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专生心理复原力与自我和谐现状调查及分析研究
2015-04-30张淑敏等
张淑敏等
【摘 要】目的:调查医专生心理复原力与自我和谐现状,并提出教育建议。方法:采用大学生心理复原力量表、自我和谐量表,通过整群抽样,对河北省沧州市某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某职业技术学校专科学生进行了调查。结论:医专生心理复原力与自我和谐水平相对较好。
【关键词】心理复原力;自我和谐;医专生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河北省沧州市某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某职业技术学校专科学生进行了调查。共发出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53份,回收率93.28%。其中医学专业学生369人,非医学学生284人。
1.2方法
采用阳毅(2005)编制的大学生心理复原力量表,共31个项目,5点计分,分为6个维度:自我接纳、自我效能、稳定性、问题解决、朋友的支持、家人的支持。
采用王登峰编制自我和谐量表,共35个项目,5点计分,分为3个维度: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自我的刻板性。总分越高,自我和谐水平越低。测量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医专生心理复原力的研究结果
2.1.1医专生心理复原力总体情况
将医专生心理复原力平均分按得分前、后27%进行分组,即平均分前后27%各为强、弱组、中间得分者为中间组,分别代表强型、中间型、弱型。本量表的分数在31-155分之间,医专生心理复原力的总分均值达110.88,说明医专生说明医专生心理复原力水平相对较高,在面对压力和困境时,有良好的心理复原能力,能够较快的从负性事件的阴影中走出。对医专生心理复原力不同得分组在各分量表上得分的进行差异比较,心理复原力强型、中间型、弱型在各因子上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
2.1.2医专生与非医专生心理复原力的比较
为了调查医专生与非医专生心理复原力的差异,将医专生与非医专生心理复原力的得分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发现,在稳定性、朋友支持、家人支持因子上两者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问题解决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心理复原力总分及其他因子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医专生心理复原力均值比非医专生高。可以看出,医专生在遇到挫折倾向于选择外在社会支持系统。
2.2医专生自我和谐的研究结果
2.2.1医专生自我和谐总体情况
计算医专生自我和谐的总分,得分越高自我和谐程度越低,得出最高分为119分,最低分为46分。有78人处于低分组,占总人数的21.1%,有252人处于中间组,占总人数的68.3%;有39人处于高分组,占总人数的10.6%。将医专生三个分量表的数据与全国常模进行差异显著性的检验,发现医专生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的平均分比常模低,二者具有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1),自我灵活性的平均分比常模低,二者具有非常顯著性差异(P<0.01),自我的刻板性的平均分比常模低,但二者不存在显著差异。
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要求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心理素质与心理承受力也要有进一步的提升,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其次,近年来,各高校逐步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对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提升与自我和谐水平的提高有推动作用。最后,从家庭环境来讲,父母不仅关注子女的学习,更关注其身心健康的发展,这也有助于提升大学生自我和谐水平的提高。
2.2.2医专生与非医专生自我和谐的比较
为了调查医专生与非医专生自我和谐的差异,将医专生与非医专生自我和谐的得分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发现,在自我和谐总分及各因子上均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医专生比非医专生自我和谐程度高。
医学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要求学生善于思考,条理清晰,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面对不同的问题情境时要具有灵活性,对患者的病症要具体分析,对症治疗,不能存在自我概念的僵化与刻板,所以相对于非医专生,医专生自我灵活性要更高,自我刻板性低。对医专生来说,理论与实践必须要很好的结合,才能胜任未来的工作,对患者救死扶伤,当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存在差距时,他们可能会怀疑自身的能力,在医学实训实践中遇到挫折时会产生很强的无助感,这就导致了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
3教育对策
3.1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心理复原力的内外保护因子,加强挫折教育
教育工作者应鼓励医专生在遇到挫折时,充分发挥心理复原力内在保护因子,端正积极的态度,勇敢向挫折挑战。从复原力的外在保护因子出发,教育工作者要增加学生与家人及其相关社会同伴之间的连结,鼓励医专生建立个体生活中的“重要他人”,以获得足够多的关注与支持。
3.2悦纳自我,合理调整自我期望,提高自我和谐水平
医专生以往生活中的负性经验使其自卑感强,教师要帮助学生客观认识自己,引导学生学会接纳自我并合理调整自我期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社会实践中挖掘自己的潜能,建议学生出现心理困扰时寻求心理咨询或参加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使自我逐渐强大,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压力,缩小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差距。
作者简介:
张淑敏(1983~),女,河北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心理辅导中心中级讲师,在读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