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四点做法
2015-04-30张湘满
张湘满
不单以成绩论教育成败的号角已经轰轰烈烈地响了好多年,时至今日,很多学校、家长最为殷切期望的还是学生的分数,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尝试着在“平衡”中寻求发展。
一、加强个人修养,塑造良好师德形象
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我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坚持给学生一个好的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一定做到,答应学生的事也一定会落实。在教学中,我坚持以自己的一颗爱心去教育学生,学生一时成绩的好坏并不能决定他们的一生,我们常说的后进生,到了社会上反而适应能力更强,有很多我们认为是差生的,毕业后却做出了很大的成绩,所以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要做到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爱护学生。教师的一次奖励、一个眼神、一丝微笑、一番谈心、一句温馨的话语,都可以传递友好的信息,使学生受到激励和鼓舞并保持心境愉快。长期践行,自然会得到学生的爱戴,只要学生喜欢这个老师了,那么即使这个老师课讲得不够好,学生也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也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养成及时“充电”的习惯,提高自身素质
“腹中有诗气自华”,说的就是读书在提高个人素养方面的作用。课余时间我经常读一些教学刊物,文学作品,以及教育专著,来充实自己。通过学习,能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知识的涉及面要更广,现代教育需“源头活水”,因此必须坚信终身学习的观念。面对文言文教学,我感觉力不存心,就对古代汉语下了一番功夫,语法现象掌握了,所以对于其中的一些字、词、句,能够准确地给予解释,整篇便可以较通顺的翻译出来。在任教的十一年中,小学四年级到初中九年级的课程我都接触过。刚熟悉完一套教材,又要熟悉新的教材,这也是一种挑战,因为陌生,所以谨慎。每上一堂新课,我都要先通读一遍课文,明确文体及内容,然后设计教学思路,再与教学参考书进行比对,寻找差距,弥补不足,长期以来,我在课文重难点把握与突破上也有了一點感悟。
三、总结做题方法,力争做到有的放矢
2011-2014年,由于领导的信任,我有机会将两个班的语文从七年级带到了九年级。在这三年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对初中语文教学有了较系统的理解,能一定程度上把握中考的题型,比如:考试时积累运用会考到字音、字形、字义,修改病句,排列语序,仿写句子,复习中我就拿出几节课专门巩固相关内容。
对于古诗文一般爱考解释词语,翻译句子,对比阅读等方面的内容,复习时我就选出六册课本中的重点篇目进行针对性训练。之后我又开始尝试着总结一些常见题型的做题方法,然后在上课时教给学生,比如,课外阅读会考到赏析语言之类的问题,我就给学生总结出一个答题思路:一看重点词语,二看修辞手法,三看整体内容,四体会句子感情。这样学生遇到此类题就按这个思路做,这就像数学题上的公式一样实用。再比如考试经常会考到某一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我就给学生总结出:开头段作用一般是:引起下文、为下文某个内容作铺垫、设置悬念、开篇点题;中间段很可能是过渡,即承上启下的作用;结尾段或者与总结全文、深化中心、点明主旨、照应开头有关。这样学生面对一些同类题型时就不会茫然失措,因此在语文考试中成绩会比较理想。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时的积累最关键。前人用“凤头”、“猪肚”、“豹尾”来形容文章的开头、主体和结尾要达到的效果,很有借鉴意义,用好修辞手法、名言警句等也会为文章增色不少。
四、捕捉课改信息,不断改进课堂教学
在从教的十一年中,也观看了许多教学光盘,参加了一些优质课的评选,得到了锻炼,我也清醒地认识到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对于一个教师来说至关重要。因此我在教学中,切实抓好教学的每一个基本环节,在课堂上我注意做好以下方面:
(1)激发兴趣。学习新课时我总会把文章的相关背景资料以不同形式展示给学生,因为几乎每篇文章都是在一定时代、具体情境下写成的,这些内容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也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兴趣。
(2)少讲精讲。我一直注意少讲,多让学生去读,讲的少就逼着自己去研究哪些是必讲的内容,哪些是教师不用讲学生就能弄明白的,哪些是教师讲了以后学生能理解、能记住的内容,哪些是暂时不宜讲的。魏书生老师有一段话令我印象深刻:如果讲某篇课文的时候,生怕讲的不全,而被考试钻了空子,就面面俱到,那就太累了,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哪一篇课文,都可以展开来出上一百道习题不止。为了围堵这些小题而多讲不少内容,大讲特讲,结果连重点内容也被冲淡而无暇掌握了。
(3)因材施教。讲读课文就多用点时间,师生共同阅读、质疑、研讨、总结。而对于自读课文就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读,很多问题就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对于真正解决不了的问题再提交全班讨论解决,可以达到合作共赢。
以上是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