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导学,成功励学
2015-04-30方讯燕
方讯燕
【摘 要】本文从体育课堂的特点出发,深入探析目标导学作用如何在体育课中得到最佳的发挥。提出了整合教学目标,导向教学行为,细分教学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分层设立目标,实现成功激励等措施。
【关键词】目标导学;整合目标;成功激励
在倡导以学定教,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背景下,教学目标的导学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从初中体育教学实际来看,课堂教学效率普遍较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和體质状况,一味地强调体育的游戏性,而忽视了必要的运动负荷;二是课堂随意性强,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任务的落实不到位;三是教学时间没有得到科学的分配,放羊式教学行为普遍存在。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重视依标施教,教学目标的导学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鉴于此,本文从体育课堂的特点出发,深入探析目标导学作用如何在体育课中得到最佳的发挥。
一、整合目标,导向教学行为
教学目标的最主要功能就是导向教学行为。体育课虽然较其它文化课程更具有灵活性,但它毕竟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活动,课堂教学行为在很到程度上受制于教学目标。科学的教学目标,就能有效地导向教学行为;反之,就会误导教学行为。科学地设定教学目标就要把分解思维与整合思维结合起来。在体育课程标准中把课程目标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五个领域,它代表了学生体育发展的五个方向,这是对体育课程目标的分解,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只有进行多重整合后才有可操作的实际意义。体育课程的目标有健康和运动两大主线,所谓的目标整合首先就是这两大主线的整合。教师的职责是在熟悉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把课程目标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结合确定教学计划,具体完成健康主线和运动主线的对应关系,最终完成目标整合。 也就是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运用整合思维,依据体育课程标准中预设的目标体系,将其校本化。要把学校所在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教学资源,教师自身水平和学生实际情况等各种要素进行整合。只有从实际出发,对课程目标进行有效整合,才能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学作用。
二、细分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提出整合性的目标只是对教学行为指明了方向,虽然也具有一定的操作性,但要真正发挥目标导学的作用,仅此是远远不够的。所谓目标导学,就是要把教学目标进一步细化,对教学内容进行具体的量化,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任务,成为学生学习行为的具体指令。有其具体的细化和量化了的教学内容,才能有明确的学习任务,才能使学生围绕任务学习,增加有效的学习时间,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细分日标的过程,首先是解读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中,对于教学目标设定是宏观的,我们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分解成具有整合性特点的三维教学目标,然后根据教学目标对其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目标细化。而所谓的量化,不是要求对目标用数 量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一些反映不同程度的词语来休现的。如“了解、理解、尝试、懂得、初步认识、掌握、运用”等等,以此来反映教学目标所要达到的量。值得注意的是,体育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实践性课程,其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目标有着突出的地位。对此必须进行目标的细化。运动参与目标可细化为参与锻炼,体验运动乐趣或者获得运动成功。运动技能目标可以细化为学习体育知识,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三、分层设标,实现成功激励
目标导向的作用还表现在对行为的激励上。当然只有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才具有良好的激励功能。从教学实践看来,越是具体的,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越能让学生获得成功,也就越能产生激励作用。因此,制定教学目标,既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还要考虑到时间的限制。要使教学目标更具有科学性,关键是要把握好一个度。目标不能太高,如果经努力也到不到目标要求,这样的目标就成了一个虚设的目标,对于指导教与学都毫无意义;目标定得太低,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影响学生学习内驱力的产生。
初中阶段的学生大多处于运动兴趣和运动爱好阶段,其表现为积极参与他们感兴趣的某些体育活动,但心理特征还不够稳定,参与热情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变化。另一方面,初中学生的运动情感体验较为丰富,运动中的成就奖赏机制正在建立和完善,这个时候最适宜采用以成功激励为主的目标导向。
对于处在运动兴趣阶段的学生,其成功激励目标导学主要应该放在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参与热情上。如,为了激励学生参与跑步的积极性,我们可以把游戏融入跑步教学之中。在赛跑中可以设立积极参与奖,进步奖,鼓励奖等,以此来引导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运动兴趣。对于处在运动爱好阶段的学生,其成功激励目标导学主要应放在加强学生运动技能学习和身体体能训练上。教师应根据学生已形成的特殊运动兴趣要求,组织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以激发他们的个性潜能,不断稳固已有的运动兴趣。
参考文献:
[1]李松:体育课目标制定的五点注意;体育师友[J],2012,06
[2]顾渊彦:试论体育课程的目标导向;体育教学[J],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