“血肉模糊”等词语的运用营造出了一种夸张的荒诞。“莫名其妙的仓促劲儿”、“最热烈的镇静”这种超出语言常规的不寻常搭配并没有使人觉得生硬晦涩,反而显得生动逼真。整段描写情节阴森古怪营造出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气氛。

三、故事情节的陌生化

“陌生化”理论被运用于小说创作中,首先表现在将习以为常的生活进行变形,把“故事”变为“情节”。所谓的“故事”和“情节”是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两个影响深远的概念,西方文论家认为他对“情节”和“故事”的这一区分“成了他最富有成果的观之一”。“故事”是作者所遇到的素材,也就是事件编年顺序,“情节”是指事件在叙述中实际呈现的顺序和方法,是“故事”得以“陌生化”,得以被人创造性扭曲并使之面目皆非的独特的方式。在小说创作中,运用“陌生化”理论,要求作家对生活进行创造性的变形,使“故事”变为“情节”。在这种变形过程中,“情节”不是表达“故事”的工具,它是被突出并显现出新奇的面貌,是靠牺牲了“故事”才获得的结果。本文中,当“我们”面对突然复活并开口训斥“我们”的木乃伊时,就像主人公“我”所想得到的:“读者肯定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听见这番话,我们要么夺门而逃,要么歇斯底里发作,要么干脆当场晕倒。我所说的这三种行为都可以被料到。实际上它们似乎都很有可能发生。”[4]爱伦坡偏偏没有让“我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采用这三种行为中的任何一种。此处爱伦坡用的就是对情节的陌生化,偏偏不按常理出牌,由此,情节巧妙别致,悬念叠出而结局出乎意料,让读者在整个阅读期间充满悬疑和惊惧。

另外,”我们”作为现代人的代表,在和木乃伊的谈话中争先恐后的炫耀现代社会中的一切时髦的东西,向他解释现代人的时髦术语,极力想与木乃伊拼个高低的同时也暴露了自己的无知,因为在木乃伊看来“我们”引以为傲的东西其实确实平淡无奇。文章当中的“我”对木乃伊的态度是一直随着故事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从刚开始对木乃伊无尽的恐惧到想方设法与同伴压倒对方。当木乃伊面红耳赤地耷拉下了脑袋,“我们”获得的“尽善尽美的胜利”之后,却又不忍心看那位可怜的木乃伊脸上的屈辱和羞愧。出人意料的是,第二天“我”将走出家门去找庞隆勒医生,请他把“我”制成木乃伊香存二百年。“我”虽然在整个故事中与木乃伊是对立的,但是到最后却希望自己变成一个木乃伊。这确实是非常意外的结局。到这里,作者的态度和观点在叙述中似乎毫无表现,但是通过对人物的自我背叛,叙述者“我”已经疯狂。结尾處让读者再次感受到小说情节意料之外的转折,从而使小说更具有吸引力和文学张力。

从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出“陌生化”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小说《与一具木乃伊的谈话》正是从上述三个层面上的陌生化手法的使用而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得小说情节迂回,悬念迭起,增强了作品的力度和读者感知的难度,最大限度地达到了艺术审美的效果。

文学作品的生命在于其文学性,而文学性则通过陌生化手法来实现。要想创作出符合当代人阅读心态的高质量的文学作品“,陌生化”理论的研究与运用是不可忽视的。“陌生化”理论可以使我们站在新视点上重新观察生活、审视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新和奇,可使我们的生命活动方式得到真正的改变,也可使人类重新认识自身的存在价值。

参考文献:

[1] Brooks, Peter. Reading f or the P lot: Design and Intention in Narrative[M ]. New York: Vintage, 1985:252.

[2] Lemon and Reis. Russian Formalist Criticism: Four Essays [C] .Lincoln :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 1965

[3] Shen Dan,Han Jiaming,and Wang Liya.A Study of Narratological Theories of Anglo-American Fiction. Beijing:Peking UP,2005.

[4] 奎恩:《爱伦坡集—诗歌与故事》。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3月。

[5] 申丹: 《叙事、文体与潜文本: 重读英美经典短篇小说》。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

[6] 贾琳琳:《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温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第63页。

[7] 金兵:《陌生化手法在文学中的重要作用》。《石河子大学学报》2008年6月第3期,第48页。

[8] 魏江华:《“陌生化”理论与小说创作技巧》。《求索》,2003年第3期,第204页。

猜你喜欢

埃德加艾伦陌生化
It Couldn’t Be Done/by Edgar Albert Guest这是不可能的
埃德加·德加 作品7
埃德加·德加 作品3
埃德加·德加 作品4
我受不了自己的心:艾伦·金斯伯格论
保罗·艾伦绝不只是微软的联合创始人
风之彩
《尘埃落定》中“陌生化”成分的英译研究
野餐篮丢失案
人间奇剧——论易卜生笔下伦理身份的陌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