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合作学习方法

2015-04-30王定元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3期
关键词:合作学习现状小学数学

王定元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展开,课堂上教师们都在积极尝试构建“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忽然间,合作学习似乎成为一种时尚。其中虽不乏精彩片段,但同时也存在着相当部分的“生搬硬套”现象,教师们在操作中上存在着不少误区,导致合作学习形式化、表演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现状;方法

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合作学习,往往是教师故设问题,宣布讨论,学生便匆忙分组活动。这种现象在公开课尤为常见,可仔细一看,这热闹背后的“合作学习”是只“作”不“合”,试想,这样的轰轰烈烈,五彩斑斓,有“形”无“质”的合作,将会把学生引向何方?有多大的实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

一、现状分析

1.合作小组随意搭配

按坐就近,临时凑合。有些教师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是,往往要求前两排2名学生转身和后排2名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而有些教师在公开课、研讨课时则是临时凑合一个小组。这样的学习小组由教师统一规定小组成员,就违背小组合作的自愿原则,常常难以达到合作的和谐进行。再就是让学生自由结伴组合,有些教师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时,让学生自由结伴,这样做,固然是尊重了学生自由选择权,但是常常出现不顾及他们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能力、性别、个性差异等因素,造成组际间的不均衡,形成学习小组间不平等的竞争机制,违背了“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

2.学生缺乏必要的小组合作技能

在教师组织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些现象:当教师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时,教室里立即出现一片嗡嗡声,学生七嘴八舌,只顾自己将,不懂得听别人讲;或是在小组中,学优生主宰一切,承担了主要责任,其他学生则处于从属被忽略的状态,或是人云亦云。他们的思维也不自觉地趋同于教师的代言人——小组组织者的指向,致使某些学生的创造思维在这样的环境中往往得不到认同,富有个性色彩的求异思维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组际交流时常常以“我”而不能以“我们”进行表达。如此等等现象都说明了学生缺乏必要的小组合作学习技能,这种无效的合作不但达不到“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的目标,而且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影响学习目标的达成度,事倍功半。

3.小组合作内容无挑战性

有些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热烈,或为公开课装饰门面,以为有了新的学习方式,不依据教学内容,环境条件和合作学习的适用范围,一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如,某教室在一节“异分母加减法”课上,教师在复习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后,开始提问:“我们已经学会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明白了同分母分数为什么可以直接相加减的道理是它们的分数那么,异分母分数能不能直接相加减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一下。”试想,这样一个简单的判断问题值得小组合作研究吗?这样一个没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它完全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无需依赖别人,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就能做出判断,就不用进行小组合作。由于没有思维含量和这种方式的单一,学生会逐渐感到厌倦,失去参与讨论的兴趣,教学效率低下。

4.活动放任自流,缺少主导性

小組合作学习虽然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但并不是“放羊式”的教学,不需要教师的主导作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对学生小组合作的规则要求不甚明确,小组合作时,常出现貌似热烈,其实非常混乱的教学场面。

二、应对策略

1.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合作意识——合作学习的前提

教师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活动,让学生感觉到合作的需要。例如:组织一些游戏,通过智力抢答、拔河比赛、接力传球等团体比赛,让学生发现需要和别人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胜利;也可结合一些课外活动,如:收集数据、量量算算、调查生活中的数学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一种体验,感觉到合作是一种富有乐趣、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

2.感受合作过程,培养合作能力——合作学习的基础

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的数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抓住时机,设计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活动,积极探索,对话互动,谈论交流,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师生互动,实时交流——合作学习的关键

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实现“主体”和“主导”双向互动,合作学习才能成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1)当好组织者。合理组建合作学习的组织。合作小组成员的搭配应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能力、性别、兴趣爱好、家庭背景进行,一般4—6人一组,尽量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相互取长补短,即遵循“组内异质”原则,形成互补,从而使小组活动有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输入输出,可以激发更多的观点,使全班形成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组建好的合作学习小组间力求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体现“组间同质”的原则。

培养学生掌握交流技巧。导致合作学习小组解体或学习不能顺利进行的主要原因就是小组成员不会合作,学生不合作的原因往往也不是学生缺乏合作的愿望,而是学生缺乏合作的方法——交流技巧。所以,教师最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学生掌握必要的交流技能。例如:将组内成员明确分工,运用“手势”发挥管理作用;同时使学生参与管理过程,如何倾听别人的发言,养成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自己认真思考,大胆发言,敢于把自己的探索发现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如何“提建议”;如何说服别人,评价他人等等。好的交流技能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它们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小组里学到更多东西,同时,对同学与家人和朋友和睦相处以及未来事业上取得成功都是至关重要的。

(2)当好引导者。作为引导着,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引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提出合作学习的目标,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活动前向学生提出合作建议。

(3)当好合作者。在小组开展合作与交流时,教师的角色又变为一个合作者,要使小组合作真正富有成效,教师除了适时的组织、引导外,还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参与到学生中间去,在内容、时间、学生的情绪等方面,适时进行调控,以达到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都要采用一种友好的、平等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涉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不能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袖手旁观,要交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探索,学会发现,不断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纵深处。

4.组织开展长期有效的实践活动——合作学习的补充和延伸

充分认识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其它技能的获得一样,需要师生坚持不懈的时间与努力,同时,合作能力与一个民族的性格密切相关,适当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以适应合作学习的需要,应从小学低段开始,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在实践中,可以“小步子”原则为基础,从两人合作起步,逐渐增加合作参与人数,教师对取得较好成绩或有明显进步的小组要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提高他们的信心。

总之,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使学生的心态相对放松,有利于他们发挥最大限度的潜能。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学生组成一个学习整体,同学们在这个集体中积极参与、相互协作,若能长时间的坚持,定会对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的形成提供良好的借鉴。

猜你喜欢

合作学习现状小学数学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